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燕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燕王- 第3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益都府、临沂,一南一北,进入山东东路的两条通道全被山东义军拿下,金人无法在染指,那么其他各州各县确实已经是山东义军囊中之物,只要拿下来就是他们的东西,此时再出手砸烂,确实没有多少好处。

    如此浅显易懂的道理,众人很快就想明白,随即将强攻密州的想法放弃。

    那么不强攻,怎么才能夺取密州城?

    一时间,众人几乎全都在想这一个问题。

    片刻之后,忽有人道:“我之前在城里认识一些人,其中也有在衙门做事的,不知道能不能用得上他们?”

    “你在密州衙门有人?是做什么的?”姚昶马上追问。

    “捕头。早年跟他关系很不错,只是多年没有联系,不过一个捕头又能有多大用处。”那人摇摇头,另想他人。

    “话不能这么说,若捕头有威望,一城之内数百差役都会归他统领,不管换多少官员,只要不出意外,一州一县的捕役都不会变,只要捕役不变,一城秩序他们就能轻松维护。也许一个捕头对拿下城池没有帮助,但拿下城池之后,却少不了他们的帮助。”姚昶心下一喜,当年杨大人就起自捕快,谁说捕头无用。

    而后又道:“这样吧,你马上想办法给你在城里的故人送个消息,看看能不能探到城里的详情。”

    “好,我马上去办。”义军将领接令。

    “密州不能强攻,但我们可以做出强攻之势,以此威逼城内守军和官吏,如果他们主动献城自然好说,假如真的想不出好办法,最后也不得不强攻。登城云梯等攻城器具,还是先做,用不用得上,以后再说。诸位以为如何?”

    姚昶说完,众人无异议。

    “大家也都想想,若是城里有熟人,不妨射书入城,联系联系。”

    密州城下议事,很快结束,一众义军将领各回各营。

    义军中擅长木工的士兵,马上行动起来,寻找树木,制造云梯。

    当天傍晚,好几封书信以强弓射入城中,有义军将领的,也有普通士兵的,当然也有姚昶亲书,写明让密州知州亲启的一封信。

    夜幕降临,密州城内城外灯火通明。

    当晚,射进城内的几封信,几乎都送至知州衙门,送到密州知州手中。

    知州刘戈召集一众属官在衙门议事,商量如何自处,如何退敌。

    “大人,下官听说日暮时分,城外有飞书入城,不知书里写了什么?”有官吏询问。

    刘戈道:“还能有什么,不外乎是告诉本官益都府早已丢失,不久前临沂也被攻占,金人已经无法进入山东。本官才不相信,益都府乃是山东东路首府,朝廷怎么会放任不管,听说济南府兵力充足,也许不日就能收复益都,平定临沂。”

    “大人,苏尚书去年兵败密州,断送山东七万人,山东没兵了。几个月前听闻朝廷大军也已经北上真定府、河间府,准备跟辽阳的完颜雍一战,济南能有多少兵力?即使有,他们也不敢调走,宋朝军队就在宿州、徐州、海州,威胁济州、济南府,如果轻动,山东西路就危险了,没有朝廷的命令,济南府守军会吃力不讨好,到山东东路来收复失地?下官可听说,连完颜呼贺都被俘虏了,如今还关在益都城里,真想动益都城,他们就要杀人了。完颜呼贺身份特殊,旁人不清楚,大人应该清楚吧?”

    那官吏显然不认同刘戈所言。

第657章 献城() 
此言一出,刘戈顿时哑然。

    “益都丢失就算是疏于防范,被偷袭,可临沂有三万大军,为何守了不到两天就丢了?大人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那官吏追问。

    刘戈无言以对,默然无语。

    “山东百姓痛恨金人已久,这三年朝廷又三番两次增加税收,月月催逼,不光大肆搜刮粮食,还不停的抽调民力,各州各县壮劳力都被抽调一空,田地荒芜,粮食减产严重,连年饥荒,莫说百姓要反,就是做官当差的,谁又能受得了?诸位大人不妨看看,自去年以来,哪州哪县没有百姓造反?百姓一造反,仅有的劳力也全都不种田了,四处抢粮度日,今年吃完了存粮,明年怎么办?易子而食吗?山东乱了,金人还能回到北方去,我们在山东土生土长,能去哪儿?也跟着金人跑到北方?”

    那官吏看看沉默的众人,而后继续道:“金人治下的山东没救了,他们在北方火拼,任何一方不被彻底打败,斩草除根,他们就没那么多精力管山东,而我们最好祈祷他们的战争永远不要结束,永远不要夺取益都,再进入山东,不然我们还得挖空心思给他们搜刮粮食。大家想想,这两个月来是不是安稳了很多,还有人来催人催粮吗?没有了吧?”

    “胡大人,你到底想说什么?”有官吏见他迟迟不说重点,忍不住发问。

    “我想什么,大家不知道?”胡姓官吏看看众人。

    “胡大人,要说你就说完,都说了这么多了,就别藏着掖着了。”另有官吏马上催问,显然在座的都不想打头,都不想把话说的太明白。

    “好,既然诸位大人脸面金贵,都觉得说不出口,那就胡某来说好了。”胡姓官吏一拍茶几,很是无奈的下定决心。

    而后正声道:“山东义军连下益都、临沂,聚众五六万人,组织严密,如今来到密州城下,如果强攻,密州根本守不住,况且我们守城池也没有意义,拼光了人,也守不住。既然他们有意不动刀兵,给密州机会,我们不妨主动献城,或许还能谈谈条件,不至于城破,血流成河,累及无辜百姓。诸位大人应该也是这么想的吧!”

    马上有人干咳一声,而后道:“山东义军势大,没有援军,硬守密州城,确实不智。献城也不失为一个办法,只是不知道他们秉性如何,如果残忍好杀,我们献城就是把脖子伸到他们刀下,得有人先出城探探才是!”

    “对对对,先探探他们的想法和底细,不然我们心里可没底。”另有官吏附和。

    “献就献了,还要探什么底?如果他们想杀你,探完底后,就能逃过一劫不成?要献城就干干脆脆献城,别弄来弄去,反倒引人怀疑。胡某提议,有刘知州带领我们一起出城,献上密州城,大庭广众之下,他们绝对不会乱杀无辜,不然他们再想取其他城池就不会这么轻松,不战至一兵一卒,别想拿下城池!”胡姓官吏很是反感,但是力劝不要拖泥带水。

    “什么?要刘某出城?要是他们杀我,你能负责吗?”刘戈大惊。

    “刘知州,他们真要杀你,不出城就能逃脱性命?不能吧。出城带头献城,才是真正的保命之举,躲在城里只会送命。”胡姓官吏道。

    刘戈一听这话,觉得有些道理,随后问道:“如果我们一起出城,他们全把我们杀了怎么办?”

    “杀了就杀了,能怎么办?刚才不是说了,留在也是等死,不如主动出城。杀请降献城的官吏,如何他们真有这么蠢,哪里能夺得了益都和临沂?刘知州就放心吧,九成九死不了。”胡姓官吏再次劝导。

    “九成九?那不是还有一丝可能被他们杀了?”刘戈惊问。

    胡姓官吏差点被这个问题气笑了,吐了一口浊气才道:“要是真有这一丝可能,那就是老天爷不让我们活了,那就是他们忽然之间发疯了,除此之外,这一丝可能不会发生!”

    “好好好。各位怎么想?要不要随刘某出城?”刘戈终于稍稍安心。

    “出城啊,肯定出城,大家都出城,就我留在城里不出去,那不是找死!”

    “下官愿随大人出城。”

    “下官听大人吩咐。”

    “大人说献城,下官没有异议。”

    一众官吏,纷纷附和,一同将献城之事确定下来。

    而后,又议定献城吉时,将时间定在第二天申时两刻。

    等将献城细节一一议定,天色已近三更。

    当夜,义军营地也收到城内送出的消息,义军将士在密州城内的熟人,纷纷表示愿意归附,如有需要,可以作为内应,待义军攻城之时,他们可以暗中协助,具体怎么做,听义军安排指示。

    得此消息,姚昶等义军将领对不动刀兵拿下密州,又多了几分把握,多了一些信心。

    虽说如此,但各营防御还是没有丝毫放松,毕竟城里还有几千守军,若疏忽大意,被他们趁夜偷袭,脸就丢大了。

    城外篝火密集,御寒照明,驱赶蚊虫,火光下营帐一座座,值守的义军士兵站立如松。

    城上灯火通明,守城将士在城上来回巡视,瞪大眼睛、竖起耳朵,不放过城下任何动静。

    城内城外彼此戒备,谁都不敢疏忽,唯恐于夜间丢掉性命。

    所幸,一夜无事,天色渐明。

    东方霞光映红半边天空,城头上射下一封书信,上书“义军首领亲启”。

    一刻钟后,这封书信送至姚昶手中。

    书信看完,立即召集全部义军将领一刻钟内前来议事。

    几十个义军将领聚于一处,姚昶手举书信,昂声道:“兵不血刃,密州知州半个时辰之后将率密州官吏献城!”

    “这可太好了!”

    “会不会有诈?”

    一听到这个消息,有人兴奋,有人起疑,场面一时之间,有些混乱。

    “有诈?就凭他几千人也敢使诈?怕是不知道死字是怎么写的吧!”当即有人反驳。

    “也对,敢使诈就是找死。不过也不能不堤防,真有丧心病狂之徒,也说不准。”

    “我们四万多人,他们几千人,哪轮的到他们使诈?敢使诈把密州踏平!”

    “好了,都别胡思乱想,哪有什么使诈不使诈的。既然他们射书,告诉我们半个时辰之后献城,为表诚意,也为了让城里官吏放心,义军全军退后两里,我们只带一军在城门百丈之外,接受对方献城!献城之后如何,待见面之后再谈。大家赶紧回去准备吧,时间不多了。”高兴之余,姚昶没有太多废话,直接令下。

    “姚大人,我领一军护卫,以防不测吧!”李铁枪请命。

    “好,那就李统制领军随行,其他各军,退后两里待命。”姚昶点头同意。

    “遵命。”

    众将迅速散去。

    不多时,围在密州城下的四万义军大部分开始后撤,只有一军留在原地未动。

    又没过多久,那支义军开始行动,前移至正门之前,百丈之外,领兵将领正是李铁枪。

    太阳慢慢升高,霞光向大地。

    军中阵前,姚昶、李铁枪与山东节度使衙门随行官吏,三人并排站立,姚昶居中。

    时间一到,只见城门缓缓打开,一队士兵出城,而后吊桥轰然坠地。

    稍后,远远便见一行人身着官服,慢慢从城门内出来,通过吊桥踏上护城河外的土地。

    而后,一行人便在一队士兵的护送下,缓缓朝百丈之外,严阵以待的几千大军走去,步伐异常缓慢。

    约一刻钟之后,以刘戈为首的密州官吏十几人,在士兵护卫下,来到义军五丈之外。

    随后兵士停步,密州官吏手捧官印继续向前,战战兢兢慢行。

    待相距三丈左右之时,姚昶抬步向前迎去,李铁枪、节度使衙门官吏随即跟上。

    “罪人刘戈,代密州上下向山东义军献城,密州从此,归附山东义军!希望姚首领,不计前嫌,接受密州!”刘戈手捧密州官印,高举过顶。

    “罪人请命归附山东义军!”一众官吏躬身行礼。

    “刘大人请起!诸位大人不必如此!”姚昶上前,伸出双手扶住刘戈,将他扶起。

    刘戈拒不起身,双手依然高举,口中道:“请首领接印!”

    “何须如此!刘大人还请收回官印!”姚昶将官印推回,推辞不受。

    “此官印便是密州十万百姓,请首领收下官印!”刘戈坚持交印,其他官吏也未起身。

    “姚某何德何能,敢受此官印?刘大人,勿需如此,勿需如此!”姚昶继续推辞。

    “首领不受官印,便是不愿接受密州十万百姓。请首领接印!”刘戈再请。

    “刘大人把话说到这等地步,我若再不接,便要得罪密州百姓了!好,我接!”姚昶无奈,这才伸手将官印接了过来。

    “多谢首领成全,密州从此时起,归附山东义军!”刘戈铆足了劲,高声呼道,声传数丈之外。

    “多谢首领!”其他官吏随后齐声道谢。

    “诸位大人,无需多礼,该是姚某要谢诸位大人才是。诸位大人请受姚某一礼!”

    姚昶说完,手托官印,向一众密州官吏,行了一礼。

第658章 兵发淄州() 
“首领不可!”刘戈急忙拦住。

    “密州不动刀兵,滴血不流,百姓平安无事,诸位大人功不可没。密州归附山东义军是好事,但姚某是粗人,并不懂治理州府,这官印刘大人先收着,各位的官职不变,密州仍归你们治理,相信不久之后,节度使衙门就会有正式任命。”

    姚昶说完将官印交还刘戈,继而对所有官吏道:“在此,我还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们,归附山东义军的州县,可以免税三年,希望大家尽快将这个消息在全州传开,以稳定民心,尽快恢复农桑和贸易!”

    “多谢首领!密州百姓若是得知这个消息,定能马上稳定!”刘戈等人一听这话,个个惊讶不已,这还是义军吗?他们难道想干大事?

    “好,此事就交给你们了。还有什么要求不妨提出来,能做到的,我可以马上做主。”姚昶望了一眼仍在戒备的城头。

    “首领,其实我们只有两个请求,一义军进城不要乱杀无辜,抢夺百姓财物,二密州可以保留军队。”刘戈看着姚昶,小心翼翼的说道。

    姚昶想了想,而后回道:“义军自然不会乱杀无辜,也不会抢夺财物,此事你们无需担心。但保留军队值得商榷,既然密州归附山东义军,密州的城防就该义军来管,城里这支军队必须加入山东义军,或者原地解散,我自会派遣一支军队留在这里维护密州安全。”

    “也好,有军队留下保护密州安全就好。”刘戈见没有商量的余地,于是干脆放弃。

    “先让守军出城,马上换防,如果还有其他事,我们进城再说,如何?”姚昶笑道。

    “好好好,一切听首领安排。”刘戈应道,随后转身传令:“告诉何将军,让他马上率军出城!”

    一刻钟后,密州守军空手出城,在城外空地上列队,等待义军整编接收。

    随后一支义军入城,接管密州城防务。

    至此,密州正式归附山东义军,被和平接收。

    为不影响城内正常生活秩序,接管密州后,只有三千义军留在城内,其余军队全在城外扎营,密州一切如旧,普通百姓甚至感觉不到归附前后有多少变化,因为他们的生命和财产未受任何威胁。

    但心思细腻的人还是感觉到了一些细微的变化,虽然一时之间说不清,其中的变化却是能体察出来。

    姚昶跟刘戈等一众官吏在城内商谈一个多时辰,就密州治理、民生恢复、义军粮草补给和装备补充达成了共识。

    城内官仓里的粮食和府库里的钱银分一半给义军带走,剩下的作为密州官府和军队的日常开销,至于库房中堆积的、为去年水路大军南下临安时准备的近三万套盔甲和无数武器军械,则全部运至城外,装备山东义军,剩余的送回益都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