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呵呵,”朱慈烺笑道,“但是你的官的确做得好,能任事,也不怕得罪人。。。。。。这次封锁大沽口,不让一船浮海而走就做得很好!本宫最欣赏你这样的官员!”

    太子要提拔我了?苏观生也不是没脑子的人,马上就明白朱慈烺的意思,又看了看自己的好朋友沈廷扬。沈廷扬冲着他点点头,又竖起一个大拇哥。

    苏观生收回目光,马上就给朱慈烺行了个揖拜之礼,“臣愿为大明效死!”

    朱慈烺伸手将苏观生扶起,笑道:“不必言死!大明的忠臣良将都要好好活着,要长命百岁,让流寇鞑子早早去死吧!”

    他顿了顿:“本宫是不会将苏卿这样的忠臣能吏用在死地的。。。。。。苏兵备,你觉得登州是死地吗?”

    “这个。。。。。。”苏观生略一思索,“臣以为只要海路在手,再有三两千精兵配以斑鸠脚火铳和红衣大炮,登州就是不落的坚城!”

    “好!”朱慈烺翘起大拇哥,赞许道,“果是知兵的!苏卿,你和本宫实话实说,登莱巡抚你能当好吗?”

    这就要当巡抚了?苏观生的心脏就是一抽。。。。。。这位皇太子真能让自己当上巡抚?

    朱慈烺看他不言语,接着又道:“本宫已得可靠消息,东虏即将大举入寇。而以流寇的兵力和其攻入京师后种种倒行逆施之举,可以想见其必败之局。

    而流贼若败,朝廷又一时难以振作,东虏必然会盘踞京师和北直隶。。。。。。山东将是抗虏之前沿,东南之屏障。而登州又是山东抗虏之大据点,不仅可以支持山东,还能跨海威慑辽东、朝鲜和北直隶海口!只要登州在我,东虏就不能全力向南!

    苏兵备,你能为本宫,为大明,为天下经营登州吗?”

    听了朱慈烺一番言语,苏观生对这位太子爷的战略眼光也有点佩服了。

    他因为管天津卫水师的缘故,对辽东战局是非常了解,也知道东虏八旗兵的战斗力强悍,远在关宁军之上,流寇肯定也打不过他们。

    而且东虏也不可能放弃眼下这个趁乱入主燕云的机会!所以东虏和流寇必有一场决战,而流寇肯定会败北。

    流寇败北之后,山东就将是大明抵抗东虏的最前沿了。。。。。。而登州毫无疑问,就是山东第一重要的据点!

    登州在手,东虏就得在辽东、北直隶和山东其他地方布署八旗兵力。而八旗兵数量有限,在辽东、北直隶和山东多布一个,能用来攻打江南的八旗兵就少一个了!

    朱慈烺一眼就看中登州,就说明这位太子知兵的程度远超他老爹崇祯皇帝。

    想到这里,苏观生决心以下,“太子殿下,臣愿为大明经营登州!不过臣手中没有陆师,只怕无力镇抚登莱。。。。。。”

    朱慈烺拍了拍苏观生的肩膀,笑道:“你把水师交给沈廷扬,陆师本宫给你派遣。。。。。。给你7000兵,全都是抚军大元帅府下的新军,都在天津卫打过流寇的!

    另外,登州的存粮都给你用,白银拨给你30万两,准你自行招募新军,采购火铳、火药。”

第133章 朝政必须改革() 
沈廷扬在海沙岛上的宅子说不上富丽堂皇,就是占地面积很大,一宅三院的大四合院式建筑格局。全是一水的黑瓦白墙,远望过去就是黑沉沉的一片。正面门脸儿阔大,门口用青石铺路,一直延伸到码头。门外还立着一排排栓马桩,边上还修了马圈和库房。

    院子里面的房舍很多,有些非常陈旧,显然是多年前建造的。有些则是崭新的,看起来才建成没多久。

    不过所有的房舍装饰都很朴素,使用的家具也是普普通通的,而且屋子里面很潮湿,住在里面显然不会太舒适。

    崇祯皇帝、周后和张皇后还有李选侍被安排住进了宅子的中院,中院是内外两进的大院,外院就用作临时的朝堂,内院才是崇祯等人的居所。朱慈烺和他的抚军大元帅府则一并入了东院,跟随而来的部阁级重臣则挤在宅子的西院里头。

    大宅子外头还有一些附带的院落,靠近码头的地方还兴建了一些商铺,也都是前铺后院,现在都安排住进了跟随崇祯、朱慈烺而来的文武官员。

    至于克难新军的兵士,就只能在露天搭帐篷居住了。随着几轮扩充,现在克难新军的人数已经颇为可观了,有了三师十二协的大编制。兵力接近了两万!跟随崇祯、朱慈烺而来的天津义民(包括王庆坨的居民)也有不少,约莫在两三万人上下。如果再算上沈廷扬的水手,天津卫水师的官兵,还有大沽口这边原有的商民,还有在三月十六、十七两天离开北京的官员勋贵及其家眷。

    在四月初九时,汇聚到大沽口的官民兵士,总数已经多达五六万人之多!那么多人,当然不可能都上海沙岛,只能分在海沙岛和大沽口城两处居住,大沽口城内早就满满当当了,所以还有不少人只能在城外搭帐篷居住。

    而那么多人,还带着大量的行李、马匹、车辆,还有大沽口仓库中存放的五十万石粮食,已经远远超过了沙船帮和天津卫水师的运力,只能分期分批的运走。

    想要将那么多的人员物资统统运走,实在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另外,朱慈烺还得安排克难新军的右师和苏观生去登州的事宜,还得为吴三桂这个误入歧途的二舅哥操心。因此稍作安顿之后,朱慈烺和他的抚军大元帅府就又一次忙活起来了。

    。。。。。。

    “千岁爷,海沙岛虽然安稳无虞,可毕竟太过简陋,不大适合朝廷久居。。。。。。”

    正在一间几乎没有什么装饰的简陋书房内和朱慈烺说话的,便是当朝首辅魏藻德了。

    他今儿来找朱慈烺,就是为了一件事——行朝暂居大沽口期间,朝政要怎么维持运行?

    在他看来,行朝就是将就着维持局面而已。改革也好,新政也罢,到了南京以后再慢慢商量也不迟。

    “一个月吧!”朱慈烺笑着,“行朝在此总要停留一个月。。。。。。首辅,你知道本宫为何要在此间停留一月吗?”

    “千岁爷是为了山海关上的大军吧?”

    朱慈烺笑着摇摇头:“去登州又能远多少?浮海来去,也不过一两日间。本宫居大沽口,非是为了山海关!”

    “难道是为了北京城?”

    朱慈烺笑着摇摇头,没有接着往下讲,而是换了个话题:“实不相瞒,本宫想要在大沽口把朝廷理一理。”

    “理一理朝廷?”魏藻德皱眉,“千岁爷是想要撤换阁老和六部。。。。。。”

    “阁老不换!”朱慈烺道,“现在的四个阁老,一个不撤,还要再加个人。。。。。。这都是小事儿。”

    “千岁爷的大事儿是。。。。。。”

    “大事只有两个,”朱慈烺伸出一根手指头,“一是朝廷议政和行政的规矩要大改!不能七嘴八舌的谁都能说话,但是谁都不负责,这样是不行的。”

    魏藻德不大明白朱慈烺的话,因为他也没见过比大明朝廷更高效的政府是什么模样的。

    而朱慈烺却很清楚,现在的大明朝廷是个决策和行政效率都非常低下的中央政府。不改革是不行的!

    而要进行如此大刀阔斧的改革,就不能去登州,更不能去南京,得让行朝上下都处在危机当中,改革的阻力才会减到最低。

    如果现在不改革,到了南京,呵呵。。。。。。朱慈烺就得直面一个异常庞大的,成事不足,败事却大大有余的官僚集团了!

    “臣不明白。。。。。。”魏藻德问。

    朱慈烺笑道:“本宫说得简单一点吧。。。。。。本朝可以参与议论军国大事的官员实在太多了,而且说话的人大多可以不负责任,也不参与实际的行政。不过就是袖手而谈,平空而议,于事无补,只图虚名!这个规矩,到大沽口为止了!”

    魏藻德默然无语。

    朱慈烺接着又道:“第二件大事是察院必须大改!”

    “察院?都察院吗?”魏藻德皱起眉头,“千岁爷,本朝的台谏制度可是祖宗传下来的。。。。。。”

    “也到大沽口为止了!”朱慈烺顿了顿,“祖宗传下这套制度的时候,天下已经大定。。。。。。而如今已经是乱世了!乱世不需要一群风闻言事的清流,乱世需要一个实实在在能办事的都察院!

    只要这两件事儿能办好了!我大明就有救了,本宫也就能收拾大明山河了。”

    他看着魏藻德,笑道:“如果办不好,本宫就不离开大沽口。。。。。。首辅可明白了?”

    啥?办不好不让走了?魏藻德一惊,这里多危险啊!不知啥时候李自成就打来了。。。。。。这贼头可是要用夹棍拷掠逼饷的,这还让不让人活了?

    “臣明白了!”魏藻德道。

    朱慈烺笑了笑:“首辅,那就把本宫的意思告诉大家吧!只要改革的事情能成,大家就能很快上船去登州了。”

    。。。。。。

    海沙岛行宫,御书房。

    大明朝崇祯皇帝显得有些烦躁,只是在简陋狭窄的书房里面走来走去。他又穿上了一件明黄的半旧常服,跑到天津卫后,他就把这身天子常服翻出来穿上了。似乎是想提醒大家,他才是大明朝的君父!

    不过跟随朱慈烺从北京城一起跑出来的臣子,或是花钱从朱慈烺那里买了令旨跑路的臣子,大多把自己归类为太子一党了。

    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儿!谁都知道这位崇祯皇帝最容不得奸臣,这些年被他杀掉的大臣,或是被他下旨囚禁的大臣,真是数都数不过来。

    而那些被杀、被囚的大臣,他们谁也没反对崇祯执掌天下大权啊!可跟着朱慈烺混的太子一党,真要论起罪过,个个都够得上杀头的!

    杀头大家都是不喜欢的,所以大沽口这边,真没几个崇祯皇帝的心腹了。

    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原来的天津巡抚冯元飏,顺天巡抚宋权,周奎老皇亲,驸马都尉巩永固,驸马都尉万炜,新乐侯刘文炳,还有曹化淳这些人,现在都挤在这间书房里面,一个个站在那里,眼观鼻鼻观心,目不斜视,面无表情,全是有德之臣的模样儿。

    可就是一言不发。。。。。。

    崇祯皇帝看着这些没主意的忠臣,真也是有点恼了,重重哼了一声:“朕不是亡国之君,可满朝文武却都是亡国之臣,事到如今,都不能为君父献一二计策!”

    挨了崇祯训斥的臣子们心说:陛下放心吧,大明朝眼下是亡不了的,因为有个凶残狡诈的抚军太子在支撑着。。。。。。

    天津巡抚冯元飏年纪老迈,身体也不大好了,就琢磨着致仕,听崇祯那么一说,就想要告老,于是出班奏道:“陛下,臣老朽,的确难当重任了。。。。。。”

第134章 拉上东林来背书() 
崇祯哼了一声,打断了正想请求退休的冯远飏,问道:“冯卿,你是老臣,对满朝的臣子一定非常熟悉,就给朕说说,谁可以担当重任?”

    谁能担当重任,冯元飏当然是知道的。。。。。。就是抚军太子啊!可他也知道太子在皇极门搞宫变的事情了,当然也能理解崇祯皇帝的心情。

    看到冯元飏不说话,崇祯又是一叹:“你们一个个怎么都不和朕说心里话。。。。。。难道还怕朕听了不高兴,下旨抓你们去诏狱吗?”

    这个倒是不怕的。。。。。。现在崇祯没有抓人杀人的大权了!

    冯元飏看着崇祯这个君父受委屈的样子,心里也难过,只好安慰他道:“陛下,京师遭逢剧变,群臣流散大半,以致无可用之人。好在留都之中也有六部官员,其中不乏能治世平乱之人。只要陛下能抵达留都,大明就中兴有望了。”

    “对对对,朕的忠臣都在南京。。。。。。”崇祯仿佛听到了什么锦囊妙计,抚着巴掌道,“冯卿果然是朕之肱骨!真是一言点醒梦中人啊!”

    啊?冯元飏愣了又愣,自己说错什么了?为什么皇帝一下子兴奋起来了?

    崇祯还在那里搓着巴掌,自言自语道:“朕怎么就没想到呢?留都南京也是有六部,有勋贵,有几十个卫所,有数万忠勇的京营将士的。。。。。。他们都是忠于朕的,朕只要到了南京,就能担负起大明中兴的责任了!

    冯元飏,你是天津巡抚,有监管漕运、海运之责,你去问一下太子,什么时候可以起驾南行?朕要尽快抵达留都!”

    。。。。。。

    冯元飏领了崇祯的旨意,到达朱慈烺所在的抚军大元帅府(就在崇祯的行宫隔壁)的时候,朱太子正在召见罪臣。

    所谓罪臣当然就是有罪的臣子了,这样的人在崇祯朝是很一点的。给崇祯这个皇帝当大臣也不容易,一不留神就会给逮进锦衣卫诏狱问罪。

    说什么崇祯废了厂卫,自毁爪牙什么的,都是瞎扯。崇祯也没傻到那程度啊!崇祯只是把该抓去锦衣卫的人放在重要的岗位上,把许多能做事的臣子抓去关了起来。。。。。。

    现在朱慈烺召见的罪臣就是一个还算能任事的臣子,名叫侯恂。他是传说中的东林君子,被东林三君之一的邹元标提拔,在“红丸”、“移宫”两案中和魏忠贤针锋相对而被罢官。崇祯即位后起复,擢升为兵部侍郎,在兵部任上提拔了左良玉,将其从基层军官拔到副将的高位,算是有知遇之恩。

    在崇祯九年时,担任了多年户部尚书的侯恂被崇祯皇帝信任的户部左侍郎宋之普等人奏劾靡饷误国,后被削职入狱,一关就是七年。直到崇祯十五年六月才因为没有人能指挥左良玉的原因,被放出去以兵部侍郎的身体总督保定等七镇军务。后来因为解围失败,继续回去坐牢,一直坐到朱慈烺发动皇极门之变后才被放出来。。。。。。现在还要起复重用!

    东林大佬们在后世网络上的形象是不怎么好的,甚至还不如阉党。在许多人看来,东林党人是需要为大明亡国负责的!

    而朱慈烺的前世也看过许多这方面的资料,也认为东林党人对明朝灭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是现在,朱慈烺还是要提拔、重用、拉拢一个东林大佬!

    因为他不是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的崇祯,他也不会用简单的“黑白忠奸”去分辨大明的臣子。在他看来,无论忠臣、奸臣、能臣、庸臣,统统都是有利用价值的,只是怎么用好的问题!

    而侯恂这个被崇祯皇帝关了差不多有十年的东林大佬,更是可以大用的臣子。

    因为朱慈烺现在没有一举摧毁东林党的力量。考虑到李自成很快会扑街,东虏转眼就将南下的大局,他也没有时间在江南和树大根深的东林党人慢慢斗争——至少在击退东虏的第一波攻势之前,他是腾不出手来消灭东林党的。

    既然暂时没有余力消灭东林党,那么拉拢一个可以和史可法、钱谦益分庭抗礼的东林大佬就很有必要了。有了这位东林大佬的支持,朱慈烺的改革,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有了东林党的背书。

    而且东林党的堡垒,也是可以从内部瓦解的!

    除了在东林党内部扶植一个可以对抗史可法、钱谦益的山头之外。朱慈烺还有一个必须拉拢侯恂的理由,就是左良玉!历史上南明会迅速崩溃,左良玉发动的勤王之战可以说是个重要原因。

    而侯恂则是一个可以稳住左良玉的人物!他对左良玉有知遇之恩,有他牵线搭桥,左良玉说不定也能变成左国丈的。。。。。。

    “本宫素知侯先生是冤枉的!是父皇对不起先生啊,先生一心为国奔忙,即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父皇将先生下狱十载,让先生不得为令尊守孝,实在是对不住先生的一片赤胆忠心啊!本宫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