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浒大宋- 第1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某人毕竟天赋异禀,在“正常”的床事活动中,同时满足两三个女子不是问题。后宫女人数量多了,他也不喜欢今天找这个,明天找那个按部就班地交作业。

    有时候,两三个女子凑在一块儿一起交公粮更节约时间和精力。毕竟,若无指向性生育计划,他也犯不着在单个女人身上纵欲无度。

    当然,后宫里不是每个女人都习惯和别的女人一起跟他胡闹的。

    就目前来说,潘金莲、白玉莲是一个小团体,唐玉仙和陶红云是另一个小团体。刘倩儿比较乖巧听话,跟谁都能凑合。唐楠儿就比较有选择性了,一般情况下她最喜欢和姐姐唐玉仙结队,和刘倩儿、白玉莲也结过队。

    皇后扈三娘是绝对不容许别的女人加入她和男人的闺房活动,白菲菲则是人缘差,没人愿意和她凑队。纳芝香凝、折美凤、李师师新来乍到,还不是很认可这个行为,不过慢慢会被调教好的。

    今晚儿,刘倩儿纯粹是来打酱油的,毕竟她已经生育了一个公主,怀第二胎的欲望不是那么强烈。所以张某人只在潘金莲和白玉莲身上各交了一次公粮,就算完成了任务,至少一个月之内,不用强行找她们三个欢好了。

    真是舒坦的日子啊。

    张林四肢八叉地仰躺着,想起在宋微宗寝宫里曾看到的淫乐道具,比起这个荒淫无道的道君皇帝,自己还算是比较“正常”的了。

    至少,他对那些铁环秋千、犀角棒、连心珠、毛尘鞭、贞操锁什么的闺房道具不感兴趣。

    新皇宫里除了他的妻妾们,还有将近两百七十名十七八九岁间的年轻貌美侍女,以及六十五名从宋朝接收过来的年轻太监。

    从皇武殿往南,乾清广场往北,中间全是内廷区域。在这个区域里,不会有任何的雄性男子出现,太监除外。

    亲卫御林军中的一个亲卫营驻扎在皇宫的外朝,是绝对不会踏足内廷一步。外朝以外,皇宫往西驻扎着亲卫御林军的大本营,既负责保护东面的皇宫,也负责保护西面在建的皇家科学城。

    原本按照张林的意思,皇宫里弄四五十个年轻女子冲冲牌面就够了,但是内阁大臣们硬是一致决议,通过选秀形式,按照使女契约签订了两百多个年轻貌美的侍女塞进来。

    这特么不是故意让他张某人犯生活作风错误么!

    那些女子他都有看过一遍,基本上都是从各地精挑细选出来的美貌少女,莺莺燕燕,花红柳翠。内阁大臣们啥心思他清楚,不就是想让他多播种多生育皇族子嗣么,多生些儿子尽快把皇太子定下来。

    他张某人又不是情圣柳下惠,整天身边低头不见抬头见地围绕着对他释放雌性荷尔蒙的年轻女子,道祖天尊也受不住这般诱惑。

    难怪历代皇帝少有长寿者,这样的环境里,有几个帝王能长寿的了?就算是天天滋补,也得本身天赋异禀啊。

    张林是个很爱惜自己小命的人,这些天恢复了晨练,每天都会抽出半个一个时辰在练功房里锻炼身体,偶尔和亲卫营的士兵们围着外朝城道晨跑。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许多大臣和百姓也开始有学有样地晨跑,每天清晨在杭州城内郊外都形成一道独特的运动风景。

    有时候,张某人也“调皮”地带着亲卫营忽然跑出皇宫,一直跑到五里地外的杭州城西门吃一顿早点后再跑回来。

    百姓们为了一睹陛下龙颜,多有守株待兔者,甚至一些芳华正茂的少女们也羞羞嗒嗒地打野,希望能幸运地撞见天子从而被收入后宫飞升成凤。

    总之,百姓们对于天子的亲民行为已是见怪不怪的,从古至今,就没见过这般喜欢跟百姓们善意玩闹的九五之尊。

    想起自己带着亲卫营晨跑到杭州城西郊城外时,屁股后面跟着百姓们的长龙队伍,张林就忍不住嘿嘿笑出声,那场景实在是太有趣了。

    其实百姓们是看不见他样貌的,亲卫营里三层外三层地围护着他,百姓们也只能听见他的声音罢了。

    每逢元武陛下晨跑时“胡闹”,亲卫营都如临大敌。为此罗武那小子甚至私下里找首相抱怨,吴用也是管不住天子,无可奈何。

    “嘿嘿嘿。”

    “皇上,你笑什么呢?”潘金莲刚好撅着翘臀跟白玉莲说悄悄话儿,以为皇上笑话自己的姿势,回头嗔怪道。

    “没什么。”张林伸手在女人的屁股上拍了两下,对她们笑道:“都歇着吧。”

    潘金莲往他怀里霸占着位置,左手春葱手指在男人胸膛上画小圈圈,撒娇腻腻地道:“皇上,人家睡不着。”

    “使劲儿睡。”

    “那也睡不着。”潘金莲舔了舔嘴唇,那似笑非笑的目光里极具诱惑之色。

    小命要紧,张某人哪里敢天天这样胡闹,敷衍了她几句就搂着乖巧的刘倩儿眯眼打盹。潘金莲委屈巴巴,却也不敢强要,万一传到皇后耳里,她可吃不了兜子走。

    要知道紫金殿里的使女都归西宫皇后管,男人现在的内寝可不跟以往闺房一样了,房外头就站着守夜的丫鬟和内监,偏房还有使女,皇上大声喊一句话,就能得到回应。

    事实上,搬到皇宫以后,女人们大多不喜欢自己跟皇上欢好时候旁边还站着人听戏,但规矩就是如此。最初几天,女人们还忍着叫声,但爽到尽兴时哪里还管那么多。

    就算是张林,也是习惯了这种规矩。有时候和妻妾爱妃欢好,或者是半夜,口渴肚饿了,要是没个侍女和太监站在门外候着,他难道让自己老婆光屁股起床穿衣去叫人?

    时代如此,由不得他不习惯。

    就像是一妻五妾法这种制度,他就算是再英明神武,再有节操,也不敢在这个时代弄什么一夫一妻法。小妾都不让纳,谁愿意跟他干啊?

    还有勾栏、教坊司之类的机构和场所,他要是下令取缔,保不准千千万万个女人们便要背地里戳他脊梁骨诅咒,这是断人生路。

    莫说女人,百姓们也要闹腾起来,这年头男人不去勾栏里嗨皮嗨皮,能配得上有身份吗?

第455章 周边形势() 
皇宫虽然能入住,但不代表完工,依然有几处区域正在施工。

    一处是紫金大殿的东侧东宫,一处是乾清广场以北的花苑、楼阁、水榭、礼教殿等休闲区,另外就是西南角用来惩罚皇宫内犯错误人的宗人府和省思房。

    还没完工的区域只能在白天上午十点以后到下午四点之前这段时间内,在亲卫营的监督下进行施工,敢有乱走者格杀勿论。

    这不是开玩笑的,这两处都是属于内廷,来来往往都是貌美女子要么是太监,若是混进一个男人,那乱子可就大了。

    古人对血统看得极为重要,从张林身边有了太监后,他每次行房就会记录在案。女人什么时候有身孕,经验丰富的御医把脉诊治后能推算出具体的受孕时间,再根据行房记录核对,就能确定怀的是不是龙种。

    在这座占地八万平米的皇宫里,张林就是神,走过路过,若是心血来潮地看中了哪个女子,只消他点点头指一指,太监就会让侍女洗白白地在床上等着他来宠幸。

    爽完后,他还得回复太监留不留龙种。若是不留,太监就通过按摩穴道、吊绳、喝药汤等方式把龙种从女子体内强行排出来。

    在这种环境中,张林自觉得自己尚能克制些欲望,但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孙子将来会腐烂到什么程度了。

    整个九月份,他都在忙于全国范围内重划行省、市(省会城市又称为郡,比如杭州郡)、县的事宜,大体上没有变,变得只是地方名称和各地的官员行政级别。

    经过这次政改,整个朝廷体系已是搭建完工。

    另外就是律法明确了不设任何亲王,只以爵位可以传承三代。将来确立了皇太子后,其他的兄弟就只能赐予最低一级别的男爵。

    目前国内一共才有七位男爵,其中三名是军器监里的人,另外四位分别是吴用、贵武、种师道、齐横。

    齐横此人,只内阁中的少数大臣知道他乃是夷州岛“百人计划”中的一人。至于他到底做了什么贡献,知道的人更是守口如瓶。

    另外就是针对生育做出的改革了,规定男女十四周岁为童礼年限,低于十四周岁的少年禁制进入勾栏和教坊司等场所,十六周岁才可以婚配。与低于十四周岁少女发生交合关系,男子则叛重罪法。

    此外便是军改中的年龄上调,规定满十八周岁的男子才有正式服役的权利。

    任何满十六周岁的男子,在三十周岁之前,必须去户籍所属地的常备军办公署报名,接受为期一年的军事训练(可间断性训练)。经过常备军体格和文化考核后,可以志愿选择参军。参军的服役时间,至少为五年,四十五周岁以后可以选择强制退役。

    这对百姓们来说,是绝对可以接受的政策。不为别的,就为军人的超好待遇和福利。

    男子在十六周岁以后,若是逃避常备军一年期的兵役,则不被认可为中华帝国公民,将被剥夺常住权利。想要住在中华帝国领地内,必须每个月都交纳一笔高额税款。

    由于是志愿兵役制度,百姓们也都支持这个政策。毕竟让孩子去训练一年也是有额外津贴补助的,若是不想参军,朝廷也不逼迫。

    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所有人都要遵守这个兵役法律,宠爱孩子的富商或者官员们就算有怨言也不好发作。皇子都要去服兵役,谁敢不去?

    中华帝国一系列刺激生育和富国强兵的政策瞒不过周边国家的眼睛,不管是友好的还是敌对的,俱都有学有样地跟着模仿,有的国家刚提出改革就被大臣和贵族们反对,有的改革政策刚颁发就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动荡。

    在这个时代,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和民族比建立在宋国基础上的中华帝国更适合改革了,庞大的经济储量和碾压全世界的人均收入,以及文化教育水平,不论哪一项都是这个时代地球上当之无愧的霸主。

    当这个恐怖的霸主将庞大的经济和人口转变为战争潜力后,它爆发出来的能量是能征服全世界的。

    看看西夏国就知道了。

    火枪和火炮极大地克制了游牧民族骑军的正面作战能力,就算在没有火器之前,宋朝的步卒战阵依靠弓弩和甲胄也是能从正面抗衡骑军的。

    别看西夏国像个跳梁小丑般在西北蹦跶的欢实,其实从宋朝神宗年代起,先有种谔、韩绛、王韶,后有高遵裕、刘昌祚、王中正、李宪等人就把西夏打得丢土失地,再后来的状元章楶几乎把西夏打得灭国,要不是辽国插手,党项人早已跪下唱征服了。

    北宋对西夏数百年间取得的军事胜利,都是依靠庞大的经济和生产力对敌人实行蚕食战略,一里修个哨所,三里搭个营寨,五里修个兵堡,首尾相连、环环相扣、互为犄角地推进,辟地千里。

    党项人的骑军对这一套战术根本是无从下口,强攻损失更大,只能靠盘外招逼退宋军。

    盘外招是什么?无非就是宋军自己文武官员内斗造成军事指挥失误,要么就是将领在粮草不继的情况下贪功冒进,要么就是哀求辽国施压宋国朝廷。

    所以,当中华帝国建立后,朝廷上下一心,军民一心,西夏就只能向金国称臣,联兵抵抗野心和军事力量愈发强大的汉人。

    西夏国主李乾顺和金国太宗皇帝完颜晟俱都是眼光深远之辈,岂能看不到中原汉族崛起后对周边国家的危机?勾搭在一起实在是太正常了。

    不过张林也没打算立刻就对他们动武,按照这两个国家的军事力量,想要不留后患地解决掉他们,军部估算至少需要动员六十万大军。

    要知道,对西夏动武,就等同于同时和金国开战。跟西夏走的很近的吐蕃诸部,也可能趁机在西边偏南搞事。

    同时面对这三个军事实力不弱的国家,六十万大军必须要抽调一部分出来驻扎在可能敌对国的边境地带。保险起见,还得把常备军武装起来,随时支援上去。

    尽管朝公署外交大臣胡媛和首相吴用在邦交上尽量安抚除了西夏和金国以外的周边国家,但谁也不能保证关键时候对方会不会在背后捅一刀。

    这年头,国战就是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对抗,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可不是我这边生活水平高顿顿吃肉吃大白米饭就能把敌对民族的百姓战斗意志给瓦解的。

    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仇恨,是必须要用血来洗刷的。

第456章 逼死人的老套路() 
在这开国以来休养生息的一年里,北地边境虽然没有大动作,但小打小闹的战斗却是每一天都在发生。

    燕云行省的北部军区统帅少将军长贵武,严格执行军部的战略,利用长城牢牢扼死金国骑军通过燕云边关进入关内的心思。

    关外的游民民族想要进入关内中原,最主要的关口就是古北口。

    古北口是山海关、居庸关两关之间的长城要塞,为辽东平原和内蒙古通往中原地区的咽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长城之所以能抵御住游牧民族,主要是针对骑军,城墙都是修在山头之上,关外为高山密林和险要陡坡,步兵能勉强爬关,但骑军是难以冲上来的。

    失去了战马,以游牧民族的兵力数量和装备,就算没有火器,中原汉族也能把他们打得找不着回家的路。

    北部军区的大部军队就牢牢地扎在关口处,稳如泰山,金军除非是犯傻才会选择从燕云一带攻打。

    燕云以西,原属辽国西京道,整个西京道都是地处长城关内,是金军目前主要的活动地带。这一大片地区是中华帝国必须要抢回来的,同时也是金国绝不愿意失去的战略地带。

    若是让汉人攻下了西京道,长城天险将会彻底堵死塞外民族的进军路线,若想打进中原,除非是汉人内部再一次发生内乱。

    从历史上看,每逢汉人占领东胜州以东的关内地带,就是塞外民族四分五裂、穷困潦倒的时代。秦、汉、晋、隋、唐,历朝历代皆是如此。

    目前辽国西京道上,种师道亲自坐镇太原府,而负责前线战事的则为麟州杨家军。当然现在没有什么折家军、杨家军、种家军的叫法了,统称为西部军区。

    杨家乃是镇守西北的将门之家,这一家几代人在抵抗党项人和契丹人的事业上真可谓是抛头颅、洒热血,曾经险些绝了后。对待这一门英烈,张林也毫不吝舍赐予他们名誉,把杨家当代家主杨文广御赐为大校军衔,领师长军职。

    整个中华帝国的四十多万常规军,就只有三位少将军衔和八位大校军衔的将领,杨文广可以算是武将排名第五号的人物。能坐到这个位置,杨家历代可算是属他为第一人。

    对于朝廷军改,杨文广是大力支持的,虽然失去了对军队的实际掌控权,但只要顺服朝廷的军部管辖,他依旧可以带领自己的老部下们上阵。

    在原杨家军基础上进行扩充和军改后,杨家军改名为西部军区第三混编师,拥有将近三万兵马。装备了火器,又经过长达一年时间的训练,第三混编师战力早已今非昔比。

    第三混编师是专门负责“河内行省”的战事,光从这个新行省的名称,杨文广就能看出当今元武陛下对河套一带的野心。对于水草丰茂的河套畜牧地,他杨家历代又何尝不是野心勃勃呢。

    目前在辽国西京道上,有金国四太子完颜宗弼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