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中华帝国的西部军区中校旅长吴阶领一万三千余人的混编旅及时支援,作为侧翼堵截在准格尔旗一带,金夏联军未敢深入追击,就地驻扎在金肃军大城池里虎视眈眈。
这个消息传到京师杭州郡的时候是五月十号,军扎内容里,种师道已是抽调中校混编旅旅长种师中、王童(虎威军骑军出身)、少校混编营营长刘琦、刘光世,共计领军四万余人前往府州支援。
驻扎在西京道大同府的耶律宗弼八万人马也蠢蠢欲动,东北集团军刘忠、罗开泰、厉天佑三部混编营一万五千余人从燕云行省进入蔚州一带威胁大同府东部。
杨文广兵分两路,主力扎在河内行省的应州一带巍然不动,牢牢盯住完颜宗弼西进南下的举动。分出张有钱(出身虎威军)领一个混编旅一万三千余人支援朔州以西的偏关,距离宁边州紧挨着五十里地扎营结寨。
此时,聚集在西京道上的四国兵马规模已达到四十四万数目,其中金国完颜宗翰十万、大同府的完颜宗弼八万兵马,西夏李察哥兵马七万(号称十万)。中华帝国在府州一带兵马为六万,朔州一带为两万、应州一带四万、蔚州一带为东北集团军和部分西部集团军的两万兵马。
而这场大战中心的火药桶,则是撤军驻扎在宁边州的耶律大石所部六万人马。
金夏要灭掉辽军余孽,彻底清除腹部之痒,中华帝国自然不会坐视不管,陈兵在耶律大石大军的西南边和东边为侧翼和后援。
这个情况下,辽国皇族耶律延禧生死不知,而耶律大石是眼下绝不能出事的,就算他死,也得死在全面开战之后,不能死的毫无价值。
只是金国动作太快了,根本不按常理出牌,中华帝国前线战备物资还需要至少两个月的时间用来囤积,尤其是东南军区六万余人还未开拔呢。南宋朝廷中整顿出来的一万骑军和四万大军还未完成加急集训。
在这个时候全线开打,对中华帝国而言,不是最完美的时机。当然,这个季节也绝不是金国和西夏骑军发挥完美战力的最佳时机。
总之,对双方都不是开战的好时机。
第478章 河套交火()
种师道在军扎里虽然知道不是最佳开战时机,但是依仗战备还算比较充分的优势,提出对金夏联军主动展开进攻的建议。
聚集在东胜州的西夏联军将近十八万人,一天得吃掉多少粮草?这个时候若是主动耗损他们的军械弹药,可以进一步加大他们联军的后勤压力。
只要府州一带的西路大军依据城池而守,十一个炮兵连接近两百五十门的各式大小火炮和超过十个基数的弹药储备,绝对能让金夏联军吃足苦头。
一旦金夏联军退走,西路大军便能和河内行省驻扎在偏关的两万大军夹击耶律大石,任他插翅也难飞,谁叫他自个儿飞进笼子里求庇护?
当然,若是耶律大石识时务,最好是主动投降归顺。但要说放走他,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宁边州的地理位置也较为尴尬,东部后背是黄河以及朔州的偏关,南侧是府州的火山军州和丰州,这几个地方目前控制在中华帝国手中。北侧是黄河,是天然的防御。西侧,也就是前方,是金肃军,被金夏联军控制在手。
就仿佛一个大口袋,被金夏联军追杀的慌不择路的耶律大石一头钻进来,妄图利用汉人军队威胁金夏联军不敢进来……事实上,他的目的成功了。
现在的问题就在于,金夏联军会做出如何选择,是连着中原帝国和辽军一起打,还是撤军。反正长期就地驻扎是不可能的,二十万大军的粮草可不是小数字。
就在种师道把军报发回京师军部的数日后,不待军部回札,他就亲到前线指挥,命准格尔旗的混编营五千兵马向前推进,在两军交接的十里地外挖战壕,修简易工事,主动挑衅金夏联军。
完颜宗翰和李察哥如何能咽的下这口气,当即调派火炮上前线进行阻扰。这还了得,吴阶亦是把混编营的炮连四十门野战小口径火炮拉出来跟敌军对轰。
不比不知道,完颜宗翰也是见识到了弟弟完颜宗弼在军扎回信中为何大倒苦水了。草原之神在上,为什么汉人的火炮可以比他们多打出接近一百余步的距离,而且射速快了几乎一倍?
在短短的半个时辰的对轰后,完颜宗翰不得不把损失将近三分之一的炮兵撤回来,反观敌人的火炮阵地,损失还不到他们的五分之一。
汉人炮多枪多弹药多,己方远远不如,这么互损下去如何吃得消?
炮战打不过,那推进就没希望,除非拿人命往里填,把敌人火炮射程的一千步距离用血肉铺出来。在一百步的距离上还得遭受敌人火枪兵的排射,在铺一条血路后,跟汉人盾枪和战车阵短兵交接。
这么打法,无异于自杀。
辽人早就有“汉人列阵不可敌”的说法,以前还没火枪火炮呢,现在更是打不过汉人的混编兵阵了,更何况敌人此刻背后还靠着城池。
除非在原野上对战,完颜宗翰有信心采用优势骑军迂回袭扰、包围切割,从背后和两翼破开汉人的混编战阵。
只可惜汉人不会那么傻了现在,耳边听着汉人士兵在千步外的战壕后面欢呼笑声叫声,完颜宗翰感到了莫大的讽刺,军中士气大跌。
见金军吃了小亏,李察哥也自然不会犯蠢地再去跟汉人讨教讨教,识趣地保持沉默,并建议撤军。
挖战壕打?
开什么玩笑,本来己方就是依仗骑军的机动性来增加胜算,挖战壕对拼不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长么!
用兵力优势冲破汉人的战壕?
更扯淡了,谁愿意损失兵马打头阵?中华帝国至少三四万兵马堵住了这个口子,一百门炮是绝对有的,得用多少儿郎性命铺出血路?
至于绕开准格尔旗直接进攻宁边州的耶律大石更是扯淡了,万一战局胶着时,汉人直接从南面侧翼在联军腰腹部捅一刀,那乐子可就大了。
打既然打不了,就地驻扎又耗不起,只能撤军一条路。反正耶律延禧是十字八九死定了,耶律大石虽然暂时保住了一条命,但估计会被汉人连皮带骨地吃下去。
虽然完颜宗翰不希望耶律大石这支大军中将近四万匹马落入汉人手里,但也无可奈何,耶律大石此人只要不在辽地兴风作浪,此番用兵目的也就达到了。
即便此人归顺了汉人,汉人多半也是不敢用他的,除非汉人不想吞吃目前掌握在金国手里的辽地。
五月二十号,军部最新的回札传到了种师道手中,于此同时,驻扎在金胜军的金夏联军开始撤军。金军撤回东胜州托克托城,西夏大军撤至伊金霍洛旗,两国联军在金肃军和河清军分别驻扎了三千兵马用以监视宁边州的动静。
河清军就罢了,毕竟有着将近三百两地的路程。但种师道怎么可能容忍金肃军这个眼皮子底下的钉子?
五月二十六号的夜里,刘琦、刘光世所部两个混编营出动,在种师中混编旅的侧翼掩护下,不到一个时辰就破开了金肃军的城防,抹开了这颗眼屎。
金军驻防兵马只是象征性地抵抗了一下,就丢下被洗劫一空的空城逃窜回黄河北岸的东胜州。
虽然城池空了但好歹是个驻扎点,种师道着令后勤运送砖石水泥上来,一面修复加固被轰的破破烂烂的城池,一面构筑城防工事,在城墙前挖战壕,在城头上架设各式口径的火炮。
既然金夏两国不要这颗眼屎,那种师道就不必客气地把它收下来打造一番,当做进军河套的钉子。
这片地区严格意义上来说已是属于河套以南了,只不过地理环境为平旷的沙漠地带,要继续往北走个一百五十里左右的路才算是水草丰茂适合的河套养马地。
军部回札没有限制他的统兵权,只给了拖延全面开战时间、囤积弹药的策略,初步战略是要攻占榆林和东胜州的托克托城以及西面位于黄河入西夏的达拉特旗城池,把金夏两国联军南北分割开来,为将来彻底收复河套打下基础。
第479章 大版图()
军部在回信军扎中同时也说明,驻扎在秦凤行省…湟州、兰州、会州、怀德军州的折彦质八万大军将会配合已抵达保安军州的京师近卫军三万兵马,对西夏国的腹地展开进攻。
军部战略是分作三步走,第一步是南北分割金夏联军后,种师道所部二十余万兵马转入防御状态,修筑工事依靠城池抵挡住金夏两国的夹击。
第二步是把西部军区种师道大军转入防御状态后,折彦质部大军配合朝廷增派的近卫军和东南集团军抽调的四万兵马,共计十七万大军分东中西三路大军,分别进攻西夏凉州、南威州、和银州,先把西夏国给解决掉。
第三步是在打通丝绸之路后,连通高昌回鹘恢复贸易,逼吐蕃诸部称臣,利用吐蕃和西夏国的马匹迅速组建出骑军,再东西合兵五十万,和已经勾搭上的部分蒙古部族从海陆两道全力对付金国。
当然,若是吐蕃不配合,到时也没啥大不了的。
这个战略的要紧之处,就是种师道所部二十万兵马要抵挡金夏初期接近四十万兵马的夹击,甚至还要有余力进行反攻。
第二个就是利用河内行省(目前是朔州、应州和蔚州)迷惑金国,把他们主力大军牵制在西京道的关内,让金人既舍不得这块到口的肥肉也打不进中原腹地。
第三个,就是在先攻西夏的中后期,把李察哥大军牵制回来,届时会有四万骑军从大名府直奔府州进入河套以南地区,从天德军州绕到高昌回鹘从背后破袭西夏国瓜州、沙洲,配合折彦质部攻破西凉府,进逼东京兴庆府。
种师道也终于明白军部为什么把四万骑军扣在大名府隐忍不发的原因了,原来是要把这支中华帝国最精锐的骑军用在刀刃上,就如一把冷刀子在关键时候从背后捅死西夏国。
只是从府州通过东胜州黄河以南的沙漠迂回到高昌回鹘边境的益都,这一段路程将近三千里路。就算是金国骑军长途奔袭这么远也需要十余天时间,粮草什么都到可以解决,但是战马吃得消吗?
不过军部既然敢作下这样的战略部署,自然不会是胡乱瞎话的,只是种师道一时间想不出军部有何妙计能提高战马的长途奔袭耐力。
就算耐力可以通过加盐的精豆饲料补充,但马蹄也受不住啊,尤其是沙漠地带,连续跑个三四天就得把马蹄磨掉一层。
“这叫马掌,也叫马蹄铁。”
皇宫御书房内,张林饶有兴致地向朝廷最具权势的五位内阁大臣介绍道:“这玩意是从西域大食国那边传过来的,朕也是侥幸得知。”
国防大臣陈良似乎早已跟元武陛下有通气,向其他四位内阁成员,首相吴用、财政大臣林守成、外交大臣兼副相胡媛、司法大臣丁忧,笑呵呵地介绍道:“陛下之所以把四万骑军安置大名府,就是借集训名义打造马掌。西域国民间已是使用木质马掌,但军中尚未普及,金军亦是无有装备,此乃我军一大优势。”
吴用点点头,忽而皱眉道:“纵观我国许多奇巧器械与技术,莫不是引西域而来,难道西域尚有大国可以与我中华国比肩?若是如此,当为心腹大患。”
其他内阁大臣纷纷出言称是,西域技术传进来给国家带来的好处是明显的,尤其是许多新兴科学快速地提升国力和军事力量,由不得大家不重视起来。
提及这个话题,张林沉默少许,便让内监刘灯把“世界地图”的大屏风搬来,随手走下御案来到屏风前。
“既然聊到这个话题,朕今日索性与你们交个底,聊聊咱们中华国的未来。”他用手在屏风上虚画一个大圈子,道:“古人云,忘战必危,好战必亡。对一国而言,强大军事是保正国泰民安,经济富裕,文明进步的基础。这是绝不能忽视的,前朝宋国就是个血淋淋的例子。纵观历史,秦、汉、晋、隋、唐莫不是受到北方低等文明民族的入侵而导致国力大损,咱们这一代定要替后代子孙除掉后患。”
“陛下之意?”
张林指着屏风上面越过中原腹地的往北一大块版图道:“唐朝、辽国,包括现在的金国,他们最北面的领土乃是这处外兴安岭,而朕要告诉你们,兴安岭往北的这块‘冻土大地’叫西伯利亚,这是一块直抵海洋的无主之地,因为环境极为恶劣,人迹罕至。但这块土地上资源丰富,不下于我中原大地,一定要控制在手里。”
陈良道:“建设兵站哨所?”
“这是一定的,不过现阶段没必要太过深入,我们只需要把这版图从律法上纳入我国领土就行,遗民与否倒不重要,但绝不能让与别国。”张林手指在金国最东北之处,道:“这里的萨哈林岛,一定要驻扎军队,并驻扎一只海军。以此往南,环境还算适合居住,当多移汉人过去填充。哪怕只种少许土地,其周边丰富的水产也足够生活了。”
“此地往西便是金国腹地及蒙古诸部,我国攻下金国后,要继续进兵,收复蒙古诸部,设行省而非蕃邦。我国必须要在蒙古诸部的小海(贝尔加湖)以西,哦,汉书有记载,此处名为北海,又叫于巳尼大水湖。朕为它取个新名字,叫作于巳尼湖。看到朕画的这个地方没有?”
林守成笑道:“陛下是要在此处驻兵?”
张林目光严肃地道:“不光要驻兵,而且要筑城,把周围这一带构建出三个大型城池,至少要移民一百万人过去,互为犄角防御外邦入侵。可以跟蒙古诸部和汉唐时期的西域都护府连成一线,移居汉人和驻扎军队,把整个东边辽阔领土囊括手中。外族想要入侵,就得正面进攻此三处,是为中原缓冲之地。若是绕过此三处,北面冰天雪地的恶劣气候就是天然的防御城池。”
内阁大臣们俱都看着版图,呼吸粗重,被陛下这般一说,中华国的地图扩增了何止一倍,只需要在几个边境险恶之地构筑城池和驻扎兵马,移居汉人,就可以把东边,东北部一大块无主之地从名义上并入版图……哪怕汉人不移民也不准许别国移民。
难以想象的辽阔领土,此乃万古之功也!
而且陛下说的并非不能实现,这些地区大都在汉唐时期就属于汉人,现在只需要把他们收复回来并加以重视,只要在少数几个地方构筑大城池就能牢牢扼守住外族入侵的路线,还能起到和西域各国贸易邦交的作用。
第480章 志在东亚()
“领土不是愈大愈好,世界太大,民族多如繁星,咱们汉人只需要牢牢守住东方这一片土地就行。”
张林也说的口干舌燥,让侍女们端来茶润润口,颇为兴奋地接着道:“在于巳尼湖设行省,蒙古设行省,原汉唐西域都护府设行省,以此三个行省堵住口子。至于往南的地区,吐蕃诸部必须要收复,这块大地乃是高原气候,且西部为高峰峻岭雪山地带,乃是天然的防御屏障。再往西之地,乃是天竺国,此乃我东正道教叛逆的佛教兴起之地,需得将其地分裂为数十个蕃邦才可,令其永不统一,作为我国西部的缓冲地带。”
“看到这天竺国东部临海与我国吐蕃交接之处了吗?此处为吐蕃的一个部族分支,名为不丹,不丹往南约莫六百多里路就可直通大海。”张林意气风发地朗声道:“把这里纵向切开,往西归属天竺国,往东之地必须要纳入我中华国领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