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2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臣建议千岁爷暂时就将行辕设在小武昌城,只要在樊口修筑炮台,封锁江面,就能万无一失了。”

    小武昌原名鄂州,在明朝时称武昌县,而武昌府城则是江夏县。

    武昌县和黄州府的黄冈县(首县)隔着长江相望,两处都是控扼长江的要冲。而在武昌县城以西不远,还有一处著名的险要,名叫樊口。

    樊口距离长江很近,位于长江的一条支流当中,四面环水,易守难攻。如果在樊口筑起棱堡,并且在棱堡面朝长江的铳台上布设大口径的加农炮,就能封锁长江江面。

    另外,武昌县城和黄冈县城隔江而望。在两城靠近长江的城墙外都有码头可供水师停泊。只要控制樊口险要和武昌县、黄冈县两城,然后在两城之间修一座用于拦阻的浮桥。从下游而来的水师,就能在长江江面上安全停泊了。

    而根据吴三辅和长江水师提督刘崇儒(沈廷扬的船头火铳刘)的建议,朱慈烺的中军大营就应该摆在武昌县城的。

    不过现在武昌府城江夏既然没丢,那朱大太子可就不能在武昌县眯着了,这样显得太没胆量了。

    听完了刘孔昭的报告,朱慈烺又问:“那你见着李自成的水军了吗?他们比你的操江水师如何?”

    “臣没见着李自成的水师。”刘孔昭回答,“不过听从汉口逃出来的士绅说,李逆是水陆并进而来,他的水师沿汉水而来,有战船百数十艘,其中最大的是几艘楼船,形如城垣。”

    “知道了,”朱慈烺想了想,笑着,“诚意伯,本宫想走水路去武昌县,先占据黄冈、小武昌为水师根本,同时在樊口筑垒,布设十二磅红夷大炮。

    而陆师则在武昌县登岸,除两团分守武昌县、黄冈县外,皆进驻武昌府城。你看如何啊?”

    刘孔昭管了多年的操江水师,对长江沿岸的情况非常熟悉,而且又在九江驻扎了不少日子,对武昌府、黄州府段长江沿岸的状况也很熟。

    所以在武昌府、黄州府一带长江沿岸打仗,还得听一听他的意见。

    刘孔昭也以为自己和老祖宗刘伯温一样足智多谋,就为朱慈烺盘算开了:“进据江夏则是主攻,退守樊口则是主守。进退之间,就看千岁爷是想进攻,还是想退守了。”

    朱慈烺点点头:“唔,本宫自是要攻了!诚意伯,你够不够跟本宫一起西进?”

    “如何不敢?”刘孔昭拍着胸脯,“操江水师上下一万两千将士,人人都摩拳擦掌,就想跟着太子殿下讨贼!”

    “水师止步樊口,”朱慈烺道,“你去选操江水师中选三千能陆战的,跟着本宫一起进武昌。到了武昌府城后,你就当。。。。。。当个江都留守使吧!”

    “江都留守使?”刘孔昭一怔,“哪个江都?”

    扬州府下面有个江都县,刘孔昭心说:朱大太子不会让我去当江都县的县官吧?虽然油水挺足的,可也太小了。

    朱慈烺道:“本宫预备合并武昌、汉阳二府(汉口此时属于汉阳府)设立武汉府,为大明之江都,和应天府并为东西二都,共同控扼长江水道。”

    他这话才说完,刘孔昭还没说话,袁继咸已经开口了,“太子殿下欲以金陵、武昌并为二都,那凤阳如何?北京又如何?会不会让人觉得朝廷无意北伐,而要偏安江南?”

    朱慈烺看了一眼袁继咸,笑了笑道:“本宫观南北朝之史,发现荆州素来是南朝内患。不能控荆州,就不能稳南朝,不能稳南朝,北伐也不会成功。

    而如今朝廷定都金陵,掌控江南、淮扬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荆楚湖广终是鞭长难及。因此本宫才想设立江都,以后朝廷可以沿江游走,数月江都,数月南都,两头就都能牢牢掌握了。

    另外,北都燕京早就在上回北伐的时候改为北平府了,将来是北平王的封地。即便北伐成功,朝廷也不会还都了。

    至于中都凤阳,向来名不符实,而且凤阳距离南京才三百多里,根本不难控制。所以本宫早就想好了,等到时机成熟就撤了中都留守司。”

    他看着船舱内的三老,笑着道:“丘世伯(世袭伯爵)和方世伯都是湖广本地人,熟悉情况,又有人望。不仿以一人巡湖北,一个判武汉。至于袁襄赞,你可以文武双全,足以总督湖广、陕西、河南军务。不知三位老先生可愿意为国家承担一份辛苦吗?”

    这下丘瑜和方贡岳二老才算明白,原来朱慈烺早就安排好了——就是要让他们二位以武昌、汉阳为本据,为朝廷看好湖广这一大块宝地。

    而袁继咸的差事则是个拉仇恨的名义,和史可法的七省总督差不多,只是不知道会给派到什么地方去当靶子?

    。。。。。。

    “皇爷,可发达了,又是三四百万两啊!只可惜没能夺下武昌,要不然还能再多一倍!”

    站在龟山上遥望武昌城的李闯王听着田见秀的报告,只是笑了笑:“没想到湖广的老财也挺能藏钱的,都到这个份上,还能榨出三四百万两!”

    湖广这些年可是被李自成、张献忠、左良玉轮着蹂躏,妥妥的元气大伤!

    可是只要湖广米还能源源不断运往江南,伤了的元气总能补一点回来。而李自成所采取的计口授田,对于湖广士绅而言,才是真正灭顶的祸事。

    “捉了不少士绅吧?”李自诚笑着问刘宗敏。

    刘宗敏道:“捉了一千多戴方巾穿道袍的,还有万把开买卖的奸商,都拘在汉正街上。”

    “好!”李自成道,“都送去武昌府吧!”

    “送去武昌?”刘宗敏一怔,“这些人可跟咱们不对付啊!不如。。。。。。”

    他一挥手,做了个杀人的手势。

    李自成笑着摆摆手:“杀他们干什么?送他们过江,都去吃朱慈烺的闲饭!”

第492章 太子家有余粮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天下间的城镇就有了“四聚”之说,就是四个汇聚了一方人、财、物的都会之镇。四镇分别居于天下四方,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

    也就是说,连县城都不是的汉口镇,曾经的繁华是可以和北京、苏州这样的名都大会相比拟的。而此时汉口镇的繁华,又是以临近汉水码头的汉正街为中心展开的,从汉水码头到袁公堤间,区区两三个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汇集了七十几条街巷。最热闹的时候,每天都有十万客商在这里进进出出,做成的买卖可达数以十万两。

    而这么一个日进斗金,财源滚滚的好去处,现在也是一副末世场景了。整个商埠里所有的铺子都被抢空了,其中不少还点着了火,正熊熊燃烧着。

    那些家财万贯的奸商和从临近的襄阳、陨阳、德安、承天等府走避而来的士绅地主,只要没来得及逃走,全都被如狼似虎的大顺军将给拘了圈在汉正街上。还有一些只是看着比较体面,其实内里早就空了的倒霉蛋,也因为寄居在汉口镇上,也被一起圈在了被披坚执锐的大顺武士团团包围起来的汉正街上。看着都跟待宰的羔羊差不多!

    由于在山西之战时被晋商和山西读书人出卖了一把,现在大顺军上下对商人和书生可没过去那么客气了!

    在不少“老营武士”看来,这些戴方巾穿道袍的书生,穿员外服的奸商就没一个好的,个个都该杀!

    只有杀光了这两类人,大顺朝的天下才能太平。。。。。。所以不少“老营武士”都已经尖刀出鞘,利刃在手,就等着皇爷李自成一声令下,便要下手了。

    而被圈着的这些人也觉出不对味儿了,哭声喊声混在一起,越发喧闹,偶尔还有“老营武士”的喝骂之声响起,真是喧嚣嘈杂到了极点。

    一个三十多岁的黑面壮汉穿了一身朴素的麻衣,搂着个空空如也的大背篓子,也在人堆里面挤着。不过他好像是个不惧死的,别人都在向里挤,好离那些凶神恶煞一样的“老营武士”远一些,他却努力往外挤,一边挤还一边喃喃自语:“不活了,不活了,什么都没有了,还活什么劲儿呢?”

    在他身后,还有个脸上抹的脏兮兮的婆娘,疯了一样的拽着他,哭喊着:“当家的,当家的,你可不能死啊,你死了,我们娘仨儿怎么活?”

    “还活什么,活什么,活活饿死么。。。。。。”这汉子太过壮实,他女人根本拉不住,反而被他一路拖着出了人群。

    一个花白胡子的“老营武士”的部总带人上前拦住了他,喝骂道:“什么人?不想活了么?”

    汉子听了这话,一阵狂笑,瞧着疯了一样,“不活了,不活了。。。。。。我是京山叶家鑫,被你们祸害得都没了,还活个啥?来来来,你个老贼,快把我杀了吧!”

    这汉子原来是承天府下面一个名叫京山的小县的富农——农民当然也有富的!虽然明末农业的大环境糟糕,兵荒马乱不说,还有一堆士绅地主在走寄进制的封建路线,不断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

    但还是有一些农民会富起来,或者是暂时富起来。。。。。。这个名叫叶家鑫的汉子就是个在明末乱世中还能种地致富的农民,他身强力壮,头脑精明,祖上稍有一点余荫,家族里面还有个叔叔中过举,一直都挺照顾他,而且还娶了个极能持家的婆娘。所以到大顺天兵打到他家乡京山之前,他就慢慢富了起来,混成了富农。

    他自家有二十亩水田,都寄在那个举人叔叔名下,另外还租了三十亩水田,付出的租子也不高,所以存在一定的利润空间——租子高低,其实也和佃户的实力有关。叶家鑫这样有实力可以保证按时交租的富农,当然可以用较低的代价租到土地。

    五十亩水田他一个人当然种不了,所以是雇人种地,他虽然也参加劳动,但主要负责的还是经营管理。除了经营五十亩水田,他还兼营贩米,替汉口的大粮商姚大桥在京山县收购白米。

    此外,他还在干高利贷的勾当。。。。。。用他自己的话说:不是图赚钱,就是为了帮衬乡里乡亲的,是积德行善!

    结果,他就“善”有恶报了!

    大顺天兵一到,京山县城和各乡各镇,立即就贴出了“计口均田,免债免息”的告示。

    计口均田他倒不是很怕,他自己就二十亩田,夫妻二口,再带俩孩子,人均就五亩。湖广这边田宽,人均耕地差不多也有这个数目了。最多就是三十亩租来的田被收去均了,和他的关系也不大。

    可是一个“免债免息”却把他给逼急了,他放在外面的“债”可不少,要都给免了,他多少年都白干了!

    另外,向贫户放债,再让他们用稻米偿还也是叶富农收购稻米的方式。“免债免息”一出,他收购稻米的买卖也就做不下去了。

    所以他就对大顺天朝有了抵触之心,又被他那个同族的举人叔叔一蛊惑,便带着老婆孩子和多年积攒下来的银子跑到汉口来了。本来想改行做点买卖的,结果他前脚才到,李自成的大兵跟着也来了。

    而且还把他给抢了个精光!

    他现在差不多一无所有了,还活个什么劲儿?

    那花白胡子的“老营武士”见他是真心寻死,也就不生气了,不过也没一刀砍死他——在圈地分田的同时,李自成也在抓军纪,现在大顺军的纪律已经越来越严格了,不能随便砍人,也不能随便抢人。

    之前在汉口放抢,那是有命令的!李自成这么干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得多少钱,而是为了最大限度打击士绅工商阶级——大顺朝的封建化是分两步实现的,一是圈地授田,以制造“封建武士”;二是计口均田、免债免息,以打击士绅工商,同时帮助下层农民。

    李自成需要的,就是一个比较单纯的封建社会——顶层是他这个皇帝,上层是大顺的勋贵高官,中层是授田的战士,下层是均田的农民。如此才能等级森严,利出一孔。

    花白胡子老营兵大声道:“来个谁,把他给额捆了。。。。。。待会儿要杀的时候,他就是头一个!”

    “喏!”

    几个大顺兵早就在旁边等着了,大声应喏后就扑上去,用麻绳把他捆了,拘在一边,等命令下来头一个就杀。

    那“花白胡子”手下还有个看着傻愣愣的小个子,大概还没娶上老婆,就去把叶家鑫那个哭天抢地的婆娘也揪住了,不过也不行什么苟且的事情,只是劝她说:“姐姐莫哭了,等杀了你的汉子,你就跟额过吧。额在陨阳府有六十亩好田,还有个大宅子,就是没个婆娘。你跟着额,保管不吃苦。。。。。。”

    叶家鑫的婆娘听了这话,哭得那就更凶了。而在附近看着的士绅奸商,也被她感染,哭成了一片。

    哭着的时候,就有吼了一嗓子:“汝侯刘爷驾到!”

    然后就看见十几个骑士,从袁公堤的方向策马而来,沿途的大顺兵丁,全都肃立相迎。

    是刘宗敏来传达李自成的命令了。

    “王老顺!”刘宗敏认得那“花白胡子”,所以举着马鞭指着被捆在地上的叶家鑫就问,“这人是谁?犯什么事儿了?”

    然后他又看见叶家鑫的老婆了,“还有那女的是怎么回事儿?看着怎么像强抢民女啊?现在不许了!”

    “不是抢,不是抢。。。。。。”刘宗敏的话把那傻愣愣的老营兵吓一跳,连忙推开了叶家鑫的老婆,还结结巴巴在辩解,“汝侯莫误会,小的不是抢,是是是。。。。。。”

    是什么呀?怎么说呀?向候补寡妇求婚?

    “侯爷,”名叫王老顺的大顺“老武士”上前解释道,“这壮汉是个奸商,被咱们抄了家当,不想活了,额就让人拿了他,等着命令下来就第一个宰。那女的是他婆娘,被二愣子看上了,想等她守寡后讨回去做娘子,真不是强抢民女。”

    “原来是这样啊,”刘宗敏摇摇头,道,“那这事要黄了!

    皇爷有旨,拘在汉正街的奸商劣绅都不杀了,统统赶到武昌府去吃朱家小太子的大户!”

    王老顺一愣,“侯爷,都放了?这里光是当家的男人就有一万多,加上婆娘娃子有三四万,都送去武昌吃大户?”

    “是啊!”刘宗敏笑道,“皇爷就是想让这群能吃不能打的孬货去吃穷朱家小太子!”

第493章 资本主义就是麻烦啊!() 
吃穷朱慈烺什么的,不过是刘宗敏脑补出来的笑话罢了,李自成可不会真这么想。

    他之所以不杀这些士绅奸商,主要是因为比较“心善”,不愿意杀人太多。换成张献忠估计就没那么客气了!

    而在“心善”的同时,李自成又在是否要“推倒重启”的问题上纠结了许久之后,做出了最终的决定——他要整个儿推倒大明社会,重新开始,建立一个简单而高效的“顺制”。而不是用“顺承明制”的办法,在修修补补一番后将就着当他的大顺皇帝。

    而要推倒重启,他就得彻底扫除“明制”的既得利益集团!

    这个既得利益集团所包含的,不仅仅是明朝宗室、勋臣和一部分文官,还有遍布全天下的士绅地主,以及在东南沿海蓬勃发展的工商业者——特别是受明朝工商业发展和大航海时代双重利好刺激的海商!这帮野心勃勃,充满活力,而且拥有武装的商人,根本不是一个新兴的封建统治集团可以容忍他们存在的。

    至于收编士绅,整合工商,强行发展资本主义什么的。。。。。。实际上就是最大限度接收明朝的遗产,要这样做就无法彻底推倒重启。

    而对于现在李自成,也根本就做不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