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农家种田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农家种田忙-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老师来了。”一个同学喊了一句,李明锦和李明辉已经将笔墨纸砚都放好在课桌上。苏秀才一走进教室,班上的学生都起立,鞠了一躬齐声的喊道:

    “老师好。”

    班上有二十来个学生,因着年纪不一样,学问的深浅也不一样,苏老师每次讲课的时候,会布置一些不同的作业给每个学生。李明锦和李明辉这样刚入学的,就教授了一些三字经,指导了一下怎么拿笔,怎么写字。然后让二人跟着学练字。一些学问深一些的同学,就会学一些四书五经之类的。

    李明锦按着老师教的拿笔的姿势,开始在纸上练习毛笔字。习惯拿签字笔的手拿着毛笔,会不由自主的发抖,撇头看见坐在旁边的弟弟安静的拿着毛笔在纸上画着。没错,是画着,不要指望刚过入学的孩子能像模像样的写字。看着自己面前的纸上歪歪扭扭的字,李明锦在心里不断的自我安慰,好歹能看出是字,虽然难看了点。

    练了一上午的字;手一提起就酸痛的很。午时到了,书院下课的钟声响了三下,苏老师停止了讲课,让学生去饭堂吃饭去了。因为第一次来,还不认识饭堂。李明锦带着弟弟,跟在同学们的身后走。

    一群人走了一刻钟左右,来到了饭堂,和电视上看的少林寺的饭堂挺像,一排排木头桌子和椅子,排了有四排,大约可以同时容纳五六十人。并不是每个在书院里读书的学生都在这里吃饭的。有些住在南山镇上家境尚可的人,都是回家吃饭的。

    饭食是标配,2个馒头,一晚粥,一碟混搭两样的蔬菜。打饭的队伍排的挺长的,李明锦拿了2个托盘,递给弟弟一个。跟随着队伍慢慢往前挪动。

    端着打到的饭食,兄弟二人找了一个空位面对面坐着,开始吃饭,辰时开始上课,午时下课,中间有两个多时辰,真是饿了。

    “嘿。。这边。。小锦!”听到有个惊喜的声音喊着小锦,李明锦下意识的抬起来扫了周围一圈,没看到认识的人啊,估计喊错了吧,继续埋头吃饭。

    “后边呢,李明锦!!”张浩看着李明锦没看到自己,急促了直接喊了对方全名。

    这下是真的确实在喊自己了,李明锦回过头,就看到张浩坐在背对着自个儿的后排桌子上吃饭,碰到老熟人,好朋友的李明锦心情瞬间好了起来,端起托盘带着弟弟一起坐到了张浩的对面

    “嘿,喊好几声才听出来我啊。。。”张浩有点怨念,不都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么!

    听着对方故作委屈怨念十足的语气,李明锦轻笑着捶了一下对方的肩膀安抚到:

    “呵呵,真没听到,抱歉。。。”

    两人一段时间没见了,你一句我一句的聊了起来,丝毫没有生疏感。明辉坐在旁边听着哥哥和张浩哥聊的欢快的样子,有点羡慕。许是感受到了明辉的目光,张浩回头扭头看了一眼明辉对着李明锦感叹到:

    “你弟弟也和你一起来啦。。。真好啊,有个伴。。噢,对了。。。明秀呢?”

    “还在家里呢,明秀还小,迟点儿再来吧。”见李明锦不愿多说,张浩也就没再继续问了。又转头对着明辉侃道:

    “弟弟,记得有事找浩哥啊!这书院你浩哥我很熟的。”

    “知道了,张浩哥”明辉倒是乖巧的笑着捧场。

    三人吃完饭,出了饭堂。由于下午课是未时开始,中午还可以休息一会。张浩两个李明锦兄弟两个,在书院转悠了一圈,来到了一个凉亭坐了下来。张浩说起了书院里的一些事情。有哪些混的人啊,有哪些人学问好啊,还有一些老师的趣事等等,明辉是第一次听说这次,听着很觉得有趣,一直拽着张浩的袖子,问个不停。李明锦对于八卦什么的倒不是很感兴趣,不过能从中打听到一些消息,也是乐意听听的。

    时间过的很快,上课的钟声敲响了,因着张浩和李明锦兄弟二人不是一个老师,教室也离的较远。和李明锦二人打了一声招呼,张浩先行走了。李明锦无奈的看了一眼明显还没从八卦中回神的堂弟,说了一句

    “哎,回神了。。走。。上课去了。”直接拖着熊孩子走了。

第21章() 
下午的课时,对李明锦兄弟二人来说,没什么变化,由于是初学者,老师初始就是让你认字,边写边熟记。晋朝的文字是繁体字,幸好不是小篆蝌蚪文之类的,李明锦在心底暗自庆幸。苏秀才在开堂初始,就过来指导二人握笔的姿势,让二人照着标准姿势练字。

    一个课堂的学生,学习的进度不一样,却又和谐能一起上课,习惯了现代教育的李明锦感到挺不可思议的。老师会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进行不同的指导,由于是一天上课,李明锦对这些同学还不熟悉,也只能坐在座位上安静的练字。

    苏秀才讲了一个时辰的课之后,停了下来,又提问了学生们一些问题,听到满意的答案就点点头,道一声孺子可教也,相对满意就道差强人意,还有些人的回答听着李明锦都想发笑时候,终于嘴角就拉了下来,让下课后去书房找他。

    苏秀才今年也就二十多岁,面向温和,一看就是一个斯文的读书人模样。讲完了今天要讲的内容,随堂考核了一番之后,想到今天差不多就这些了,就让学生们自己研习去了。

    喝了一口茶,润了一下快冒火喉咙,苏秀才随意的扫了一眼课堂后排的两个新手的学生。垂下眼睛,又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小家伙,不要以为我没看到刚才你在下面笑的乐呵的很呢!

    不动声色的来到兄弟二人的课桌前,撇了一眼二人,无声的伫立在一旁,李明锦还在和毛笔较着手劲儿,在面前的纸上一笔一笔的描着,明辉俨然是在做一副水墨画,不料自己也充当了配景。

    李明锦对周围气场变化的直觉告诉自己,有人!猛的一抬头,心里咯噔一下。看着身旁的老师左手托着右手在轻轻的揉着额头的样子,有点反应不过来。

    拉起来还在一旁专注的画着的弟弟,李明锦快速的站起了身,喊了一句:

    “老师。。。”

    “老师!”

    苏秀才放下了手,脸上带了一些笑意望着两个新学生问道:

    “练的怎么样了。。。上午教授的字都会认,会写了么?”

    “额,回老师的话,还在练习写。都能记住了。”倒不是李明锦有多聪明,总共就教了十几个字,虽然是繁体字,好歹自己现代还是高中生呢。连学带猜,认字也比一般人快的多啊。明辉显然不知道这些,看了面前糊成一团的字,羞愧的低下了头,自己也有很认字的练字了,只是真的很难啊!

    难道自己还收了一个奇才?苏秀才真是有点怀疑自己看走了眼。本来这个学生来的时候,自己也明确说了过了最佳启蒙饿时间了,不过这孩子也说了不是为了科举,只是为了多学点东西。没想到学东西这么快,看来以后的事情结论不能下的太早。至于这个小的倒是平常的表现。

    看了一眼二人一天的功课,为了不打击二人的积极性,苏秀才依然是温和的说道:

    “初学者,不可焦躁。要多加勤学苦练。。。方能有进步,知道么。”

    本来还以为要受了老师责骂的明辉,显然没想到老师不但没有责骂自己,还鼓励自己,好喜欢老师有么有。心里头松了一口气儿,小脸上带了一些放松的笑意看了一眼老师,又看了一眼大哥,很是奇怪大哥一脸凝重的表情是为何?

    看到弟弟轻松的样子,李明辉默然,第六感告诉自己重点在后头!

    “你学的既然快,所谓能者多学,对你来说也是好事。”苏秀才脸上的笑容深了深,拿着桌上的三字经翻开来,指画了上面接下来的三十个字,神情轻松的说了一句:

    “就这三十个字,每个写十遍,明天当作随堂作业,交给我。”说完又带着李明锦读了几遍字,解释了字义。教完就施施然的走开,又去巡视了别的学生的课业了。

    就知道,会是这样!!!

    吁了一口气儿,李明锦自我心理建设了三秒钟。算了,能多学一点确实是好事情,自己不能在家人面前表示会认识很多字,如果能在学堂里多学点,想来以后也有借口,不会穿帮了。自己已经十岁,能给自己准备的时间确实不多。想到这些,李明锦心里的怨念消失了。

    明辉倒是给了哥哥一个同情的小眼神,一双桃花眼,怎么看怎么喜感,李明锦被逗乐了,轻拍了弟弟的头,说道:

    “练字吧,还有半个时辰就要放学了。”

    下课的钟声敲响之后,学生们开始陆陆续续的收拾东西,有些学生是留宿书院的,有些则是走读的。李明锦带着弟弟,收拾好东西之后,就拿着书袋走出了教室,出了书院,匆匆往镇门口赶去。二人气喘吁吁的快步走着,快到镇门口的时候,就看到父亲李继旺站在牛车旁边正翘首以盼。赶忙小跑过去,亲热的叫了一个“爹”

    “大伯”

    “哎。都上来吧。”看到儿子和侄子,李继旺欣喜溢于脸上,拉着二人坐上牛车对徐老爹说道:

    “徐叔,走吧。。。”

    “好咧。。。文曲星可得坐好了啊。。”徐老爹笑着回到,驾着车往河西村赶去。李明锦真是觉得汗颜,古代人对读书人天生有种崇畏。

    父子叔侄三人坐在车上,李继旺问起了儿子,在学院里面怎么样,学的怎么样,和同学相处的怎么样。李明锦一律很有耐心的回答好,看着老爹放下心的模样,李明锦心里感叹,天底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孩子再大都不放心。

    三人到家的时候,王氏饭已经做好,都坐在堂屋等着两个孙子。一进门,王氏和小王氏,林氏就拉过李明锦和李明辉,高兴又担心的问道:

    “乖孙,在书院怎么样啊。没受欺负吧?”

    “锦儿,还好吧?”

    “明辉。。。”

    老爷子坐在旁边默默看着孙子,显然也是想知道答案。

    李明锦正想回答没呢,自家爹的声音就传来“娘,您担心啥呢,书院是读书的地方,您孙子您还不知道吗?”李继旺看着老娘担心的的样子,很是无语的插了一句。李明锦笑了对自己奶奶和爷爷说道:

    “奶奶,爷爷,娘,都挺好的,苏老师人很好,学问也很好。今天交了我们十几

    个字呢,我和明辉练习了一天,晚上还要练。”想了想又道:

    “同学们也都挺好相处的,还碰到了张浩呢。”

    “哥哥。。哥哥,书院里面好玩?”明佳仰起小脸儿奶声奶气的问道。

    天真又宝气的样子,李明锦看得心里喜欢的冒泡“呵呵,书院可不是玩的,小家伙。”边说边捏了捏小家伙的肉嘟嘟的小脸儿。

    老爷子和王氏等人听了孙子的话,心下定了一些,想到张浩也在书院里面,平时还能多照应一下,王氏想了想对二儿媳说道:

    “明儿个,去送套衣服给你姑姑吧,家里现成的,大家又都是亲戚,平时是该多走动走动。”林氏心领神会的应了。

    “好了,洗把脸吃饭吧。”老爷子发话了,王氏几个妯娌打水的打水,端饭的端饭,李明锦想要自己来,被家人拦了。

    由于时候也不早了,一大家上桌之后,就开始吃晚饭,老爷子在饭桌上,提出要让两个孙子在书院留宿,来回跑,家人不去接不放心,去接的话,李继旺就不能出去做事了。众人商量了一番,决定明天带着行李去书院,交一些食宿费,以后就让两个孩子食宿在书院了。

    南山书院是假期是每隔六日休息一日,住宿的话,平时就不用来回跑了,毕竟村子离南山也不是很近,等到休息日来接就行了。李明锦和李明辉表示没有意见。

    因着两个孙子上学,家里将明辉的屋子收拾了一番,临时充当了两孩子的书房。那几间原先村里分的老旧的屋子,准备过一段时间拆了重新盖。

    吃完晚饭之后,李明锦和李明辉拿着书袋,去了书房,说是书房其实就是放了一张四方的桌子,两个板凳,放了一盏新的油灯。兄弟俩进了屋子之后,开始练习写字,明辉主要还是练习先生上午交的,边写边念着,李明锦则是开始写下午先生留的作业。

    早秋的夜晚,屋外想着昆虫的叫声,小书房内兄弟俩都在专心的写着,明辉的嘴里碎碎念的背着字。

    “吱。。。”推门声在夜晚格外的响亮。李明锦抬起头望向门口,明秀的小脑袋探了进来。

    “进来吧,三弟。”李明锦笑着小声的喊道。

    “大哥。。。我睡不着。”李明秀羞赧的摸了摸自己的后脑勺。看着两个哥哥在写字,眼睛里面闪过羡慕。

    李明锦没有错过胞弟眼里的渴望,遂笑着拉着弟弟坐到自己身边,说道:

    “哥哥在练字复习呢,明秀愿意跟着学吗?”

    李明秀惊喜的睁大眼睛,清秀的小脸激动的胡乱的点着头,急促的回到:

    “愿意,愿意的。。大哥。。我。。”

    李明锦重新抽出一张纸放在桌上说道:“好,拿着”递给胞弟一支笔,手把手的教导拿笔姿势,沾了沾墨,握着弟弟的手,一笔一笔的写着,不过显然写的不好,李明锦无奈,自己的字还没练好呢。

    李明秀开心的笑了一起,虽然不知道写的事什么,但是就是从内心里面高兴。

    将三字经摊开,李明锦,指着上面的几个字,教着胞弟读,解释字义,有手把手的教着怎么写笔画。读了几遍之后,发现小家伙尽然能记住,想着先生交给自己的功课还没有完成,就让弟弟自己对着字的笔画去画着去了。

    三兄弟在书房里边各自忙着,丝毫没注意到时间已经很晚了,王氏走到书房门口,准备去敲门,让两个孙子去睡觉。手刚抬起,就听到屋里边儿明辉和明秀小声的在念着字,大孙子偶尔指导纠正的声音。王氏张了张嘴,又默了一会。终是敲了敲门小声的喊道:

    “锦儿,天儿不早了,带他们去睡吧,明天还要早起咧。”

    听到自家奶奶的声音,李明锦才惊觉时间确实不早了,好在作业也做完了,连忙起身回到:

    “知道了,奶奶,马上就去睡了,您也早点睡吧。”

    三人收拾了一下桌子,将东西放好之后,李明锦带着明秀回屋去睡觉了,李明辉就睡在了书房。

第22章() 
午时阳光当照,外面秋高气爽,蓝天白云与碧水青山相互辉映,这就是秋天的河西村,牛车晃晃悠悠的走在乡间小道上,李继兴一边的催促着车夫赶快点儿,一边儿远望不远处的村口的那颗老槐树。看着老槐树静静的张开树冠,矗立在村口,这才终于感觉到家了。

    由于是临时决定回家的,还没来得及给家里书信。常怀码头这两天没有朱家商行的船停靠,没有太多的事情。将手上的事情做完之后,叮嘱了手下监工看顾一下码头,李继兴就拿上行李匆匆归家去了。

    自春上头离家去常怀做活之后,好几个月没有归家了,思及家中的父母妻儿,心中甚是挂念,不知道家中一切是否都好。想到前段天大哥,趁着这回回家的空闲,刚好可以合计合计。

    牛车终于停在了村口,李继兴下了车付了车资之后,麻利的拿上行李转身就开始往村子里走去,不远处传来了孩子们玩闹的嬉笑声。听在耳里,甚是好听,不由得让人心生愉悦。

    “*,你看,那不是你爹吗?你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