《无限BOSS进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无限BOSS进化- 第1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些天,他眼中的秦国可不是印象中秦国,国民好鲜衣华服,声色犬马,争相言利,哪有什么简朴淳风,路不拾遗?

    秦人的人心在变,他们渐渐适应了吕不韦的温和执政,适应了六国的各种商品,各种便利。。。。这些本没有错。但秦人脑中那根法纪底线在慢慢崩溃,血性在慢慢丢失。。。

    这不是陈锐想要的秦国!

    昔年,秦国不过一边陲丹丸之地,为天下所鄙,如今秦国是七国当中唯一的霸主,天下共畏。如此巨变,靠的是什么,不过是秦人的血性,秦人那不服输的气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秦人想要安居乐业,这可以有,一统天下后自然国泰民安。秦人想要商货便利,这也可以有,扫平六国后自然应有尽有。

    这些作为秦王的陈锐都可以给他们。

    但是现在秦人在逐渐适应吕不韦给秦国带来的变化,血性慢慢丢失,律法逐渐成为犯罪的底裤。

    这样一来,秦国拿什么统一天下?又与现在昏聩的山东六国有什么区别?或许在这样下去,就等着六国中出现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那时候的秦国就像是今天的齐,楚,燕,赵,韩,魏,沦为被宰割的鱼肉。

    这他绝不容忍。

    既然总要有人结束这几百年春秋战国,那人只能是他,秦国也只能作为唯一的征服者。

    呼!

    陈锐凝望天空,长呼一口气。

    现在,吕不韦作为挡在他亲政的阻碍,不过一疥癣之疾,而他所给秦国带来种种变化,才是秦国的真正危机所在!

    若不整肃律法风纪,将秦国拨回正途,霸业终究不过一番空谈。

    “王上?”盖聂一手持剑,另一只手挽着烘干的白色劲袍,“天气湿冷,当注意保暖。”

    “恩。”

    陈锐点点头,穿上劲袍,目视远方,淡淡问道,“当初我问你在洛阳所见有何感受?你答秦国将有倾覆危机,现在在结合这大半个月所见,现在感受又是如何?”

    “臣心中感受未变,只是更加确信无疑!”

    “哦?”陈锐有些意外,看来自己有些低估了他的才华,仔细在他身上打量,盖聂也淡然应对,不卑不亢,颇有君子之风。

    “看来低估你了,现在回想起,当初你在招贤馆中对于秦国的局面就早有预料。”陈锐收回目光,“那时候你有《秦恶政八陈》,言臣道,王道,吏治,田制,民生,商贸等等其政皆有所害,看来所言非虚。”

    “夸夸其谈而已。”盖聂脸色依旧平静,毫无得色。

    “你告诉我这些,一旦待我解决之后,可知道秦国就要挥师东进,扫平六国?而据我所知,诸子百家向来鄙薄秦国,皆称暴秦,你又出身鬼谷纵横,乱世之局方能不负才学。一旦天下一统,鬼谷纵横毫无用武之地,甚至纵横家这一派都会消失历史当中。”

    盖聂并未直接回答,凛然正色,“王可知盖聂所愿?”。

    “愿闻。”

    “臣所愿,天下归一,四海升平,七国不再受战火屠戮,苍生可尽展笑颜。即便是盖聂剑断人亡,即便是纵横之学束之高阁,甚至消亡人间。”

    “先生大愿也。”陈锐躬身长拜,又道:“可秦国征服六国,同样免不了战火屠戮,苍生涂涂。”

    “长痛不如短痛。”盖聂脸色异常坚定,仿佛铿锵铁音,“臣愿以手中之剑辅佐王上一统天下,至死方休。”

    “理想主义,但很现实,同样具有强大的行动力。”陈锐对盖聂的评价又上了个台阶,双手扶起他,“得先生之助,政之大幸。”

    两人君臣打开心扉,相互聊了许多,终于风雨将歇,陈锐缓缓道:“自商君变法之后,秦国从此以法为教,《商君书》也成了秦国唯一执政根基,唯一道路。”

    “昭襄王时期,儒门魁首荀子入秦,言: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挑,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入其国,观其士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私事也。不朋党,不比周,倜然莫不通阴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观其朝廷,其间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治之至矣,秦类之矣。”

    “那是三十多年前的秦国,可现在的秦国着实令我心头震颤。”

    “当初百姓质朴,声乐不流污,其服不挑。而今如何?权贵豪门鲜衣华服,底下百姓争相夺利,活如牲畜。”

    “当初百吏肃然,而今如何?一个纨绔子弟竟然令洛阳城全体官员俯首称臣,就因为他是吕不韦的儿子?”

    。。。。。

    “当初公门士夫,不朋党,不比周,而今如何?秦国丞相吕不韦为始作俑者,门下三千食客,童仆过万,这也就罢了,寡人暂且念他劳苦功高。可是咸阳权贵纷纷大举收纳门客,官吏间也渐渐生出了敬上互拜、礼数斡旋的风习,这些种种是将我秦国变成山东六国吗?”

    盖聂神色复杂,沉默不语,这些都是他这一路上看到的,秦国在变,在变得向山东六国看起。

    不过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因为秦国的王已经察觉了这些变化,而且从他待在秦王身边的这大半年时间来看,他面前的君主不仅极具人格魅力,同样雄才大略,手段非凡。

    “你知不知道,当初先王薨后,寡人第一次朝会中,吕不韦提出的执政方针?”陈锐平复情绪,此刻显得十分冷静。

    “臣不知。”

    “王道宽法,执政以德、待民缓刑,多行义兵!”陈锐口气不徐不缓,每个字却吐出一把剑。

    盖聂瞬间明白了秦王对于吕不韦流露出的杀意。

    这是直接动摇了秦国的根基,改变了秦国以《商君书》为指导思想的道路,那时秦王幼弱,毫无话语权,如今这些年来通过吕不韦方针影响,现在才有了秦国的风貌大变。

    “山东六国自诩为中原根源,文华所在,一直推行王道,德政,宽法,缓刑,现在呢?贿赂公行,执法徇情,贵胄逃法,王侯私刑,民不敢入公堂诉讼,官不敢进侯门行法。这。。。这就是结果。”

    “吕不韦那是谋国啊?这是窃国!”陈锐锋芒毕露。

    盖聂瞬间低下头,不敢直视秦王虎目中的杀意。

    “不说这些了,再说一件趣事。”陈锐淡淡笑着,“吕不韦近年来一直在编撰一本传世经典,其中记载他多年执政思想,你说他会给这部典籍去什么名字?”

    “臣不知。”盖聂不敢乱猜。

    “叫《春秋》”

    盖聂蓦然一惊,失声道:“那不是儒门圣人孔子编著的圣典?”

    “能有《孔氏春秋》,为何不能有《吕氏春秋》?”陈锐笑着回道。

    盖聂心头一片震惊,《论语》严格说来只能算是一部孔子语录,由后人编著修整极多,《春秋》才是孔子耗尽毕生精血著成。

    吕不韦何德何能能比肩于孔圣人,这是盖聂他难以想象的,但是以他的直觉,吕不韦作为秦国丞相,种种所为绝不会无的放矢,令世人嗤笑。

    这部典籍真能比肩于《春秋》?

    盖聂抬起头,目露疑惑,陈锐看出他的心思:“能不能比肩《春秋》寡人不知道,但可以预想,这部承载吕不韦思想的典籍绝对会被他推行秦国,以整肃秦人意识形态,甚至通过典籍,直接动摇《商君书》的地位”

    “你猜他会不会这么干?”

    “呵呵。。。。”

    在陈锐心中《吕氏春秋》绝对算得上是好书,以黄老思想为中心,兼儒墨,合名法,提倡在君主集权下实行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用这一思想治理国家对于缓和社会矛盾,使百姓获得休养生息,恢复经济发展非常有利。

    但是对于陈锐要一统天下,就显得有些鸡肋,甚至是阻碍。

    只能说这本书是生不逢时,适合在陈锐统一过后出现。不过就算统一后他也不会采用这部书的思想,怎么能采用敌人的思想作为指导呢?

    就算他陈锐拿块豆腐撞死,跳崖死,都是不可能的,这一辈子都是不可能的。

    顺带提一提,作为秦国指导思想的《商君书》,陈锐同样难以看上。

    “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朴则强,淫则弱。弱则轨,淫则越志。弱则有用,越志则强。故曰:以强去强者,弱;以弱去强者,强。。。。”

    这便是《商君书…弱民一篇》,讲的是秦国要强盛就要削弱百姓,奉行弱民,愚民政策,这在后世看来极为愚蠢,并且不利于文明进展,而这不是单单一例。

    当然这并不是全篇否定这本书,在法家,军事,农家等等方面,《商君书》堪称不二圭臬,只是陈锐历经后世种种轰炸,知明历史,有更多更好的选择。

    “对秦国现在的局面,你可有应对策略?”陈锐看向盖聂,问了一句。

    “出谋划策非臣所长,治国理政更是难上加难。”盖聂并不露怯,见秦王微微凝眉愁思,又道,“臣知道或许有位可行。”

    “谁?”

    陈锐面色微喜,当下之局面犹如一团乱麻,连头绪都难理出来,他心中虽有些策略,但是皆处于雏形状态,而且最重要一点,就是他那些计划适不适合秦国国情,他不知道。

    一旦迈错,他纵使不会万劫不复,也要受到来自秦国上下的反噬。

    就比如历史中的王莽,无论政策再怎么先进,不合时宜,步子迈得太大终会扯到蛋。

    所以他需要有人盯着他,帮他分析每一步骤可行性。自始至终他都是一位中人之才,陈锐很明确这一点,能拥有大才相助,他求之不得。

    政治永远不是一个人的独秀场。

    “李斯!”盖聂道:“李斯师从荀子,而儒门在治国方面一直远超其他学派,李斯才能不凡,或许能帮得上王上。”

    陈锐微微皱眉,李斯有大才,他很明确这一点,要不然他也不会容忍之前他的过失。

    可李斯这人一直喜欢明哲保身,不把他逼上绝路,他极少会主动投靠过来,如今他亲手杀了吕不韦的儿子,李斯走上了绝路吗?

    “不!”陈锐骤然抬起头,神芒闪烁:“还有一人,李斯师兄,韩非!”

    历史已经证明,韩非子虽是儒门弟子,却是法家的集大成者。秦国以法家为执政思想,韩非的作用要远比李斯大。

    天空放晴,空气带着雨后的清新明朗。

    陈锐继续与盖聂相谈甚欢,这时候驿馆门外传来一声马嘶鸣声,李信闻声赶了过去。

    片刻,李信带着简信过来,低声道:“咸阳黑冰台传来消息,我大秦使臣莫名死在韩国新郑!”

    “韩国,新郑?”

    陈锐眸子一闪。

    若他没记错,韩非此时同样在韩国新郑。

第三百二十四章 韩国局变() 
“大人,这里便是秦国文信侯所派遣使臣的必经之路,新郑朝堂中,相国张开地亲自出面,迎接使者!”

    一道清脆柔媚的声音回旋在郁郁葱葱的树林当中,城西郊外三十里外,丘陵上的树林迎着朝阳生长的枝繁叶茂。

    “我知道!”

    冷厉带着笑意的声音回荡林间,一道高大瘦削身影站在树干之上,周身萦绕丝丝浅黑色气流回转,深蓝色肌肤密布图腾纹理,显得异常可怖阴冷,仿佛就是眼镜王蛇一般,目视远方。

    他一头魅蓝长发散乱披落,身着一袭古朴皮甲,隐隐可见腰间缠绕着道道骨状锁链,脚下穿着简单木屐,默然不语。

    片刻后,男子身后再次响起那柔媚好听的声音,“使臣来了。”

    。。。。。

    平坦开阔的官道之上,飘扬着大秦玄色旌旗的使者队伍中,最中央的奢华马车之中,一股股猩红的鲜血流淌而出,滴落下方的大地,恐惧的气息传荡。

    韩相张开地察觉不对,掀开帘幕,看着自己这眼前的一幕,蓦然瞪大双眼,不可思议,难以置信接连在脸上浮现,但是更多的却是恐惧。

    秦国使臣死了没有关系,但是唯独不能死在韩国,死在新郑。

    战国大世,邦交可大可小,大者若苏秦张仪合纵连横,远交近攻,搅的天下动荡,小者籍籍无名,无人问津。

    前者之大说的是秦国,后者之小说的便是如韩国这等国家。

    秦国之事无小事,韩国之事无大事。

    张开地已经能够预料到秦国会如何反应,会大军压境,轻则割地赔款,重则灭国家亡,而韩国谁人能挡?

    姬无夜,还是白亦非?

    呵呵,这两位或许放到韩国这千里之地的池塘中能够称王称霸,但是放诸战国当中不是二三流角色,只能沦为名将的注脚与背景板。

    “哈哈哈哈。。。。。。”

    肆意长笑回荡在山林之间,张开地回过神一看,最近搅得韩国动荡不安的百越余孽正出现在他眼前,秦国使臣马车之上站着的正是百越余孽首领天泽。

    好阴狠的手段,一下子就捏住韩国的七寸要害。

    作为韩国相国的张开地从未将什么天泽放在眼中,这一群人在他看不过是一群丧家之犬而已,但是现在。。。。。

    “放箭!“

    一根根箭矢裂破长空,天泽嘴角浮现畅快笑意,腰际黑色锁链随风而动,宛若一条条黑色长蛇。

    “这些羽箭。。。。。。还是留给秦国铁骑吧!”

    冰冷的笑意回响山林之间,看着车顶已是毫无踪影,张开地脑子一片空白,呆立当场整个人就仿佛抽空了一样。

    “相国大人,相国大人。。。。”

    张开地不知道是怎么走到的王宫,又怎么将消息告知了韩王安,只是他能记起韩王安一听到消息便惊起了一身冷汗,顾不得和身边的胡夫人卿卿我我,衣衫不整的召开了紧急朝会。

    朝会当中,重臣汇聚,各自商议对策。

    秦国之事无小事,使臣死在韩国新郑,无论如何韩国方面都要给秦国一个体面的交代。一众大臣立即做出决议,全力追缉凶手。若是实在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再与下一次来韩的秦国使臣商讨如何收场。。。。。

    追缉凶手,无疑为韩国司寇府掌管,现任司寇为韩王九子韩非。

    朝会散后,韩非刚出王城,便瞧见一位俊秀非凡的少年卓立桥头,正是好友张良。

    两人相视苦笑,张良叹道:“多事之秋也!太子,公主红莲先后被天泽掳掠,至今尚无方法,现在又来了秦使遇刺,唉~”

    “现在没找到办法,不代表以后没有办法。”韩非正色道:“目有远近,事分轻重。秦使遇刺,由消息传到咸阳再到下一次秦使来韩至少有十五日时间,所以这十五日内,我们必须先将太子以及红莲救出来。”

    张良见着好友脸上少有流露正经表情,微微点点头,心中知道他这是心急妹妹红莲。

    。。。。。。。。

    尽管李斯知道一切的真相都瞒不过吕不韦,可他依然在洛阳收拾了手尾。

    令他意外的是,一迈入咸阳,他便听到了一个消息。

    吕不韦派遣的秦国使臣在韩国新郑遇刺了。

    李斯双眸目光闪烁不定,脑子急转,片刻神色恢复如常,站在吕不韦府门之外,瞧了一眼,报上名头,大步走了进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