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末做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明末做皇帝- 第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朱由检听完后,看了一眼袁崇焕,发现袁崇焕还是一言不发,对于赵率教,他好像并不想再说什么。

    朱由检叹口气,心中暗想道“来到京师这么久了,袁崇焕的傲气还是丝毫不减。”

    袁崇焕离开辽东才一年时光,这辽东便取得如此大胜,这不就是全盘否认当年他制定的守辽策吗?

    但不难发现一件事情便是,此时的辽东防务与天启年间布置并无太大差别,这场战争的胜利,并不是大政策的胜利,而是个人指挥的优越性,此次辽东之战,孙承宗稳重守成,稳定大局,赵率教奇兵突至,兵行险招,如果还是袁崇焕在那里,他断然不会给赵率教如此大的权利。虽然不会输掉。但却会无限期拖延下去,一点点蚕食大明那仅剩不多的血肉。

    袁崇焕的心里面不舒服,但他是兵部尚书,他还是要履行自己的职责,整理一番,出列开口言道“皇上,莽古尔泰从喜峰口入关,在三屯营的伏击战中,神机营火铳大炮发挥奇效,此战过后,微臣便一直在想,辽东为何一直被动,便是因为这后金骑兵勇猛,若是我大明能有抑制后金骑兵的士兵,在辽东之地便不会在如此被动,微臣专门去了一趟工部,观看了一番从天启四年到此时所制造火器的案轴,发现,数年间,工部交于各地卫所,辽东军,京师三大营,禁军,共计三十五万件,火炮四千多门,火铳更是种类繁多,但是,微臣还是在此之间发现了一件事情,便是从我大明正德年间开始,火器便从未更新,反反复复,都是那些,更甚者,质量比之正德年间的火器还要差上许多,大炮守城之利,众所周知,但携带较为方便的火铳,却从未发挥出奇效,微臣以为,朝廷当重视火器研发,特别是火铳,更要下下功夫。”

    袁崇焕一番长篇大论,让朱由检倍感欣慰,笑了笑道“袁辅臣,当真一心为国,朕心甚慰,工部造火器,这每年都是有数量,必须完成,但所拨钱财一直在减缩,这一点儿,朕已经跟郭辅臣相谈过。正德年间,武宗皇帝,喜爱武器,这工部每年光制造所花费的银两就有八十多万两,而咱们从天启年间开始,工部的锻造费用就已经缩减到了二十万两,又有数量要完成,这工部难为无米之炊,质量也越发差了起来,朕本想在年初开始与众臣商议,加大工部制造银两,但陕西遭灾,朝廷一时之间根本就没有办法拿出这么多的银两,也就耽误下来,此次即是袁辅臣提醒了朕,那今日便议上一议,朝廷每年要给工部多少银两。”

    工部尚书乃是张九德,曾任职兵部侍郎,绥远巡抚,又在天启六年开始治理黄河,后在天启七年的时候,被任命与工部尚书。

    张九德不善结党,故在党争严重的朝廷之中,存在感并不强,而朱由检也只单独召见过他两次,,一次是问黄河治理之事,另一件事情就是工部制造火器之事,而刚刚朱由检说的话,也是与张九德处了解过来,张九德此人在明朝是个较为刚正的官员,身处高位,却没有牵扯到党争之中,也断了进入内阁的路子。

    想要进内阁任辅臣,只有两个途径,一个是皇帝亲自任命,另一个便是会推,又称廷推,便是有礼部,九卿,六科一起推行的会推大典,自崇祯年间开始,明朝还未举行廷推,当然这都是朱由检的压制,这一政治举措,本是让文武百官选取贤才治理国家,可到了明末之时,这已然是党争最为严重的政治事件,因为不想引发过度党争的政治事件,朱由检便一直排斥这种廷推。

    张九德没有结党,断不会在廷推中进入入阁名单中,故也算是断了入阁的路子。

    ”启奏皇上,张尚书曾去微臣府中询问过户部拨银一事,也曾询问过崇祯二年,是否会增大户部拨银数量,但微臣却搪塞过去。“这时候郭允厚接话说道,户部每年拿多少银两办事,他最清楚,不是他不想给工部多一些银两,只是因为户部早在天启年间就已经呈现亏空的状态,这几年的国家大政,全都是拆西墙补东墙,一直想着怎么开源节流,又怎么会许诺给张九德增大投入。

    张九德拜访郭允厚也是因为朱由检曾与他商谈过火器的事情,他便想着自己曾对皇上说过工部的难处,皇上是不是会与郭允厚交代一句,想着来年多些拨银,这才去询问一二。

    ”朕体谅郭辅臣的难处,也体谅张尚书的不易,但朝廷之事,不易,难处,全要各位爱卿去克服,新政已然实施,明年赋税会增加一倍,到时候,朝廷做起事情来,也不会像现在这般艰难了,关于火器之事,明日,朕会召见张尚书,到时候,三位辅臣也要来,咱们共同在商议一下,该当增加多少银两。”朱由检说着叹了口气,想那魏忠贤留下的家底也用了大半,自己也要开始俭省了。

    。

第一百六十九章 资助() 
此时袁崇焕提议火器之事,也算是一心为国之举,虽说辽东大胜,与他没有半点关系,让他有些失落,但他的内心还是庆幸着辽东的这场大胜,他知道,这场胜利会给朝廷与皇帝带来什么?

    新帝伊始之际,陕西大灾,而各地均有灾祸发生,正当此时,后金举兵来犯,辽东危机爆发,这个局面,当真是国内有灾,前线有战,。

    若辽东战事不能尽早结束,会造成三个后果,第一若战事旷日持久,朝廷便要一直加大对辽东的投入,增加朝廷负担,也会影响朝廷赈灾事宜,第二,京畿之地人心惶惶,民众不安,每日南迁百姓增多,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久而久之,便会引发不可预料的矛盾,甚至引发动乱,第三,影响新帝与内阁的威望,新政的实施还不满一年,朝廷正在从多个方面加固,若是辽东败了,南方士族若是在这个时候,抗议行事,那时候局面也会不受控制。

    当然辽东之战的胜利的好处,不言而喻,巩固了新帝政权,加大了内阁威望,朝廷也能全力赈灾,稳定社会秩序,全国的新政可以稳固实施,这对于变革中的大明来说,尤为重要。、

    辽东大胜,果然激励了大明各地的将士,在辽东爆发战事后,兵部便发官文与各地卫所,督促其整军备战,故整个心向国家的将领与士兵,对待辽东的战事一直都很关注,此时大胜消息传来,当然欣喜若狂,有些总兵管理军队比较人性化,为士兵买了酒肉,在军营中大口吃酒,大口吃肉,来庆祝朝廷这次来之不易的胜利。

    新政实施伊始,南方氏族内心思变,内阁便授意江南等地官府,大肆宣扬辽东大胜,当然收到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江南各地府台,为了提高自己的政绩,渲染一副天下太平的盛世假象,当然这种盛世假象还是有些福利的。

    南京一富商联合数十名本地富商,上联名书,推崇新帝乃上天之子,得天下运势于一身,感叹北方多地遭灾,愿献出绵薄之力,帮助朝廷,与数十名本地富商共赠陕西米粮五万担,银十万两。

    这上书乃是大喜事,故第一时间摆在了朱由检的桌前,朱由检看到上书后,对着身旁的王承恩笑了笑道“这南京富商吴敏之,当真是个做生意的好手,这种大手笔,当真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啊。”

    王承恩内心有不明白,开口说道“吴员外心系朝堂百姓,皇上怎么说吴员外是做生意的好手呢?“

    在朱由检的认识中,怎么才能把生意做大,最重要的是官方背景要重,在大明这个特殊的环境下,有些商人有着非常强大的背景,但是有些商人却根本就没有,吴敏之这个小小的江南富商,虽家有万贯,但苦无后台,因为辽东大胜,普天之下都在庆祝之际,吴敏之借此良机与得帝王攀上关系,日后做起生意来,哪里的官府不要礼让三分,当然这都是朱由检的认知。

    听完王承恩的话后,朱由检想到“是不是自己想多了。难不成这吴敏之真的只是一心为国。”只因为现在的大明社会秩序,还不如后世一般,当然不管吴敏之到底存着什么心思,钱粮是实打实的给了,作为帝王就必须要表示,不然怎么调动这些富商的爱国之心。

    “王承恩拟定旨意,南京吴敏之,一心为国,体谅陕西民众,慷慨解囊,以助灾民,朕心甚慰,赐吴敏之长子同进士出身,吴敏之夫人为三品夫人。”

    “老奴领旨,那其余的富商又该如何?”

    “让李阁老写上几个匾额赠与。”朱由检开口道。

    虽然与朱由检对吴敏之的赏赐不同,但这份赏赐也不低,皇帝是大明的统治者,那内阁首辅便是百官之首,国家的顶梁支柱,他亲笔写的匾额,代表朝廷赏赐,那可是无上的荣光。

    辽东锦州城。

    辽东之战结束后,锦州城的百姓就开始恢复了劳作,战死沙场的将士遗体得以安葬,当然没有棺木,大多数都是一张草席。

    现在战争结束了,但对于辽东百姓的伤害还是挥之不去,一方面大家都在享受胜利的喜悦,另一方面却要忍受家园被破坏,亲人战死的悲痛。

    经过辽东大胜赵率教在辽东的威望提高不少,所有的参将副将都觉得赵总兵当是神勇,威望直追孙承宗,当朝廷的抚恤金到了辽东后,锦州城按照兵部造册,锦州是分配抚恤金最多的,共二十二万两,接近半数。这是由户部侍郎与经略府与锦衣卫三方拟定的抚恤金额,户部锦衣卫监督,辽东经略府负责发放与实施朝廷的官文与朱由检的圣旨。

    皇上的圣旨告知全军,让那些没什么学识的士兵们大受感动,士为知己者死,应该就是这个感觉吧。

    虽然在备战前夕,皇帝就发过圣旨,言道老有赡,幼有养,但那个时候还全是空口支票,可现在不同了,朝廷拿出了真金白银,真的要赡养老人与孩子,坚定了士兵战斗的心。

    辽东犒劳全军,正当这个时候,赵率教却把锦州之事交托给了副将,前往山海关述职。

    实然,在辽东全军的将领中心中都有一个疑问,普通士兵的赏赐都已经到位,但圣旨上却没有提赵率教一言一语,这多少有些不该啊,难不成赵将军在朝中有敌人,莫大的功劳都被掩盖住了吗?

    赵率教的一些亲信心中十分不舒服,私下里也像赵率教表达过心中不满,但都被赵率教训斥一番,朝廷的种种举措,善待士兵,拟定了一整套完善的赡养规划,这些都让赵率教的内心燃起了一股全复辽东的希望。

    赵率教奔赴山海关后,孙承宗在府中设宴招待赵率教,陪坐之人都是辽东的实权人物,满桂,祖大寿,姚守光,就连驻扎在朝鲜的毛文龙都出现在了宴席上,参将副将更是数不胜数,当然还有辽东的文官体系。

    。

第一百七十章 陕西之行 1() 
在宴席之上,文官歌功颂德,武将又满是敬佩,倒是让赵率教有些不适应。

    官员们纷纷敬酒,但却被孙承宗给阻止下来,言道:“待会还要与赵将军有要事商讨。”孙承宗一放话,再也没人来敬酒。

    酒宴结束后,孙承宗领着赵率教,满桂,祖大寿,毛文龙等将领来到了大堂,这个大堂上除了几张太师椅,便是中间红木桌上的辽东地图。

    孙承宗带领众将围与地图之前,指着锦州城,开口说道:“锦州的这场大胜,赵将军,当局首功。”

    “小将不敢包揽,若不是孙大人在锦州城附近布置了三万铁骑,小将又怎能打败代善。”赵率教赶忙说道。

    ”赵将军不要过谦,皇上给了本官旨意,此次让你前来,便是想让你进京面圣,到了京城,定要恪守己身,朝堂的争斗要比我们战场的争斗还要残忍。“孙承宗出言提醒。

    进京面圣,这应是一个武将最大的荣耀了,诸多将领都有一些羡慕,

    “皇上招我入京。”

    “对,此次锦州大胜,皇上大喜,点名要见一见你这个功臣。“孙承宗笑道。

    赵率教内心也有些激动,作为一个镇守边疆的将军,蒙皇上召见,可谓是非常大的恩宠,又怎能不激动。

    聊完这些后,诸将又聊起了辽东的防务,对于朝鲜的防务,孙承宗十分不满,要求毛文龙加快训练朝鲜王军,加大朝鲜明军数量,不可阴沟里面翻身,让后金攻占朝鲜。

    毛文龙当然也有苦衷,那朝鲜军队不堪一战,畏惧战场,更畏惧女真人,这是一种内心的畏惧,又怎么能轻而易举的改变,想那东瀛在神宗年间入侵朝鲜,辽东军支援朝鲜,大败东瀛军,当时,在朝鲜人心中就感觉明军非常强大,可就是那么强大的明军在后金的手上都讨不到半点好处,让自己正面面对后金骑兵,几乎就是望风便逃,当然在诸多将领面前,毛文龙并没有说出来。

    孙承宗也非常清楚,依靠外族,当然成不了大事,但现在蒙古,大明,朝鲜三方联盟,政治防卫体系已经形成,此次蒙古兵远奔而来,歼敌八千余人,便可知道,蒙古人的战力还是可以的,也能对大明形成较大的帮助,在这个关头,朝鲜是万万不能放手的,孙承宗当即,下了命令,在抽调五千明军由海船运往朝鲜,帮助毛文龙稳定朝鲜防务,当下,毛文龙也非常感激。

    当然这次蒙古出兵,辽东还是要承担些许财务的损失,白银五万两,不过这些银两朱由检确很乐意给与,虽然大明朝国库早就空虚,但能用银两来代替前线将士的性命,当真物超所值。

    这场战争都够总结的东西太多了,但孙承宗还是出言提醒诸将,万万不可因为一场胜利,便狂妄自大,后金未伤根本。

    诸将赶忙应是。

    骆养性率领着数百锦衣卫赶到了陕西,李烁在长安城外迎接。

    骆养性的到来让长安府诸多官员都心存疑惑,难不成朝廷对于李烁主导的赈灾多为不满,甚至是怀疑地方官府中饱私囊吗,才派了锦衣卫的指挥使前来。

    陕西的赈灾一直是有条不紊的进行,承宣布政使司在曹德章的主导下与巡抚衙门配合较好,在陕西全境共建立了一千一百二十三座粥蓬,因为大明国策,此次赈灾全是由官府主导,所有的吃食都由官府来发放,每家每户造册统一时间领取,这也是为了避免粮食经更多人的手。

    骆养性与李烁在长安城下会面,骆养性赶忙下马,拱了拱手道:“李大人。”

    ”骆指挥使一路舟车劳顿,当真辛苦。“

    ”这一路上来,看到受灾的田地与百姓,当是心中不快,此时见到李大人,也算让骆某开怀一些。”骆养性笑着说道。

    二人一路说说笑笑进了城门。

    长安府的官员尽皆跟在身后,与乡下不同,城内的百姓生活还算安康,除了粮店,店铺还都在营业。

    骆养性并没有如驿站,而是直接去了李烁的府邸。

    李烁设了晚宴来为骆养性接风洗尘,与温体仁那次相比,饭菜还要好上许多。

    陪坐的人除了承宣布政使司曹德章,就只剩下掌管卫所的卢象升。

    朝廷在陕西设置西北大营,李烁不能插手管理,而此次要用兵,李烁便把归他管辖的卢象升也请了过来,即是接风洗尘,又是捉脏拿案。

    卢象升的皮肤比在大同的时候,要黑上许多,可见此来陕西要比之前操心很多,陕西卫所经过一年的休整,裁剪老弱,又因为增设西北大营的缘故,军户人数减少许多,兵部造册人数为两万五千人,但因为还未整改完成,真正存在人数是四万,这一万五千人的份额都要由陕西官府自行承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