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浒大宋- 第3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算法兰克本土的旁系亲属私下来华劝说分支家族回国投资,两家族对此作出的反应如出一辙,那就是在政策内,绝不参合到一些与国家政策相悖的投资行为上,尤其是涉及到超过百万华币的项目。

    尼金家族在法兰克的波尔多地区有三处庄园,专门用来生产葡萄酒,这也是家族创收的项目之一。

    但中华这边还是主要以建材行业为主,毕竟与越南国合作了多年,即便想转行也不是轻松之事。

第713章 二战() 
公元1377年,罗马帝国爆发革命,皇权瓦解,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克普恰克汗国以庇佑皇室为名,入侵德意志,法兰克不甘落后地趁机出兵。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大力发展军备,航母、钢铁战车陆续换装,各国对于资源的需求日益攀升。而中东被中华国掌控在手,一直是欧陆的心病。

    此次大战,在美国调停下,法兰克和克普恰克汗国结成同盟,在未知利益下承认了德意志联邦政府的合法性,结成欧盟统一战线,率先贡献了英格兰,逼其皇室君主立宪,实行共和。

    中华国不得不在东线布置防线,以地中海为界,拉拢帕尔拉国与意大利联邦、以色列、伊朗、哈萨克国以及东亚三国组成临时东方同盟国针线。

    战火席卷整个欧洲、西亚和中亚,甚至一度波及到中亚大铁路和中华国本土的高昌行省,就连海外的马达行省因为孤立无援而陷入危境。

    但随着伊朗共和国在协约国攻势下失陷,中东黑金石油落入敌手,中华国的海军虽然牢牢扼守住了地中海和大食海,但陆地上兵力难以为继,以色列王国也危在旦夕。

    直到一颗蘑菇云在北非阿尔及利亚王国腾空而起,二次世界大战才被控制在有限范围内结束掉,中华国成功地用核武器阻止了战火波及到本土,以及确保自己在中东的利益不蒙受巨大损失。

    在此次战争下,中华国前后投入四百七十万陆军,经济转变为战时经济,伤亡接近六十万,比建国以来所有的战争加起来伤亡都要多。

    此战后,克普恰克汗国解体分为波兰共和国和俄罗斯帝国。但俄罗斯随后在革命浪潮中皇室倾覆,实行资本体制。

    而作为东亚屏障的帕尔拉国在二战中作用巨大,中华国默认了其军队实质性占领的北天竺大陆几个小国家,这也让其得到了天竺海的出海口。

    公元1425年,月兔号火箭发射成功,成功将一颗人造卫星送入太空,黄河颂在广播中从太空响彻中华大地和全球。

    美国不堪落后,在六年后也发射了嫦娥号火箭,成为第二个拥有卫星技术的国家。

    公元1431年,中美签署核不扩撒条约,除了中、美、法、英、德、俄、帕尔拉国家外,任何研究核武器的国家都将受到国际公约的制裁。

    但好景不长,日本国在新巴布岛秘密研究核武器的丑事被美国特勤局曝光出来,让中华国颜面尽失,被迫对日本实行军事和经济制裁。中美联合舰队在局部战阵中,只用了不到十七个小时就占领了日本东京首都,小野内阁下台,日本接受联合国的组织调查,撤毁掉一切核验设施。

    1445年,中华国首次将核技术应用于能源领域,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核发电站。

    1476年,中华国的云山集团致力于电子信息领域,开启了互联网时代,扬言在二十年内实现全球互联网的梦想。

    1501年的夏天,四川某个著名的风景区里,一辆黑色越野缓缓停靠在一个下坡路上,从车上走下来一个皮衣牛仔裤的年轻男子。

    “元武山,终于到了。”男子眺望远处一望无际的山野,黄昏晚霞美不胜收,他把车子靠在路边,前后拉上警示牌,随后开始搭设帐篷准备篝火。

    在搭帐篷的时候,他忽然在泥土里挖到什么硬邦邦的东西,好奇心驱使下,他将深埋土里的东西撅了出来,居然是一辆锈迹斑斑都快腐成铁渣的自行车。

    不过从样式上看来还是很有现代文明气息的,这一发现让他继续深挖,在地下一米来深处还找到了一具化石尸骨。

    这一事件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新闻播报了几天后却很快销声匿迹,只有当事男子被内密局的人找上门,随后再也没有提及此事。

    据化验,这具尸骨的年前至今至少有超过三千年的历史。但很奇怪,自行车却是不到三百年。而且尸骨的面目特征明显是华夏人种,不具备原始人类的面貌特点。

    不过几天后,这具尸骨连通自行车就被内密局的人提走,当中华国第十六任昌顺皇帝看到尸骨的时候不禁老泪纵横,痛哭流涕。

    据皇室代代相传的传说,当年中华国第一任皇帝元武皇帝下葬后,抬棺的匠人们当时就感觉棺材变轻了,不过碍于皇室尊严,这事儿并未当时开棺检查。不过在随后的日子里,皇室秘密派人启墓,却是发现始皇帝尸骨并未在棺材中。

    如今,昌顺皇帝知道,始皇帝的尸骨终于是回来了。至于它是如何跑出去的,这世界太过神秘,谁又能搞得懂呢。

    没有战争的年代,科技发展缓慢,从核弹爆炸那一年至今已经过去了六七十年,然而皇室秘本中所记载的可控核能源小型化还遥遥无期。

    事实上,皇室秘本到如今的时代已经发挥完了作用,未来地球将走向何方,谁也确定不了。

    自二十年前,伊朗共和国分裂出伊拉克、叙利亚几国爆发了中东战争,中华国和美国联手出兵维和,战后将中东局势稳定。至今,除了俄罗斯和德意志、波兰那边时不时闹腾一下,其他地区都快和平到腐朽了。

    中华国成立到今,已经是第十六任皇帝三百七十八年,曾经在第十二任皇帝广盛皇帝时期发生过混乱,国家因为废帝时期闹得差点内战。好在军方没有参合,而且配合新内阁及时镇压了那批思想主义者才把政变平息。

    而皇室为了永除后患,将皇家科学城赠送与国家,并且捐出了东亚投资银行的百分之二十一股份,彻底交出了权利。

    到了这一任的昌顺皇帝,皇室已然成了花瓶,除了在内阁和国会中保留了参议权,其余政事一概不问。

    然而,皇室的存在却是作为中华国的精神象征,也是如今地球上存在年限最久的皇室之一。日本国的天皇血脉这些年在美国闹得欢腾,然而其国内大多国民对此怀疑态度,并不认可早已埋没在历史中的皇帝。

    而这,只是美国参合东亚事务的借口而已。

第714章 时代的变迁() 
中华国现有人口六亿七千万,美国现有人口四亿三千万,两国无论是在文化、经济、军事上都有高度相似之处,国力相当,几乎平起平坐。

    然而一山无二虎,两国在官方上还能保持和平,却在民间上为谁是华夏民族的正统争论不休。

    当初,孔门一脉被逐出华夏落户日本,中华国就以新汉学为文化基础。而美国就是新汉学下出身的第一代到第三代国民移民去的,自认为才是新汉学的继承者。

    历史上,中华国的确是在反孔儒的路上经历了很多曲折和波澜,直到1329年的唐武先生的中华论一书后,孔儒的思想才重新被定义,融入新汉学。

    但历史记载,当时国家派人到日本去寻找孔儒后人却是不得其踪,这件事也成了烂账,谁也说不清楚。

    民间传言,孔儒后人受到中华国迫害从日本去了新澳洲,也有人说他们迁徙去了南美,总之没个准确。

    说到新澳洲,这个国家的人口如今有五千七百万,东亚的中华、日本、高丽、越南裔占了70%以上,其他是爱尔兰、英格兰、德意志和法国等移民家族。

    没什么波澜,这个岛国在1328年就成了澳洲共和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但其国亲近美国,时常在新巴布岛的问题上与日本国扯皮。尤其是日本国秘密研制核武器后造成的国际舆论,差点失去了新巴布岛这块领土。

    日本国为何与中华国相行渐远,这要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起,当时的日本海军少壮派军官小野权八郎率海军与爱尔兰人激战数场,本以为就新澳洲的归属问题上可以得到重大利益,然而却是新澳洲自成一系,这让日本人感觉竹篮打水一场空。

    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才在战争中表现优异,得到了部分新巴布岛的主权,这让其国土面积扩大了将近一半。但人心是贪婪的,新巴布岛虽然土地肥沃,但矿产资源有限,日本人依旧对新澳洲贼心不死。

    日本人对海外土地的诉求就如同高丽人对通古斯国的土地一样贪婪,尤其是西伯利亚的油田让得高丽国望眼欲穿。通古斯国并非是中华国的国土,而是一个名义上主权完整的国家,虽然时代进步后不流行土地割让买卖了,但通古斯就那么不到两千万人口却霸占着几乎相当于中华国的国土面积,犹如三岁娃娃于大街上抱金砖。

    别说高丽国了,中亚帕尔拉国、东欧俄罗斯国都对他们的土地垂涎三尺。但不凑巧,通古斯国有一个强大的邻居,既得利益者中华国。

    如果说中东地区是中华国忍痛还能割让的利益所在,那通古斯国就是它的逆鳞,谁敢伸手就砍断谁的爪子。高丽国曾经因此而被倒垮掉一任内阁,历史之鉴。

    再说英国,自实行君主立宪后与法国的关系曾一度走的很近,但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队问题又变成了世仇。阿基坦的领土在二战中被法国收回,但就此领土的归属权英国从未有放弃过,认为是法国依靠战场夺取去的,是有违马达公约的。

    但新马达公约订立与十四世纪初,当时是路易十世在位由于国内爆发革命而迫不得已缓和英法关系的下策,阿基坦法案中也明确表示问题是搁置,而非彻底解决。

    所以这让阿基坦的主权一直成为英法不可调解的矛盾。而且爱尔兰人在北美新大陆与美国做了邻居,法国移民也与爱尔兰人共同建立了加斯伯坦国,造成英格兰极度的心里不平衡。

    若非是中华国一直在经济上援助,什么好事都带上他们分一杯羹,英格兰人早撂挑子了。英国的军事力量一直在被中华国有意识地加强,因为其地缘政治的关系,这个国家几乎四面树敌,在欧陆大地上能指望的也就是俄罗斯国和意大利联邦。

    其国海军是重中之重,中华国在完成了六大舰队的核航母换装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英国,其次才是以色列国和意大利联邦。

    英国是世界上第三个装备核航母军备的国家,海军鼎盛之时一度达到中华国太平洋大舰队的水平,是世界第三海军强国。

    当1450年后,中华国的天网系统正式运行,英国、以色列、意大利、日本、高丽国、通古斯、伊拉克国成为第一批加入天网全球信息时代的国家。尽管美国也组建了鹰眼全球网络,但在航天和电子信息技术上却是落后不少。

    进入十六世纪后,随着航天技术和全球网络时代的发展,中华国在海陆空基础上成立了太空部队,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战和太空导弹军事技术。

    嫦娥十五号空间站后,中华国于1585年在月球首次建立固定基站,成功在太空中实验成功第一代可控核聚变装置。

    随着可控核聚变技术的诞生,黑金石油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中东几个国家国际地位大跌,其实早在中华国率先研发了页岩油后,中东地区的经济就在走下坡路。

    石油虽然在能源系统中跌落神坛,但其本身还是具备相当的资源价值,文明的进步和工业的运作离不开这一重要资源,只是在部分领域逐渐被可控核聚变技术取而代之。

    可控核聚变技术的诞生,首先应用的就是电力行业,传统的水力和煤力、核热烧水发电的技术过时,移动电力基站开始普及,电动机车等一系列新科技用品在人类生活中应用。这都得益于电价的猛降,虽然这对传统行业结果造成了地震般的灾难。

    可控核聚变技术的下一步就是小型化研发,但这比起可控技术的研究难度更大。因为涉及到聚变产生高温材料的选择,在现时代的技术下,还没有找到适合上亿度耐高温材料。

    中华国的皇家科学城虽然是最先在核技术方面有所建树的研究所,但其在可控核聚变技术领域却被京津的东北核物理研究所所赶超,后者的项目主持人周拾光先生也誉为现代可控核物理之父,于1562年过世。

第715章 家族传承() 
虽然欧洲被中美联手瓜分和制衡,但欧洲各国自十五世纪起就在暗中操作成立一个可以对抗中美的区域性联盟体。

    1459年,法国最先和德意志达成战略同盟,欧洲大陆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因利益而走到了一起,对英国、爱尔兰国、俄罗斯、意大利政治利诱。

    这些或者是中华国的代理人或者是美国的代理人俱都因为诱人的政治利益而动心,核武器虽然厉害,但受到国际公约的限制,若是欧陆联合起来倒也不惧怕与中华国较量,虽然胜算不大罢了。

    但战争就是这个性质,如果是杀敌一千止损八百,没有足够的利益是不可能打起来的,除非关乎国运。

    对于成立欧盟,法国最是积极,英国在暗中推波助澜,虽然与中华国利益相切,但成立欧盟也是欧洲几个国家摆脱控制的办法。

    俄罗斯对此事也极为热切,因为其国虽然地大物博,但却缺少不冻港的出海口,迫切需要在地中海打通一条通往海洋的路。

    但直到十六世纪处,太空常驻生存基站建立后,欧洲在排阻万难成立了以英法德俄意爱尔兰为主题的欧盟,成员国十四位。

    中华国对此作出的举措则是从太空战列计划“月眼”中把英国踢了出去,欧盟随即组建涉及太空战略的艾斯卡项目。

    中英关系一路下跌,英国加入欧盟后就被踢出月眼计划,其次就是军事方面的援助全面中断,中华国紧急调派三个陆航师团进驻以色列维持地中海局势。此外,就太空战略与美国达成一致,双方进入蜜月期。

    这是早已可预见的事,毕竟美国和中华国同宗同源,说着同一种汉话和书写同一种文字,虽然两次世界大战中大打出手,但都是很有克制地把规模限制在欧陆和中亚。

    欧洲人早已看出来中美霸权主义对地球的主宰,若是再在太空领域被控制,那民族和国家才是真的没有希望。

    英国外交大使爱德华森在欧盟成立后出使中华国,就两国恢复邦交缔结友好进行磋商,此事也在全球网上引起多方关注。

    杭州郡,南郊一个豪华庄园中,张林哈欠连天地睡到自然醒,温控窗户投射进来的阳光明媚而让人慵懒。

    他茫然地又从睡梦中醒来,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他宁愿不要这么永生不死,就没有不断更换身份像一个游客般的痛苦生活了。

    他拥有富可敌国的财富,那又能如何呢。

    打开网页,搜索时下新闻,这是张林每天醒来必做的事情,看着中华国在地球上叱咤风云是他人生中最快意无限的事情之一。

    时下最大的新闻莫过于英国脱离中华国加入欧盟的事情,这个结局张林早已就预料到了也没有横加干涉,中美貌合神离,有时好的甜如蜜,又是争吵打闹却是让欧洲和西亚中亚受灾,这换成谁都无法忍受。

    但以色列、埃及是不能丢的,这是前沿阵地,所以欧盟即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