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你派个人去替我传话给胡翼之,如何接待朝廷诏安使就按他的意思去办。招募人手让他自己亲自去从学坊里挑人,花费用度自去跟银务署打个批条。”
“主公还有什么吩咐?”
“没有了,,叫他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诏安又不是两国邦交,宋朝不承认咱们,那就没必要谈下去。去吧。”
“是!”
刘忠离去,张林环顾一圈偌大的院子,在大厅中坐了许久,忽而觉得身边没有个正式的传话筒的确不方便。
宋朝廷都是用的太监,但他对太监没什么好感,又总不能老是把亲卫营的人当跑腿,他考虑着是不是用正常男子。看来,自己得招募几个秘书了。
张林进入福建路后除了整顿军武和政事机构,在教育发展方面也下了大功夫,新式学坊针对底层百姓家庭的孩子开展了五年培养计划。意思就是,这些百姓家庭只要肯送孩子来读书识字,五年之内是学杂书本费全免,学坊还提供一顿午饭。
针对的主要是十四岁以上二十岁以下的年龄段,这批少年只要经过为期一年的速成教学,基本的读书认字是没什么问题的,而后会根据具体情况发放到各处技术性学坊中学手艺,短期一年培训就足够让他们能靠手艺混口饭吃了。
基础学坊除了教育读书认字,也会培养他们关于物理、化学等旁支课程,让这批少年以一个新的思维来看世界。
可惜的是,即便学杂书本费全免还提供午餐,学坊招收情况也不如想象中那么乐观,很多底层百姓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当成家用劳动力,宁愿让他们去田里锄草捉鱼,也不愿意去学坊里读书。
这是张林很难想象到的怪事情,然后就这么确确实实地发生了。不得已,他只得着令银务署支出一笔钱,以每天十文钱的月钱来招募底层家庭的少年们去读书。
花钱请人读书识字,这事儿想想都觉得好笑,然而却是无可奈何。
一个国家能不能强大起来,要看综合实力,就算偶尔在战争中失利,但只要这个国家的底蕴存在,就有翻身的机会。
国家底蕴是什么?是全体国民的受教素养!
就如后世中国那般努力了七十年,国民素养比之隔壁的小日本都要差了不止一个档次,更别提欧美了,这是近代历史上令国人痛心的悲哀。
官员和教师的高福利待遇,是张林早就定下的政策之一,而同样的,这两个方面的人员也将承担失职重罚的后果。后世那种吃拿卡要,家长红包现象,张某人是绝不会让它有发芽的机会。
院子里凉风习习,张林提笔在石桌上铺纸写写画画,把自己的军政民建设思路尽量地完善计划。脑子里还有很多可用的点子没有想到,他也只能不断地补充进计划中。
军队:国防总署,细分为将官内阁和参谋部、军医署等。
民政:税务总署、银务总署(国家总行和国库)、朝国理事总署(外交部)、育教总署、工建总署(含墨师公署)、警务总署(警察机构)、廉政公署、律法总署、财政总署、农政总署(下含土政总署)、交通运输总署(含海船、河运、路运、铁道等各部公署)、水利总署、商务总署、文化总署、卫生总署(含军医署)、人口和计育总署、审计总署、官报总署、体育总署等
再往下分,则是各地公署衙门,包括海关、内航码头等
当然,一个国家的机构远远不止这些,张林一个人没办法把所有东西都想那么全面,也没法子一下子把体制健全,需要很多人支持他一起完善。
不管怎么说,福建路的地盘堪比日本和高丽国,人口和矿产资源丰富,足够张林把将来治理天下的班底给搭好,一步步的从军力、经济、民心上挤压北宋朝廷的生存空间。
而目前要做的,就是彻底把福建路和部分两浙路地盘给巩固下来,让扩充的新军有足够的时间渡过训练期。
第322章 隐秘的政策()
陆余、袁涛、赵跃三人乃是最初跟着张林在大王乡里发展的三个书生,也是启蒙书的主编作者。
现今,陆余负责官报总署,赵跃负责育教总署。袁涛在育教总署里配合赵跃干了一阵子,表现不错,是时候把他和另外一个宣和元年招募书生周敏二人拎出来独当一面了。
想当张林的秘书,其人必须可靠安全,嘴巴严能保守秘密,且文章功底不能太弱。秘书有较大权限进出主公府邸,代表的乃是张林,自然得熟悉底下各方面的总署衙门。
考虑了很久,张林还是决定让周敏这个后来者来充当第一任机要秘书总署的署长,给其组建总署人员的权利。原因无他,这人一向喜静不喜动,惜字如金,嘴巴看上去就很牢靠。
至于袁涛,此人精于算计,有点小心眼,对钱看得很重,因此被张某人故意安排去了财政总署衙门,希望他管好自己的手。
夜色降下,今儿的晚饭吃的迟,只因老爷专程等一个人来。
偏厅中,张林一手夹菜吃饭,一边漫不经心地说话。
“知道我为什么选你吗?”
“请主公明示。”
张林笑道:“从你进府到现在,算上刚才那句,就说了十三句话,可见你是个能管得住嘴巴的人。想当好机要秘书,第一条就是要学会保密,你跟在我身边自然会知晓很多以你职责不该知道的秘密,我希望你能很好理解机要和秘书二词的含义,切记祸从口出。”
周敏面不改色地点了点头:“是!”
“招人方面,你自己去从赵署长的育教总署里挑,招来的人先去冯海的廉政总署里历练一个月,表现合格了再正式入职。这方面我不管,但若有泄密事项,你是逃不了责任的。所以选人,一定要慎重。”
“属下明白!”
张林笑笑,又道:“换了职务,你也得适应新的环境。在你招到合适的亲随秘书前,你这个署长得亲自跟着我忙一阵子,这段时间就住在府邸外院厢房吧,我让人收拾个院子与你。”
“是,多谢主公!”
“呵呵,来吃菜,这道麻婆豆腐乃是我大妾所做,平常可难得尝到她的手艺。”
周敏只点了下头,伸筷子去轻轻夹起放入嘴中,给了个味道好极了的肯定表情。他一向是食不语,若不是主公请客,他是绝不会在饭桌上说这许多句话的。
他知道秘书总署类似宋朝廷的中枢,看似光鲜,但权力却被一分为二,只保留了起草校案和传达命令的职责。也就是说,秘书总署的顶头上司乃是主公,下分的秘书办为各级公署或衙门的领官。
虽然主公没说,但周敏能猜出来这个秘书总署的官阶品级一定不高,属于朝廷红人,但却不属于最顶尖的权贵阶层。
有得有失吧。
他一介布衣,当初跟着南下也就是科举不第而拼一下前程,如今一步登天,也算是自己前三十年人生做出的最为明智的决定。
眼下的主公能不能最终坐得九五之尊的宝座,还需要一场跟宋朝廷的硬仗来证明,福建路和两浙路看似稳定,实则人心浮动,也需要靠第二次胜利去稳固。
张林为了在短时间内将自己规划图上的各处机构完善,不得已之下,针对福建路和部分两浙路地区上的当地衙门官吏进行了查审,将其中一批还可以改造的官吏释放出狱,让他们一边学习新法,一边戴罪立功地做事。
此举虽然有风险,但总归是解决了行政官员的岗位空缺,这批人中肯定有人还思想停留在过去,很容易受到宋朝廷的蛊惑。
针对这部分旧官吏的反水问题,张林忽而想起后世新中国六七十年代那不堪回首的十年动荡岁月,有点明白当初的伟人为何要进行文割了。
很多事只有在亲身经历后,才能体会到历史中不能明说的道理。
就比如土葬和火葬,宋时代的人讲究入土为安,正常人生老病死乃是善终,一般都是用棺材装尸体土埋的。而横死或者作恶而死的人,大多则是火葬了事。
选择土葬的人,往往会挑选福贵之地,而这些墓处往往是风水极佳的土地,适合农耕或者畜牧。身份地位高的人,死了都要占个百八十亩地,着实有些浪费资源。
不过现阶段鼓吹火葬是不明智的,想扭转火葬改土葬的风俗,还得自上而下地改,不能自下而上。让达官显贵们带头火葬,以道义宣扬出去,才会引发民众的跟随。而非强行立法迫使下层百姓火葬,只会适得其反地受人诟病和被百姓仇视,继而引发动乱。
再比如过关卡税问题,这乃是宋朝廷税赋极为重要的来源,也是底层官差们养家糊口捞外快的门路,效果类似于后世的道路收费站。
这个收费,张林辖下的福建路和部分两浙路依然在实行,乃是各地公署衙门的税赋来源之一。将来要不要取消,该如何取消,对张林而言都是烧脑子的问题。
他自己心里对官方收过路费是相当鄙视的,但现在他当家做主则犹豫不决了。若是不收的话,那么朝廷就要补贴一大笔钱下放到基层官差小吏身上,这一进一出则是数不清的国库空缺。
打个比方,基建工程包括大规模道路施工和房屋修建以及大型作坊建设都是工建总署衙门的职责,这钱当然是由财政总署里审计核算和批准,经过张林点头后从银务署里拨下去。这笔钱来自银务署,也就是来自于官方制度下对百姓征收的各项税赋。
钱用来建造运输道路,百姓是受惠的,但道路是有使用寿命的,每隔一段时间便要重新修缮,这又是一笔开支。
若是不把这几笔开支均摊在百姓身上,仅福建和两浙二路的基建工程就能把张林的小朝廷搞破产,更别提什么高薪养廉政策了。到时候底层官差小吏的待遇不稳定了,只能知法犯法地把手伸向百姓,那就违背了最初的政策目的。
到头来,只会弄得怨言四起。
后世的道路收费站原理,搬到古代来,其实就是过关卡税的税赋方式。只不过前者是一层层地抠钱,让你感觉不到心痛。后者是拿刀划下一块肉,顺便还放点血,收费方式比较粗暴直观点。
所以,这基建工程的花费负担,不能朝廷单独来抗,还得采取一些隐晦的手段从百姓荷包里掏。至于最好的掏钱方式,莫过于商业行为了。
这些手段,不管是如今时代或者是后世,都无法从书本上获得,任何国家是绝不会把什么东西都明明白白地公布于众的。
第323章 毛遂自荐()
类似于后世看不惯的政策还有许多许多,如今张林做了主公,就不能任凭他自己的喜好来施政了,得顾全大局。
斋素日子已满三天,府邸里的妻妾们最终刺青的也只潘金莲和唐楠儿两人,一个刺花儿在左肩处,一个刺蝴蝶在背部后腰处。
还别说,这女子若是刺了青,酮体展现出来的魅力的确有所增强,尤其是张林这位老汉在跟唐楠儿快活的时候,那蝴蝶飘飘欲飞,活灵活现。
张某人兴致高昂。
如今的少妇已不是当初的少女了,生过孩子后,让他能够更加深入温柔乡中探寻宝藏。
比之原初,各有各的妙享。
激情过后,唐家两姐妹和老爷缠缠绵绵地温存余韵,说着些闺中乐趣的话儿。
唐楠儿趴在老爷胸膛上,凑过脸去,亲昵地跟另一侧的姐姐唐玉仙小声嘀咕着什么。
似乎谈到了什么有趣事儿,两女嗤嗤一笑,俱都有些害臊。
张林在唐楠儿半撅着的翘臀上甩一巴掌,笑问:“说什么秘密呢?”
“不告诉爷你。”唐楠儿小老虎似的抗议示威,在男人右胸膛上把尖尖虎牙咬住,缓缓用力。
“嘶”
唐玉仙心疼男人,伸手拍了下妹妹,娇斥道:“别咬疼了老爷。”
“姐你偏心啊,你看爷舒服着呢。”唐楠儿改咬为亲,还委屈道:“刚才爷那般作弄我,你都不管妹妹死活呢!”
“就你话多。”
夜色渐渐消退,清晨,阳光打进窗帘里。
张林惺忪睡眼中直起身,把横躺在大腿上睡得正香的唐楠儿轻轻摆正,下床去偏房放水。今儿没有女人伺候放水,他自己动手解决。
回到内室,唐玉仙睁眼要挣扎着起床服侍,被嘘声制止了。
“你多睡会,我去院里打打拳。”
“那奴家去叫人烧汤。”
“睡你的吧,丫鬟多呢。”张林穿好衣服,披头散发地出了门。
来到院里,叫丫鬟去烧汤,打了一会儿拳,兴致上来又把操练用的三十斤浑铁枪慢慢耍起来。
这般重的枪,张林还没资格弄到战马上用,只能平时当健身的器物用。军中使枪的好手不少,大家对主公也都是倾心相授枪术。
出了一身汗,回过头来,却见院门口远远守着个丫鬟身影。
“你站那儿作甚,起这么早?”
“奴奴听见院里说话声时候就醒了,爷刚才耍的枪真好。”
“嘿,胡乱耍的。”张林显摆地耍了个枪花,收抢放回原处,擦下额头汗水。
刘倩儿忙迎过来拿出汗巾帮老爷擦汗:“爷,热汤备好了,去沐浴吧。今儿是不是要刺龙了?”
“唔,晚上的。”
“要刺多久?”
“暂时不知,先描龙图,描完没问题了才开始刺,一两个时辰吧。”
“要这么久!”
“金莲和楠儿刺个小图都花了半个时辰,大身刺花一两时辰也算正常。”二人边说,边进了浴房。
张林叉开手臂,任由刘倩儿帮自己宽衣解带,少时,脱得一干二净踩入温热的浴桶中,舒舒服服地泡着。
少女也褪下衣裳,踩进浴桶中拿着丝巾给男人擦洗,而后认真地敲捶捏揉按摩。
享受一番,疲倦尽消,
等老爷跨出浴桶,刘倩儿则找一张矮凳站上面拿葫芦瓢舀另一个桶里的凉水往下冲洗,冷水刺激下,浑身汗毛收缩起来,人更精神了。
张林转过头来,脸部正好对着粉色肚兜湿漉漉贴在少女身上的胸口处,没忍住使坏地咬了上去。
刘倩儿啊地一声惊叫,腿一软差点儿摔下来,忙不迭地环住老爷脖颈,嘴里娇腻腻地告饶道:“爷,别闹了。”
张林浅尝辄止,松开嘴巴笑道:“好,听倩儿的便是。”
洗完澡,用过早膳,去往议事厅上。
陆陆续续地各总署都派人递了札子汇报过来,张林坐在书桌前一册一册地批阅。现在大多数总署中层办事人员还没完善,负责人都在外奔波,只能通过札子向主公汇报事项进展。
这样挺好,张林也懒得像历代朝廷那般每天文武百官朝堂奏报。只不过受限于科技通信的不便,他知道等地盘再大些,各总署官吏配齐了后,最终还得像历代朝廷这般弄早朝。
这是避免不了的。
很多事都由不得他意愿了,就比如要不要住宫殿的事情,每天处理下来的札子得找地方摆放,秘书署也得找地方给他们住,府上传话员,跑腿的,伺候的丫鬟小厮们都要地方住。
一个知府府邸已是有些拥挤了,只得把其中一批人安排到府邸旁边的住宅里去安顿,这样又加大了守卫范围,那就需要多派人护卫,又得占用住宅。
所以啊,哪怕张林不喜欢住密封如罐的森严宫殿,最终也得住进去。
院门口,刘忠脚步匆匆地走来,议事厅外的四名军汉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