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田园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田园路-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枝儿赶紧去厢房找出蓑衣,递给爹,“爹,你路上慢着点··”“行啦!我都说啦那是不小心,别把我当成七老八十的,我没事。”爹一边说着一边披上蓑衣,出门去了。

    爹出了门,枝儿去书房看了看,见二郎在老老实实的写大字,便退了出来,去堂屋和娘,果儿一起在炕上做针线。

    其实,枝儿家算是富裕的,爹爹是举人,不用交赋税,每月还可以从官府领取一部分俸禄,又在村里的小私塾坐馆,虽然教出的童生、秀才不多,可是识几个字,去县里找活计好找不说,挣得也多,所以十里八乡来念书的也还算不少。家里是青砖建的大瓦房,正房三间,左右厢房各两间,后头还有两间后罩房。正房中间的堂屋,宽宽敞敞,挂了一幅爹爹自己画的画,谁来了都夸的。右边一间盘的炕,是爹娘在住,左边一间算是爹爹的书房,摆了些书,爹经常在里边检查大哥和小弟的功课,这间书房,可是很神圣的地方,就是里正进去,都得恭恭敬敬的,里面摆的都是圣贤书呢!东厢是大哥和弟弟在住,西厢则是枝儿和果儿姐妹俩住。后面罩房一间是厨房,一间是杂物室。这样的家境,在这李家洼,也算是大户人家了。

第三章() 
“这么些天了,也不知道你大哥考的怎么样了?”枝儿母女三人坐在炕上做着针线,杜沈氏突然叹了一口气,说起了大哥。

    “娘,放心吧,大哥肯定没问题的,爹爹对大哥都很有信心呢!”果儿一提起大哥,就一副难掩骄傲的表情。

    “唉,你爹啊,这下子你大哥也考上了童生,正好好不容易开恩科了,非要他8月去考秀才。你大哥这么点岁数,就逼着他非得考秀才,还说,考不取,回来好好收拾你大哥,你大哥从小就跟你爹启蒙,早也习字,晚也念书,村里娃子漫山玩的时候,你大哥得老老实实的写大字,背圣贤书,从来没有玩的时候。这么大的人了,还时不时的打你大哥手板,真是···”娘一说起大哥,就对爹爹一肚子意见。古话说,严父慈母,果不其然啊!爹爹对大哥要求很严格,希望大哥光耀门楣,可是娘却很心疼大哥。

    杜家老爹乃是前朝举人,按说杜老爹怎么说也能混个一官半职,可惜的是前朝末帝昏庸,导致民不聊生,外敌入侵,虽然这南方地区没有生灵涂炭,但是多年的战乱还让杜老爹只能仰天长叹“时不待我”啊!!好在杜老爹挺豁达,跟夫人杜沈氏安稳度日,而李家洼虽小但民风淳朴,杜老爹虽未做官,但大家亦敬重杜老爹这位十里八乡罕见的举人老爷,杜老爹也惠及四邻,开了个小私塾,教蒙童识字,前些年皇帝终于打退了外族,但杜老爹也没了当年的雄心壮志,可是,对自己的长子杜仲华,杜老爹还是期望极深的,这不,陛下广开恩科,自家老爹就逼着大哥去参加府试了。

    “娘,爱之深责之切嘛!也是大哥聪明刻苦,所以爹爹对大哥期望大嘛!你想啊娘,哪怕往小里说,要是大哥考中了,以后啊,咱家又可以多置几块地了,每年还能再领份俸禄呢!!以后人家说起您啊,就得说,杜家的举人娘子,秀才娘啦!跟别提往大里说了,若是趁现在百废俱兴,哥哥考个功名,谋个出身,以后能为官作宰不说,还能给娘挣个诰命回来呢!”枝儿知道怎么说才能让娘高兴。

    “就你鬼精灵!”娘果然脸上藏不住笑了,“你这话啊,和你爹的说法是一模一样,你爹也说要你大哥趁现在好好谋个前途,以后光宗耀祖。唉,说起来,从小你就和你大哥一起,跟你爹启蒙,当时想着作为你爹的孩子,能读书识字也不出格,再说女子立世本就艰难,多学点东西,就多一技傍身,以后嫁人了也不会被人糊弄,最起码能当家算个帐什么的,现在想来,这世上男子都还是不识字的多,跟何况女儿,姑娘家的懂得多了也未必是好事,以后也不知道是对你好还是不好了。”一转眼,又说到枝儿身上了,这天下就没有不为儿女操心的父母

    “娘~~大姐懂得多,能写会算,谁不知道啊!大婶们都说,将来大姐能嫁到谁家,谁家才有福呢!”果儿是在维护大姐上,一直是坚定不移的。

    “唉,说是这么说,可是你看周围谁家是媳妇当家做主的?媳妇懂得比相公多,一天两天行,时候长了,肯定会有疙瘩的··还是问问你大哥的同窗,有没有合适的,总得门当户对,才能和睦相处。”娘还是对枝儿的事很犯愁。

    “娘,我才多大啊,您就担心以后啦!有爹爹和您在,还有大哥和二郎,有什么好担心的。”枝儿赶紧宽慰杜沈氏,作为曾经的二十一世纪的大学毕业生,若是回到现在,变成个个不识字的睁眼瞎,枝儿是打心眼里不愿意,所以,仗着年纪小,枝儿撒娇卖萌,终于获得了在大哥启蒙时旁听的权利,多亏了自家老爹就是举人,更多亏了自家爹娘开明,枝儿就一边跟爹爹启蒙,读书识字,一边回忆过去的知识,取长补短,这么多年下来,就连自家爹爹都曾经说过,大哥杜仲华在眼界见识上,比枝儿要弱上不少,若是枝儿是男儿身,必会比大哥杜仲华更有出息,杜家飞黄腾达,光耀门楣,指日可期。

    “唉,这到也是,要是大郎和二郎有出息,你有个得力的娘家···”杜沈氏还没说完,枝儿赶紧插嘴。

    “一定没问题的,等大哥回来,您啊,恐怕就没有时间担心我了,十里八乡的媒人婆都会来找您,要给大哥做亲呢!”

    “对呀!一定要找个漂亮能干心地好的嫂嫂,才能跟大哥相配呢”果儿又开始大哥大姐最棒了的论调了。

    “你啊!就觉得你大哥大姐是最好的,但是这世上啊,按你爹的话说,人外有人啊··”杜沈氏马上又调转枪口,朝果儿上了。

    “娘~”果儿赶紧打断娘,免得娘又要教育自己。

    枝儿在一边眠着嘴笑,为人父母就是这样,总要操不完的心,尤其是这个社会,男孩还好,女儿家,更艰难,知道的多了怕你被人嫌弃,知道的少了又怕你被你糊弄!真是还不完的儿女债啊!

    “枝儿,这绣错了!”枝儿正偷笑呢,杜沈氏突然指着手帕说了句。枝儿仔细一看,确实是,有两针绣到一起了,不由地叹了口气,只好拆了重新绣。

    “你呀,说到读书识字,一个顶人家好几个,可是女儿家的针织女红,你往难听里说,也就跟果儿差不多了。按说,你也是聪明孩子,要不你爹也不会老夸你了,怎么,在这刺绣上,就这么不开窍呢?”杜沈氏是满肚子疑惑,也难怪,枝儿的刺绣真的不咋地,连小两岁的妹妹果儿有时候都比枝儿要绣的出色。

    “娘,人无完人嘛!”枝儿撒着娇,企图蒙混过去。枝儿自己也很委屈,在上辈子,刺绣都快成传说了,妈妈那一代还有人会,到了枝儿这一代,除非家传,要不,大家也就能修个十字绣了,自己现在缝缝补补没问题,简单的也能绣个差不多,但是麻烦的,真的是打心眼里发憷。

    正说着话,一阵电闪雷鸣。吓了母女三人一跳。

    “哎呀!天啊!这太吓人啦!”果儿吓得扔下针线就往杜沈氏身边扑。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天气,真是,也不知道你爹咋样了,还有大郎,现在还没回来,肯定被雨水拦在路上了,可千万别出什么事啊!”杜沈氏更担心了。

    “娘,爹在里正家,也不知道里正有什么打算!这样的天,真的会决堤吗?”枝儿转移了话题。

    “唉··谁知道呢!这十里八乡都害怕这万一啊!这年景啊,好不容易不打仗了,安稳了没几年,现在又这样···”提起这些,杜沈氏也是唏嘘不已。

第四章() 
“对了,娘,以前真的像姜大叔说的那样,天天打仗?”提起这个,果儿的好奇心又来了,从杜沈氏怀里坐起来,好奇的问娘。不但是果儿,枝儿也好奇的看着娘亲,她已经十一岁了,若是有战争,自己应该也多少记得的,可是印象中似乎没有战争的影子。

    说到这些所谓的战争,杜沈氏陷入了沉思,没有接口说话。

    枝儿也开始回忆自己在爹爹说过的过去,据老爹说,乱世的根源在于前朝皇帝的昏聩,原本还算是挺安康的世道,但是末帝受奸臣挑唆,非要远征鞑子,这倒罢了,若是知人善任,这也可以说是开疆拓土,建功立业。可末帝却还偏偏任人唯亲,几次主将都是草包,多次战争下来,损兵折将,可是末帝非但不知悔改,还变本加厉,拼命征兵,弄得老少青壮都上了战场,田地荒芜,民生凋敝,最后好歹找了个能打善战的,世袭的镇南侯--徐侯爷,徐侯爷上了战场,一开始也打了不少胜仗,情况开始有所好转,结果末帝的疑心病又上来了,等听到战败的消息传来时,末帝没有想过是疑兵之计,头脑发热,就要满门抄斩镇南侯府,多亏诸位大臣拼命劝谏,才只是收入大牢,等秋后处斩。可是徐侯爷的母亲,养尊处优且年事已高的徐太夫人受了惊吓,又下了大狱,虽然有一众亲友的打点照顾,可是还是没过几日,没等到秋后,就早早的撒手人寰了。消息传到前线,刚刚打退鞑子的徐侯爷简直怒不可遏,虽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可是,自己这还在前线打仗,就因为一个不知真假的消息要杀自己的全家,等得胜回朝,还不知道等待他的是什么呢。在谋士副将的支持下,徐侯爷干脆振臂一呼,反了末帝,最终自己建立了这大历朝。这就是杜举人与枝儿说过的大历朝建国的历史。

    “唉··以前啊,娘是没见过真打仗,就是你们其实是有三个舅舅的··”杜沈氏慢慢的开了口。

    “什么?三个舅舅?可是老爷姥姥身边只有二舅舅啊!”果儿一脸我不相信的表情打断了杜沈氏。

    听到这,枝儿心里也一顿,娘只有一个兄弟,兄妹二人,枝儿也曾疑惑过,按说,根据枝儿上辈子学过的历史,在农耕社会,是讲究多子多福,人丁兴旺,子孙繁盛的,孩子,尤其是男丁,都是越多越好的,姥爷家就一个男丁,有些奇怪。可是,周围村子大多数都是这样,在爹娘这个辈分上的人,也很少有兄弟姐妹几个的,枝儿还以为是因为这个社会跟自己以前学过的不一样呢!可是,现在想来,恐怕这就是打仗惹的祸。

    果不其然,杜沈氏开口了:“那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就一个舅舅,却是排行第二?都是因为前朝那个暴君!一开始,你大舅舅先跟着走了,结果一去就再也没回来,你姥姥在家都快哭瞎了眼,也还是音讯全无。后来,半年以后,征兵令又下来了,大家知道这是有去无回的买卖,谁都不愿意去,可是,不去要花银子买人的,你姥爷卖了3亩地,才凑够了一个人的钱,只能留下你一个舅舅,你二舅舅和小舅舅争着去,说是让对方留下,那时候,大家都是过不出去了,手心手背都是肉啊!谁去大家都不舍得啊···”说着说着杜沈氏哭的痛不欲生。

    “娘,别说了,你也别想了,我们不问了,您别哭啊!”枝儿扔下针线,手忙脚乱的安慰着杜沈氏,果儿也凑过来,偎在杜沈氏身边。这种事,是经历过的人一生的痛,发生在谁身上都受不了的,换到现在,若是现在要在大哥和小弟中选一个人,去付一个必死的局,枝儿想都不敢想自己应该怎么办,选谁都是错,选谁都舍不得啊!

    “你们也大了,这些事也该让你们知道了,”杜沈氏一边擦着眼泪,一边抱着果儿开始回忆“最后,你小舅舅跟着走了,他说,你二舅舅能顶个壮劳力,他去当兵,你二舅舅能照顾好你姥姥姥爷,要是换成他在家,恐怕照顾不了你姥姥姥爷··”直到现在,杜沈氏还能清楚的记得小哥说话时的表情,十四岁的小哥平静的用这番话打动了爹娘,隔天就跟着走了,去了燕北,从此再也没有了消息。“那些年,你姥爷姥姥,加上你二舅舅和我,拼命干活,才熬了下来,俗话说,宁做盛世狗,不做乱世人,在乱世,人命真是不值钱啊!这整个府城周围,各个村子都是这样,大家送了好多兄弟上战场,就没有回来的··男丁上了战场不说,那个昏君还加了赋税,简直就是不给人活路啊!多亏皇帝推翻了那个昏君,我们的日子才好过了!”

    “你大哥和二郎念书,娘虽然心疼他们,嫌你爹对他们太严格太狠心了,但是其实娘打心里愿意,你爹就是因为有个功名,当时才能不去送死,有个功名比什么都强!”杜沈氏最后总结道“可惜你柱子哥实在不爱念书,要不然,你姥姥那我也能放心了。”

    “娘,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就是爹爹对大哥要求高,大哥才能早早考上童生啊,这次的秀才,我看看大哥走的时候,也是胜券在握呢!”枝儿心里默念着:转移话题,转移话题,千万不能再提起以前惹娘伤心了。“至于柱子哥,爹爹不是说过,他为人机灵,以后走南闯北,做个生意也是可以的呀。”虽说士农工商,可是,在这大庆朝,商人的地位还是可以的,也没有什么从商者,不得科考的规定,所以,若是家中子弟有从商的,大家一般是不会阻拦的,毕竟谁都知道,经商发家快,枝儿口中的柱子哥,便是杜沈氏的娘家侄儿,枝儿二舅舅家的独苗,表哥沈柱。

    “就是呀,柱子哥也想出去跟人跑商呢!”果儿说漏了嘴。

    “什么?他才多大的孩子,怎么知道出门的苦,在家百日好,出门时时难,人离乡贱,小孩子家家的,他哪知道出门做生意的难处啊?不行,我得和你舅舅说说。”杜沈氏一听着急了,二哥家就这一根独苗苗,可千万不能出事。

第五章() 
“妇人之见!男儿志在四方,好男儿就该走南闯北,为妻儿老小撑起一片天地!”杜老爹突然掀开门帘走了进来,一进来就又和杜沈氏杠上了。

    “爹,你咋回来了?都没有声音啊您?”果儿吱吱喳喳表示好奇。

    “你们娘三个光顾得说话去了,哪还听见我进门啊!”爹爹对于这点很不爽。

    “你又说我什么呢?!我是心疼柱子,我们老沈家就这么一根独苗苗了,他万一出点什么事,你让我爹娘怎么过啊!再说了,你们念书的不都说什么,‘父母在,不远游’的吗?”娘表示对爹爹刚刚的那番话极不满意。

    “要不说你们头发长见识短呢!光心疼有什么用?没有一技之长,你让柱子以后怎么过日子?像他二舅一样,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这样你们就不心疼了?他好歹也跟我念了这么些年书,虽不像老大一样能联诗作文,但是,最起码写写算算不成问题,既然他自己想出去闯闯,而他正好也有这个优势,为什么不去?‘父母在,不远游’?迂腐之极!等老大考上进士,就得去京城,要不也得外放出去做官,你也不要他去?把他拘在你身边就行了?”爹爹最后来了个反问,问了娘一个犀利的问题。

    “柱子和老大不一样,老大这是做官,是大事,是···”娘还在争辩。

    “那柱子要养家糊口,就不是大事了?”爹步步逼人,让娘无话可说。

    “爹,柱子哥的事,我们说了也不算啊,快别为这个和娘生气了。您去里正家,怎么样了?里正大叔怎么说?”枝儿开始打岔,爹和娘啊,套句以前的话说,就是欢喜冤家,娘说什么,爹总要反对,顺便教育娘一顿,但是,爹娘感情好却是半点假都不掺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