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2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两府尽快安排就食湖广、江西、广东的事儿吧!”朱慈烺顿了顿,“父皇那边,本宫去解释。”

    。。。。。。

    自打朱慈烺回朝,崇祯皇帝就病了,许是荒淫无道遭了报应,这些日子哪儿哪儿都不好了,而且特别怕见儿子——哦,别的儿子不怕,就怕见到朱慈烺。

    和朱慈烺连着得了俩闺女的“岳父命”不同,崇祯皇帝在朱慈烺出征的这些日子,又得了五个儿子,加上朱慈烺和小春哥,一共有七个儿子在身边。

    另外,崇祯皇帝身边还有一大堆的闺女,其中最大的朱媺娖都快十八岁了,已经到了要出嫁的时候了。

    早在北京陷落前,崇祯皇帝就给她挑了个未婚夫,名叫周世显的,不过这家伙在北京沦陷的过程中失踪了,多半是死了。

    所以崇祯和周后就想给女儿再安排一门好亲,可这事儿现在也绕不过朱慈烺,因此也就拖拖拉拉到现在了。

    今天大孝子朱慈烺到武英殿请见的时候,崇祯皇帝正和周后一起在商量闺女的婚事,一听孝子来了,刚才还好好的崇祯皇帝马上就咳嗽起来了。

    一边咳还一边对周后道:“朕好像感了风寒,不,好像得了重病,一定是上次落水的病根又发了,快宣曾太医来。。。。。。”

    周后看着突然发病的崇祯,也有点无语——不就是当太上皇吗?你都大权旁落那么久了,和太上皇有什么两样?

    周后道:“陛下,还是先见了春哥儿,把日子定了,再见太医吧。”

    崇祯皇帝揣着明白装糊涂,“日子?什么日子?是媺娖出嫁的日子?”

    “皇上!”周后蹙着秀眉,“驸马是谁都没定,怎么出嫁?现在要定的是内禅大典的日子!”

    “内禅。。。。。。。”崇祯皇帝听到这俩字儿心都快碎了,一时连咳嗽都忘了。

    他本来以为会有乱臣贼子给自己出头,可没想到乱臣贼子看到左梦庚的下场全都学乖了。连山东三大军阀史可法、高宏图、左懋第都不出声儿了。

    就在这当口,大孝子朱慈烺已经来了。

    “父皇,儿臣叩见父皇,母后也在呐!儿臣给母后请安了。”

    给父皇母后行了礼,朱大太子也不等对方开口,自己就站起来,然后看着瘫在椅子上哼哼的崇祯皇帝,就心疼地说:“父皇,您又病了?哎哟,脸色蜡黄,气息不允,您一定是为国事操劳过度了!”

    周后则扭头看了眼丈夫,明明是面色红润,呼吸匀称,哪儿有一点生病的样子?

    崇祯皇帝最近是比较荒淫,但他并没有无度。而且为了可持续荒淫,他听了曾神医的建议,注意饮食,加强锻炼。每天都在宫里面拉硬弓,扔石锁,还在御花园的湖水里面划船玩儿,现在的身体好得不得了!

    朱慈烺看着越来越结实的崇祯皇帝,非常抱歉地一笑:“父皇,儿臣对不起您啊!”

    崇祯心里面就是咯噔一下,“完了,要篡位了。。。。。。”

    朱慈烺叹了口气:“最近东南缺粮,难民无食。。。。。。民以食为天,无食必乱啊!”

    崇祯看着儿子,有些奇怪:“大春哥,你是要朕的内帑买米?”

    崇祯是条件反射了,因为大明的那帮文官遇到什么财政困难,一般都打内帑的主意,好像内帑花不完似的。

    “不是,不是。。。。。。”朱慈烺连连摇头,“儿臣是孝子,怎么能用父皇的养老钱。所以儿臣准备带着难民去讨饭。。。。。。内禅的事情怕又要往后退了!”

    什么?

    崇祯和周后这下都给惊呆了!

    一太子爷要带着难民去讨饭。。。。。。大明朝这是怎么了?

第552章 崇祯觉悟了() 
“皇儿,你莫不是在说胡话吧?”周后心疼地看着儿子朱慈烺,“是不是这些日子为国为民太操劳了?”

    “是啊,是啊!”崇祯皇帝也连连点头,“要不大春哥你好好歇几个月?”

    他的话只说了一半,还有一半就是:让为父来为国为民吧!为父现在已经知道怎么当个奸诈一点的明君了!

    原来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向儿子学习),崇祯皇帝觉得自己在治国理政方面有了极大的提升——如果崇祯元年的时候他有现在的水准,早就把大明天下治理的井井有条了。

    那个时候他实在太天真了,居然相信大明朝的事情都是坏在一帮贪官污吏奸臣身上!

    所以他上台执政后就忙着找不贪不污不奸的好官来办事儿来挽救时局。。。。。。可是没想到这个路子居然完全是错的,大明的问题根本不是出在贪官污吏奸臣身上,而是出在士大夫、世袭武官勋贵和宗室这三伙人把国家给瓜分了!

    宗室不用说了,人丁繁殖日多,亲王、郡王、将军、中尉多得数都数不完,个个都得发饷,简直就是财政黑洞!

    不过宗室的黑洞再大,也没大明几百个军卫的黑洞大!账面上有那么多的军户和军田,可实际上有几个能上阵杀敌的?

    寥寥无几啊!

    几百个卫怎么都有一亿多亩田吧?这些田都是国有的!既然养不了兵,收点租总行吧?

    还是不行!

    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勋贵和世袭武官把卫所的军屯土地给瓜分了。。。。。。大明的军制是以土养兵,土地没了,兵也就难养了。

    世袭的勋贵武官吃军户、军屯,而读圣贤书考科举的士大夫则在吃民田、官田、隐田和商税!

    通过买卖、侵占、诡寄等手段,他们这些士大夫,主要是在籍未入仕的士大夫就把天下大半的土地都吃进去了,而且不加税、不交摊派,也不纳租。更有甚者还庇护商人,通过帮商人逃税牟利!

    老祖宗给举人、秀才的那点优待,全都被他们利用了去瓜分朝廷的财源税赋!

    崇祯皇帝原本以为官场最大的问题是贪官污吏太多,现在他终于知道当了官才贪污根本不是什么问题,真正的问题是没有当官他已经在贪了。。。。。。这才是真正的问题啊!

    如果当了官才能贪污,没有当官就没得贪,只能当个穷酸书生,看着那些贪官流口水,那大明朝就不会穷成那样了。

    因为当了官才有机会去贪,意味着读书人的富贵荣华都在皇帝手里捏着!

    皇帝给,他们才能富贵!皇帝不给,穷措大一个!

    全天下那么多穷措大伸着脖子,红着眼睛要来当贪官,会没有一些愿意替皇家捞钱的?他们会只顾自己发财,不顾主子穷死?

    可是大明给读书人的免税优待和秀才、举人的特权,却被他们一再扩大,最后变成了瓜分国家税源,挖大明封建主义墙角的工具。

    大明的文官,都是未官先富啊!

    而且这个“未官先富”的利益,往往比当贪官还要大。

    譬如那个钱谦益,他也没当几年官啊!而且也没捞着什么肥缺,怎么还那么有钱?

    他不就是利用名士身份和科举功名免税、庇荫、诡寄发的家吗?

    丢了官都一样能荣华富贵,还能有人好好当官吗?

    所以大明吏治的问题根本不是官贪,而是贪官都不好好去当!

    朱慈烺这忤逆子凭什么一呼百应?不就是领着一群两手空空的北方勋贵贪官到了江南?他们不听话行吗?不听话就没得贪了。。。。。。这帮家伙吃饭的钱都没有,不贪污怎么活?所以他们都是朱慈烺的狗!比狗还听话!

    忤逆子一边用两手空空的北方勋贵贪官,一边想尽办法去夺东南士大夫“未官先富”的特权,这路子完全是对的。。。。。。

    崇祯皇帝已经下了决心,如果还有机会掌权,一定比忤逆子还狠,绝对把东南士大夫往倾家荡产的路子上整!

    现在就不知道有没有这个机会了?

    崇祯皇帝期待的看着儿子,黑不溜秋的,瘦了不少。。。。。。倒是真的有点像叫花子!就不知他是不是真的累糊涂了?

    “父皇,儿臣孝顺,累一点,苦一点,都能捱过去的。”朱慈烺笑着,“绝不会让父皇再被俗务所累的,所以父皇只管放心养老就是了。。。。。。只是内禅大典要稍稍延后,等儿臣要饭回来再办。这个崇祯二十年是不会有了!”

    为什么呀?崇祯脸色一下阴沉下来了,你个逆子,给为父凑个整数都不肯!

    周后只知道心疼儿子,追问道:“春哥儿,你真要去。。。。。。”

    “去要饭!”朱慈烺笑着解释,“东南这边总有二百万以上的北地难民吃不上饭。。。。。。儿臣准备效仿隋唐时候逐食天子的做法,带着他们去湖广、江西、广东就食。”

    逐食天子?崇祯心想:那也该是朕去啊!可是要饭该怎么要呢?老祖宗是有这门手艺的,可是没传下来啊!

    “原来如此。。。。。。”周后秀眉轻蹙,“春哥儿,那些湖广、江西、广东的士绅肯拿粮食出来?”

    “肯啊!”朱慈烺笑着,语气已经阴冷下来了,“他们都是开明士绅。。。。。。看到那么多人没饭吃,一定会把粮食献出来的!”

    那是肯定的!遇到太子殿下带着的两百万拉着大炮,坐着战船来吃大户难民,大明的士绅们一定会非常开明的。。。。。。粮去人安乐啊!

    你要带着难民去抢粮啊!

    崇祯心里面那个恨啊!那么好的主意,朕怎么就想不到呢?当年让杨鹤去招抚流寇的时候就该用这个办法啊!朕苦啊,自掏腰包拿出十万两白银,再哀求几个藩王拿出五万两白银和两万石粮食。。。。。。可是够个屁啊!那么多流寇,根本吃不饱,结果全都打了水漂!

    早知道就该用逆子的办法,亲自领着杨鹤招安的流寇去江南吃大户!

    让大户们拿出钱粮,难民吃三成,朕吃七成。。。。。。有了钱粮再募兵去打东虏,这天下早就平定了!

    真是笨死了!

    崇祯看着儿子,心说:咱俩换换多好?你当父皇,去接熹庙留下的烂摊子,朕当儿臣,将来接班当仁君。。。。。。

    周后看着丈夫悔恨交加的模样,心里也难过,她现在也知道儿子没糊涂,于是就用商量的口吻道:“春哥儿,你这一去湖广没几个月回不来吧?现在已经入秋了。。。。。。要不你过了年再即位吧!总要让崇祯有个二十年吧?”

    “好好,”朱慈烺看了眼崇祯,“那就给父皇凑个整数吧!”

    总算有二十年了。。。。。崇祯叹了口气。

    周后见崇祯叹气,以为崇祯还有别的心结,一定是在担心两个庶子的安危。于是她又对朱慈烺道:“春哥儿,慈照那孩子还小,又被流寇捉去受了惊吓,说错些话也是情有可原的。你是当大哥的,不要太过计较。。。。。。”

    崇祯这个时候也想起来了,连连点头:“对对对,还有慈焕。大春哥,你知道慈焕的下落吗?”

    朱慈烺笑了笑:“父皇,母后,你们放心吧,儿臣是不会和四弟计较的。。。。。。非但不会计较,还会把云南封给他。现在他的护卫正在整顿,等儿臣再去湖广时,差不多就该上路去云南了。

    至于五弟。。。。。。儿臣不知道他的下落。”

    

第553章 走,讨饭去!() 
北风呼呼的响动,推着不计其数的木船逶迤向西南而行,在长江到长沙的湘江水道上激起一道道白浪,“太祖高皇帝再世”的旗帜,就在其中一艘巨大的彩画官船上猎猎飘动。

    湘江两岸,还有无数身强力壮的北地难民,步行向南移动。如果从高处俯瞰,就会被正在沿着湘江向南的这支难民大军的规模和气势给震惊了。

    这支难民大军的人数总有数十万众,水路并进,由大明朝抚军太子朱慈烺带领,浩浩荡荡,向南而进。

    他们。。。。。。是去讨饭的!

    还真是牛逼了,几十万人,其中还有相当部分全副武装,来找湖南的地主老财要饭了。不仅气势汹汹,而且理直气壮!

    因为他们是奉旨讨饭!

    湖南这边的地主老财要是不给饭吃,那就是抗旨,抗旨是要杀头的,且问湘江两岸,谁敢一试刀锋?

    而且朱慈烺不仅有刀,还有整整一个师的新军官兵,就在步行而进的难民壮丁前方。每到一处繁华的城镇,他们就会跟着巡抚何腾蛟一起入城戒严,然后拘了当地的富商士绅去码头上等候着朱大太子亲自率领的讨饭大军。

    在湘江和乔江交汇处的大镇乔口,是长沙府内仅次于长沙、湘阴的第三处繁华——乔江不起眼,但是却连接着资水和湘江两大水系。因此这处乔口,也就成了来自资水的商船进入湘江的必经之口,自然就日益繁华起来了。

    另外,乔口周围的土地也非常肥沃。这里是洞庭湖平原的一部分,水网密集,拥有望不到边的水田。现在正是水稻已经成熟的秋季,所以从高处远眺,入眼的都是金黄色的稻浪,间或还有一些炊烟袅袅的村落。

    真是一派可以入得画卷的田野风光,而在这派风光的边缘,却出现了极不协调的场面。

    无数衣衫褴褛的难民,拄着长枪,背着弓箭,挎着腰刀,有些还披着有点破烂的各色盔甲,如潮水一样涌到了被高高的城墙保护起来的乔口镇外围。

    传说中的北地难民到了!

    乔口镇首富,同时也是湖南最大的米商张庭粟张孝廉,这个时候正立在城墙之上,看着越来越多的难民,面如死灰。。。。。。

    镇子上的团丁早就动员起来了,一人拿了张老爷一两银子的赏,现在全都上了城墙。

    但是却没有人敢升起反抗的念头——这些团丁可不是没见过打打杀杀的老实农民。湘江沿岸这几年也不太平,张献忠早前来过一次,李自成的兵(一些散兵流贼)不久前也来过,至于那种不上台面的草寇,那就更不用说了。

    可是乔口镇却凭着高大坚固的城墙和张老爷带头出钱建立的团练,硬生生扛了过去——哦,也不是和钢板一样硬,而是献出了不少钱粮的情况下,紧闭城门,躲过了劫数。

    但是这一次。。。。。。湖南巡抚何腾蛟已经和打前站的克难新军骑兵一起到了乔口城外。

    “快快,开城。。。。。。”张孝廉叹了口气,回头看了眼身后一群瑟瑟发抖的士绅富商,都是镇上的头面人物,“咱们一块儿去听听何巡抚怎么说吧?”

    何腾蛟能说什么?

    他现在已经相信朱慈烺是朱元璋再世——连要饭的会了,还有什么好说的?

    现在跟着朱慈烺来湖南要饭的还只是一部分!还有许多人留在了武昌,朱慈烺从湖广各处调集了一些粮食去救济他们,同时还让他们在方岳贡、丘瑜的指挥下修筑武汉三镇的新城——以后这些人就会安置在武汉,朱慈烺会从中挑选精壮,组成新军,还会将汉阳、武昌的军屯、官地分给他们。

    还有一些跟着吴三辅、荆慕卿(襄阳知府)、袁继咸(河南、陕西总督,驻扎襄阳)去襄阳府要饭——襄阳府城和南阳府城在七月下旬的时候,都被吴三辅给打下来了。刘宗敏则退守光化、谷城,继续抵抗。

    还有一些则跟着李岩、郝摇旗去荆州府要饭——荆州府还是那样,虎牙山和宜都以西被田见秀控制着,以东归了大明。

    这两路也是讨饭加定居,解决了吃饭问题后,所有的难民都会在荆州或是襄阳定居。其中的精壮会被招募从军,余下的则会设法分配一点靠近城池的土地。

    在襄阳府分地不困难,因为本来就要在那里计口均田,不过是加进去两三万户北人难民而已。

    而要在荆州府分到土地就有点难了,因为李自成在荆州府均了田,土地大多有了主,想要收回可不容易。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