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2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朱慈烺笑了笑:“那就付定金给他们!武昌的两行有几百万的存银,足够支撑市面流通了。。。。。。由江都留守司和他们签合同,再支付一笔定金。有了合同,他们就能去向两行借贷。”

    武昌的海商行分行、盐商行分行内储存的五百万两白银,并不是完全用来犒赏军队和支持四川作战的——犒赏军队花不了那么多,而打四川五百万都花了也不够。

    这五百万两其实是用来构建一个金融体系的——一个以两大银行为核心的体系。

    朱慈烺知道银行是贩卖信用的,以银行为中心的金融体系的核心,就是信用。而五百万两银子摆在武昌府的两行银库中,就足够两行在现金短缺的湖广(钱都被李自成抢了)建立起信用了。

    有两行的信用支持,这五百万根本不必给出去,单靠银行发出的银票,湖广的商业体系就能运转了。

    什么?乡下人不认识银票?乡下人也不需要白银啊!他们需要的是手工业品,布匹、农具、生活用品,也许还要一些耕牛。而贩卖这些东西的商人,只要肯相信两大银行就足够了。

第538章 四川的盘子怎么接?() 
朱慈烺给出的办法。。。。。。只能稍微缓解一下缺粮的问题,还是治不了本!

    现在东南粮食供应的缺口是极大的,往年从湖广运往东南的米粮都在两千万石左右,而去年开始的湖广战争就耽误了运粮。现在战争虽然基本结束,但是粮食贸易不可能马上恢复。

    哪怕朱慈烺肯给定金,肯让两行放款,也不可能那么快就有两千万石白米运往东南。

    这年头没火车没汽车的,运点东西可麻烦了!哪儿那么容易就从乡村把粮食运到武昌?

    朱慈烺重重吐了口气:“办法总会有的。。。。。。先回南京,总要镇住局面!只要东南不大乱,办法总是有的!”

    “对!只要太子回朝,就什么都不怕了!”李岩点点头,“奏凯还朝,总归能提振人心的。而且李自成又被咱给打死了,这可是剿贼以来之最大捷报啊!”

    朱慈烺也点点头,“父皇听到这个消息一定会非常高兴的,他总算可以安心养老了!”

    湖北巡抚丘瑜眉头皱得紧紧的,他可不认为朱慈烺能变出粮食,这事儿搞到最后多半还是湖广士绅吃亏!

    因为朱慈烺是将“北人”视为军事上的依靠,将“东南”视为财政上的主要来源。

    一个是刀把子,一个钱袋子,都不能不要的。

    而湖广足,天下余。。。。。。看起来只能老老实实当个米仓了。

    其实当米仓也没什么,都已经当了那么多年了。现在的问题是,湖广能不能恢复战前的状态?能不能一年还交两百多万石的粮税?

    落籍襄阳府的丘瑜和他的老乡方岳贡互相对视了一眼,丘瑜道:“太子殿下,现在流寇眼看要入川,将和献贼合流,四川的大好形势来之不易,可不能就这样放弃了。”

    方岳贡道:“是啊!太子殿下,四川是天府之国,若为贼有,湖广将无宁日。”

    朱慈烺连连点头,“自然,自然,无四川则湖广难安。。。。。。如果四川被流寇控制,那么天下可就是三分了!”

    “对,对!”何腾蛟道,“三分归一统可不容易啊!到时候流寇和东虏很可能会勾结起来对付咱们!”

    朱慈烺忽地面色一沉:“可是四川的盘子也不容易接。。。。。。”

    四川的盘子,没有一千万是接不了的!而大明朝廷的账面上并没有一千万两银子的活络钱——一千万银子是有的,但是没编入支出预算的活钱只有五百多万,大部分已经走两行的路子调到武汉来了。即便把这些钱都运去四川,也不可能接了盘!

    而且朱慈烺也不能这么干,这么干了,两行就不可能在湖广建立信用。

    盐商行、海商行各有四分之一和三分之一的股份是朱慈烺暗中持有的。。。。。。而且朱慈烺还是这两大行的实际控制人。所以两大行的信用,就是朱慈烺是钱!

    另外,即便朱慈烺从别的地方找来了一千万,也不可能靠这点钱就很快打赢四川之战,剿灭闯贼、献贼两大股流寇,再顺手搞定一二十万四川的牛鬼蛇神。

    朱慈烺可不会天真到以为用两个模范师就打垮闯贼、献贼至少二十万军队的。。。。。。他的克难新军可没有那么强大的战斗力!而且,新军的军官们也需要时间磨练,才会有人脱颖而出,成长为能独当一面,平定一方的帅才。

    在这之前,朱大太子必须亲自出马,才能镇住局面!而他又不可能去四川指挥作战。

    所以入川之役,必须要有充足的准备。不仅在军事上要继续扩充新军实力,而且还要在经济上做好准备。

    东南的整顿现在只进行了一半,如果全部完成,朝廷每年至少能从东南得到三千万石米,两千万两银子。而湖广这边,没有个三千万石,朱大太子能善罢甘休?两亿亩田啊,给两百多万是打发叫花子。。。。。。

    另外还有福建两广这一块。。。。。。大明首富就从那一块儿出的!不得好好搜刮一下?

    等到东南、湖广、福建、两广都搞定了,四川还能有跑?

    而且,朱慈烺也不能答应四川人一年只给一百零八万石白米啊。。。。。。四川省没有五六千万亩谁信啊?天府之国就一千多万亩?良心在哪儿呢?

    不过,朱慈烺现在也不能放着四川不理。。。。。。四川的盘子不能去接,但是项目必须得做起来!

    。。。。。。

    朱慈烺又一次见到了秦良玉老奶奶,在他离开武汉之前,他得就四川问题,和老奶奶充分交换一下已经。

    “马夫人,”朱慈烺对秦良玉说,“南京出了点事儿,想必您老人家也知道了。”

    秦良玉坐在一把椅子上,手里拄着根拐棍,眯着老眼,打量着朱慈烺,斟酌着说:“老身已经听说了。。。。。。不知道太子爷什么时候能再回武汉?”

    “总要有一两个月。”朱慈烺叹了口气,“湖广的战事未了,而且四川的局还没布好。”

    “四川是什么局?”秦良玉问。

    “藩镇之局如何?”朱慈烺试探着,“一如山东。。。。。。曾英、杨展、秦翼明都是一方节度之才啊!”

    “可他们未必愿意当节度使啊!”秦良玉稍稍有点失望。

    节度使并不是川中群雄想要的,他们想要的是朝廷赶紧出钱出兵出器械把四川的烂摊子接了去。

    至于割据什么的,反正他们已经割据了,有没有节度使的名号又有什么区别?

    朱慈烺笑着:“那就劳烦老夫人去劝说他们为朝廷节度一方了。。。。。。本宫绝不会亏待功臣的,将来等朝廷腾出手来,他们个个都不失国公之位。而且,四川一定会有他们永镇世守的地盘!”

    “但是川中诸军现在缺饷少械,难以维持局面。”秦良玉说,“朝廷总要支援一二吧?”

    “那是一定的!”朱慈烺连连点头,“不过朝廷对四川的情况还不了解,不知道该给多少。本宫过一阵想召回马士英,向他问清了状况,再决定如何设立川中藩镇,及补助各镇每月的饷银多寡。老夫人以为如何?”

    秦良玉知道朱慈烺在拖,她和大明官僚们打了一辈子交道,还不知道这个?

    她现在不需要画饼,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但是闯贼入川在即了!”老奶奶放沉了语气,“川中诸军应付一个献贼已经精疲力尽,如何还能有余力同时对付闯贼?如果朝廷不加以援手,四川局面必然大坏。一旦三分之势定局,只怕朝廷再要收复四川,就很不容易了。”

    朱慈烺眉头稍皱,他沉吟了一会儿:“很快就会一批火铳和火药从南京运来,到时候送五千支火铳和一部分火药都送去四川,由老夫人分配如何?”

    从南京运来的是五千支西班牙轻型火绳枪,全都是舶来货,是荷兰人运来卖给朱大太子的——现在佛山、安平、上海、南京的铳厂还没有能力大量生产西班牙轻型火绳枪,不过西班牙重型火绳枪,也就是斑鸠脚铳倒是可以大量生产了。

    而从南京运来的这批西班牙轻型火绳枪是用来替换湖广军中的日本鸟铳的,当然不可能送去四川。不过朱慈烺会让人把淘汰下来的日本鸟铳送去四川。

    这回秦良玉终于露出了笑脸儿,她已经研究过新军的“火铳长枪阵”了,发现正好配合石柱土司军的白杆兵用。

    

第539章 大顺真是越来越进步了() 
一支军队正穿行在长江三峡的群山之间。

    这是一支浩浩荡荡,人马数以万计的大军!如果站在长江两岸的山坡上俯瞰,就会发现这支蓝色的军队东西两头都望不着边。前军已经踏入了四川省的地盘,而后军还留在湖广地界。

    大顺朝的抚军太子李过便身在这支队伍当中,骑着一匹跟随着他多年的杂色的高头大马,也和其他大部分战士一样,在盔甲外面套了一件朴素的蓝色战袍,头上戴着一顶白色的毡帽。这身打扮和李自成是一模一样,背后也跟着一面“闯”字大纛,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李自成亲自在领兵呢!

    李自成当然还在假装做人,而且还大张旗鼓地在刘宗敏的护卫下返回了襄京——当然不是坐着棺材去襄京的,而是找了个外貌酷似李自成的士兵,穿上闯王的行头,在众目睽睽之下带兵下了虎牙山,再走夷陵州、白虎关、金竹坪、亭子山,最后翻越荆山进入襄京府。

    虽然已经确定了全力入川的大方针,但是襄京府却不能轻易放弃。

    襄京府不仅是李自成最早的一块根据地,而且还是大顺王朝的首都,还是联络大顺朝控制的陕西、河南和湖广地盘的核心。

    只要襄京府还在,陕西、河南的局面暂时就能维持——至少在多尔衮看来,大顺和大明的湖广之战还在继续,他的大清国没必要在这个时候去狠扎大顺国一刀。

    而大顺朝继续在湖广和关中张牙舞爪,那么四川人就不会当假装活着的李自成是个在下江混不下去的落魄鬼了。

    根据李过所掌握的情况,比大顺军早一步入川的张献忠现在之所以混得那么惨,就是因为四川人都把他当成了不长久的落魄流寇。

    所以假装活着的李自成不能以逐鹿中原的失败者的姿态进入四川,而一定要在湖广形势尚可,关中也没有丢失的情况下入川。

    四川人是最相信得关中,据巴蜀,而有天下的。。。。。。当年刘邦不就是这样打天下的?后来诸葛亮的隆中对又建议刘备同时占据荆州和巴蜀,然后伺机取关中,定中原。

    现在李自成一手拿着关中,一手拿着荆州,怎么看都是个“顺高祖”嘛!

    所以李过不敢等局势继续恶化,就在襄京战役还没全面打响,李自成还能再假装活上一会儿的时候,以大顺抚军太子的名义,指挥三万精兵,入川去拯救张献忠于水火了。

    而在李过挥军西进的同时,驻兵关中的高一功、罗虎,也悄悄率领着两万五千精兵离开了他们战斗了近两年的西安府、凤翔府,走大散关进入汉中,然后取道西乡、淳水,绕过大巴山,突入夔州的太平县,最后再走东乡、达州进入重庆府。

    这可是一路奇兵!现在重庆的明军正两面受敌,西有张献忠,东有李过,能够勉强应付着过去就很不容易了。如果高一功、罗虎再从北面杀来,他们是无论如何都对付不了的。

    要知道高一功、罗虎的两万五千人可是在关中东抗清兵西抵吴三桂,斗争了近两年还没有垮掉的队伍,不是精锐也锻炼成精锐了!如果他们真的能出其不意的翻越大巴山,四川的那堆地主武装肯定得扑!

    到时候重庆府就是大顺的地盘了!

    而且川人一直相信由北(关中)定南和得关中而有天下的。所以面对北来的大顺军,他们的士气一定会崩,到时候夔州也就不守了。

    虽然重庆——夔州之战胜券在握,但是望着前方的重重山峦,眼看着望不着边际的长长的行军队伍消失在群山峻岭之中,李过还是有点心浮气躁,“二军师,离巫山还有多远?”

    在李过身后半个马身,二军师顾君恩立刻回答道:“回千岁爷,至少还有二百里。”

    “还有二百里?”李过抬头看了看前方大山连着大山的景色,“重庆还有多远?”

    顾君恩说道:“重庆在巫山以西七八百里外,距咱们这边还有约一千里,如果一路上顺利,二十天就能走完了。”

    李过吸了口气:“还有二十天呐,不会出什么幺蛾子吧?”

    “千岁爷,放心吧,”顾君恩笑道,“张献忠从年初开始反攻重庆府了,虽然战事不利,但他是不会放弃的。因为重庆府是全川最富的一个府,每年的税粮比成都府还多一倍,张献忠可不舍得放弃。”

    张献忠的路数很奇怪,他分明是一个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但是入了成都后却拿错了剧本,也不给下面的兄弟分田分地,也不过农民伯伯减负,反而在搞科举取士!

    结果取出来的士又不满意,糊里糊涂杀了一批!

    与此同时,他对四川的统治也没什么章法,还是走到哪里吃到哪里的流寇作风,在成都当了快两年的皇帝,把成都周围祸害的差不多了,现在自然要再取重庆来吃了。

    李过又问:“现在全川税粮总额是多少?田土总数又是多少?”

    顾君恩道:“明朝皇帝所定的全川税粮总额是一百零八万石,田土总数约是一千三百五十万亩。”

    “才这么一点?”李过闻言一愣,“四川向来号称天府,田土怎地和一个荆州府不相上下?”

    顾君恩笑道:“那是明朝粗疏,由着地方士绅隐瞒田产,否则以四川之大,天府之富,怎么可能只能一千三百万亩?三倍都不止啊!”

    后世四川省去了重庆市还有一亿亩呢!明末这时候四川省怎么可能才一千三百万亩?隐田真是隐到了没良心的地步。

    而且四川一省纳粮一百零八万石也是玩笑开大了。。。。。。哪怕农户实际缴纳的数目翻个十倍,也不过千万石。摊到至少四五千万亩上,也就是两斗米。

    以天府之国的土壤,根本算不上什么负担。四川的气候也比较温和,受小冰河期的影响不大。所以在历史上的明末大乱中,四川本地没有什么人造反,而且上上下下都非常敌视张献忠这个农民起义领袖。

    当然了,四川这个天府之国是属于四川士绅地主的,和四川农民的关系也不大,只是饿不死而已。

    李过低声道:“这是士绅最是该死,这天下到了如今,他们才是罪魁祸首!这一次入川后,额们还得计口均田。”

    “千岁爷圣名!”

    李过忽然又拧起眉头,“可是那么多老兄弟怎么整?襄京府的事情可不能再来第二回了。。。。。。”

    襄京府的洋相也出得太大了。。。。。。贫下中农迎太子!这还是大顺朝的老巢呢!要再来第二回,李过往哪儿跑路?去西藏么?

    顾君恩笑道:“千岁爷,当时咱们地方局促,不让老兄弟们吃襄京的百姓,日子可就过不了啦。如果咱们得了四川,当然就不必那样了。”

    “不圈地授田?”李过问。

    “那可不成。。。。。。”顾君恩道,“巴蜀州府众多,每个州府拿出两成半田土分给将士,余下的七成半平分给百姓。这样可就能保上下人等都欢悦了!”他顿了顿,“给将士们分完了田后,至少还能有三千万亩,一亩收个一斗米,一尺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