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2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在旗还不在旗的标志就是那根金钱鼠辫子了,这辫子可不是随便就能留起来的!

    现在留法不留头的法令当然是没有的,不过却有一个“私自剃发罪”,剃了头留一根金钱鼠尾模样的辫子是九旗大老爷的标志,普通的屁民怎么可以剃发结辫?是要冒充旗下大爷去走私贩私坑蒙拐骗吗?

    所以“私自剃发”在如今的大清国是要剁脑壳的!

    没有资格剃发结辫的屁民,不管原来是士大夫还是贫下中农,现在一律都计口授田,老老实实的种地交税服徭役。。。。。。没有例外!

    而在大清顺治四年六月十日午后的解州城内,脑袋后面有资格垂一根金钱鼠尾的男子,不过区区千数。。。。。。范承谟和赵廷臣能够依靠的,也就是这点人了。

    虽然大清朝在解州也搞了计口授田,但是解州的百姓需要承担的也就是纳粮和去解池盐田服徭役罢了,是不需要承担兵役的,而且也没有什么地主武装。

    靠着盐池和解州城的驻军(总共1000)以及一些不留剃发的衙役捕快,解州一带的土寇山贼是不敢造次的,可是现在来到的却是吕梁山三太子的大兵,而且数量极多!

    六月十日一整个下午,都有部队陆续抵达,人数不下三万!

    他们可不是寻常的乌合之众,而是接受过正规训练,装备精良,而且素质还相当不错的精兵。上吕梁山的都是什么人?都是山西这块的地主、富农、奸商,他们的子弟也就成了吕梁山明军(又称三太子军)官兵的主要来源——他们现在没地方考科举,不当兵还能当什么?

    所以吕梁山明军官兵的识字率摆在当今天下那是绝对数第一的!

    看着一队队整整齐齐的明军,在军官的指挥下有序展开,在解州城外的女盐池边安营扎寨。

    站在范承谟身边的赵廷臣连呼吸都急促起来了:“觐公兄,这股明军怎么那么严整?他们真的是从吕梁山上下来的?”

    “应该是吧?”

    范承谟咽了口唾沫,他虽然是御前侍卫出身,但是并没有带过兵,也没和明军对过阵,只是听范文程和其他父辈们说过明军怎么稀烂。可今天看见吕梁山上下来的明军。。。。。。不大对头啊!这是稀烂吗?

    八旗劲旅也不过如此了吧?

    “那。。。。。。那咱们怎么办?守不住啊!”

    “君邻兄莫慌,天黑后我就突围出城,去潼关卫向多罗贝勒尼堪求救。”范承谟正色道,“你是守臣,守土有责,就好好守住解州吧!”

    “什么?”赵廷臣差点跳起来,“我就1000人,怎么守得住?”

    “怎么是1000人?”范承谟有点诧异,“解州驻守绿旗兵就一个营,才500人啊!”

    是啊,还有500人是范承谟从司盐城带来的——他们的责任是保护巡盐御史,打击私盐。

    这个吕梁山上三太子不是卖私盐的,所以不在打击之列。。。。。。

    就在范承谟和赵廷臣商量着要如何守城,如何求救的时候,一众骑兵已经簇拥着大明“贷王”朱慈炯到了距离解州城不足三里的女盐池东岸一处高坡上。

    朱慈炯身边跟着王府护军将军骆修身,他本来不会打仗,但是这三年多以来,跟着王永吉、高第等人四下转战,也打破过不少城寨,也历练出来了,现在只是远远一看,就知道解州城不难打了。

    “王爷,解州果是空虚,大军休息一晚,明日上午打造器械,下午就能一鼓破城了。”

    朱慈炯点点头,“百里之外就是风凌关,鞑子在那里驻了大兵?如果大举开来,咱们能应付吗?”

    骆修身道:“风凌关和黄河对岸的潼关上驻有四五千清兵,由鞑子的大将尼堪率领,是用来封堵张献忠的。若是全伙而来,潼关就虚了。如果只来一部,咱们的兵马十倍于彼,胜之不难。”

    “好!”朱慈炯虽然年少,可是三四年来都在军中,耳闻目睹的都是兵家之事,行军打仗之间也不是外行了,当下就有了决断,“那咱们就在解州会会尼堪!他要敢全伙而来,张献忠那恶贼一定会趁机东进洛阳,天下可就大乱了,到时咱们吕梁山就能松口气了。

    他若不来,那本王就能饱掠而去。。。。。。这一趟咱们总能掠到上百万的财货,也够吃上一年的了。”

    原来朱慈炯南下解州不仅为了解州盐池的财货,还为了勾引张献忠东征!

    张献忠去年就到了关中,可是由关中东进的两条大路—,潼关道和商洛道却被清兵和明军死死封堵了。

    封住潼关道的是尼堪指挥的四五千九旗劲旅,人数虽然不多,但是却接连击退了张献忠部的几次进攻。

    与此同时,南明在南阳府的西硖口、内乡县城也布署了整整一个师的重兵,同样把张献忠堵得严严实实。

    所以张献忠虽热得了形胜天下的关中,但是却照旧动弹不得,也不敢和装活的李自成翻脸,还只能老老实实自称大顺西王,别提有多憋屈了。

    如果尼堪的主力真的离开了潼关北上解州,张献忠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东进的。

    而张献忠这个祸害一旦东进取了洛阳,中原局势必然大乱,大清皇阿玛多尔衮暂时就没精力对付吕梁山上的三太子了。

第591章 皇阿玛要出昏招了?() 
长安城内的老万岁这些日子总是在半醉半醒之间,因为他不喝酒也没事儿可干啊!

    刚入西安的时候他也是雄心万丈,以为可以就此一飞冲天。即便不能和李自成当年一样,东征取了北京城,至少也能当个关中王吧?

    可事实总是那样残酷,他这个老万岁就是不如李闯王!

    当年李自成一入秦关,立马就是万民拥护,八方归心。没费多大劲儿就拿下了甘陕各军镇。

    可是现在轮到他张献忠来了,甘陕一帮军头就不给面子了,宁愿跟着吴三桂一个汉奸混也不肯投靠大西朝。招抚不果后,他就派张可望、张文秀率兵西征,去讨伐吴三桂。

    结果一去就捅了马蜂窝,正好赶上吴三桂在搞千户化改革就是将所部兵马和所辖的民户,以千户为单位进行军事化整编。经过一番粗略的整理后,一共整出三百三十个千户所(长官称千户)。

    其中的一百三十个由吴三桂直辖,这些千户所的基础都是西征的关宁军,抱团在吴三桂周围。千户并不世袭,而是由吴三桂任命。这部分千户所不仅要承担兵役,而且还要向平西大将军府上交赋税。

    余下的二百个千户所由甘陕这边有实力的将门掌握,千户由将门首领世袭。这些千户所则不需要向平西大将军府交税,但依旧要承担兵役。

    兵役分上番和点集两种,上番是指每个千户所管辖的军民需要轮流为平西大将军服兵役。但是大将军府不会直接从千户所的属民中征兵,只会向千户所要人。所以每个千户所都要保证随时有80名全副武装的战士为平西大将军府当兵,而且还要提供这些战士的口粮。

    也就是说,平西大将军府理论上拥有26400名常备军!

    点集则是大点兵,在上番之外再派兵役,动员的上限是三百三十千户所的全部男丁,理论上可以点集数十万众这就是拼命了!

    而这样的“千户化改革”当然需要一个可以团结关宁、甘陕两大系统的目标了,这目标就是张献忠张献忠可是转战半个中国的大贼头,而且他是走到哪里抢到哪里,手头一定有许多浮财。

    只要把张献忠抢了,大家可就能发一笔了!

    而张献忠就在这个时候派张可望、张文秀上门找麻烦,这不是送上门去让人家练手吗?

    于是吴三桂立马集结了五万五千精兵开练,还拿出了“拼命三桂”的劲头,派出嫡系军队打头阵,直接把军事能力稀疏平常的张可望打得晕头转向,大败而回,连凤翔府都丢了

    这下老万岁张献忠可有点傻眼了,遇上黑吃黑的了!

    现在吴三桂就驻兵凤翔府城,距离西安府城可没多远,估摸着秋收之后就要打来了,到时候西安能不能守住都难说!

    西安一旦不守,张献忠这个流寇又能往哪儿去呢?

    东边的潼关、西硖口都堵得严严实实的。南边又给袁宗第和刘芳亮堵上了,往北倒是还行,可问题是陕北多穷啊!大家伙不就是受不了陕北的穷才造反的?

    现在杀回陕北去队伍会不会散了去?

    所以除了借酒浇愁,张献忠也没辙了。

    今天他又多喝了几杯,就在他半醉半醒之间,耳边突然传来了张定国的声音。

    “父皇,父皇,好消息能奇哥哥打破了潼关!咱们的东进之路开了!”

    张献忠正迷迷糊糊的,一听这消息就嘿嘿笑了起来,“定国吾儿,你又寻爹爹的开心了”

    “父皇,儿臣没开玩笑,是真的!”张定国一脸喜色,“守在潼关上的鞑子兵不知什么原因调走了大半,被能奇哥哥发现了,就亲领死士扑击,一击得手现在潼关是咱们的地盘了!”

    “哈哈哈,”张献忠拍着桌子大笑,“中中中额就爱听这个,继续讲!”

    “父皇,儿臣合计着就趁机东进洛阳吧!”张定国替张献忠谋划着,“古时候都是以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都的。咱们只要占了洛阳,就是两京在手,父亲就可以再称皇帝了!”

    张献忠现在是关门皇帝,对外还是个王。张定国最知道干爹的心思,他是很想再过把皇帝瘾的,所以就提出了这个建议!

    “中啊!”张献忠听完哈哈一笑,“入他妈的毛,额老子就是要去洛阳称帝!定国,给额召集诸将!”

    “遵旨!”

    张献忠的办事效率还是挺高的,酒醒之后,确定了潼关真的被张能奇取下了,他就不再等待犹豫,立即召回了驻守在武功和郿县的张可望和张文秀,然后命令张文秀留守西安,刘进忠屯兵咸阳,冯双礼屯兵商州,白文选屯兵富平。随后就亲率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开出潼关,杀奔洛阳而去

    咣当一声,大清皇阿玛就狠狠砸碎了摆在书桌上的一方端砚。似乎还不解气,又顺手把笔洗给砸了。太原城内,皇阿玛行宫的书房里头,大清朝在山西的头面人物,包括阿济格在内,全都垂手落肩的站在一旁,大气儿都不敢出一下。

    尼堪请罪的折子一到,皇阿玛多尔衮就跳了起来。

    这尼堪混帐啊!他怎么能把潼关的兵带去救解州?他以为张献忠这贼头真让吴三桂打得奄奄一息了?真要那样吴三桂早就去夺西安府了,还会屯在凤翔府不动弹?

    现在好了,解州城也没救下了,潼关又被张献忠夺了,而且张献忠还大举东进,扑向洛阳了大好的局面,都叫尼堪给搞坏了。

    另外,朱慈炯这小兔崽子也坏!居然不接应大同,而是带兵去打解州和解池盐田了!

    你是大明的藩王还是他奶奶的流寇啊?

    多尔衮终于咆哮了起来:“都他奶奶的给朕收拾准备去!朕要亲自去洛阳,看张献忠这贼头还怎么蹦哒!”

    几个正白旗的官员立即答应一声,转身就去收拾,准备大军开拔的事情了。而自打入关后就一直在山陕带兵的阿济格却没动弹,看中多尔衮仿佛消了点气,就低声提醒说:“皇阿玛这吕梁山,咱们就不管了?这几年吕梁山上的代王军可是越来越壮大了,现在又有许多大同跑出来的余孽上了吕梁山,只怕”

    大同之役清军当然是大获全胜,但是也没有将明军一网打尽。至少有一万以上的明军和家眷上了吕梁山这可都是和大清朝有血海深仇的明军,而且他们还在大同战役中摸爬滚打了三四年,能活着上吕梁,就说明他们的本事了。

    得到这伙人的加持,朱慈炯的实力就更加壮大了!

    “怕什么?山中草寇而已!”多尔衮瞪了眼阿济格。

    阿济格眉头大皱,他知道山西这一战是多尔衮当了“多阿玛”后的第一战,万万输不得的!

    现在虽然拿下了大同府,可是却让张献忠趁机杀出了潼关,眼看就能取洛阳了。

    洛阳是十三朝古都,在政治上的影响力岂是大同可比的?得大同而失洛阳就是败局。

    可问题是,多尔衮一旦南下洛阳,吕梁山上的三太子不就得到喘息的机会了?

    另外,清军一旦和张献忠混战在一起,南明方面会不会趁火打劫?

    南下洛阳是昏招啊!

第592章 大清要完?() 
凤翔府,吴家军岐山大营。

    平西王吴三桂站在自己中军大帐内的巨幅地图前面,一个亲兵举着烛台,替他照着亮。

    借着大败张可望、张文秀,夺取凤翔府的东风,吴三桂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千户制改革。现在他的平西大将军府可以用较低的成本召集起一支人数颇多,战斗力还不弱的军队。在眼下这个乱世中,也能算得上是一方豪强了。

    不过他这个豪强的底子有点薄平西王当亏了!现在兜里没几个银子,上回点集打张可望、张文秀那一役的犒赏,还是拿从贾布斯那里借来的高利贷发放的。

    借贾布斯的高利贷可以慢慢还,但是点集大军围攻西安的军粮却得吴三桂掏出来每个千户上番的80人是由千户所供养的,但是额外点集的大军不指着千户所吃饭,千户所也穷啊!

    可吴三桂家里也没余粮,供不起那么多人呐,而且银子有地方可以借,粮食却是一点办法没有

    好在凤翔府的地盘现在归了他,总算能补回一点。这个凤翔府位于关中平原西部,下属的凤翔县、扶风县有大片的平原,而且这个府从崇祯十六年开始就归了李自成,之后又成为了顺清拉锯的战场,地主士绅差不多走光了。所以吴三桂很容易的就将两县境内近两百万亩的土地,都变成了平西大将军府下辖的军田(其实就是向将军府纳粮)。如果能按照一亩一斗面粉的标准收租,秋后也能拿到二十万石面粉,足够支撑十万大军围攻西安了。

    不过在秋收之前,吴三桂就只能在岐山这边好好呆着,静观天下风云。

    而天下风云的变化之快,却大大出乎了他的预料。

    首先传来的消息是大清皇阿玛多尔衮、辅政英郡王阿济格破姜瓖、屠大同,终于拔除了卡在大清国喉咙口将近四年的硬刺。

    这个消息可把首鼠两端的吴三桂吓了个好歹,差点以为多尔衮阿玛很快就要收拾自己了。连忙写了请罪的折子,还想请“多阿玛”拍巡抚来陕西。

    可是他的折子刚发出去,天下的局势又生变了。吕梁山上的“贷王”居然大大出息了一把,奇袭解州得手,不仅把解州盐池、司盐城、安乐镇和解州州城都洗劫一空,还把守潼关的尼堪勾引去了解州。结果让驻兵华阴的张能奇得了机会,袭取了潼关,打开了张献忠东进之路。随后就是张献忠十万大军挥师东征,抢在清军从山西回援之前,一举夺取了洛阳城。

    夺取洛阳之后,张献忠就扯掉了大顺西王的招牌,公开称大西皇帝,还在洛阳办了二度登基大典如今天下的四个皇上,只有朱慈烺登基一次,另外三家都是两次登基,也算是一个奇观了。

    而张献忠在洛阳两次登基的行为似乎激怒了一次登基大典都没办过的大清皇阿玛多尔衮。

    于是多尔衮丢下了跑回吕梁山的代王朱慈炯不理,在六月二十二日南渡黄河,二十五日进驻郑州。开始以郑州据点,点集河南、山东的镶绿旗兵马,摆出了准备反攻洛阳的架势。而且还在几日前遣使岐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