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全都拖到了城内的大校场上,公开鞭挞!凡是天津镇军的兵将,都得去抽上几鞭子。

    打完后还有气儿的,则组成一个“死兵营”,用来执行最危险的任务。

    这样严厉的处分,当然是为了杀鸡儆猴。现在天津卫这边的明军,可大多人心浮动!

    至于那群不知道是诈降还是真降,也不知道是骗人还是被骗的原大顺军的壮士,这个时候则在天津巡抚衙门的大堂外席地而坐,喝酒吃肉。

    而且还有一个强盗太子在和他们一块儿吃喝!

    “诸位兄弟,之前在战场上欺瞒了诸位一回,你们可别往心里去啊!兵不厌诈嘛,战场上一个靠打,一个就是靠骗了。不过现在你们都是本宫的人了,本宫对自己人一向是推心置腹的,所以不会骗你们的”

    朱慈烺和郝摇旗并肩而坐,一只手拿着个倒了酒的破碗儿,一只手捏着块不知道什么肉?汁水淋漓的,看着就有点脏,根本不像是一个太子在用膳。而不像话的还有朱慈烺的言语,居然和一帮刚刚招安的反贼称兄道弟的。

    而郝摇旗等人,现在已经不敢小看太子了!因为他们已经知道自己上了朱慈烺的当,放走了即将到手的崇祯皇帝!

    另外,他们还亲眼见到朱慈烺是怎么发怒,怎么下令对几百号人施行鞭刑,怎么下令将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反贼和反贼家的男丁统统斩首的了。

    这十六岁的少年太子骗人的时候那是泰然自若,一看就是老手!杀人的时候也面色如常,显然也不是第一次了。

    而现在,又和二百多李闯老营的降兵称兄道弟,一起吃喝这人真的是大明太子吗?

    朱慈烺瞅了一眼目瞪口呆的郝摇旗,笑着又道:“摇旗兄弟,本宫刚才得到夜不收的军报,闯逆的一万多人正在渡河,约莫明日就会到天津了。你知道他们是哪部分吗?”

    郝摇旗心下一动,寻思着要找机会离开这个深不可测的太子才行,要不然早晚给他识破自己的计谋。

    他当下就道:“千岁爷,那是闯逆的侄子李过和大明投降过去的唐通两部约有万余人。多数都是唐通的部下,不甚精锐。臣明日可以带领百姓同吴总兵的夷丁突骑一起出战,杀他们一个片甲不留!”

    “不必。”朱慈烺一笑,“吴三桂不在天津卫,夷丁突骑也不在。今日你见到的铁骑是装样子的大汉将军,打不了硬仗的。所以咱们就守城,不出战。而且也不需要摇旗兄弟和诸位上城,你们就在营中好好歇着。不是不信任你们,而是免得坏了诸位的义气。你们都是行走江湖的,义气最为重要,本宫看重的也是你们的义气。

    所以本宫已经命人取走了你们留在营中的兵器、甲胄和战马。这样你们就不必在闯王和本宫之间抉择了。你们安心去卫河对面天津北城的营中休养,等大沽口来的海船到了,就和本宫一起南下。本宫在这里向诸位保证,到了江南,你们就是本宫的克难功臣!银子、土地、女人,都会有的!而且本宫不会让你们和昔日的老兄弟刀枪相见摇旗兄弟,你说如何啊?”

    郝摇旗脸色都变了,今儿这场是鸿门宴啊!还以为这太子好骗,原来自己才是个吃亏上当的冤大头。

    想到这里,郝摇旗立马就给朱慈烺跪了:“千岁爷义薄云天,摇旗佩服,请受摇旗一拜!”

第93章 天津改编 上(求收藏,求推荐)() 
夜色如墨,天津卫城内,被用作天下兵马大元帅府的原天津总兵衙门的庭院当中,月色之下,树影婆娑。

    西面卫河岸边,号角金鼓之音,一声接着一声远远传来。让这宁静的夜色中多了几分肃杀。

    在西门大街的血战之后,崇祯皇帝再一次退缩,以受惊患病需要休养为名,将整个流浪中的朝廷都丢给了抚军太子。流浪的朝廷也是朝廷,事务繁多,而且天津城外又来了上万流寇,大战在即了。所以劳顿了一日的朱慈烺,又得彻夜不眠了。

    现在的朱慈烺虽然大权在手,可是身边的使唤人却比早前在端本宫当太子的时候少太多了。一来是跟着出来的使唤人本就不多;二来则是因为跟着朱慈烺的大珰黄大宝现在腾达了,一人总管司礼、尚宝、印绶三监!他一个人自然忙不过来,所以跟着朱慈烺从北京城逃出来的东宫内侍大多跟着鸡犬升天了,成了司礼、尚宝、印绶三监之中的要角。这样一来,朱慈烺身边就没什么使唤人了。只能让吴三妹、宁氏、费氏她们仨临时客串一下使唤丫头。这三个女孩本该以宁氏为首,虽然没有正礼,可她还是有大妇名分的。可论起和朱慈烺的亲近已经实际管事的能力,宁氏如何比得了吴三妹?

    三妹是被当成将门大妇养成的,除了会武艺善骑马之外,也学了不少管理家务的本事。辽东将门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搏富贵,一家之主随时就没了。身为主母,管不了家哪儿行?所以吴三妹不仅自己能操持各种家务,而且还能管账理财。黄大宝的那一摊子事儿,她居然毫不费劲儿就接了过来。也顺理成章当了三个女孩中的大姐,给宁氏和费氏都安排了差事。

    除了管理能力,这吴三妹还挺会笼络人心。估计是来自遗传基因加上军阀家庭耳闻目睹养成的本领吧?和俩小丫头相处了没多少时间,就已经义结金兰了。

    而吴三妹的年纪居然是三人之中最小的,和朱慈烺同年,都是崇祯二年出身。朱慈烺是二月生人,吴三妹则是三月十八日生人。宁氏和费氏都是崇祯元年出生的,其中宁氏的生日在二月,是三人中最大的,就成了宁大姐。费氏生在五月,是费二姐。吴三妹最小,只能继续当她的三妹。

    宁、费二女当然都有自己名字。宁氏名香玉,人如其名,也长得珠圆玉润,眉毛弯弯,眼睛大大,鼻梁直直,小嘴若樱,肌肤似玉,是个难得的美人,又不失端庄稳重。

    费氏名珍娥,在三女之中身份最低,不过是一介宫人。但容貌却是三人之中最出众的。三妹生得长大,难免有些粗糙,只是被洁白的肌肤遮掩住了。宁氏圆润,其实就是有点胖乎乎的,所以在周后和张皇后看来,是个能生养的体格,且有端重,所以才做了正妃。

    而费珍娥则是妩媚艳丽,不高不矮,不胖不瘦,该有肉的地方,一样是鼓鼓囊囊,应该纤细的地方,也绝无一丝的宽裕。五官更是艳丽如画,皮肤虽然不如吴三妹那么洁白,但是却细腻的如牛乳一般。不足之处,或者说是点睛之笔,就是多了些狐媚。

    也正是因为这份狐媚,让她失去了成为太子正妃的机会。不过她却不甘心拿上几个金币回老家去,所以在辞行的时候哀求张皇后,说自己的家乡被流寇占据,已无归所,只求留在宫中伺候。张皇后见她可怜,又和自己年轻时候一般的美艳,这才动了恻隐之心,留她在了身边。不过就是留下而已,张皇后可不会给这样的狐媚妖精有机会接近太子的。可不能让费小妖精把一个三好太子给带坏了。

    可是谁能想到,太子的“三好”居然是装出来的,真实的面目居然是狡诈凶残,几乎和太祖、成祖一般了所以张皇后也不担心什么了,就把费氏当个礼物,送给朱慈烺享用了。对费珍娥而言,能到朱慈烺身边伺候,真是意外的惊喜,所以也就格外珍惜了。从吴三妹那里求来了贴身伺候朱慈烺的机会,此时此刻,就在朱慈烺的书房外面守候,不时探头张望一眼书房里面的状况。那里面灯火如豆,却是朱慈烺和吴襄、曹友义、李若琏在商量战守事宜。

    现在朱慈烺身边已经聚集了不少高级武官。不过大部分都是摆样子的勋臣,并不能真的上战场指挥。也就是吴襄父子和曹友义三人是真正的战将。吴三辅明天早上还要带兵上城吓唬人,现在睡觉去了。所以就剩下吴襄、曹友义两个真懂打仗的高级将领和朱慈烺商量战局。

    另外,朱纯杰也在朱慈烺身边,他刚刚被朱慈烺提拔为锦衣卫都指挥使,也是天津卫防御作战的要角——天津之战可不能只盯着城外忽略了城内!所以重建锦衣卫以镇抚城内各处,以防民变也是当务之急。

    “以往锦衣卫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职责太多,编制浩大,属官众多,早就超过了一卫应有之数。人一多,事又杂,也就难以专精。因此许多该办的差事也就很难办好了。另外,朝廷又用锦衣卫的官职赏人,使得许多锦衣卫官员名不副实,并没有做事的能力。而有本事的人又上不去,所以就不用心办事了。可今时不同往日,朝廷流离,天子蒙尘,锦衣卫作为天子亲军,也应该务求整顿,使之精悍而堪大任

    臣的想法是让锦衣卫专任巡查缉捕,同时精简编制,裁汰冗员,就在都司之下设北、南二镇抚司即可。其中北镇抚司领缉查捕拿之责,南镇抚司则领密侦探查之事。前者用于内,后者劳于外”

    朱纯杰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写好了一篇整顿锦衣卫的奏章,就在灯下细细的读了一遍给朱慈烺听。朱慈烺只是在旁似笑非笑的看着。改革锦衣卫的确是当务之急,现在可是大争之世了,一个高效的情报机构,当然是必不可少的。

    而锦衣卫在真实的历史上,是算不上专业情报机构的,侦察缉拿不过是个副业,直驾侍卫才是主业。在庞大的锦衣卫编制下,只有一个北镇抚司是管侦察缉拿的(南镇抚司是负责本卫的法纪),其中真正有侦缉职权的校尉别称缇骑,人数一般不超过600人。而锦衣卫下属有17个卫所,一个所有1120人,满编是19040人。也就是说,在近两万人的锦衣卫之中,真正的情报人员只有600人。

    这600个特务还要分管缉查、捉拿、审讯,还有许多人在混日子,还时常卷入朝廷内部的斗争。效率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将之变成一个真正高效的特务机关。

    不过改革锦衣卫的打算还在朱慈烺心中,并没有作为任务交给朱纯杰,他倒是会体察上意,已经拿出具体办法了。

    看来这人也是个能臣,至少比他的怂包堂兄朱纯臣能多了!

    朱慈烺赞许地一笑,说道:“怀远果然是干练之臣,甚合本宫之意。不过北镇抚司的缉查捕拿之责,在本宫看来,应该只限于谋逆、通贼、通虏。寻常的不轨、亡命、盗奸自由有司拿问,官员贪赃枉法自有三法司问责,不必锦衣卫插手。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眼下当务之急是把门面装点起来。明日开始,天津卫城内的镇抚之职,锦衣卫能担起来吗?本宫可不想流贼攻城的时候,城内有人作乱!”

第94章 天津改编 下 (求收藏,求推荐)() 
朱慈烺的话有点出乎朱纯杰的预料。因为锦衣卫北镇抚司向来是明朝皇帝震慑不法官员的工具,此外还有一个由太监主管的东缉事厂也有同样的作用。

    但是朱慈烺现在却大大限制了锦衣卫对内缉查的权限,还声称“官员贪脏自有都察院问责”大明的官员,可不大惧怕都察院啊!

    太子爷这么做,是不是宽仁太过了?

    可是这位太子分明就是杀人不眨眼,坑人不脸红的主儿,说他是仁君也不像啊!

    “千岁爷,”朱纯杰想了想,还是非常尽责的提醒,“镇抚虽然凶暴,对于不法官员也是个震慑。东林党人瞿式耜曾与人言:一属缇骑,即下镇抚,魂飞汤火,惨毒难言,苟得一送法司,便不啻天堂之乐矣”

    “哈哈哈,”朱慈烺笑着,“镇抚凶暴,而法司无用都需要大加整顿。缇骑之毒,当令逆、贼、虏所惧。贪赃枉法之臣,当闻法司而色变。这才是有司各司其职,同心为国。令镇抚侵法司之权而放任法司无所作为,都不是本宫想要的。本宫在天津、大沽还要留驻些日子,自会对镇抚、法司、诸营、财用之事大加整顿。而镇抚和诸营又是当务之急!

    怀远,事不宜迟啊,今晚你就开始重建北镇抚司吧!本宫给你一营编制和一万两银子的经费。你需在三日内,把镇抚司的门面撑起来,人员你自己去找,不过不能从现有诸营中调集超过50人,可明白了?”

    “臣领旨!”朱纯杰连忙起身,向朱慈烺行了一礼。

    朱慈烺点点头,“抚军令旨明日就会下达,不过今晚就可以办事。如果能凑出些人,就让他们穿上飞鱼服、鸳鸯袄在城内巡视,震慑宵小。

    另外,郝摇旗那边要派人盯防,不要让他们从营房之中溜走。”

    说完就轻轻抬手,示意朱纯杰赶紧去办事儿。

    朱慈烺这个抚军太子办事的效率可是真的高!崇祯皇帝在北京时根本比不了。如整顿锦衣卫这么大的事儿,要搁崇祯手里,天知道内阁什么时候才能拿出票拟?可到朱慈烺手里,一句话而已四个大学士现在就是他的橡皮图章,哪儿用得着锦衣卫去吓唬他们?

    看着朱纯杰离开,朱慈烺拿起茶盏喝了口水,润了下喉咙,接着和吴襄、曹友义说话。

    刚才他已经说了,当务之急就是整顿镇抚和诸营。镇抚怎么整已经交待好了,现在该说说诸营了。

    “咱们现在有多少兵马?”

    吴襄答道:“殿下,如今天津卫这边有克难三营、虎卫一营、龙骑一营、侍卫一营、顺天巡标一营,另有天津镇守诸营约3000人,还有曹化淳从王庆坨带来的壮勇2500人,以及随行而来的勋贵、官员家中的壮勇约有2000人,天津三卫这边总还能募集一些,大约能凑出14000人。

    另外,天津卫自从万历援朝之役起就是军工重镇,城内有许多工匠,都可以招募起来,为大军打造器械。“

    朱慈烺点了点头,“总算有点力量了,是时候设立一个大元帅府了。”

    吴襄看着朱慈烺,低声问:“殿下想在天津开府?”

    朱慈烺点点头,笑道:“打铁要趁热!现在朝廷流浪,群臣颠沛,父皇心灰,闯逆大军则尾随而至。不正是本宫开大元帅府的天赐良机吗?而且天津这边地形有利,城池坚固,又有卫河通海,可以让咱们停留一段时间,顺便把队伍整理一下。”

    吴襄点点头,“殿下说的也是,只是不知殿下准备如何开府?”

    朱慈烺笑道:“只是一些想法,说与二位听听吧。”他顿了顿,“大元帅府是总管天下兵马的,自然要夺兵部之权,必是调兵、统兵、治兵一把抓的衙门。

    所以大元帅府之下,应该设有调度、兵政的卫和直接统兵的军这类管属衙门。卫不管统带兵马,军则不管调度和兵政,只管统带兵马作战。

    所谓调度,包括选将、调兵、传达令旨、探查内外军情、制订军略方针等事务。

    所谓兵政,包括募兵、兵饷、兵粮、授田、兵器、官兵的升赏和处分等事务。

    至于统兵,当然就是直接带兵了,作战、训练等事务都归统兵官管辖”

    朱慈烺说的这些,不过就是后世军令、军政分离的管理办法而已。并没有多么高明,但是对于眼下乱成一团的明军指挥管理体系,倒是比较适用的。

    至少可以理清权责,加强监管,限制军头们的权力。

    吴襄和曹友义听朱慈烺说着打算,都微微皱眉。曹友义也没说什么,他和朱慈烺不熟。倒是吴襄把自己当成了太子心腹,小声提醒道:“殿下,咱们这么搞,外镇带兵的总兵官恐怕都不乐意吧?”

    朱慈烺笑着摇摇头,“哪有外镇?现在就一个天津卫外镇的总兵都得哄着,大元帅府能管的就是天津卫的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