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除了跟从李自成的老兄弟要收账,李自成入京后还得给投顺迎降的京师官僚们一个交代。

    京中的官员、勋贵将近3000家,在原本的历史上,有23家死节。而现在因为朱慈烺发卖离京令旨,以及跑路时又带走了许多。所以在北京城内等待李自成的官员并没有3000之数,但是一千多家还是有的。另外,还有许多跟随出奔的官员、勋贵因为跑得太慢掉了队,或是被捉回北京,或者自己回了北京。

    所以在二十五日的时候,北京城内的原明朝官员数量,又达到了2000左右。

    而这些官员,大多来自五湖四海,可以说是天下士绅阶级的代表。

    他们也在观察李自成和大顺新朝的动向,如果还能将就着效忠,那么天下就算太平了。

    可李自成又能给出什么样的答案呢?他欠了那么多大顺功臣的债要还,又不能把支持他的劳动人民当成农奴抵了债,而大明朝留下的府库中又空空如也

    李岩也知道李自成的难处,也就不和他讨要老营兵了,当下领了旨意,便和红娘子、陈永福一起领兵去天津找朱慈烺的麻烦了。

    而李岩走后的次日清早,权将军刘宗敏就宝坻军前赶来了北京城。刘宗敏率领的中权亲军原本埋伏在土门关一带,专打吴三桂的援兵。结果吴三桂率领的五千铁骑才到玉田,崇祯和朱慈烺就开始跑路了。消息传到土门关后,刘宗敏也就不再率部潜伏,而是跟在李来亨后头一路东进。在二十三日前后推进到了三河、宝坻一带,同驻兵玉田的吴三桂形成对峙。

    在将所部展开布署完毕后,刘宗敏就立即动身前往北京,来和李自成、田见秀、牛金星、宋献策、顾君恩商量怎么“还债”了。

    “金山、银山不就在北京城中么?陛下,额们这些年来,不都是靠打破城池筹粮筹饷的?如今弟兄们都巴巴望着,可不能叫大家寒了心!”

    还是刘宗敏有担当,一上武英殿就直接把话挑明了大明朝就是缺少他这样的忠良啊!

    “黄刘侯,”李自成本想喊刘宗敏的绰号,一开口才想起来自己是天下共主了,说话得斯文一些,“还是你最知道朕的心意啊!不过北京毕竟是天下首善,额们也不能乱来啊!”

    “陛下,”宋献策出班献策道,“京师的平头百姓也没什么钱财,咱们可以向官员和商人索饷。”

    田见秀皱着眉头问:“向商人索饷容易,看见开铺子做买卖的就去要钱。可是官员怎么找?现在也没人再穿明朝的官服出门了。”

    “这个好办。”宋献策笑道,“陛下只要降诏令在京一应文武官员自投职名,而后见朝。愿为官者量才擢用,不愿者听其回乡。这样在京的明朝官员就会自己跑出来了!到时候能用就用,不能用的就叫他们出钱助饷。”

    李自成闻言大笑:“哈哈哈,还是大军师有办法!中,就这么着了!”

第97章 总舵主驾到(求收藏,求推荐)() 
天津卫,大明崇祯十七年三月二十七日。

    忽然吹起来的东南风给天津卫这边带来了一场瓢泼大雨,浇得周围一切都茫茫不见。汇集了多条河流后通向大海的卫河,已经不复往日的平静,只是在风雨当中翻卷着滔滔浊浪,似乎要淘尽这天下骤变之年的英雄人物。

    这场突如其来的风雨,来势异常凶猛,似乎是要尽最大的努力,将笼罩在天津三卫一带的硝烟、血腥,全都冲刷干净。

    在天津卫东面二三十里外,波涛翻滚的卫河水面上,一百余艘沙船,正扬帆乘风而进。领头的却是一艘十丈长,两丈宽,船舷两侧有四十支长桨划水的大型蜈蚣战船。船艏之上,站着一位儒生打扮的中年男子,男子打着雨伞,却遮不住被大风裹挟而来的雨水。丝绸的儒服都已经湿透,可他自己却茫然不知。

    这儒生名叫沈廷扬,是大明朝的一位文官,官拜国子监司业,经理海运及辽东饷务。不过他也不是一般的文官,因为在他的官身之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他是北洋沙船帮的总舵主!

    而沙船帮沈家在南直隶的商场和江湖上,也是鼎鼎大名的存在。用后世的话说,他就是个红顶商人。在明朝没有什么“红顶子”,也就没红顶商人一说。不过性质都差不多,都是亦官亦商亦江湖。

    如果说沙船帮沈家这样的明朝官商和清朝的那些官商有什么不同,那就是拥有相当高的独立性,不是随便朝廷和官员拿捏的。

    因为沙船帮沈家活跃的舞台是北洋海域,是海上纵横的豪商。和以福建为根据地的十八芝(郑芝龙那伙人)集团差不多,都是有枪有炮,亦商亦盗亦官的武装商人。

    什么破家的知府、灭门的县令可对付不了十八芝和沙船帮。就是正经的大明水师(不算郑芝龙这样的招安水师)出马,肯定也是打不过如今的沙船帮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沙船帮和十八芝这样的海商集团,也和崛起于东北的满洲军事集团一样,都是明末大争之世中的新兴势力。

    不过他们并不反对明朝的统治,也不会和明朝的统治集团争夺土地、人口、财富,反而是拥护明朝统治,还会向明朝统治集团提供财富的新势力。

    他们现在的目标,就是以手中的海上力量为资本,为明朝服务,成为明朝统治集团的成员。十八芝和沙船帮,也都如愿以偿,成了大明官场上的另类存在了。

    而沙船帮成为官商的时间比十八芝更早,早在万历朝鲜战争时,他们就在为明朝军队运粮了。沙船帮也因此成为了纵横北洋,往来大明朝鲜之间的豪商集团。

    后来毛文龙开镇东江时,沙船帮也出了大力,要不然孤悬海外,又得不了多少粮饷的毛文龙不用袁崇焕去杀,自己就垮掉了——根据记载:毛文龙号为一军,岁饷八十万,皆从登州达皮岛中,而辽地一切参貂之属,潜市中土者,亦由登地内输。

    而朝鲜李朝方面也有同样的记载:毛都督于岛中接置客商,一年税收,不止累巨万云。

    在毛文龙的东江镇垮台后,沈廷扬又通过承接辽东粮饷运输和漕粮海运,继续称霸北洋海面。成为了可以和南洋十八芝海商集团分庭抗礼的海上豪强。

    当然了,沙船帮的实力是不能和十八芝相比的。他们之所以能和福建的郑家瓜分南北洋,一是因为北洋海浅,多滚涂浪,适合沙船活动;二来就是沙船帮替朝廷出力更多,得到明朝官方的支持。

    所以北洋和朝鲜的地盘,十八芝海商集团是不碰的。之前郑芝龙拒绝北上,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而现在,随着北京城破和大明危急,向来依靠明朝支持纵横北洋的沙船帮也到了危机关头。

    有危,同时也有机!

    一个赤着大脚,穿着蓑衣的汉子快步走到了陷入沉思的沈廷扬身边,“总舵主,您看那里!”

    沈廷扬这才从沉思中回过神,抬头向那汉子所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卫河南岸的河堤上,正有一队士兵在冒雨而行,还拖着两条小木船。这队士兵都披着蓑衣,看不清军服,不过却打着一面红底黑字的“闯”字军旗。

    “是流寇啊!”沈廷扬冷冷地一笑,转身就大步往船舱中走去。他的这条沙船可不是普通运货的沙船,而是一条战船!甲板上有一层用厚厚的木挡板圈成的舱房。挡板上没有普通的窗户,却开着许多黑洞洞的射击孔。基本外面下着瓢泼大雨,藏匿在舱房内的火铳手也可以开火射击!

    “千总爷,有船!好多船啊!”

    喊叫声响起的时候,名叫唐老四的大顺军千总正拄着根棍儿在低头赶路。他是唐通的部下,还是个本家。不过唐通命好,有世职可以袭,唐老四就命苦了,只能跟着唐通混,先是干家丁,现在当上了千总。而唐通弃明归顺后一直被李自成派苦差,部下也被大顺军老营押着当炮灰,油水更是一点也无,上上下下都怨声载道。

    唐通这个总兵爷的话也不像以前那么顶事儿,许多不是唐通嫡系的军官都不肯卖力,所以唐大总兵也只能支使自家的嫡系受苦受累了。

    所以唐老四这个千总爷现在只能冒雨出工,带着三四百因为许久没有拿到赏钱而怨气冲天的部下,沿着卫河寻找船只。

    找船的差事是李过派给唐通的,目的是搭建浮桥,以便彻底困死天津卫城。

    李过和唐通的万余兵马,在三月二十六日时就开到了天津卫城外。因为天降豪雨,所以没有和守军交战。而明军也不知是为了避雨还是怕了大顺天兵,反正都缩进天津卫城了。

    于是李过就决定一边围困,一边等待援兵——总要先给围上,别让崇祯、朱慈烺和吴三桂跑了!

    可他和唐通很快就发现天津卫城不容易围困了,原来这座城池是依水而建,就建在通海的卫河干流两岸。共有南北二城,南城为主,北城为辅。夹河而立,以浮桥沟通。

    而卫河的河道又比较宽阔,奔流入海,海船也可以逆流而至。如果在卫河两岸布兵,靠弓箭、火铳、虎蹲炮,是根本无法阻挡坚固的海船走卫河出入天津卫的。

    要围死天津卫城,自然要想办法堵死卫河了,否则只要明朝的天津水师逆流而来,就能把崇祯、朱慈烺、吴三桂等人接走了。

    所以李过就命令唐通去寻找木船,天津卫城的下游建一座浮桥,以封堵水路。

    唐老四所部,现在就在执行这个没甚油水的苦差事找了好半天,才捞到两条打鱼的小船。因为唐老四的部下都是旱鸭子,没人会驾船,所以就用绳子拖着木船而进。

    “是商船吧?”

    “沉甸甸的,应该是从大沽运粮入天津卫的。”

    “这下可发了”

    “把总爷,拦住他们啊!”

    唐老四也哈哈笑了起来,这可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啊!

    他一招手,大声道:“火铳能打响吗?”

    “能。”

    “他娘的,先打一铳,吓吓他们”

    “呯呯呯”

    唐老四刚刚下令发铳,这边就是一连串密集铳声响了起来!当然了,不是他麾下的士兵在发铳,他的队伍中就一支鸟铳,怎么打得出这样的连发火力?

    开火的当然是沈总舵主的帮众,四十支广东斑鸠脚火铳一起打响,一轮齐射就打翻了唐老四七八个部下。

    “流寇!”唐老四惊呼了一声,忽又觉得不对,现在流寇转正当朝廷了,连忙改口,“他娘的,是海贼!船上有火铳,弟兄们,快趴下”

第98章 诚信为本好商人(求收藏,求推荐)() 
唐老四到底是久经战阵的小军头,还是指挥有方的。三四百号人在他的号令下,一块儿趴在了泥水里面。沙船帮的班鸠脚火铳真就打不着他们了。打不着,当然就不打了。

    唐老四见对方不开火,就开口嚷嚷了:“老子是大顺朝天津卫果毅将军唐总镇麾下千总,奉命巡河,尔等在为哪家卖命?可知道如今天下已经归了闯王了?”

    他今天叫人打了,没了七八个兄弟,总要问清楚对方名号吧?那些沙船上没打旗号,是那家的都不知道啊!

    站在一个射击孔后面张望的沈廷扬听见唐老四的喊话,马上就开口回答了,不说字正腔圆的官话,也不说崇明家乡话,而是一口泉州腔的官话。

    “岸上的人听了,娃(我)是安平郑家的商人,一官大哥公让娃为大明朝廷运粮”

    唐老四没听明白,问左右道:“他娘的在说什么?有听明白的吗?”

    旁边居然有人听明白了,解释道:“把总,他们好像是什么安平郑家的商船,被一个叫一官大哥公的人派了替朝廷,不对,是替朱贼运粮食。”

    “他娘的!朱贼都亡国了”唐老四骂骂咧咧又开了口,“船上的人听着,明朝已经灭掉了,现在是大顺朝的天下,你们这些商人要识相,就赶紧靠岸,把船上的粮食都献给大顺!老子饶你们不死!”

    “娃(我)知道北京叫流寇打下来了,但是天津还在朝廷手里。”沈廷扬继续用泉州官话答道,“娃是商人,就该诚信为本,既然收了朝廷的钱,就必须把粮食运到天津”

    “娘的,”唐老四明白对方的意思后,又是一声国骂,“啥叫诚信为本?这年头当官的都朝秦暮楚,一破商人还诚信你们要再不过来,老子可回去和闯王报告了!”

    “随便你们!”沈廷扬肃容道,“一官大哥公就是诚信为本的好商人,答应主顾的事情绝不会反悔的!”

    “娘的,有你们哭的时候!”唐老四那个窝火啊。今年真是流年不利啊,跟着唐通投了个白使唤人的李自成不说,还遇上群不讲道理的诚信商人诚信个屁!哪有讲诚信的商人拿着火铳杀人的?这群家伙一看就不是好人,一定是海贼!

    呯呯呯

    唐老四正窝火的时候,火铳又打响了。不过不是沈廷扬的坐船又开火了,而是跟在后面的沙船在发铳。一百余条船,鱼贯而行,每条船经过唐老四他们趴着的地方时,都噼里啪啦的打个二三十铳。三四百号人就只能趴在冰冷的泥水里面不敢起来,也不知道会不会得感冒?

    “安平郑家,一官大哥公都是什么商人啊?怎么不怕额大顺军呢?”

    天津卫城外,大顺军的中军大帐里面,李过听完唐老四的报告,也是一脸错愕。

    真是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啊!

    李过当了十几年的反贼,还头一回遇上不怕反贼的商人!官军不怕流贼也就罢了,咋商人也不怕了?难道进了北京城,从反贼变成官军后,“闯”字大旗的威慑力就不行了?

    “侯爷,下官听说过安平郑家。”

    说话的是唐通。如今天津兵备道原毓宗和巡标杨维翰还在,一定会猜到来天津卫这里的是沈廷扬的沙船帮。可那两位刚刚被李自成叫去北京了——李自成想搞清楚天津卫城内的朱慈烺和吴三桂是真是假,所以就把他们叫去了。而唐通不了解情况,就当真以为是郑芝龙的人来了。

    “他们是哪儿的商人啊?”李过问。

    “他们不是什么正经商人,就是海贼。”唐通摇摇头道,“头目姓郑,叫郑一官,又名郑芝龙,原是南洋海面上的巨贼!在崇祯元年时被福建巡抚熊文灿招安,当了海防游击。后来因为在海上讨贼有功不断升官,做到了福建总兵官。”

    “啥?挺好的巨贼不干,就这样投降朱贼当走狗了?是打不过还是怎么着?”李过只觉得不可思议,“而且还是让熊文灿那个傻督师招安的难道他不会诈降吗?”

    “不是打不过,”唐通道,“东南海面上向是一官党势力最大,据说拥有许多西洋大船,炮利船坚,朱贼的水师根本不是对手他为什么肯当朱贼的走狗,下官也不明白。

    不过郑一官投靠朱贼后,的确是忠心耿耿,并不是诈降。几年间,郑一官平粤寇,征生黎,击退侵厦荷夷,消灭海上巨盗刘香。当时的福建巡抚为此表奏朝廷:芝龙果建奇功,俘其丑类,为海上十数年所未有。”

    “还真卖命啊!”李过翻了翻眼皮,“朱贼皇帝给姓郑的多少钱啊?”

    “一文钱都不给的,”唐通摇头道,“郑一官的水军都不拿朱贼的饷,由郑一官自建自养,而是给养军饷颇为丰厚”

    李过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瞪着眼珠子道:“啥?朱贼那边还有这样的忠臣?”

    唐通笑道:“侯爷,郑一官不过就是个唯利是图的商人,他肯如此替朱贼卖命,一定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