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1649》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们的1649- 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们的学习能力很大的。这算个典型案例。

    这让穿越者们不太会玩了。

    伍坚强队长从没谈判过不会谈,其他穿越者们也都一个水平。再派人去,不值得。最后穿越者们指定了一个奇葩的组合,让何斌配合伍坚强队长去谈。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

    台湾的一切权力属于汉唐集团!

    剩下的关于投降形式等诸多杂事让他们慢慢谈,省下炮弹还能达到效果,那就是最好的结局。

    红毛城的缴获让穿越者们打不起精神,也断了他们对基隆城的奢望。

    都是些啥啊,除了鹿皮就是橄榄油。

    不过梅乐芝梅经理却高兴了一点点,他终于弄明白了,荷兰人为什么大量向明大陆定购青花瓷缸,而且还是带缸盖的原因了。他原本想查荷兰人的资料,结果没查到。

    地下的欧沃德总督如果有灵,一定会说,我来得及写入文件吗!

    当时,所有人都对明商有点看法,为什么要带这么多五公斤十公斤左右容量的缸子?好像很少有碗和盘子啊?这个东西现在穿越者们真的很想要。总用不锈钢餐盘,有点厌烦的说,在那面的世界用得够够的。还要吃多久的食堂啊!

    但是大家都忙,没人在意这一点。可梅乐芝经理却小小地在意了一下。

    事情很快弄清楚了。

    从红毛城发回的情况看,原来荷兰人把用木桶装运来的橄榄油,改装成用明大陆青花瓷缸装的小包装,改批发为零售不说,还提高了外包装的品位。难怪在那面的世界,当倭国民间说,他们发现了某件明青花瓷器时,有人说是他们抢的,他们还怪委屈地说,真是祖先传下来的,真是的。

    一切万物真的都是可以解释的呀!

    “生命可以以混沌模糊样产生,但由此生发的社会且不管它是以如何的组织形式出现,其中发生的貌似难以解释而且又无从解决的问题其中必然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必然是有某些利益集团以各种形式得利!比如‘房价问题’。

    更重要的问题是,以内敛与外扩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作为其指导思想并在其统治和管理的思维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一切同时又支配着他们以不同的语言解读和宣传自己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并影响其决策!比如到底是‘失业率高了还是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就会出现两种不同的解读。”

    当梅乐芝梅经理说完这一大段话后,整个财务公司,这个有六个人的重大部门,变得静悄悄的,没有人抬头。他们生怕梅经理问,你听懂我的意思了。

    他们谁也不明白梅经理怎么会从小小的缸子中得到这么多看法。

    梅经理却很满意自己的收获,他幸福地叹了口气。

    他根本没在意这些员工们的反应,这不是第一次,相信也不是最后一次。比他们表现还怪的更是大有人在,比如李子强董事。不知道为什么他一定要梅经理把要和他沟通的信息写到纸面上才肯交谈。好怪啊,现在河口造纸厂还在图纸上,怎么能这样浪费?

    梅经理认真地对大家说:“红毛城收复行动的收益比算出来了?要考虑综合效益。”

    一个员工马上说:“梅经理,算出来了。我们亏大发了。”

    梅经理沉思了一下,员工们又开始紧张起来。

    “算了,先不管他们了,现在我们要先做好农业方面的预算……小王,你把他们上交的物资表拿我看一下。”

    员工们好像一起吐了口气。

    现在穿越者们的万事万物都倾向于chun播,这没办法,没有了粮食的产出,一切都是笑谈。

    穿越者们没有那种自信,相信给明人们日均三两粮他们也能跟着自己干,听从自己的指挥。那得遇到被无数次阉割血性后,依然能活蹦乱跳地装作有血性的奇葩百姓才行。这一点,穿越者们从来不敢赌。又小气了不是?

    台湾是个好地方,台南更是好地方中的精华。

    穿越者们这次首先使用的是成优2388抗病高产早稻种,而没先用那面世界的名牌杂交稻种。

    这是有原因的,因为穿越者们首先要解决自己吃饭的问题。其次在考虑别的。

    在那面的世界里,他们吃够了味如干柴的米饭,当然要除了中等权贵的优秀代理人伍大鹏。

    伍大鹏真的能天天吃上各种特供食物,这可不是有钱就能办到。可伍大鹏却真心没觉得特供大米好在哪儿。朋友们说他有一个狼一样的胃。

    他经常让人送给几个朋友几袋特供大米,对于不像其它代理人那样在世人面前又蹦又跳的他来说,这不费事儿。

    伍大鹏小心地对朋友们说:“是不是加上特供两个字引起了平民的不满?特供大米好吃在哪儿?说真的啊,我可是哪个地方的大米都吃过。”

    但建国安很随便在qq上给他发了份数据,说:“看,这是我在实验室里做得检验报告。真是的,我这个研究农业的都吃不到这样好的。这样的大米都是没有成本这一概念。”

    伍大鹏看了后,再也不敢说特供食品不好了,怕激起四个朋友的义愤。这帮子人太认真了,从不乱说话。而且还总不能忍受不公。

    话说回来,成优2388不是杂交水稻,亩产量均为500公斤左右。

    但是,它的其它优点太多了。

    抗病性强不说,产期还短,只有不到四个月,这有利于晚稻的种植。它的糙米率和精米率都高,米质的胶稠度,直链锭粉比一些优质杂交水稻强大很多。

    一句话总结,好吃又有营养,但产量没杂交水稻高。

    在那面的世界一般都是农民自己买一些,种个几亩地自己吃。高产的,不好吃的,没太多营养的杂交水稻卖给城里人吃,反正他们吃什么都一样会高唱倍儿爽和大跳广场舞。

    当一家比较正规的种子公司,听说有冤大头要大批买成优2388时,乐坏了,精心为建国安组织好种源,以期他能再来买。因为它的成本要高于杂交的,种子公司利润大一些。

    谁能想到建国安会一去不复返,不和那面的世界玩了呢?

    成优2388还可以留种。这一点曾经有李姓穿越者表示质疑,这会不会降低我们对明人的控制?

    建国安当时微微地一笑,说:“时间长了一样会退化,再说他们能和我们比制种技术吗?”

    那个穿越者立刻不问了,再问人家本专业,那是没事找抽。

    经过各种对照浸种,然后在带来的育秧肥的养育下,秧苗比较茁壮。虽然晚于理论上17天的育秧时间,但也长到了18厘米,株壮,色泽还好。可以插秧苗了。

    这一切说起来容易,可事实上,当初差一点让一件看起来很小的事情给耽误了。

    这就是塑料育秧盘的事儿。建国安董事,在清理自己携带的农资时,忽然发现原来定的二吨塑料育秧盘不见了。当时他汗就下来了,没有育秧盘,他怎么去使用插秧机?不使用插秧机,他开这么多的水田养鱼玩啊?人工能插过来吗?再说种子都浸过了。

    很快抓住了罪魁祸首。李子强董事干的。他还狡辩自己早就通知过建国安董事,不信回那面的世界查qq资料去。再说了,就是自己忘了,又怎么了,常规育秧怎么就不能搞机插?

    建国安董事少有地发火了。

    那时吴咏梅还没来,可能建国安董事心情性急躁,李子强董事后来是这样和其他人解释的。

    “臭李子!”建国安的声音极大,差点把和他正在无线电联系的李子强董事的耳朵都震聋了,“常规拔洗秧苗,秧苗粗细、长短差别有多大,你知道吗?!插秧机栽插时勾秧、伤秧、漏插率高达百分之六十!还插个屁!”

    “好好,算我错了,办法总比问题多,是?”

    最后还是宋士达董事给解了围,咱们用木制育秧盘,竹子编的也上,我这儿差不多有二百土著专工竹器呢。

    真新鲜,用木制的育秧盘,几毛钱能反复用的塑料育秧盘不用,穿越者们真有钱啊。

    秧田和大田是一比一百的比例。每亩大田对育秧盘的需求大约是15个左右,建国安董事算了算后,用轻柔的声音,对李子强董事说:“好,你就准备三十万个盘!要不你考虑一下吃饭的问题……”

    yezye、美乐芝、酒后不乱性、ds1427036895等四位老朋友,我不得不回来走技术了。我尽量让技术看上去美一点,我写不出那种一教古人,古人就什么都会的文章。那没意思。

    欢迎新朋友arvinor的到来,从你打赏的方式来看,我猜你是看出他们的意图了,很聪明。

第一百零一章 爱情原来还可以这样啊() 
“三十万个!我还建不建工业区了!”当时李子强董事有点想去尿尿,他马上说,“当时你那两吨指标,我不都给你换成塑料布了吗?你也不亏啊?”

    “可是你问过我吗?你打乱了我的节奏!换成塑料布,是因为你打着到时候你也能用上的主意,别骗我,我太了解你的风格了。那么,你能用塑料布做育秧盘吗?”

    “建哥,建教授,我错了,真的错了。你看看用别的办法……三十万个!我去抢都抢不到。”

    “育秧盘一定要有,”建国安董事很高兴李子强董事服软,“不过可以分批嘛。但不能等太久,宁让大田等秧田,也不能让秧田等大田。太久了,秧苗根系发育大了容易纠结,分秧时伤根,还不利于带肥上田……”

    “好了好了,我对农业不感兴趣,你首批要多少?”

    “两万!十天内。”

    竹盘、木盘全上台了,最后勉强解决了。建国安董事也做了修改,被迫改成硬盘干土式育秧,并不得不使用了底肥技术。

    但他还是庆幸提前查看了,不然会造成极大的浪费。要是以人工来插秧,没等他们干完一半。其它秧苗全废了,它们的根全长一起了,拿去做地毯。

    更何况此时台南大部分都是采用水稻直播技术,会插秧的明人农民不多。想靠人海战术,白扯。

    穿越前,建国安查看这段历史时,感到很奇怪,守着这么多条溪河,这里大部份地区还能缺水。

    “不奇怪,”孙德发给他解释说,“这个时候啊,水车风车的,都是高科技啊,哪能遍地都是?再说明人自己培养出来的知识份子都是什么货色?全争着当官,天可怜见地出了个徐光启,可一个人又有什么用?”

    当时建国安还信心满满地说:“好,到时候咱们培养出千八百个比徐光启还强大的人才,一切不就好了嘛!”

    孙德发想一想没再说下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还是和伍大鹏这样的人谈比较适合。

    体制才是核心问题。

    穿越者们就是把所有高科技都给明朝,就算明朝活过来了,生产关系的反作用力也会把这些科技的后期发展压制死死的,弄不好又出现千百万知识分子去考什么员的现象。

    权力垄断式管理和经营,对科技的发展有天然的制约性。

    如果没有穿越者们的到来,直到台湾光复前,台南地区大部分还是采用水稻直播技术,产量一直很低。

    那叫啥直播技术啊,就是捅个眼,放个种。大多数还是旱稻,只有少部分靠近河岸的地区才是水田。说直播技术是污辱它,这和那面的世界所说的水稻直播技术差太多。除草和防虫害能力极差。

    没办法,望着滚滚流走的各种溪河,明人农民却利用不上它们。

    透过历史的迷雾,明大陆的民族是个总是差一点的民族,只提两条。虽然只有几十个订阅者,也别叫人笑话自己是在灌水。

    其实能提到这些远比写正文更难。当然,全部的思想资料是站立在现有的公开的众人认可的基础上。

    给越王剑镀铬的工匠何在?他要是好好的活着,把技术留传下来。你说我们能不能在金属材料加工方面超世界一流?

    给祖冲之一些打赏或赞助,你说他只会发现了圆周率而提不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球体呢?

    只差一点。

    闲话不提了。

    直播技术,建国安董事不是没想过运用。毕竟它省时省事,有利于大规模播种,但考虑到穿越者们掌握的除草技术和防病虫技术,虽然都是久经历史考验的,但由于吨位的原因,他们只带了够育秧田用的。所以,穿越者们还是不想冒这个险,辛辛苦苦从那面世界带来的优良种子,别都让这个时代的虫子便宜了。

    不过为了对照,穿越者们还是保留了一部分田地,让明人农民运用他们的农业技术和水稻原生种玩去,连水稻直播机都不给他们用。除非明人农民能自己负责柴油。

    至于不得不用到原生种来育秧的事儿,穿越者们有鸟粪石这个天然肥料,它是能在天然条件下找到的最好的缓释肥。

    这一批鸟粪石不是去东沙岛的那帮子明商送来的,他们的还要等一段时间。

    这批是从小琉球那里找来的。后世没有记载,但不代表现在没有,只不过资源少了一些。郭怀一提供的资料很准确。

    穿越者们没功夫去做明人农民的思想工作,更不会开玩笑似的地派个技术员去指导他们科技种田,那是玩呢。看农业科教片看多了。

    穿越者们要生存,他们需要快一点种田,计划大着呢。希望明人农民不是傻子,他们一定要能看懂。

    鸟粪石运来了,穿越者们把它们辅在打谷场地上,然后用两辆小四轮拖着两个石辊来回碾压着。

    石辊是穿越者们从赤嵌农业地区的明人石匠那里订制的。两个石辊,明人石匠本来不要钱的,它们比石磨更简单。但穿越者们不愿意废话,我们又不是工商所的,更不是要你有奉献精神的。他们扔下了一百匹马就走了。

    这把明人石匠乐坏了。他仔细地数好,然后把大部分藏起来了,小部分让徒弟去换成稻米。这小纸片好使,换盐换布换鹿肉换咸鱼都行。至少赤嵌地区认它了。

    汉唐集团的粮店在那摆着,后面的仓库东西屯得多,大家都有看到。

    话又说回来,鸟粪石压成粉末后,穿越者们雇佣的劳力把它们和草木灰混在一起,当作原生种的底肥,灌田后,再泼洒上木焦油配制的土农药,就开始育秧了。正好又与现代育秧盘式育秧形成对照。

    此时,明人农民的直播,原生种的育秧,穿越者们的育秧盘育秧形成了三对照。真正意义上的三对照啊!

    结果表明,穿越者们的土法就是土法,无论是育秧田还育秧盘都远远比不上那面世界的现代技术。

    但,就这样,土法育秧田也让明人农民大开眼界,他们纷纷跑来围观。

    明人农民早都知道,这帮子汉唐集团的人喜欢显摆,更好炫耀,稍有些事情便四处张扬,不甚稳重。在他们雇佣人种植所谓木薯时,更是对着佣工大声吹嘘,扬言此物能亩产两千斤。明人农民听说后,都跑去观看,回来后,淡淡的一笑。你说你的,我不评价。

    明人农民也知道他们的规矩,可以任意观看,打听,就是不能伸手去碰。想伸手就会被踢,真疼。这有些小家子气了。

    围着农业基地的秧苗,明人农民们小声地议论着:好壮的苗啊,好绿的叶啊,好…

    这时,刚来到赤嵌农业基地不久的女生吴咏梅,娇声娇气地说:“我早就告诉过你们,粪便的氮、磷、钾含量不高,用它做肥料是不得已,你们不会提纯呀。用鸟粪石和草木灰更好……再说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