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2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小夫妻俩可真是一块儿落到蜜罐里面了。。。。。。

    唯一让左梦梅有点担心的,就是小王爷的造反精神太足了,整日嚷嚷着要造太子爷的反!

    好好的藩王,何苦去干这种掉脑袋的事儿?而且太子爷那么能打,要是打小王爷打败了,自己也少不得陪着上法场。。。。。。

    想到这事儿,左梦梅就忍不住叹了口气儿。

    “好姐姐,因何叹息?可是为了老泰山?”

    小王爷的声音忽然传来了。左梦梅转过身去,就看见朱慈照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到了自己身边,那双溜溜的大眼睛,正有意无意的在自己那张如花似玉的脸蛋儿扫过来,扫过去。。。。。。

第466章 朱慈烺的难题(呼唤月票)() 
左梦梅幽幽一叹:“大(念代)王安居王府,日日逍遥,却不知荆州城外早已是山雨欲来了!”

    “怎地?”朱慈照忙问,“难道是太子哥哥行了忤逆不孝之事?”

    “不是太子,”左梦梅摇头,“是李自成!”

    “啊,是皇爷,”朱慈照发现口误,连忙改口,“是逆贼打来了?”

    “还没,不过也快了!”左梦梅说,“逆贼的告示已经贴到了荆州城外。。。。。。说什么‘吃他娘,分他娘,闯王来了分田地’,弄得荆州阖城人心惶惶。今天早上,义父的军师黄澍也来了荆州,这会儿正和爹爹、王伴伴、堵知府他们商量怎么应付闯王的大军呢!”

    “这这。。。。。。”朱慈照一下子就慌了神,“姐姐,咱们还是准备逃命吧!这李自成可凶了,寡人可不能再落在他的手中了!”

    左梦梅看着自己的小丈夫,很有一点儿无语。

    李自成凶,你那哥哥朱慈烺就不凶了?落在李自成手中未必就坏了性命,要是你造反被你哥哥拿住了,还想活命?

    自古最是无情帝王家啊!

    。。。。。。。

    同一时刻,楚王朱慈照的好哥哥,天下第一大孝子朱慈烺已经回到江北大营了。

    他并不是直接从凤阳府回到江北大营的,而是兜了个大大的圈子。先是沿着淮河走到淮安府,然后再沿着运河南下,到了扬州后再拐弯向西,经过仪真才抵达江浦县的江北大营。

    这一路,每过一座有点规模的城镇,朱慈烺都会举行一场声势浩大的胜利大阅兵。八千到一万名全副武装的克难新军战兵,全副武装,武器上挂着腌渍起来的鞑子头颅,杀气腾腾的穿城而过,震慑人心啊!

    鞑子都杀了那么多,谁敢不服?

    不服就来啊!看看是你们厉害,还是鞑子厉害!

    除了震慑宵小,朱慈烺这一路还拉了不少人头——都是流落到江淮之间的北方难民!

    黄澍有一点没说错,朱慈烺的政权就是一个北方流亡汉人权贵的政权,都是攥着拳头到东南来刮油水的。所以朱慈烺真正信任的还是北人。。。。。。他前世是湖南人,一直在魔都打拼,不会特别喜欢北人。但是这一世,他很清楚自己的基本盘是什么?

    朱慈烺的基础,一是北军;二是南商!

    北军并不是指黄得功、高杰、左良玉这样的北方军阀。而是被朱慈烺控制了身家的北方军人——和历史上的东晋、南宋一样,朱慈烺的这个南渡政权,现在也依靠流亡的北人壮士当兵。

    而南商,主要是海商。和东晋、南宋不一样的是,朱慈烺的南明,现在正好赶上大航海时代。来自海外的财富和火器,对于朱慈烺的军队非常重要。

    所以南商也是朱慈烺政权的主要组成部分,没有他们,朱大太子的政权是不会安稳的。

    而现在正是用兵的时候,所以北军当然占了主导地位,朱慈烺就得格外重视北人,尽可能的帮助流落南方的北人难民。

    给数以百万计、千万计的北人难民计口授田当然是不现实的。。。。。。东南的人口本来就多!都快挤爆了,上哪儿授田去?虽然他可以夺了南方地主的土地,但是他不能大规模的驱佃啊!

    那不得惹出农民起义?

    不过朱慈烺还是要想尽办法为北人提供救济和当兵的机会!

    所以他在江淮之间展示武力的时候,就一路招揽北方壮丁,又得了数万家,全都带回了江北大营——而这个江北大营,很快就要变成安置北方流民的军城了!

    “千岁爷,加上这几万家,现在在应天府境内分了宅地的北军官兵差不多有十二万家了。。。。。。人口不下三十万,很快就会破四十万了!”

    “现在还有许多北方难民源源而来,淮安、扬州、凤阳、汝宁等府都有上报,人数恐怕不下三四百万!”

    “千岁爷,之前数年中,南下的北人就有不少,现在又多了数百万。。。。。。”

    “千岁爷,现在东南各州府都有不少北方流民,其中不少人衣食无着,乞讨无门。。。。。。咱们总有想点办法吧?”

    正在和朱慈烺说北方流民之事的是兵部尚书吴襄和军令卫指挥使李岩。

    跟着朱慈烺到江北大营的北人,就交给他们俩安置了——授田是不可能的,不过宅地还是得分,而且还要发一点安家落户银子。每户总要给个二三十两。

    大约四五万家,上百万两白银就砸出去了!

    另外,还得给点口粮,不能让人家饿死啊!每户给两石米面,这又是十万石没有了。。。。。。

    当然了,这钱粮也不白给。四五万家就是四五万名壮丁,都是克难新军的新兵了!

    加上之前安置在南京城内的七万余家,现在朱慈烺手头已经控制了十二万家,五六十万口人。。。。。。而这个数目,还在不断增长。

    而在整个东南,从北方流亡来的难民,保守估计有四五百万!

    另外,还有许多难民留在山东的未沦陷地区和江汉之间。。。。。。都加在一块儿,一千万都打不住啊!

    如果再算上之前几年跑路南下的难民,数量就更惊人了。而那么难民的生计怎么办?那么多张嘴怎么喂饱?另外东南本地还有个“奴变”。。。。。。想想都头疼啊!

    朱慈烺按着太阳穴,“有左良玉那边消息吗?他死了没有?”

    李岩回答道:“没有死,不过也差不多了。”

    “千岁爷,是不是要对湖广用兵了?”吴襄说,“也只有把湖广拿到手里,咱们的粮食才够吃啊!”

    朱慈烺眯着眼睛,盘算着说:“军屯司储备了多少粮食?军屯司要没足够的粮食,这仗可打不成啊!用兵湖广可不仅是对付左良玉,还得对付李自成!出兵得以十万计,用兵期限至少6个月。。。。。。再加上民伕、船工、牲口的消耗,还得预备一些救济的口粮。没个百万石米粮,可不敢用这个兵。”

    因为流亡北人太多和淮北、山东的战事影响,现在东南这边已经有点缺粮了。

    现在又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所以南京、扬州、苏州等地的粮价也很高,一石白米已经卖到了白银三两上下!

    另外,大明东南因为工商业发达,大量的土地都用来种植经济作物,所以粮食一直以来上游的湖广提供。

    一旦在秋冬两季开战,湖广粮食的东运就有可能中断,到时候东南的粮价就更贵了。

    所以朱慈烺报出的“百万石”还是往少说了,真要足备,一千万石还差不多。

    “百万石,哪儿有啊?”吴襄摇摇头,“秋收还没到呢?租子总要十一月、十二月才能收齐,总能有1600万石了!”

    “1600万石啊!”朱慈烺咂巴了一下嘴,“都到手了,平湖广的开销就有着落了,山东那边也不愁了,还能救济一下难民,平抑一下粮价。。。。。。”

    “那就得等明年春天再大举用兵了,不过那样也好。”李岩思索了一下,“还有四个多月。。。。。。应该能再扩充出几个模范团。这几个月,咱们已经向佛山和安平的铁工厂订了大批的铳炮和火药,明春东南风起时就应该能运到了。”

    他笑了笑:“湖广有沃野数千里,耕地两亿亩,一旦拿下,咱们就再不必担心缺粮了!”

第467章 红夷来港,太子凯旋(求月票)() 
李岩的话正说到这里的时候,礼部尚书钱谦益和翰林学士毕酒城已经联袂而至了,在大堂外面候见。

    “钱先生,毕学士,快进来吧。”朱慈烺眼尖,没等外面值守的太监进来通报,他就瞧见他们俩了,笑着招呼他们入内。

    钱谦益和毕酒城是来向朱慈烺报告内阁会议情况的——在朱慈烺出征期间,留守南京的阁老重臣们还得维持朝廷的运转,所以内阁会议依旧照常进行。而会议作出的决定,则会送到朱慈烺的军中。

    另外还会有一到两名阁臣和翰林学士跟随朱慈烺出征,他们将负责处理送到军前的内阁奏报。

    钱谦益和毕酒城向朱慈烺行过礼后,就分头落座,开始例行报告了。

    在报告开始前,一个装着奏折的盒子,已经被太监拿进来摆在朱慈烺跟前的桌子上了。而毕酒城跟前也摆上了一张小桌子,上面还摆了文房四宝和一叠空白的折子。

    “太子殿下,”钱谦益首先开口上奏道,“山东巡抚高宏图上奏,说东虏将数万家所谓正绿旗兵丁安置在东昌、兖州、济南三府地面之上,圈占良田数十万顷。。。。。。除济南府土河以南,兖州府曲阜以东及泰沂山地之外,已经尽归所谓正绿旗兵丁所有!

    另外,在北直隶、河南地界之上,东虏正行计口授田之法!一口授十亩,五口之户,可得田五十亩。授田之后,一亩年纳租四升。。。。。。”

    朱慈烺摆摆手:“已经知道了。。。。。。这多尔衮动作倒挺快的,雷厉风行啊!”

    金之俊上回秘密到访凤阳的时候,就已经把设立绿旗和计口授田的事情说了。本以为会拖延上一阵,没想到在多尔衮的督促下,进展居然很快,也很顺利。

    李岩说:“东虏现在不用士大夫,而且北方士绅也走的走,死的死。。。。。。自然挡不住多尔衮圈地授田了。”

    朱慈烺的眉头拧了起来,这事儿的确有点出人意料了——原来大清不是非得一帮汉奸士大夫帮衬不可的!

    有他们帮衬,清兵南下是容易一些,有带路党了。可是另一面也限住了多尔衮的手脚。让他没办法圈占更多的土地,也没办法搞计口授田。

    钱谦益叹了口气,接着汇报道:“太子殿下,荆州知府堵胤锡上奏,说襄阳的流贼日前也有异动,似乎有南下荆楚的打算。日前荆州府内各大小城池,都有流贼细作活动,张贴布告,也宣称要取湖广,然后‘均分田地’。。。。。。”

    “什么?”朱慈烺惊了一下,“李自成也要计口均田?他们怎么都一起来了?商量好的还是怎么着了?”

    “太子殿下,”李岩插话说,“李自成一直有这想法,只是过去没人替他办事儿,也不知该如何下手。现在他圈了襄阳、陨阳、南阳三府的地分了,下面总算是满意了,肯帮着去办计口授田的差了。”

    计口授田原来是这么个搞法的,先得是自己人圈够了,然后才能给小老百姓计口授田!要不然没人肯帮着执行,啥都干不成!

    多尔衮现在能搞成这事儿,一来是北地的“灭霸模式”,人口少了八成!二来就是他前前后后圈了两遍土地,现在有八旗、绿旗(不包括镶绿)快二十万户了,也算是有人能帮着办事儿了。而李自成的情况也差不多,一样有了可靠的封建干部队伍。

    “李自成什么时候会出兵?”朱慈烺眉头皱了起来。

    李岩想了想,“秋后。。。。。。他也缺粮!不到秋后,他不可能凑齐南进的军粮。另外才分了土地的将士总也要过几天好日子吧?”

    朱慈烺吐了口气:“那就还有些日子。。。。。。大不了年节前出兵,只要抢在李自成前头拿下武昌府就行了!”

    他说着就望了钱谦益一眼,“钱先生,还有什么要紧事儿?”

    没什么事儿的话,朱慈烺就想和李岩、吴襄一块儿商量一下怎么打李自成了!

    “太子殿下,还有件事儿,”钱谦益又道,“上海知县罗大公上奏,说近日有红夷国总督范大门率使团、商团总共数百人,乘坐两艘红夷大船,由泉国公府参军陈鼎陪同抵港。”

    “范大门?”吴襄听了钱谦益的报告忍不住就笑了起来,“这是什么名儿啊?”

    钱谦益笑着说:“罗大公的折子上说,这红夷总督姓大门,名叫鄂东尼,范是红夷国文先生的意思。如果要意译,就是大门先生了。”

    “大门先生。。。。。。”朱慈烺连连点头,“行啊,这个罗大公不错,把这事儿打听得挺清楚的。”

    钱谦益又道:“太子殿下,臣听说这些红夷人不遵王化,畏威而不怀德,咱们是不是应该先示之以威,而后在待之以德?”

    “示之以威好说,”朱慈烺看着钱谦益,“待之以德是什么意思?”

    “就是。。。。。。”钱谦益眉头大皱,心说:这待之以德是套话啊,写在青史上面的。再说了,咱们堂堂大明,礼仪之邦,当然要怀柔远邦了。人家红夷国的大门先生那么老远来一趟也不容易,自然要好好招待的。。。。。。另外,夷人如果送来了贡品,大明也得看着价回赠一份,还得是薄来厚往!

    朱慈烺说:“给罗大公下旨,让他赶紧陪着大门先生及其随从,由陆路入南京,务必在。。。。。。八月初一之前抵达!”

    “八月初一之前?”钱谦益不大明白,“为什么是八月初一?”

    朱慈烺沉声道:“因为本宫将在八月初一奏凯还朝,当日将要举行盛大之阅兵典礼!

    本宫要让红夷国人亲眼见一见我克难新军之盛大军容!”

    红夷国就是尼德兰联省共和国,又名荷兰共和国,是如今这个时代最强大的海上强权,同时也是陆军强国!虽然在中国近海,郑家的水师不怵荷兰人,在历史上还多次取得海战的胜利。

    但那是在水文和风向都非常复杂的近海,郑芝龙一战成名的料罗湾就是位于金门岛南部的一处海湾。真要到了远海大洋上,郑家水师还是不够瞧的。

    要不然历史上的郑明也不会困死在台湾岛上了。。。。。。

    而朱慈烺现在很想要沿着海路向南方扩张,现在有八千万到一亿人拥挤在大明东南这点地盘上,粮食供应和生存空间都紧巴巴的,到东南亚去找点吃食是事在难免的——现在的越南国可在玩“四国大战”,自己人打得不亦乐乎,而湄公河流域那一大块几乎是“无主”的。

    如果大明能从海上过去,哪怕开垦个上百万亩水田,每年从海路运个一二百万石回福建(福建是非常缺粮的),也能多养活几十万一百万人啊!

    另外,万里之外还有个澳大利亚大陆荒在那里没人要呢!

    朱大太子倒是很想圈下来搞个“澳明”什么的,要跑那么老远,郑家的航海技术都不够瞧的,所以他现在不想和荷兰人撕破脸。

    不过他也得让荷兰人知道厉害!知道现在的大明随时可以拿下荷兰在台湾岛上的两个据点,而且有足够强大的陆军,可以保护自己免遭来自海上或者北方的敌人入侵。

    也只有这样,大明和荷兰之间才有可能达成一个平等互惠的贸易及外交协定。

第468章 不平等条约都准备好了() 
荷兰人范大门其实是个真正的大人物,他可笑的姓名如果翻译的更加准确一些,应该是安东尼。范。迪门。他是耶诞1593年生人,出生地是尼德兰联省共和国的库伦博格市。长大后当过水手和商人,还曾经拥有过自己的商船。不过最后因为糟糕的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