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瑾啊公瑾,我现在不会拒绝你了,可是你怎么走了!乔晓婉长叹一声,把周瑜送来的毯子踢到了地上,然后歪倒着。
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我乔晓婉在这住,总有机会的……乔晓婉想着想着,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可她转念又一想:不对啊,这事现在怎么变成我主动了?
有时候,人生就是这样充满讽刺。
就这样,乔晓婉回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家。白天,她和周瑜共同上朝,晚上,她和周瑜一起回家。乔晓婉努力地适应着自己的变化,她在这里不再拿自己当做是客人,她可以和周循一起看书,可以和周胤一起玩耍,甚至周瑜在熬夜批阅军务的时候,她也能在一旁提出自己的想法。
当然,现在唯一无法改变的是乔晓婉对周夫人的看法。乔晓婉认为:长妻对妾,一定会苦心算计的。因此,她对周夫人处处提防着,尽管看上去,周夫人是那么的和蔼可亲。
日子过得飞快,转眼间,数月已过。
孙权似乎忘了再娶的事,他自己不说,旁人自然也不会去问,连续婚娶之事就算暂时告一段落。这段日子以来,孙权用张昭负责经济,任周瑜主管军务,江东政局趋于安稳,平和繁荣之像渐渐显露出来。
这天晚上,乔晓婉正和周瑜、周夫人吃着晚餐,就有侍从急匆匆地来报:“周将军,府外有八百里军情快报!”
周瑜一听,立即放下碗筷,站起来道:“快让他进来
。”
侍从道声:“是。”转头去了。
周夫人道:“公瑾,什么事这么急,先吃完了饭再说吧。”
周瑜摇头道:“军国无小事,这饭怕是吃不下了。”
乔晓婉见周瑜一脸严肃,心里暗想道:自从弟弟继位以来,江东基本平稳祥和,怎么会有如此着急的军情?她天天和周瑜一起上朝,还经常和他一起议政,所以对公务之事要远比周夫人明白得多。军情紧急,别说吃饭了,就是熟睡也得立即起来处理。
一会,只见一个气喘吁吁、身着青衣的男子快步跟着侍从走了进来,他见到周瑜刚要下跪,却直接被周瑜制止了:“不用多礼,你一路辛苦了,快把军情拿来。”
男子双手呈上一个两掌般大的木头圆桶,周瑜接过后,道:“来人,快带他休息一下。”
男子急忙拜谢,并随侍从下去。
周瑜打开木头圆桶,从中取出一捆竹简,看了一遍。
乔晓婉见他的眼神由皱到缓,然后又再次皱起,知道他在思考事情,当下站在一旁,不敢打扰。
周瑜看完后,长叹一声,开口问道:“现在什么时辰了?”
周夫人急忙回道:“公瑾,已经酉时了,有什么要紧的事情么?”
周瑜不答,而是想了想,道:“这个时候,主公应该读书,算了,就不打扰他了。”
乔晓婉见他手里拿着军情,既不吃饭,也不多说,而是缓步叹息着走出去了,不禁感觉有些纳闷。
周夫人道:“妹妹,公瑾那边的军务,我一个山野村妇,实在不懂,还是你跟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乔晓婉点了点头,快步出去跟上周瑜。
只见周瑜在前面一边走,一边摇着头,转道进了他的书房。乔晓婉跟在后面,低声问道:“公瑾,到底什么事情?”
周瑜还是不答,他站在墙边,看着挂在墙上的汉代天下地图,半响才道:“娘子,看来我们安稳的日子要到头了。来人,去把鲁肃大人请来。”
乔晓婉见侍从点头去了,再次焦急地问道:“公瑾,是要打仗了么?”
周瑜笑着摇头道:“真正打仗的日子应该没那么快,但是也不远了。娘子,你天天坐在主公身后,和我等群臣一起议论政事,能不能猜猜到底是什么事情?”
乔晓婉听了,仔细地想了想,道:“是不是曹操和袁绍的战争结束了?”
周瑜一脸惊讶,点头道:“不错,娘子,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乔晓婉见猜对了,顿时笑道:“那你先告诉我,是不是曹操获胜了?”
周瑜道:“军情上写着,建安五年十月,曹操派兵火烧袁绍的粮草重地乌巢,造成袁军大乱,曹操随即率军猛攻,最终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娘子,你快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第144章 一百四十三书房论政()
乔晓婉笑道:“这很简单,首先这军情虽然是八百里快送,可是公瑾你却没有急着去见弟弟,说明这军情内容虽然重要,但是暂时与我江东无关,不然,如果是曹操来犯,别说弟弟读书了,他就是睡觉,你也一定会去把他叫醒加以禀报。”
周瑜笑着点头,且听乔晓婉继续说着:“第二,弟弟继位以来,江东只有明面上的敌人刘表,可是刘表文官出身,生性懦弱,他不可能主动出击,这军情八成与他无关;第三,袁绍和曹操在官渡打了大半年,此前或是对峙,或是互有胜负,一直没有最后决战。要知道这两人都是当今天下数一数二的豪强,均想战胜对方,然后称霸天下,如此常年累月的熬下去,对他们任何一方来说,都是不利的,因此他们都想迅速结束战争。所以,双方有所动作,来个决战,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周瑜听完乔晓婉的分析,大笑道:“娘子,你不仅有过目不忘的本事,还聪明绝顶。你这样的推理能力,我真是太佩服了。”
乔晓婉微微一笑,道:“其实是我经常与你一起议论政事,才有机会接触到这些军国大事。然后把种种消息略加汇总,再经思索一番,答案就自然而然地出来了。”
周瑜“嗯”了一声,把乔晓婉拉到地图边,道:“娘子,你看,这是当今天下的地图,我江东位于东南,曹操在北,袁绍在曹操之北,如果不出意外,他经官渡一役,应该会一蹶不振了,曹操一定可以统一北方。不过在北方,还有两个重要的角色,就是这里,东北角的公孙度,西北角的马腾。你再看看这,我们的西边有刘表,刘表的西边有刘璋,刘璋的北边有张鲁。当今天下几个重要的诸侯均列于此了。”他见乔晓婉聪明伶俐,也乐于把天下大势说给她听。
乔晓婉指着地图的最南边,道:“公瑾,这块地方是哪里?”
周瑜道:“这是交州,目前首领叫做土變,疆域之内少数民族比较多。这些年,天下大乱,诸侯纷争,可交州却是一片净土。”
乔晓婉点了点头,道:“如此一来,算上我们,这汉室的天下竟有九个势力。”
周瑜长叹一声道:“是啊,这还是这些年相互征伐的结果。要知道当年讨伐权臣董卓的时候,天下有十几个势力呢。”
乔晓婉暗暗吃惊,心想:这“天下大乱”这四个字,真不是随便说说的。
两人正在感叹,忽听有人报道:“将军,鲁肃大人到了。”
周瑜忙道:“快快有请。”
过了一会,只见一人头戴锦冠,身穿长袍的人快步走来
。乔晓婉见他虽然长得一副文弱书生的模样,可举止之间却显得自信十足。
她每日跟随孙权、周瑜上朝理政,当然对群臣都有认识。孙权自继位后,听从周瑜的建议,招贤纳谏,广开言路,一时各路豪杰名士纷纷投奔,鲁肃便是其中之一。孙权封鲁肃为校尉,协助周瑜参与军务。由此,周瑜与鲁肃在朝上共事,一段时间后,周瑜惊喜的发现,两人对许多军国大事的意见均是不谋而合。于是,每当有重大军情事务,周瑜都率先找鲁肃前来协商。
乔晓婉见周瑜上前迎道:“鲁肃大人,这个时候请你过来,多有打扰了。”
鲁肃连忙道:“将军客气了。”他见乔晓婉也在一旁,又行礼道,“小乔夫人,鲁肃有礼了。”
乔晓婉立即回礼道:“小乔见过鲁肃大人。”
周瑜把鲁肃请过来,三人一起坐下,早有侍从把茶水奉上。
鲁肃喝了一口茶,道:“将军此时找我,莫非遇到了什么要紧事?”两人共事已久,品行相像,性格相投,故而相对而言,较为熟悉随便。
周瑜点头道:“刚才我收到了急报,说曹操已在官渡大败袁绍,想必袁绍被曹操所灭,已成定局了。”
鲁肃沉思一下,道:“将军,袁绍不听人言,一意孤行,虽然手下兵多将广,人才济济,可是他的性格早已经决定了官渡之战的结果。曹操一旦吞并袁绍,实力又将大大增长,如此一来,放眼天下,哪个诸侯都不是他的对手。而余下的对手中,马腾和公孙度偏安东北和西北,各占地利;张鲁位居汉中,以传教迷化百姓,不思进取,也不退让;刘表和刘璋都是汉室宗亲,可他们又都是软弱无能;至于士燮,远处南疆,压根就不问中原之事……只有我们能成为曹操的眼中钉、肉中刺,将军,我们江东危险了。”
乔晓婉见他说话声音不大,却娓娓道来,又见周瑜叹息道:“是啊,虽然眼下曹操还不至于立即就发兵江东,可是‘人有远虑,必有近忧’,我们应该未雨绸缪,着手准备应对北方之敌。”
鲁肃点头道:“不错,袁绍虽然在官渡大败,可他有四州之兵,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曹操暂时还不能一口就吃掉一个胖子。在他吞并的过程中,就是我们积攒实力的时间。可是江东虽然握有六郡,可远不如中原地区兵源丰盈,只怕我们养精蓄锐的时间,敌不过曹操扩张的脚步。”
周瑜目光无神,微微地道:“我担心的,就是这点。”
鲁肃道:“求内不得,何不求外?我们在这些诸侯之中寻找一个盟友,以便他日共同抵挡曹操。”
乔晓婉听了鲁肃的话,顿时连连点头,暗想:其实鲁肃的想法,周瑜早在巴丘的时候便已想到,这两人还真是心有灵犀,英雄所见略同。
可周瑜却叹道:“刚才天下诸侯,你不是也分析了一遍么?哪有人能适合做我们的盟友……”
鲁肃道:“将军,当今天下虽然是诸侯割据,可到底是汉家的天下。尽管汉室复兴已是不可能的了,但我们可以利用‘复兴汉室’来做政治口号。”
周瑜“嗯”了一声,听鲁肃继续说下去道:“我们在诸侯之中寻找一个汉室宗亲结盟,虽然在力量上未必可以抗衡曹操,可是在名声上一定要比曹操好得多。我们是复兴汉室,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至少在人心上,我们占得了先机。”
第145章 一百四十四战略规划()
周瑜点头叹道:“鲁肃大人,和你说实话,你说的这个我也不是没有想过。7;7;n;t;.;C;o;m;千;千;小;说;网;先前主公大婚的时候,我曾设想过与益州的刘璋结盟,可是刘璋的代表张松持才傲物,目空一切,实在是个不好沟通的主……我又听说那刘璋虽然是汉室宗亲,可在益州不问政事,昏庸无道,我们江东若是与他们结盟的了,岂不是自讨苦吃?”
乔晓婉听了,脸色微微发红,她以为是自己与张松比赛过目不忘,结果导致坏了周瑜的全盘大计。乔晓婉不知道,自己冲动比赛,只是江东没有和益州结盟的次要原因。益州之主刘璋整天吃喝玩乐,胡作非为,这才是周瑜没有选择益州的主要原因。
鲁肃想了一下,点头道:“刘璋空拥天府之国,良田万亩,真是可惜啊。”
周瑜又道:“天下诸侯里,汉室宗亲还有一个,就是荆州的刘表,可是你也知道,刘表是我们江东的死敌,我们双方连‘和平’二字都是奢求,更别谈结盟了。”
鲁肃喝了一口茶,道:“将军,东北的公孙度和西北的马腾虽然离我们较远,可是《战国策》说,‘远交而近攻’,我们应该和他们保持好关系,倘若来日曹操大军南下,他们即便不能来帮忙,可是只要他们在曹操的后院一闹,就足以让曹操分身乏术,身心俱疲。”
周瑜点了点头,道:“这点我赞同,等明天上朝,我们一起禀明主公。还有就是,乘现在曹操没有把袁绍完全吞并,我们还有一些时间,应该充分利用起来寻找一个可靠的盟友。”
鲁肃道:“将军,这事就交给我吧。”
周瑜十分高兴:“鲁肃大人出面,我就百分之百放心了。”
鲁肃笑道:“将军过奖,鲁肃还有件事想要请教。”
周瑜愣道:“请说。”
鲁肃道:“将军是江东智囊,除了曹操这点之外,可曾想过江东未来的战略规划?”
周瑜听了,立即站起身来,盯着墙上的地图:“鲁肃大人,听你的意思,你在心里是想过了?”
鲁肃点了点头,站到周瑜的身边,指着地图,道:“将军,江东六郡虽然地方不小,可是自古以来华夏的中心都是在中原地区,我们脚下的土地虽然不能说是贫瘠,但远远不能称为肥沃。鲁肃认为,我们在发展江东的同时,一定要积极进取。这第一,就是要西进占领荆州。倒不是因为刘表和我们是世仇,而是荆州之地控制着长江上游,一旦被他人握在手里,我们面对北方赖以生存的长江天险就没了一半;第二,交州的土地也必须由我们占领,南方对我们而言好比后院,大后方稳定了,才可以全心全力地面对北方的曹操。一旦我们得到这两块要地,进可以北上中原与曹操力博,退可以依仗长江天险固守。若是天助江东,再给我们来个盟友,我们就如虎添翼,霸业可成了
。”
周瑜听了,长叹道:“鲁肃啊,主公自继位以来,命我和张昭大人负责朝政,我们两人都怕毁了江东的基业,所以做事谋事都是力保求稳,不敢冒进。真没想到,你想得真够长远啊,竟然想到我和张昭大人的前面去了。”
鲁肃笑笑道:“主公初登大位,求稳自然是对的。鲁肃胡乱构想,在将军面前贻笑大方了。”
周瑜摇头道:“你说得都对,一旦我们兵精粮足,准备妥当,占领荆州和交州完全可行,这可以当做我们江东的未来目标。这样,明天上朝,你就把刚才的那番话对主公说,让主公定为战略规划。”
鲁肃忙推辞道:“将军身为我上司,还是由你对主公说吧。”
周瑜道:“这规划是你想的,我怎么可以居功?鲁肃大人,我真的很高兴,想当年先主初占江东,人皆言我为‘江东周郎’,其实是说我年纪轻轻,大有可为。主公继位后,我日夜辅助,想想觉得精力不比从前,不瞒你说,我有时候甚至觉得自己老了。每到那个时候,我在心里都十分害怕,一旦我和张昭老去了,江东还有没有良才可用?现在我不怕了,因为我看到了你,我觉得江东的未来后继有人了。”
鲁肃忙行礼道:“将军说笑了。将军现在也是年轻,只是操劳过甚,还请注意身体。”
乔晓婉听了周瑜的话,不仅有些心疼。她现在天天在周瑜身边,当然知道周瑜的压力有多大,这次是饭吃一半就不吃了,下次是一直批阅公务到彻夜……这样的工作量,即便是铜墙铁壁也抗不住啊。看来一个人站到了高位,不仅仅是荣誉和掌声,更多的是辛勤和汗水。
第二天,乔晓婉随周瑜一起上朝。她坐在孙权的身后,只见周瑜站出来道:“主公,昨晚有加急军情,曹操在官渡战胜袁绍,想必他一统北方指日可待了。”
孙权大惊道:“曹操一旦统一北方,必定挥军南下,江东岂不是危险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