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燕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燕王- 第2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一天虽然来回几趟,十分疲惫,但莲儿却成就感十足,十分兴奋,一回到房中,便跟夫人说起临安城里的见闻,哪里有什么好看的东西,哪里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哪儿好玩哪儿热闹,所见所闻全都说给夫人听。

    清尘从没跟莲儿说过她来过临安,更没跟她说过她曾经的遭遇,莲儿要讲,她便听着。

    上次在临安,没找到杨丛义之前,想要活着都难,况且又是在寒风之中,整日冷的瑟瑟发抖,哪有心思看临安的景象,所以她对临安的了解十分有限,远远不及才到临安不到一天的莲儿。

    现在虽然又来了,可她身份已然不同,已是嫁作人妇的夫人,不便随意上街,抛头露面,不敢丢了夫君的颜面。

    临安城白天很热闹,当从老爷口中得知晚上没有宵禁,更热闹之后,莲儿便怂恿夫人晚上出去看看夜景,清尘哪里会答应,直接就是一番严厉的训斥,莲儿顿时不敢再多话。

    杨丛义看在眼里,也不好说什么,家里的事自然由清尘做主,来到宋代,这点规矩他还是懂得。

    多日不曾同房了,一路回到临安,一个多月的行程终于告一段落,这天晚上杨丛义与清尘时隔多日之后再次同床共寝。本想亲热一番,无奈一连多日旅途劳顿,今日又前后奔波,精力不济,加之客栈不是家中,不够私密,清尘有些不愿,二人最后只能各自入眠。

    第二天,结账付钱之后,杨丛义驾着马车便将清尘主仆二人带回城西宅院。

    宅院虽然确实花了不少钱,清尘亲自看过之后十分满意,嘴里虽说浪费,可她心里满是欢喜。

    一进院子,清尘瞬间化身主人,将一间间房屋全都认真看过,屋里的陈设布置不合心意的,马上就叫莲儿过去帮忙移动位置,或直接搬出去。

    而宽敞的院子,她也做了一番规划,一片空地要做演武场,每日要用来练功,一片空地要摆上桌椅,夏日乘凉,春秋冬季晒太阳,还有一片空地她要种些花草,养几只鸡鸭。

    至于院子边的半圈围墙,她则希望能种上绿色的藤蔓植物,将光秃秃的墙遮掩起来。

    清尘的一切规划,随性而为,全无章法,杨丛义则全都点头同意,家里的事她怎么喜欢怎么弄都行,他不想进行任何干预。

    看清尘与莲儿两人来来回回,模样十分认真,杨丛义并不参与,只顾坐在一旁休息,她们来问想法,他也只是点头顺从,从不反驳,只要不是拆掉房子,不管什么想法全都支持。

    内外跑遍了,跑累了,她们主仆二人才与杨丛义一样躲避阳光,回屋休息。

    刚坐下不久,听杨丛义说起房契和地契,当知道还有两亩良田之后,清尘与莲儿马上又准备去看良田。

    粮食全右田地产出,在古代是每家每户安身立命之地,不管多么贫穷或富贵,家境处在何种境地都会把田地看成最宝贵的财富,几乎所有人有钱之后第一件事便是购买土地、兼并土地,而家中出了变故的,若不是到了没有其他的办法的地步,更是绝不会卖掉家里的田地。

    而在临安的两亩良田可不是小数目,对一般人来说绝对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在江南一年能种两季水稻,所产谷物轻松达到二十石,得米十石不成问题,足够五口之家吃一年,还会有余粮。

    不论是清尘还是莲儿,她们都是没有田的人,清尘不必说,也许小时候家里有田,自从家里出了变故跟了师父,自然是没有田的,莲儿出身贫苦,当年在泉州卖身,也不可能有田,没有安身立命的之地,肯定渴望拥有。

第404章 雇佣下人() 
如今一听说她们在临安不但有房子,还有良田,这让她们如何不激动?

    有两亩良田,一年就可以省下不少钱,生活条件也能进一步改善,她们在家也会有些事做,不至于无聊苦闷。

    烈日当头,杨丛义给她们浇了凉水,且不说现在不是时候,连那二亩良田在何处他也不知,地契上虽然写了,但却没有十分具体的位置,当初时间紧,他并没来得及去看,不知方掌柜代替他与屋主交割时是否去看过,得找机会问问才知道。

    听此一言,二人这才作罢。

    稍作休息之后,闲不下来的主仆二人又开始清扫屋子。

    而杨丛义也要考虑回殿前司复命的问题,这次外出核查功勋,虽是走个过场,但在南剑州颇为不顺,陷入驻军与当地州府的纠纷,希望不要对殿前司有所影响,不然追究下来,他可逃不脱责任。

    下午,日落前夕,有人敲响了院门。

    杨丛义亲自去打开院门,这个时候除了方掌柜会来,不会有其他人。

    院门一开,便见方掌柜带着一男一女等在门前,女子三十来岁,男子四十多岁。

    “方掌柜。”杨丛义笑道。

    “大人交代的差事办好了,厨娘、车夫都给大人找来了。”方安恭声道。

    “好,方掌柜办事利落,多谢。”杨丛义看了二人一眼。

    “还不拜见杨大人。”方安扭头提醒二人。

    那一男一女听得提醒,立即俯身下拜,跪地磕头,口呼道:“草民拜见大人!”

    “起来吧。”杨丛义正声道,他虽不愿跪人,也不愿人跪他,但在外人面前,该有的规矩他也不能打破。

    “进来说吧。”见二人相谢起身,杨丛义转生朝院内走去。

    方安进院后,稍等了片刻,落后一步,将院门关上,这才跟上杨丛义的脚步。

    来到客厅坐下,杨丛义这才问道:“方掌柜,他二人是何来历,出身可清白?”

    方安站在面前躬身回道:“都是良家出身,上数三代无人进过衙门,邻里间的风评也很好,也是小人精心挑选过后才将他们带来。”

    杨丛义微微点头,看了一眼男子,随后问道:“你怎么称呼,家住哪里,以何为生,家里还有什么人?”

    男子跪地道:“回大人,小人姓苗,家里排行第九,他们都叫我苗九,或老九。小人是湖州人,以前在家给人种地,吃不饭,就来城里讨生活,啥活儿都干过,扛包、跑堂、拉车,只要是力气活儿都能干,最近几年都在给人赶车。家里还有妻儿,都在湖州老家,没跟过来。”

    “最近几年赶车,那来这儿之前在做什么?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没赶车了?”杨丛义追问,既然要雇人在家里帮工,那就得慎重,来历得问清楚。

    苗九回道:“小人最近在码头帮工。两个月前雇小人赶车的老爷回老家去了,老爷家在邵州,离临安和湖州都远,小人家里还有妻儿,不能离的太远,就没跟老爷去邵州。”

    “你所说的这个老爷贵姓,家里是做什么的?”杨丛义再问。

    苗九答道:“老爷姓苏,也是朝廷官员,之前在工部当官。”

    “好,起来吧。”杨丛义点头,既然上一个雇佣他的人也是官员,等去户部领取实物补贴时,稍稍打听一番便知他的真伪,倒不急在一时。

    “多谢大人!”苗九拜谢之后起身。

    “你呢,怎么称呼?家里还有什么人,都说说吧。”杨丛义又看了那女子一眼。

    那女子马上跪地答道:“奴家姓白,都叫奴家白二娘。奴家出嫁一年丧夫,没有留下儿女,也没再嫁,家里除了一个婆婆,没有其他人。以前在作坊做织工,后来经人介绍去酒楼帮厨,昨天方掌柜找奴家,说要给奴家介绍个好差事,奴家就跟方掌柜来了。”

    杨丛义点头,而后道:“我看你年纪尚轻,早年丧夫为何没有再嫁?”

    白二娘回道:“之前也有人说媒,可婆婆年纪大了,以后没人照料,要改嫁就得带上婆婆,婆婆又不想奴家招婿入赘,之后再没有媒人牵线,时间一长,就不再想改嫁的事了。”

    听到这个故事,杨丛义也不好说什么,便道:“起来吧。”

    “多谢大人!”白二娘恭敬磕头之后,慢慢站起身来。

    杨丛义看向方安,笑问道:“方掌柜,你是怎么找到他二人的?”

    方安回道:“苗九以前在小人客栈做过工,为人很忠厚,做事也卖力,昨天听大人说要找车夫,小人马上就想到他了,他也给官老爷赶过几年车,想来比较合适,今天就带来了。白二娘与小人算是远方亲戚,小人自小就认得她,小时候就勤劳懂事,做事也麻利,要不是丈夫死的早,她要供养婆婆,也不至于出来做工,这几年在酒楼帮厨,也能烧的一手好菜,酒楼人员混杂,不是久留之地,大人要找厨娘,小人也想帮她找个好去处,就带来让大人看看,合适就留下,不行的话,小人再给大人找找。”

    杨丛义稍一思虑,便道:“方掌柜帮我做了不少事,你选的人我肯定相信,但合不合适,是不是能适应,还得看看才行。”

    “那是,全凭大人做主。”方安连连点头应是。

    杨丛义道:“这样吧,先试用一个月,要是没问题,你们在这儿做事也适应,一个月后我们正式签订契约。你们觉得怎么样?”

    苗九称谢道:“多谢大人。”

    白二娘则道:“请大人放心,奴家一定会在府里好好做事。”

    杨丛义点头微微笑道:“好,那就这么定了,只要好好做事,报酬方面自然不会亏待你们。你们最快什么时候能过来做事?”

    苗九道:“小人明日一早就能过来。”

    白二娘略微有些犹豫,迟了片刻回道:“奴家还要回去跟婆婆说一声,也要跟酒楼知会一声,估计会晚两天。”

    “那老婆子你供她吃喝就不错了,她还能管你在哪儿做事儿?”方安心中有气,语气不善。

    但瞬息之后,急忙向杨丛义告罪:“小的无礼了,望大人恕罪!”

    “无妨。”杨丛义口中吐出两字,脸上的笑意已经消失无踪。

    虽然在他眼中众人并没有什么等级之分,但在这么多人面前,他也不能随意破坏规矩,毕竟平民百姓在官员面前出言无状,有失恭敬,若不表示一下,规矩便坏了,在眼下这个社会,没有规矩和礼数将是十分可怕的,他也不敢轻易触碰。

    “要是没其他事,小的先告退了。”方安内心有些不安,想早些离去。

    “方掌柜稍等,我还有事问你。”杨丛义留下方安,而后道:“苗九、白二娘,你们先下去,忙完自己的事,尽快过来就是。”

    “是,多谢大人。”二人跪地叩头,道谢之后迅速离去。

    杨丛义看着方安,微微笑道:“方掌柜不必紧张,确实有事儿问你。”

    “大人请问,小人知无不言。”方安察言观色,见杨大人好似没有怪罪的意思,心下微微一松。

    杨丛义道:“上次你代我跟宅院原主交割时,可有去察看随宅院一起转让的两亩良田?”

    “两亩良田也是重要资产,小人自然不会忘记交割,那日小人随卖家去看了,两亩良田离这儿一里多远,田里当时还种着水稻,月初小人还派人去田里看过,稻子长势很好,乌泱泱的,估计能收不少粮呢。”方安马上回道。

    “好,这就好,地在就好。天色还早,方掌柜带我去看看吧。”杨丛义笑道。

    “是。”方安回答的很干脆。

    二人一起出了院子,向右一拐走上一条丈许宽的小路,穿过随处可见的稻田,再一转,走上一条更窄的路,不多时,便来到几块有沟渠流过的稻田旁。

    方安伸手一指,便将当初交割的稻田指给杨丛义看了。

    那两亩稻田位置不错,田里不缺水,水稻长势正好,看来今年确实会是好收成。

    看过之后,知道了位置,便不再停留,满意而归。

    回到宅院前,天色不早,方安告辞离去。

    杨丛义对他所做之事又是一番道谢,让他有时间再来坐坐,方安自是应允。

    清尘主仆二人一直在厨房准备晚饭,从始至终没有露面,等杨丛义从田里回来,饭菜也已经做好。

    白云悠悠,红霞满天。

    四个小菜一个汤,三人环坐。

    “夫君,这是我们搬进新家第一天,也是我们在新家的第一顿饭,我们喝杯酒,庆贺一下吧。”饭菜放好,还没动筷子,清尘便提议道。

    杨丛义听了此话放下筷子,笑道:“娘子想喝酒,我当然奉陪。”

    “哪是我想喝酒,搬进新家不得庆贺啊,这可是习俗,夫君老家没有吗?”清尘感觉有些惊奇。

    杨丛义微微一愣,而后笑道:“有,怎么没有,离家太久,孤身在外,这些习俗都快忘光了,以后这些事儿你记着就行。”

第405章 汤鷽的消息() 
清尘朝杨丛义莞尔一笑,随后吩咐道:“莲儿,你去把酒取来。”

    莲儿应了一声,起身离去。

    少时,她拿回来一只白瓷酒壶,三只白色酒杯,在桌上摆好,一一斟满。

    “莲儿,你年纪还小,不能喝酒。”清尘拿起酒杯,见莲儿也要举杯,当即开口制止。

    “夫人,今天好日子,莲儿也想老爷、夫人一起庆贺,我年纪小,少喝点。”莲儿央求道。

    “不行,小小年纪不能喝酒,喝傻了怎么办!”清尘直接拒绝。

    “我喝一点,就喝一点,我还没喝过酒呢。”莲儿望着夫人,继续央求。

    “她要喝就让她喝点吧,今天是好日子,也该庆贺。”杨丛义拿着酒杯笑道。

    清尘看了他一眼,态度随即一软,吩咐道:“那你少沾点,只准抿一口,喝多了不准吃饭。”

    “谢谢老爷夫人。”莲儿一笑,马上拿起酒杯。

    “从临安到泉州,又从泉州回临安,一晃都三年了,这些年我一直在外忙碌,家里独留娘子一人,每每想来我心里十分愧疚,若没你,便没这个家,娘子辛苦了!”杨丛义举杯,短短几句话,感情真挚,情谊流露。

    清尘手捧着酒杯,几句话入耳,瞬间想起这些年的孤独与辛酸,眼眶里盈满泪水,瞬息便决堤,滚滚而下,却见她笑道:“我不苦,只要夫君在,清尘等多久都不觉得苦。”

    杨丛义也红了眼眶,来这儿多少年了,总算有个真正的家了,从此以后便不再是无根浮萍,漂泊无依,不管在哪儿,最后都有个归宿,而那里有个人在等着,有人等着才是家啊!

    抬起衣袖擦拭了一下眼睛,杨丛义笑道:“今天本是好日子,却惹哭了娘子,真是不该。”表达歉意之后,马上接道:“清尘,从今天开始,临安就是我们的家了,希望这是美好的开始,我们共饮一杯!”

    清尘也抬起衣袖擦了擦眼泪,笑道:“不管以后怎么样,贫穷还是富贵,清尘一生一世都跟着夫君!夫君,请!”

    二人举杯轻轻一碰。

    “夫人、老爷,还有我呢!”

    莲儿忙要举杯去碰,二人早已将酒杯撤回,举至唇边,她也只得悻悻收回。

    三人举杯共饮之后,这才开始动筷子。

    杨丛义是家主,新家就得有些规矩,上了饭桌,他得第一个动筷子,他不动,其他人便不能动,这点规矩他懂。

    喝过一杯酒,也算过了仪式,便拿起筷子开吃。

    一边吃,杨丛义一边赞赏,说今天的饭菜格外香。

    清尘笑而不语,一连给他夹了不少菜。

    莲儿在一旁却道,家里的当然要比外面的香。

    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杨丛义从主仆二人神色与话语中体悟出了一些不便明说的意思,只能笑笑不语,好吃就多吃点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