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燕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燕王- 第3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从出城至今,杀了多少敌人,他已经记不清,现在脑子里唯一的念头就是多杀一个。

    跟着他一起出城的兄弟,没剩下多少人,他们长时间战斗,如今连挥刀舞枪的力气都没有,开口说话,更是提不起半点力气,况且紧闭口齿,只为保住最后一口气,这口一泄,他们很可能当即就会倒地不起。

    是什么支撑他们疲惫不堪的身体战斗到这个时候,他们没时间想,也想不清楚,有的只是砍死敌军的本能。

    敌军援兵一到,他们的最后时刻就算到来,但战斗到这等地步,跑是不可能跑的,因为他们已经没有力气和精力思考,所有行为全凭刀枪带动。

    敌方数百援兵很快冲到战团附近,加入混乱不堪的战团。

    由于敌方的先头部队经过长时间的战斗,精力消耗过大,头脑也已经不听使唤,全凭手里的刀做主,不管是谁靠近,他们的刀都会招架过去。

    增援而来的数百敌军,急切之间并不能穿过战局外围,深入战团中心,一边堤防宋军毫无轨迹可寻,胡乱进攻的刀枪,一边还要堤防被自己人误伤。

    当先赶到的数百援军,并没有马上取得优势战果,但站在山顶的虞允文看得清楚,依然在顽强抵抗的宋军支撑不了多久,不会超过一盏茶的功夫。

    与此同时满载敌军的船只正在一艘接一艘的靠岸。

    今日太平渡口丢失,大宋要亡啊!

    虞允文无可奈何,泪流不止。

    忽然,他的眼角余光中出现挂着杏黄旗的船只,惊讶之间,定睛一看,见它们逆流而上,正朝敌船直扑而去!

    当即转头向山下大喊:“大宋援兵到了!”

第598章 援军天降() 
山下与敌军苦战的宋军将士有没有听到他的喊声,虞允文不知道,竭力喊过几声之后,他的注意力便被江中逆流来的大船所吸引。

    只见前面十几艘大船迅速冲进敌船之中,直接用巨大的船身撞击敌军船只,被撞的船只,瞬间倾覆,顷刻间十多艘敌船损坏翻沉,几百敌兵落入滚滚长江中。

    敌军上百条船组成的渡江阵形在极短的时间内,被从中间切成两半,前队不能退,只能拼命划船想要尽快靠岸,后队被拦,不能前进,只在江中打转。

    而就在敌军前队十几条船只拼命想要靠岸时,随后跟上的挂着杏黄旗的几艘大船,当先接近了江岸,直接横冲过去,挡在江岸与敌船之间,打碎敌船靠岸的企图。

    随后,挂着杏黄旗的大船左右穿行,很快将敌军前队十几条船彻底包围起来,不让前进,也不给他们退路。

    合围之后,弓弩齐上,居高临下,射而杀之。

    包围之中,敌船上无遮无挡的几百敌兵很快被射杀于船中,或是跳船入水,淹死在江中。

    在同一时间,更多悬挂杏黄旗的大船逆流而来,冲入江中进退两难的上百条敌船之中,横冲直撞,无阻无挡,敌船在大船面前实在太小,根本无力还击,在滚滚长江中也经不起大船一撞,不是被撞偏方向,就是左右晃动之间,直接翻沉。

    不到一盏茶的时间,数百条敌船声势浩大的渡江之行被强行中断,前队被灭,中部在江中打转,进退两难,等待他们的不论早晚,也都是覆灭的结果,后队见宋军大船出现,渡江被阻,而他们又不可能招架的住,便想调转船头,逃回对岸。

    随着更多悬挂杏黄旗大船逆流而上,江中的敌船被分割成五六块,丝毫不给他们联合反击或是逃跑的机会,一边用船冲撞,一边用弓弩压制、杀敌。

    敌船左摇右晃,即使敌兵想反抗,他们也没有第二双手来抓弓箭,因为害怕落水,他们的手都紧紧的抓在船上。

    所以,江中被大船包围的敌军,没有丝毫反抗,要么想办法逃走,要么被射杀在船中。

    可一旦被包围,逃走就变成了不可能的选项,船只颠簸之后,他们手里握着的已经不是木浆了,因此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

    后队几十条船见前边的船只丝毫不能抵抗,纷纷掉头逃跑。

    然而,惊慌之间,并不是很熟悉水性的敌兵,纵使拼命划桨,哪里能轻松将船掉过头来,于是整个后队一片混乱,有的船只在江中打转,有的掉头向东,有的向西,有的向南,有的向北,彼此冲撞,不能进也不能退,焦急之下,相互之间破口大骂,场面更乱。

    不过多时,江中被包围的敌兵被几十艘悬挂杏黄旗的大船全部消灭,而后他们迅速调转船头,冲向还在混乱之中,相互碰撞的敌船后队之中。

    顷刻间,撕破敌阵,近十条敌船,船毁人亡。

    同样的,横冲直撞,分割包围,在极短的时间内,又将几十条船围住,只有排在阵型最后的十多条船,见势不对,调转船头,拼命划桨,这才勉强逃出了大船的包围圈。

    被分割包围的敌船敌军,逃不过覆灭的结果,在一边倒的强势压制下,不消一盏茶的功夫,全部报销在滚滚长江中。

    破损的船只慢慢沉江,仍在江中飘荡的敌船上也没有一个活人。

    悬挂杏黄旗的大船迅速掉转船头,驶向太平渡口江岸。

    眼见江中一场大战,数百条敌船覆灭,虞允文站在江风拂动的山头,激动万分,大宋有救了!

    等他转眼向山下望去,却见跟敌军混战数个时辰的宋军已经抵挡不住,又节节败退一里有余,他们组成的防线,很快就要被攻破,于是当即下山,朝渡口跑去。

    在混乱战团中,身疲力竭的宋军仍在坚持,虽然不时有人倒下,但没人想主动后退。

    “兄弟们,大宋援军到了,顶住!都给老子顶住!”马统领脸上是血,身上是血,手上也是血,有别人的,也有他自己的。

    这一仗,他必须赢下来,因为几百里外就是他的家,家没了,他即使活着,也没有任何意义。

    宋军将士挥刀的速度慢了下来,敌军也是一样,躲是不可能躲的过去,因为都已经没有躲闪的力气,我挨一刀,你也要挨一刀,谁也占不到便宜。

    这种拼命的战斗还能持续多久,双方谁也不知道。

    宋军知道援军来了,怀抱希望,等待救援,敌军也发现后军无法登岸,支援断绝,他们就是孤军,逃是逃不了,唯有死战而已。

    于是双方在距离渡口不到两里的地方,拼死力战,不是杀死对方,就是被对方杀死,还能坚持多久,谁也不知道。

    虞允文一口气从山头跑到江滩渡口,正好一艘悬挂杏黄旗的大船靠岸。

    当即大声喊道:“你们是建康来的援军吗?两里外有数千敌军,守军快抵挡不住了!”

    他的话音刚落,船头甲板上一将军抬手道:“我们是从镇江来的!”

    那将军随后大手一挥道:“兄弟们,登岸,消灭来犯敌军!”

    说完,当先跑下甲板,来不及细看一眼岸边的红衣官员,便沿渡口大路跑步前进,船上的士兵紧跟在后,几十人第一时间赶去支援。

    与此同时,第二艘大船在旁边靠岸,船桥刚刚放下,将士们便急冲下船,循着前队的身影,直奔战场而去。

    不多时,七八艘船靠岸,他们没有浪费时间跟岸边的红衣官员寒暄,几乎全都是以最快的速度奔赴两里外的战场。

    “杀!”

    “杀!”

    “杀!”

    。。。。。。。。。。。。

    随着高亢,直破云霄的喊杀声在混乱的战团外响起,乱战中的敌我双方更加慌乱,谁的援军?身在混战中心的人都有疑问。

    但很快,双方都发现来的是宋军。

    “兄弟们,援军到了!杀!”

    瞬间,敌军就陷入大宋将士,前后包夹之中,等待他们的只有灭亡的命运。

    生龙活虎的大宋援军不断加入战团,疲惫不堪的敌军哪里是对手,一个照面就躺倒在地,战场形势很快逆转。

    一刻钟后,整个战场完全被援军掌控,等待敌军的只有覆灭的命运。

    太平渡口,虞允文尴尬的在岸边站立了将近两刻钟后,终于等来了愿意跟他说话的人。

    “末将精武军统制兼权镇江西路援军都统领杨丛义,见过大人!”来到虞允文身前见礼的,正是江中激战过后的精武军杨丛义。

    虞允文难掩劫后余生的喜悦之情,连忙上前一步,双手扶住抱拳行礼的杨丛义,激动的说道:“你们来的太及时了!若是再晚半个时辰,或是一刻钟,太平渡口、太平州就失守了,后果将不堪设想!你们方才在江中歼灭敌军上百条船只,几千人,我在上山看的一清二楚,你们是大宋的功臣,没有你们,今日太平州就丢了!真是太及时了,太及时了!我代大宋朝廷、百姓感谢你们!”

    说着说着,竟然湿润了眼角。

    杨丛义忙推辞道:“大人不必如此,身为军人,保家卫国本是职责所在。只可惜,我们紧赶慢赶,还是晚来一步,让敌军上了岸!”

    “不晚不晚,渡江的敌军只有一千多人,他们还没能冲进太平城,将军率领援军来的正当时!”虞允文急忙宽慰。

    “大人,太平州有多少守军?怎么让一千多敌军上了岸?”杨丛义听得惊诧不已。

    虞允文摇头叹息道:“城里都是从庐州、和州撤下来的散兵,既没粮食,又没人统领,乱成一团。我也是昨天中午刚到太平城,眼见情势危机,就临时拉了一支散兵来渡口布防,不想今日一早,敌人就渡江了。如今想想都怕,若是渡口无人防守,那一千多敌军直接就杀进太平城了,这渡口也要丢。将军问太平有多少守军,我只能说有散兵三四千人,而愿意出城打仗的,只有一千多人,这就是目前太平的全部兵力了。如今,你们来了,我就放心了!”

    “大人能及时在江边设防,抵挡敌军,末将佩服!若是没有大人在,渡口被敌军占据,我们即使赶来了,也只能在江中打转,等找到合适的渡口,敌人的大军也登岸了,我们这几千人也挡不住敌方大军。城中无可用之兵,也是难为大人了!”

    杨丛义不知道说什么好,完颜亮在和州屯兵几十万,对面的太平州居然连一支完整的守军都没有,哪有不败的道理,若是追根究底,还是朝中那帮极力打压军队和武将的主和投降派弄出来的问题,但此时此刻,不是跟红衣官员揪扯原因,寻找问题的时候。

    “先不说这些了,对面敌人陈兵几十万,准备多时,今日渡江遇阻,定然不会善罢甘休,杨将军可有办法退敌?”

    虽然眼下暂且把敌人第一次渡江挡住,但太平州的危机仍然还在,虞允文不敢有半点轻心。

    

第599章 初次聚首() 
“不瞒大人,我们西路援军也只有四千五百余人,驻守太平城远远不够。但我们可以分成两军,一军驻守渡口江滩,一军在江中与敌船纠缠,打乱敌方渡江计划,如此还能拖延几天。不过,若是敌军分散渡江,就凭我们五六十艘船根本顾不过来。所以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将敌方船只全部烧毁、击沉,让他们无法渡江,唯有如此,才能守住太平州!”杨丛义将早已设想过的破敌方案直言相告。

    能在此时坚守太平渡口的官员,绝对不可能是投降派,要想取胜,精武军的一切行动必须得到朝廷的支持,若是被掣肘,那他们什么都做不成。

    “将军所言不错,有没有其他援军能赶来太平州,我不知道,即使有援军,也不会太多,一味防守,确实不如烧毁敌船来的彻底。杨将军可有把握去对岸烧毁他们的船只?”虞允文连忙追问。

    “末将刚到太平州,对面的具体情况尚不清楚,需得侦查、了解敌情之后,才能知道有几分把握。”杨丛义如实回道。

    虞允文正待说些什么,却见苏仲满头大汗,匆匆跑来回报战果,只听他道:“大人,登岸的敌军已经被全部歼灭,没有一个人逃脱。此战共歼灭敌军一千六百二十八人,其中本地守军杀敌七百三十余人,至于伤亡,还在统计!”

    杨丛义高声道:“好。我们此番赶来还算及时,不过我们也只是挡住了敌军第一次渡江攻击,不可大意。协助本地守军打扫完战场之后,马上在附近扎营,驻守太平渡口!”

    “是,大人!”苏仲领命而去。

    “杨将军手下都是精锐,果然不负精武之名!”虞允文奉承道。

    “大人过奖了!”杨丛义赶紧推辞。

    而后问道:“还不大人贵姓,在何处任职?如何就来到这无人防守的太平州?”

    虞允文道:“本官虞允文,先前在临安任中书舍人,上月随同知枢密院事叶义问叶大人离开临安,督视江淮兵马,任职军事参谋,前天到建康,听说敌军在太平州对岸造船,准备渡江,我便过来例行巡视一番,不想整个太平州半个月来一直无人主事,无人防守。我身居军事参谋之职,奉朝廷之命慰问前线,面对这等情形,纵使不懂军事,也不能不尽职。幸好杨将军带着大军及时赶来支援,不然我跟守军都会死,而太平州也保不住,太平州不保,整个江南就危险了。”

    “原来是虞大人,久仰久仰!”听闻对方的名字,杨丛义心下一惊。

    这个名字他是听过的,历史上虞允文以文官之身,指挥大宋守军,在采石矶大败金国大军,粉碎了百万金军渡过长江的企图,从那之后声名鹊起,随后担负重任,主持整个西北方向的北伐事宜,而采石矶之战也让他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虞允文听杨丛义这么一说,当下有些疑惑的问道:“杨将军此话何意?我与将军似乎并无交集。”

    杨丛义答道:“末将之前在一直在临安任职,如今虽然领军在外,却还是朝廷的回易正使,近两年在临安时间不短,自然听过虞大人之名。”

    “哦,难怪杨将军的名字听来有些耳熟,原来是在回易处任职。杨将军文武全才,真乃大宋之幸!”虞允文恍然大悟,回易处之名,这些年他可不止一次听到过,之前通令嘉奖杨丛义,号召天下官员以他为楷模的嘉奖文书还是他亲自起草的,一经提醒,自然就想起来了。

    杨丛义谦虚道:“虞大人过奖了,末将不敢当!”

    “杨将军过谦了。将军今日之功,我即刻上报朝廷,传令全军,以振士气!”想起方才的战斗,虞允文依然十分激动。

    “虞大人,末将以为,报功之事不急,当务之急是将太平城里的散兵收拢起来,一部分守城,其他人全部出城,与我们一道在江边建立防线,以防敌军偷渡偷袭!”

    既然虞允文是有皇命在身的军事参谋,不久前又亲自组织了江防战斗,为了取得更大的战果,杨丛义马上提出整军建议,几十万敌军,只靠精武军、扬武军,远远不够,他们需要帮手。

    听到此话,虞允文冷静下来,稍作考虑便道:“杨将军所言有理,确定应该先整军,不能因一场胜利便得意忘形。虞某不懂军事,整军之事,恐怕还要麻烦杨将军了。”

    “末将遵命!”杨丛义抱拳接令。

    “杨将军领军远道而来,有何需要,只管提出来,虞某定会尽力支援协调。”来了能统军、懂军事的人,虞允文顿时感觉身上的压力轻了许多。

    “粮草,我们一路从泉州过来,随船携带的粮草早已消耗一空,之前在扬州附近的瓜洲镇有一些补充,路上也消耗了不少,如今只有五天口粮,还望虞大人给我们提供足够的粮草!”杨丛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