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2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皇太子殿下,”范。迪门说,“我会认真考虑您的提议,不过现在郑芝龙将军还没有抵达南京,我希望能和他直接就通航问题、岛屿问题进行谈判。

    另外,我希望能进一步考察上海商埠,以确定那里是否可以替代福尔摩沙。”

    呵呵!朱慈烺心里却是冷笑几声:装什么装?你个奸商还真能放着大把的银子不去赚?

    。。。。。。

    “千岁爷,郑皇亲到了,正在东华门外面候着呢。”

    范。迪门前脚刚走,黄小宝就给朱慈烺带来了郑芝龙求见的消息。

    郑芝龙其实比范。迪门早一天到南京,刚到南京的泉国公府,就得到了宫中送来的喜报——他的闺女郑茶姑果然争气,已经怀上了朱大太子的骨肉!

    所以郑芝龙今儿见到朱慈烺的时候,笑得嘴都快合不拢了!

    而朱慈烺也给足了郑芝龙面子,不是在文华殿里面坐着等候,而是迎到了文华门,看见郑芝龙要给自己下跪,就摆摆手笑道:“不必跪了,都是自家人,又不是在朝堂上。”

    郑芝龙没有下跪,但还是行了个揖拜之礼:“臣恭请储君殿下金安。”

    “免礼,免礼。走,先见见茶姑去,这些日子她可想你来着。。。。。。”朱慈烺一边说一边就和郑芝龙一块儿向文华殿后的长春阁走去。

    长春阁并不是一座楼阁,而是一所大院和一大四小五座楼阁的合称。其中的一座大一点儿的三层楼阁居中,是朱慈烺和吴三妹共用的寝殿。另外还四座稍小一些的楼阁,分别位于大阁的东、南、西、北。其中位于东、西、北的三阁,分别属于郑茶姑、宁香玉和费珍娥。靠南边紧挨着文华殿和克难殿的永春南阁则是用来招待入宫探亲的皇亲的地方。

    朱慈烺和郑芝龙有说有笑的走进南阁的时候,郑茶姑已经在那里等了一会儿了。她虽然被诊出了喜脉,可毕竟才个把月的身子,压根瞧不出来,也不碍着行动。看见郑芝龙和朱慈烺一块儿来了,就一蹦老高,喊了一声:“爹爹!”提起裙摆飞也似的迎了上来。可是把伺候她的两个大妈宫女(她们都是跟着郑茶姑一起入宫的,是伺候茶姑多年的老妈子)吓了一跳,忙不迭地也追了上去。可她们哪儿追得上海贼王的闺女?海贼王的闺女在摇摇晃晃的海船上都跟飞似的。而那两个大妈跑没几步,其中一个还绊了一下,自己跌倒了,另一个连忙去搀扶她,好不忙乱。

    郑芝龙看见闺女蹦蹦跳跳的样子也直皱眉头——这丫头怎么一点没规矩呢?别说入宫了,就是嫁进寻常的大户人家当了少奶奶也不能这样啊!

    不过朱慈烺却笑眯眯看着郑茶姑,他这个太子就好这一口傻白甜,茶姑和三妹都是这个类型的,所以很得他的喜欢。倒是宝相庄严的宁香玉和小狐狸精儿似的费珍娥不是他的菜。

    茶姑这个时候已经到了郑芝龙跟前,行了个福礼,然后就拉着老郑粗糙的不行的大手,眼圈红红的。郑芝龙是个实在人,不会说什么肉麻话儿,只是瞧着闺女笑呵呵道:“银子还够花吗?爹爹这回又给你带来五万两,都存在海商银行里面了。”

    朱慈烺在旁听了郑芝龙的话,就摇摇头道:“老泰山也别太宠着茶姑了。。。。。。她在宫里面也花不了什么钱。”

    郑芝龙也是微笑:“这丫头打小就惯坏了,花钱没数,我这个当爹的也有几个,给她敞开了花就是了。”

    其实郑茶姑根本不是花钱没数的女孩子,郑芝龙这个首富也不是会把孩子宠上天的人——他子女那么多,也宠不过来啊!

    现在他大把往茶姑口袋里塞钱,是为了让茶姑在大明皇宫里面散出去。。。。。。如果茶姑肚子争气,给朱慈烺生了儿子,平日里又舍得洒钱,还有郑家做后盾,下一届的太子多半就是茶姑的儿子了。

    朱慈烺自然明白郑芝龙的心思,不过他也不去干涉。。。。。。后宫谁大谁小,只有他说了才算。

    。。。。。。

    父女之间的见面已经结束,在一块儿用了午饭,又拉了一会儿家常后,郑芝龙就跟着朱慈烺回了文华殿。翁婿二人都进了东暖阁内的书房,坐下以后,朱慈烺就和郑芝龙说起了同荷兰进行谈判的事儿。

    “老泰山,”朱慈烺说,“范。迪门这次是拧不过咱们的,他没多少筹码。不过咱们也不能只顾眼前的这点利益,得看远一点。”

    “看远一点?看多远啊?”郑芝龙倒是个实在人,直接问了。

    “最远看到。。。。。。欧罗巴大陆!”朱慈烺说,“咱们得往欧罗巴派人,做买卖,留学,请他们的工匠、教师、军官。。。。。。还有水手!”

    “水手?水手咱们有啊!”郑芝龙拍拍胸脯,“要多少都不是问题!”

    朱慈烺看了他一眼,“你的人能操船去欧罗巴,去新大陆吗?能操那种软帆大海船吗?”

    “这个。。。。。。”郑芝龙想了想,“其实臣在料罗湾海战前倒是打造过十艘软帆盖伦夷船,都有双层炮甲板,还按照夷人的办法安放了可以活动的红夷大炮。可惜没有等到成军,就被红毛国东印度公司的战船偷袭,十艘战船毁于一旦,真是可惜了!”

第473章 你个目光短浅的老海贼() 
“竟有此事?”

    朱慈烺吃了一惊,他虽然知道郑芝龙有一支半中半西的水师,绝对称得上东亚海上霸主级的存在。可他并不知道郑芝龙早在十几年前就打造过十艘拥有双层炮甲板的西式大战船!

    这可是了不得的海上武装啊!双层炮甲板的战船怎么都有二三十门红夷大炮吧?十艘加一块儿就是二三百门红夷大炮,如果排成一列,用一侧火力射击,也有一百到一百五十门红夷大炮齐射了。。。。。。有这么多大炮和战船,鞑子还敢嚣张?

    不对啊!郑成功当年要有这样的舰队,还会打不下南京?一百五十门红夷大炮对着南京城墙一顿猛锤,什么样的鞑子还能活?郑成功怎么会打输了南京之战?

    “老泰山,你现在有多少这样的船?”朱慈烺连忙追问。

    要有的话,赶紧拿出来用一用啊!明年春天东南风起就北上,去天津大沽口轰鞑子的堡垒。

    一百五十门红夷大炮一起开火,还不吓死多尔衮!

    “现在?”郑芝龙两手一摊,“没了。。。。。。”

    “没了?”朱慈烺眨了眨眼皮。

    “都被荷兰人一把火烧了。”

    朱慈烺愣了又愣,“你不会再造吗?你那么多钱,造不起吗?这都十几年了。。。。。。你一年造一艘,也该有十几艘了!”

    郑芝龙尴尬一笑:“千岁爷,臣没有这些西夷大船都打胜了料罗湾之战。。。。。。红毛国的东印度公司也服气了,每年只从臣这里进货,走福建外海通过的船只,都花钱从臣这里买通行的令旗,臣再造那些西夷大船有什么用啊?”

    有什么用?朱慈烺心说:给你儿子郑成功锤鞑子啊!锤完了鞑子,你儿子还能靠它们谋朝篡位,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建立你家郑氏王朝。。。。。。到时候你就是太庙里面供着的郑烈祖了,死了也高兴啊!

    “那,那现在你还能造这些船吗?”朱慈烺也不和“郑烈祖”多废话了,而是接着追问。

    “能。。。。。。”郑芝龙皱着眉头,“可是这种西洋大船造价高昂,操纵困难,不如大鸟船好用。”

    郑芝龙当年花了血本打造这十条西式大战船是为了和荷兰东印度公司争夺海上霸权的。所以这十条西式大船都是按照战船的标准建造的,造价高昂。

    另外,为了在远海上追击东印度公司的软帆船,这十艘战船全都可以张挂软帆。

    为此郑芝龙还不惜代价从濠澳请了西洋水手,想让他们传授操帆驾船的本事。。。。。。根据郑芝龙当时的想法,他和东印度公司的战争有的好打呢!

    所以做了长期斗争的准备!

    可没想到东印度公司主要是求财的,没功夫和郑芝龙打持久战。在料罗湾战败后干脆服软了。东印度公司服软了,“目光短浅”的郑芝龙也就没动力继续发展大海军了,然后郑氏集团就舒舒服服过起了躺着赚钱的好日子,直到清兵汹涌而来!

    这事儿真是因福得祸了!如果郑氏集团和荷兰东印度公司打上十几年,一直打到满清入关,什么风帆战列舰,什么莫里斯方阵,什么三磅团炮的,全都有了。至于红夷大炮,恐怕都造到二十四磅、三十六磅了。。。。。。舰队旗舰的排水量指不定都上千吨了!

    而且一群和荷兰人打生打死十几年的海贼会害怕那些连一层炮甲板的六级舰都没有的鞑子?还想下江南?先问问三十六磅大炮答应不答应吧!惹恼了老郑,那就是坚船利炮上天津了!

    “西洋大船怎么会没有大鸟船好用?”朱慈烺瞪了郑芝龙一眼,气呼呼地问,“人家万里迢迢都到咱家门口了,你什么时候能去一趟阿姆斯特丹?”

    郑芝龙听得一头雾水,“阿姆什么丹?”

    朱慈烺一挥手,“现在什么丹都去不了。。。。。。赶紧造船吧!现在还能造吗?不行的话就先买一艘西洋大战船当样子?”

    “能造的,能造的。。。。。。”郑芝龙点点头,“臣可以去请洋匠帮忙,就是造西洋大船需要用到不少暹罗胭脂木,贵且不说,而且还转运不便,不是一时半会能凑齐的。”

    暹罗胭脂木就是柚木,这个时代欧洲人造得风帆战列舰都非常耐久,因此要选用柚木和橡木这样的好木头。如果保养得当,一艘风帆战列舰是可以用上几十年的!

    “那就从现在开始凑吧!”朱慈烺对郑芝龙道,“先造上十艘。。。。。。一艘给你三万两银子的贴补,等战船造得了,能出海航行了,本宫就派人验收,合格了就付钱给你!怎么样?”

    郑芝龙怔了一下,这派头也太大了吧?三万两银子一条船,十条船就是三十万两啊!

    他顿了顿,试探道:“千岁爷,这船归谁啊?”

    “当然归福建水师啊!”朱慈烺一笑,“给我也没有人能驾船啊。。。。。。不过这十条船造得了,得听本宫的调遣!”

    郑芝龙松了口气:“行,老臣回了泉州就安排!”

    朱慈烺点点头,似乎非常满意这个答复,“好!回头本宫就让人准备合同,咱们白纸黑字签合同!”

    说好了造船的事情,朱慈烺又把话题转到了和荷兰人谈判的问题上了。

    “老泰山,”朱慈烺看着郑芝龙,道,“咱们得放荷兰人进来。。。。。。不过也不能白白放行,咱们也得出去!郑家的商馆要能开到巴达维亚,开到锡兰,开到欧罗巴!郑家的商船,将要在南洋和西洋自由航行。

    这就是让荷兰人自由出入上海港、泉州港、宁波港、广州港的条件!”

    郑芝龙的眉头拧了起来,显然在苦苦盘算。

    开放荷兰人进入上海港、泉州港、宁波港、广州港贸易对郑芝龙当然是不利的。

    因为之前郑芝龙垄断了中荷贸易,荷兰人只能从他这里进货。

    同样的,郑家进入南洋、西洋则是有利的。。。。。。但是利弊相比,郑家恐怕还是会吃亏的。

    朱慈烺接着又道:“荷兰虽然可以自由出入咱们的港口,但是海上的通行税还是得照给。。。。。。这是给福建水师逮海盗的军费,必须得给!

    他们还得把台湾岛上的据点都让给郑家!以后郑家就是台湾岛的岛主了。”

    郑芝龙的眉头还是紧紧皱着,他每年通过垄断的中荷贸易,可是获利丰厚啊!

    如果允许荷兰人自由出入上海港、泉州港、宁波港、广州港。。。。。。

    朱慈烺看着郑芝龙,忽然笑了起来:“老泰山,本宫还有一单大买卖要给你做。”

    “大买卖?”郑芝龙问,“什么买卖?”

    “粮食!”朱慈烺道,“民以食为天嘛,东南人多地少,又种了太多的棉花和桑树,总是缺粮食的。。。。。。本宫就想从外面进一点,填补一下。”

    “万里运粮?”郑芝龙眉头皱着,“这不行吧?”

    安南、占城、水真腊、暹罗这些国家都盛产稻米,而且稻米价钱很便宜,但是万里运输的成本加上去,恐怕就没什么可以赚的了。

    “有万里?”朱慈烺道,“从盛产稻米的占城和水真腊到泉州最多就三四千里,到上海也就五千里,如果顺风航行,有个把月就到了。无非就是贸易线上加一截罢了。。。。。。本宫出一两五钱买一石占城米,这买卖有的赚吗?”

第474章 这门生意是殖民() 
郑芝龙眉头皱着,给朱慈烺算了笔账,“千岁爷,一艘大鸟船最多也就装个两三千石稻米。。。。。。安南、占城、水真腊的稻米再贱,运上船也得要四五钱银子一石吧?一船稻米的差价只有两三千两,如果扣掉水手的工钱和修补船只的开销,可就没多少了!”

    朱慈烺笑了起来:“老泰山,你的账算得不对!”

    怎么会不对?郑芝龙心说:我可会算账了!一年上几百万的账,我都不用数手指头的。。。。。。

    朱慈烺心想:算账你能算过我?我的数学可好了,高考数学差一点拿满分的学霸就是我这样的。。。。。。我过去算几百亿的账都不用数指头的!

    而且去安南、占城、水真腊买稻米的生意根本不是你这样做的,这门生意赚钱的地方不是卖米,而是殖民!

    据朱慈烺所知,殖民这事儿也是有赔有赚的。赔本殖民是为了占地盘——也可以看成是一笔长期的烧钱投资。

    而赚钱的殖民又分两种,一种就是为了赚钱,比如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的殖民就是为了获得一个和中国、日本贸易的据点。

    而另一种则是财地双收,既要把钱赚了,还得把地盘给拿下。

    现在大明内忧外患一大堆,手头可不宽裕,不可能赔本烧钱搞殖民,否则会亏死的。可同时大明的人口也多,和没多少人的荷兰又不一样,不能光想着钱不要地盘。所以得走财地双收的路子!

    而财地双收,还是财在前,地在后的!关键就在于要首先找到一个可以“引流”的产业——哪怕少赚一点,或者不赚什么钱,也要把一定数量的人口从本土吸引去殖民地。

    殖民地的人口上去了,才能进一步发展产业和城市,这样就能占领土地,并且取得丰厚的回报了。

    而同占城和水真腊的稻米贸易虽然没有什么丰厚的利润,但是却可以做出很大的规模——这个时代湄公河三角洲的开发程度还很地,有大片的土地可以开垦,但同时也不是没有一点基础,有一座名为普利安哥的港口城市,就发展的非常不错。这座城市就是日后的西贡和胡志明市,现在还是水真腊王国的领土,不过却在二十多年前被赐予了一位嫁给水真腊国王的广南(安南的一个割据政权)阮主的女儿,因此就成了躲避郑阮之争的安南难民的乐土。

    而安南难民在民族血统、生活习惯和语言文字上都和大明汉人相近,而且现在没有正式的安南国,只有大明的安南都统司!

    也就是说,安南现在不真正的独立国家,而是依附明朝的一个土司政权——这事儿得从安南后黎朝的中衰和篡夺说起。安南的后黎朝在十六世纪初进入了所谓“中衰时代”,宗室自相残杀,权臣趁机崛起。其中一个叫莫登庸的权臣最后一手遮天,玩起了禅让篡国的把戏。

    但是这次篡位没篡利索,后黎朝的另外两个权臣家族郑氏、阮氏不服莫氏篡位——他们自己也想篡啊!让莫登庸抢了先,所以就只好当黎朝的中兴忠臣,找了个黎朝远亲立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