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2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廷分成,分给地方的部分也都用来维持官府运转。

    而在余下老兵当中,又有约半数以团为单位驻守各地。真正具有较强野战能力的只有不到十二万人,其中的主力编成了七个师,另外有一些独立的骑兵团、炮兵团。

    而且洪兴皇帝也不能把这七个师都拉出去,总得留一个看家啊!

    因此能用于北伐的精兵也就是十万上下的确没有数量上的优势。

    吴襄又分析道:“东虏财少粮薄,又无海路河道之利,运转困难,因而利在速决。而我朝人多财丰,又有水路之利,水师之便,因此利在持久。所以三五年间北伐功成,收复关内还是很有把握的。

    至于张献忠虚热闹而已,实则不堪一击,咱们不必太把他当回事儿,更不必为此提前兴兵。”

    朱慈烺轻轻点头,吴襄的分析也不是全无道理。历史上的张献忠面对入川的清军很快就扑了而这次他取了洛阳称帝,就搁在多尔衮的嘴边上。多尔衮可以迅速调集十几万九旗大军去扑灭他,张献忠怎么可能成气候?

    这家伙是过把瘾就死!

    “其实早点北伐也没什么,”李岩提出了不同意见,“山东、淮北那边已经准备就绪了,随时能够开动。前一段时间我去视察过山东、淮北诸军了,还算不错沿着运河步步为营没有问题。

    辽东、辽西那边稍差一点,但是一个师也能上去取宁远也许不够,但是辽西、辽东沿岸废弃的城堡众多,随便占据几个也能大造声势。”

    这话也有道理啊!

    虽然多尔衮又开始经营东北老家了,但是东北那么大,他能派出去的人口又那么少,所以沿海的“危险地带”非常荒芜,只有少数重要城堡才有驻军。明军要找一个离海岸很近,又没有什么兵力驻守的堡垒一点都不难。

    占据以后经营一番,就能成为大明在辽东、辽西的支撑点了

    “吴国勇,你怎么看?”朱慈烺又把问题抛给了右军师吴国勇。

    “皇爷,”吴国勇瞄了一眼越老越胆小的吴襄,笑着道,“张献忠是冢中枯骨,可是他的部众不少,东虏真能一击而破之?战事一旦迁延日久,机会就真来了。”

    朱慈烺点点头,心想:张献忠如果真的和历史上一样,一打就死,那么李定国那帮人正好收用了

    他又将目光转向了首辅魏藻德,魏藻德摇摇头,“皇爷,也需要提防张献忠兵败后窜入南阳、汝宁、襄阳等府为祸。

    另外,吴三桂多半会趁着张献忠兵败袭取西安。朝廷不如屯重兵于南阳,一来防备献贼;二来接应吴三桂反正。”

    “首辅,依你之见,朝廷要不要立即北伐讨虏?”礼部尚书钱谦益这时突然插了句话。

    魏藻德瞥了他一眼,“不必立即北伐,当静观河洛之变局。”

    钱谦益又问:“那么多尔衮屠大同之罪还问不问了?大同府城内的十余万忠义之民,难道全都白死了吗?朝廷如果不能立即明诏讨虏,北地南望王师之千万庶黎岂不是要灰心失望之极了?北地人心,还能收拾起来吗?”

第595章 北伐去也!() 
一秒记住【 。。】,!

    南京外城的龙江口码头,不计其数的舟船铺在秦淮河的河道上,这些可不是运粮贩货的商船,而是载运御驾亲征的北伐大军和无数的辎重粮草,顺着长江运河,一路北进的兵船。

    那日的御前两府会议上,钱谦益的“为大同百姓问罪说”,让还有些犹豫的洪兴皇帝下了提前发起北伐战争的决心。

    大同城十几万无辜被屠的百姓的血不能白流,他们替大明牵制清兵长达三四年,所以朱大皇帝有责任替他们讨还公道。至于能不能打死多尔衮那是能力问题,而打不打这一仗则是态度问题。

    如果朱皇帝真的没有余力,他也不会为了政治正确硬打这一仗。但是现在南明的局面不错,完全可以支撑起一场真正的北伐了,如果不打,那真是有点说不过去了。

    所以在大明崇祯二十年七夕节这天,朱慈烺就正式颁布了北伐讨虏大诏,在大诏当中就挑明了要为大同死难的军民讨还公道,就是要问多尔衮背信无义,滥杀无辜之罪!

    而北伐中原的准备工作,其实早就开始了。。。。。。即便没有大同之屠,朱慈烺也会在二十年冬天发难!

    两个师的模范军以及大量的米粮干草等物资,在二十年夏天的东南季风结束前,就用海舟运往了登州。其中的一个师(第一师)更是在六月中旬就秘密登上了觉华岛。

    另外,徐海节度使高杰因为和黄得功、史可法有过节,所以也加入了跨海远征的队伍。六月底之前,也率领着从徐海军中精选出来的一万四千大军,也走海路北上,现在也进驻了登州。

    如果再加上北洋水师、东江镇总兵衙门、山东总兵衙门和登莱巡抚衙门所辖的官兵,北路明军的总兵力多达七万余人!

    一旦在辽东、辽西登陆成功,可真够大清皇阿玛多尔衮喝一壶的。

    而北伐的南路军,是以山东的史可法、高鸿图、左懋第、朱以海四镇和淮北的黄得功所部为主的。他们也为了这次北伐全力以赴准备了好几个月。

    其中的高鸿图、左懋第和黄得功还都为此当上了“债帅”,因为朱慈烺发给他们的补贴不大够用,所以都向海商银行、盐商银行借了钱,采购了一批火铳、火炮,还打造了不少偏厢战车。

    现在的“北六镇”(就是史可法、高鸿图、左懋第、朱以海、高杰、黄得功)明军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军制。

    一种是朱慈烺引入了西洋军制,高杰、黄得功两军都学了模范军的办法,将长枪兵和火铳兵混编,以500人左右的方阵营为基础作战单位。

    另一种则是由戚继光的车营,史可法、高鸿图、左懋第、朱以海等四镇都选用了这种军制。

    不过他们也不是完全照抄,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改进,取消了佛朗机炮车和火箭车的配置,也没有镋钯手。而是以长枪、弓箭、鸟铳、刀牌等兵种配合偏厢车,同时再配置一些轻型的大将军炮(一斤炮)。

    在接敌的时候,偏厢车可以首围相连组成车阵,配合火炮、火铳,就足以对抗清兵的铁骑了。不过这种车营机动性很差,只能走大路,行进速度也较慢,只能稳扎稳打。

    现在史可法、高鸿图、左懋第、朱以海等四镇都编成了三到五个车营,每营满编都是三千一二百人,四镇合计可以拉出十六个车营,总兵力有五万之众。再加上黄得功所部的二十营,以及一些辅助的骑兵。不算随军民壮,沿着运河北上的这一路也能凑齐七万大军!

    而今天将走水路离开南京的则是洪兴皇帝亲率北伐后军,包括两个步兵师、两个骑兵团、两个炮兵团和朱慈烺的侍卫营,大约三万五千余人——根据计划,这两个师将会视南、北两路北伐大军的进展,再决定从何处进军?

    如果两路北伐大军进展顺利,成功的将清军的主力吸引到辽西和山东战场。那么朱慈烺就会亲率这两个师登陆大沽口,沿着天津卫河和大运河进军,去抄多尔衮的老巢。

    如果两路北伐大军,特别是南路军进展不顺,那么朱慈烺就会率领这两个师去增援。

    在南阳、襄阳一带,凤阳府一带和应天府境内,还各摆了一个师的模范军,这是为了防备张献忠或是清军大举杀入南明腹地——张献忠有可能被清军逼向南明境内,而多尔衮也有可能祭出围魏救赵的招数,利用清军的机动性突然淮南,以迫使明军回援。所以朱慈烺不得不防一下。

    这三个师同时也承担着预备队的角色,特别是布署在凤阳府和应天府的两个师可以随时由水路北上,去增援北伐大军。

    克难新军近卫师和后军师的军将士卒,今天全都换上了崭新的红色箭衣和板条铁甲,配上精利的长枪、火铳,打着簇新的旗号,拉着青铜铸造的火炮。整队从南京外城东部的大校场出发,然后从正阳门马道上了南京内城的城墙,再沿着城墙行进到了靠近龙江码头仪凤门瓮城和仪凤门大街。

    登船的时间还没有到,三万几千官兵就在大街上和瓮城内享用起了他们出征前的最后一顿饭食。这些饭食并不是随军的伙夫准备的,而是直接从皇宫里面拉出来的,名义上是皇后娘娘带着宫人们亲手做出来的“赐食”。其实就是普通的白面馒头夹咸猪肉外加俩水煮草鸡蛋,每个人还能分到小半水壶的黄酒。

    而这位皇后娘娘就是吴三妹了!

    吴三桂开出的倒戈条件和多尔衮的屠大同之罪加在一块儿,算是给朱慈烺后宫的排位战画上了句号。东莪格格直接出局,连皇贵妃都没资格当了。郑茶姑虽然又怀上了身孕,但是因为吴三桂实在太重要,也只能委屈她屈居后宫第二了。

    吴三妹得以顺利晋级,母仪天下,在大明崇祯二十年的七月十五日正式封后。

    突然之间,仪凤门瓮城以西,前来为子弟兵送行的北府军眷们忽然欢呼了起来,由远及近,欢呼声越来越高昂。然后就看见数百侍卫亲军的板甲骑士,簇拥着几人徐徐而至。来者正是洪兴皇帝、吴皇后、郑皇贵妃、宁妃和费妃。洪兴皇帝和吴皇后夫妇俩都骑着马,并辔而行。身怀有孕的郑皇贵妃则坐着一辆澳门议事局进贡的西式四轮马车,走在皇帝和皇后身后。宁香玉和费珍娥则共乘一辆两轮马车,走在最后。

    朱慈烺一身戎装打扮,甲胄傍身,意气风发,一边前行,一边和吴皇后交待着什么事情。

    “。。。。。。三妹,摄政之印就交给你了。朕走后,京中事务,你全权处置,国丈、首辅和郑皇亲都会留在京中辅佐你。若有不能决断之事,遣六百里加急送至军前。茶姑已有身孕,劳你费心照顾。香玉、珍娥皆随朕出征,有她们照顾朕的饮食起居,你可以放心。另外,上皇那边,你也要多多留意!”

    朱慈烺说话的时候,一行人等已经进入了仪凤门瓮城,刚刚用完午饭的诸军将士,齐声山呼起了万岁,声浪如同波涛,一浪一浪的排打在南京城中方方面面人物的心头。

    有这样士气高昂的雄兵,这一次北伐应该十拿九稳了吧?

    skbwznaitoaip
133772 。
133772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