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何情之前来香港坐的还是火车,连飞机都还能乘过。自然没法幻想李轩花六千万美元订购的私人飞机,是一种怎样的顶级奢侈享受。在何情的概念中。一百万和一千亿其实是差不多,所以李轩的财富对她来说其实反而没有像对香港人那么震撼。
也许在香港带的时间久了,何情也会慢慢的被同化。但至少现在的她,还从国内那种物资匮乏的环境中没有转移过来,对物质的要求并不高。而李轩虽然钱多得花不完,为女人一掷千金也从不皱眉头,但却就喜欢这种容易满足的女人。
从何情的住处离开之后,李轩让司机把车开到沙田的火炭工业区。从六七十年代香港工业兴起之后,全港先后开发了十几处工业区,比如港岛的蔡旺、坚尼地,九龙的土瓜湾、观塘,以及沙田、荃湾、屯门、大埔等新市镇。
而随着近几年香港工业开始外迁,这些工业区内的工业大厦空置率开始不断攀升。像港岛的坚尼地、柴湾等地,港府计划逐步把它们从原先的工业区,逐步转型开发成住宅区,以缓解港岛上的商业住宅用地紧张。
而在全港工业大厦租金不断下降的背景下,唯独位于沙田的火炭工业区却一枝独秀,仅用三四年时间就完成了另一种转型。
东方电子公司刚成立时,就租用了火炭工业区内安盛工业大厦的几层厂房作为街机工厂和办公驻地。后来东方公司的行政部门很快就搬到了中环的新总部,而最初自建的这家街机工厂,也找已经剥离资产后并入到由几家代工电子厂合并成立的新公司之中。
新公司把生产线全部转移到了离市区更远,租金更便宜的屯门和大埔两个新市镇。而东方集团原先租赁的安盛大厦厂房腾空后,被东方孵化园用来作为产业孵化基地。
而随着东方孵化园的成功,这种新的产业模式也逐渐被香港业界所认可,其他本地资本开始尝试复制东方孵化园的成功模式。
火炭工业区在最近这一两年内,又多出了几个新的孵化园。就连港府的工…商局也在火炭工业区购入两栋工业大厦,用来成立香港科技创新孵化园,以扶持香港的技术创新。
在由东方孵化园引发的聚集效应作用下,沙田的火炭工业区很快成了香港的创业和创新中心。而许多已经度过了最初孵化阶段的公司,也并没有急着离开,而是同样选择留在这个创业氛围很好的地方。所以现在的火炭工业区,算得上是全港唯一一个非但没有任何衰败之气,反而显得生机勃勃的工业区。
汽车沿着大埔公路一直开到沙田,然后在东铁线火炭站处右拐,从轻轨车站的下方穿过就进入了火炭工业区的主干道。这条路的名字原先叫做坳背湾路,这个拗口的路名原先知晓的人并不多。
但这条路现在有了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叫做咖啡馆路,因为沿着这条路的两旁,你可以发现许多家开门营业的咖啡馆。这些咖啡馆与市区内供三五个友人聚在一起小憩、安静聊天的咖啡屋不同,这里永远是熙熙攘攘,从来不缺少高谈阔论。
因为这些咖啡馆其实充当了,创业者与投资者沟通的桥梁。每天会有许多带着新奇电子的年轻创业者,来这里寻找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
因为东方集团的崛起,以及香港风投产业的初步成型,香港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东方硅谷”。而火炭工业园不但吸引了无数本地有创业梦想的年轻人,甚至还吸引了亚洲其他地区的许多创业者慕名而来。
火炭工业园内的第一家咖啡馆是东方孵化园开设的,当初是为了给孵化园内的所有青年创业者,提供一个思想碰撞的平台。结果后来有越来越多孵化园之外的年轻人,也加入到这种开放式的交流与探讨之中。
随后一个年轻人敏锐的抓住商机,说动自己的父亲出资二十万,在火炭工业区内开设了第二家咖啡馆,进行了一次别具一格的创业。他的咖啡馆同样生意红火,于是很快又冒出第三家、第四家。而现在在这条不长的坳背湾路上已经有了七家咖啡馆。(。。)
第448章 闲坐咖啡馆()
李轩的座驾有些显眼,所以他特意让司机把车停到了不惹人注意的角落里。而李轩下车后也没有去安盛大厦内的东方孵化园,而是随意选了一家咖啡馆走了进去。
“1957年,第一台家用电磁炉诞生在德国。1972年,美国企业开始生产电磁炉。而进入八十年代,一场全新的现代厨房革命,正在全世界如火如荼的上演。
电磁炉无需明火或传导式加热,而是利用涡旋电流的焦耳热效应原理,直接让锅底升温,因此热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种无需明火的新型高效节能厨具,势必在不久的将来全面取代传统的加热厨具!
我设计的的这款电磁炉,主要由高频感应加热线圈、高频电力转换装置、控制器及铁磁材料锅底炊具等部分组成……”
李轩刚走进咖啡馆,就听见一个不修边幅的中年人,坐在那里侃侃而谈。这是创业咖啡馆里最司空常见的一幕,许多怀揣美好创业梦想的人,希望用这种大声宣讲的方式,让更多人的注意到自己的创业计划。而只要没有客人主动投诉,咖啡馆内的侍应生们,也不会去阻止这种高声喧哗的行为。
李轩选了个角落的位置坐了下来,立刻就有侍应生上前来服务。他扫了一眼菜单,点了一杯摩卡咖啡和一份提拉米苏。
李轩点完餐后,开始观察着周围的众人,咖啡馆里的顾客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大部分都是t恤短袖配牛仔裤之类的休闲打扮,而有几位却是穿着非常正经的白衬衫西装裤。还打着领带。八月末的香港还是酷夏时节,穿这样的衣服只需在外面站几分钟。估计就汗流浃背了。
通过大家的衣着,李轩也大致能够判断出所有人的身份。那些一身正装打扮的人。估计是各个风险投资机构的项目经理人。这些人会时常来这咖啡厅逛一逛,看看能不能碰巧遇上被泥沙掩盖的金点子。
香港的风投产业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已经迅速形成了一套基本完善的制度。任何人只要制作出一个符合规范的项目计划书,就可以向各个风投机构去预约面谈。
风投机构会派一位初级经理人,来进行第一轮筛选性的面谈,把那些一看就没前途的项目给淘汰掉。而经过初步筛选后,更资深的项目经理才会出面,听取那些通过第一轮的创业者们的亲自陈述。
创业者如果能打动风投经理,那么这个项目就会进入实质性的价值评估期。风投机构会对它的价值。给出自己认为合理的估值和投资方案。
每家风投基金的风险偏好不同,因此对同一项目给出的评价会有差异。当然,创业者可以带着自己的项目计划书,一一上门去找每一家风投机构面谈。但如果一个项目被所有风投机构拒绝,那么这个项目成功的可能性其实是非常低的。
当然,除了风投机构之外,香港还存在着许多独立的个人投资天使。但个人的实力毕竟远不如那些有财团在背后支持的专业机构,所以大部分天使投资人,通常都采用跟投的策略。
比如所一个项目如果能从东方风投获得一笔风险资金。但这笔钱却还没能完全满足预先的融资计划。这时候许多独立天使投资人都愿意陪东方风投搏一把,出资补足剩余的资金。
当然,创业咖啡馆中现在高谈阔论的许多人,其实都是被所有风投机构拒绝过却依旧不死心的人。他们坚定的认为自己的项目是明珠暗投。
俗语有云,朝有梓进,野有遗贤!也许真的有一些可以散发出耀眼光芒的好项目。因为各种原因而还没被识货的人遇上。所以许多风投经理偶尔经常会来咖啡馆中做一做,即使没机会遇上遗贤。也可以与那些真正的创业者交流最新的业界动态。
侍应生把李轩点的饮品和甜点端了上来,立刻吸引了咖啡馆中不少有心人的注意。咖啡馆中有许多潜台词。比如穿着不讲究的一般都是创业者,而一身正装的大都是投资经理。
大部分还在创业道路上的年轻人基本都不富裕,特别是那一小撮永远停留在自己世界中无法自拔的人。他们几乎每天都来,但通常只会要一杯免费的白水,如果脸皮薄一点的则会点一杯5港币的苏打水。
衣着随便等于不拘一格的创新精神,这种风潮据说还是来自于东方集团。李轩当初成立东方公司时,特别规定上班时可以不着正装,这在衣冠楚楚的香港中环形成了一道与众不同的风景线。
香港媒体注意到这个事情后,立刻进行了各种分析和评价。有一些“砖”家经过仔细研究后得出结论,不循规蹈矩的人往往能有惊人之发现,比如爱因斯坦就比较邋遢,他那个爆炸头发型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而着装自由可以让人的思想跟着自由飘荡,这与东方集团遵循开放、自由、创新的集团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实际上哪有这么玄乎,李轩只不过是学了后世的谷歌公司,让大家上班时无需一本正经,可以选择一中更轻松、自在的工作方式。
但衣着随便绝不等于可以邋遢和不修边幅,东方集团后来还特意进行过矫枉。比如在许多女职员的投诉下,东方集团早已禁止了员工穿拖鞋和有汗臭味的脏球鞋上班,免得一双双香港脚污染周围同事的鼻子。
只不过在传媒选择性的宣传下,许多原本简单的事情,一定要被强拉硬拽的赋予许多深刻的涵义。
李轩今天的打扮非常休闲,一件青色的运动t恤,配一条咖啡色的休闲裤,所以他进门后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但他一点餐后。情况立刻就不同了。如果是来找投资的人,谁会像李轩现在这样悠闲地品着咖啡、吃着甜点。
“这位先生。有兴趣听我陈述一下我的全自动豆浆机开发计划吗?”一个白面无须,脸上挂着谦和笑容的男子。自来熟的走上前来,坐到了李轩的对面。
“豆浆机?”李轩脑海中第一时间浮现出了后世大名鼎鼎的九阳豆浆机。但他很快微笑的摇了摇头,“除了中国人,鬼佬们并不喝豆浆!所以你的产品注定没有海外市场,这对本埠市场狭小的香港企业来说是一个致命伤。
更何况香港喝豆浆的人也不多,所以豆浆机就连在狭小的本埠市场销量也堪忧!北边的大陆倒是有无数北方人,把豆浆油条作为早点的绝配。但现在大陆的经济还比较落后,购买力显然很差!
不如再等十年,等到内地的经济发展起来后。我相信你的点子一定大有可为!还有,我只是一个路过进来小憩一下的闲人而已,并不是你们要找的投资人!”
被李轩婉拒的男子苦笑着离开后,对其他跃跃欲试的人轻轻摇了摇头,让李轩免去了一场被车轮战骚扰的麻烦。除了那些职业的投资经理人之外,还有许多天使投资人也不时会出现在,火炭工业区的这些创业咖啡馆之中。
相比于那些每天都要浏览几十个甚至上百个项目,早已见过识广、练出一双火眼金睛的专业投资经理来说,那些新入行的半吊子投资天使才是最好忽悠的。
特别是早个一两年前。在报纸、杂志等传媒披露出一个接一个,一夜暴富的创业故事的刺激下,许多原本堵性就比较重的香港人,纷纷想要借着风投的东风来捞一把。
于是无数没有任何专业学识和风险认知的个人。突然涌入风投产业,让香港的整个风投领域一时间泥沙俱下,鱼龙混杂。
而许多心术不正的人。成绩随便弄出一个不靠谱的项目,忽悠到一笔钱之后就玩人间蒸发。许多投资者因此被骗的血本无归。上演了一幕幕悲喜剧。
后来东方风投公司不得不主动站出来,联合香港的其他风投资本。制定了一套相对完善的融资流程。比如项目创始人首先必须制定出一份详细的、合乎规范的创业计划书。
而个人投资天使们,如果准备独立投资某个风险开发项目,可以委托由港府工…商局成立香港科技创新孵化园,这个半官方的机构来对研发项目的整个过程进行财务监督,从而保证投资者的权益不被随意侵害。
而且东方风投等业内领军机构,这两年来还专门开设了一系列免费的专业课程,来向个人投资者们普及风险投资的基础知识,以及如何进行简单的初步项目风险评估等内容。
香港的风险投资领域,现在已经比两年前有序多了,恶性骗资的欺诈事件已经大为减少。但是新入行的菜鸟投资天使们,大都怀着一夜暴富的美妙幻想而来,依旧是这个行业内最容易忽悠的一群人。
李轩的年龄本来就不大,他又特意打扮的年轻化一些,以便与自己在大众眼中那个老成持重的形象区别开,免得轻而易举的被其他人认出身份。所以咖啡馆里的人没认出他的真正,但也把面嫩的他猜成了刚入行的菜鸟。却把他当做了一个来玩风投的富二代
咖啡馆上午其实还算比较冷清,最热闹的时候是每天下午茶的时段。旁边几栋工业大厦里,隐藏着几百家刚刚开始孵化,或者刚离开孵化园的新公司。
这些满怀激情的新创业家中,有不少人会选择在下午茶的时间,来咖啡馆里小憩一会儿。那个时候咖啡馆里的气氛会非常激烈,随时会有各种观点发生激烈的碰撞。
而正是这种百家争鸣式的辩论,推动了火炭工业区向一个高新产业园转变,也推动了香港电子产业的发展。创业是有风向标的,而这个风向标通常就在这些咖啡馆中形成。
比如李轩刚刚听到过的电磁炉和豆浆机项目,这其实都属于现在香港非常火的一个创业门类——小家电。小家电的技术门槛相比于大家电要低一些,初始投资规模也要小许多。
更重要的是小家电的细分种类非常广泛,而且除了剃须刀等极个别的门类之外,大部分产品的市场集中度非常低。而不像是电视机等大家电产品,大部分专利与核心技术都掌握在索尼、rca等强大的电子巨头手中。
而最先在香港引起这股小家电创业热潮的,其实是一个名叫詹姆斯。戴森的英国人。戴森在1983年的年初时,发明了一款新型的气旋式吸尘器,但他在欧洲寻找投资者时却屡屡遭受冷遇。
因为这款新型吸尘器无需使用集尘带,而集尘带的生产和销售,是一个产值超过了10亿英镑的不小的产业。所以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欧洲所有的业内厂商都更愿意选择维持现状,对戴森的新发明敬而远之。
詹姆斯。戴森在被逼无奈之下,只好来亚洲碰碰运气,而他的第一站就选择了当时名声鹊起的香港。结果东方风投一眼相中了戴森的新型吸尘器项目,给他送上了高达2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戴森也干脆选择留在香港创业,在屯门工业区兴建了一个吸尘器制造厂。在东方风投的牵线搭桥下,新成立的戴森吸尘器公司产品一经问世,就通过东方集团旗下的cg家电连锁大卖场,把货源铺遍了世界各地。
这种新型吸尘器很快就在日本和北美市场,意想不到的受到了消费者们的热烈追捧,还被评为国际设计博览会大奖。而戴森公司也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从一家默默无名的小公司,成长为国际性的家电设计制造公司。
戴森牌吸尘器甚至还有反攻欧洲市场的势头,而詹姆斯。戴森这个英国人,也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