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1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到时鞑子再来围城,大同又能坚持多久?

    虽然知道大同府的形势岌岌可危,可是陈永熙憎恨的对象依旧是李自成!

    因为在大同解围后,他已经和定襄家里面联络过了——现在定襄家里面又可以快乐的收地租了!他的一个堂兄投了鞑子,在鞑子豫亲王的幕府里做官,有了这个后台,定襄陈家的田宅就上了保险。

    所以不仅要继续向佃户收租收债,而且还要变本加厉!

    什么?山西的地主现在还能变本加厉?

    当然了!

    这事儿说起来还是多尔衮的功劳,他在北京城周围大搞圈地、占房、投充,赶走了许多汉人百姓。这些百姓中相当一部分都去投靠了免赋三年的大顺朝,结果才到山西,就又成了大清朝的百姓。

    这些拖家带口从北直隶跑过来的百姓也当不了自耕农,只好去租地当佃户。外来的佃户一多,山西佃租自然就上涨了。

    另外,大清国还要收税——现在可没有官绅免粮的说法,统统要收税的!而这田税当然都转嫁给了佃户。

    山西的佃户好不容易在李自成的统治下喘息了一下,现在又成了地主豪强的肥猪,继续挨宰!

    对了,还需要一提的是,因为有九大晋商投了大清,为大清国办了不少事儿。所以大清国对待山西的士绅也算照顾,也让不少山西士绅对大清有了好感。

    当然了,陈永熙是大明的忠臣。他这回是带着老婆孩子一块儿出使的,预备带着他们一块儿去江南,以后就不回山西了,去太子爷哪儿谋个官职。他们陈家可不能只在大清朝一棵树上吊死,得两头下注。

    不过李自成该坑还是得坑的——虽然朱慈烺很想和李自成联手抗清,可是他手下那伙地主阶级官僚全都把李自成当成了比鞑子更凶恶的敌人!

    所以听到李自成的提问,他就笑呵呵地说:“皇爷,这个事情可莫办法骗,大同的围要是不解了,下官能拖家带口的来长安?再说了,皇爷您派人去大同一看不见知道了?清兵都向南撤过桑干河了!要不是在大同城下败了,他们肯撤那么远?”

    李自成一琢磨也觉得是这个理儿!鞑子不吃了血亏,能从大同城下撤退了?看来这个姜瓖还真能打!早知道就该好好拉拢他,带着他的大同军一块儿去山海关就好了。

    不过鞑子在大同吃了血亏总是好事儿。。。。。。榆林、延安一线应该安全了,而且大同应该还能多牵制一些鞑子的兵力。

    打发了陈永熙,李自成就立即就召集手下的大将重臣到武英殿军议。

    “总算有点好消息了!”李自成笑吟吟地看着一群手下,“鞑子在大同吃了血亏,被姜瓖杀败了一阵,没了几千人!”

    “真的吗?”

    “姓姜的那么厉害?”

    “应该错不了。。。。。。榆林卫不是上报说鞑子解了大同之围?”

    “这么说倒有可能是真的!”

    “这姜瓖还出息了!”

    李自成嗯咳了一声,大家伙儿都不说话了。李自成笑道:“鞑子在大同吃了败仗对额们也有好处。。。。。。至少北京的鞑子不可能增援风陵渡和潼关东面的鞑子了。

    另外,吴三桂那个狗贼跑去宁夏也好,要不然潼关那头的鞑子还能多几万帮凶!”

    “皇爷,咱们真不管吴三桂了?”刘宗敏恨恨地问。

    “不去管他。。。。。。反正他也打不下长安!”李自成咬咬牙,对高一功道,“一功,你带新附营守着长安!”

    “皇爷,您放心,臣一定不会让吴三桂那贼拿下长安的!”

    高一功的新附营有15000之众,用来守卫长安坚城的确也不容易打破。而且吴三桂也没必要死磕长安城啊,把实力拼光了,鞑子还会让他当官中王?

    李自成点点头,又道:“再给襄京的亳侯传旨,叫他屯兵南阳,伺机向开封府进军,抄鞑子的后路!”

    还是抄人后路的招儿!上回的怀庆反击打得不错,差一点就翻了盘,所以李自成就想故伎重演。

    “皇爷,”宋献策这个时候献策道,“咱们要不要再联络一下明朝?这些日子明朝的太子朱慈烺整军经武,颇有一些振兴的气象。”

    李自成哼了一声:“明朝的小太子奸诈凶残,怕不是那么好相与的。。。。。。上回额们就着了他的道,白白丢了山西!”

    上回他是被王永吉、姜瓖坑的,和朱慈烺真没什么关系。可谁让朱慈烺恶名在外,人人都知道他奸诈凶残呢?所以奸诈的坏事一定是他干的!

    宋献策笑了笑,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这一次他一定不敢再蒙骗皇爷了!”

    “为何?”李自成问。

    “因为崇祯皇帝的五子朱慈焕还在皇爷手中!”

    “这娃娃有啥用处?”

    “用处可大了!”宋献策笑道,“皇爷还记得被咱们送去左良玉军中的朱慈照吗?”

    “记得,这小子现在怎样了?”

    宋献策道:“臣刚刚得到消息,朱慈照要讨娘子了。”

    “啥?讨娘子?这小子才多大点人?”李自成一愣,“讨谁家的闺女?”

    宋献策笑道:“朱慈照的未婚妻皇爷您是认识的。。。。。。就是左梦梅!”

    “左梦梅?”李自成呵呵笑了起来,“也亏得左良玉想得出来。。。。。。朱慈烺这小兔崽子这下该睡不着觉了。”

    宋献策又笑道:“朱慈烺如今在东南大权在握,有钱有兵有土地有人口,却迟迟不敢篡位登极,一定是担心左良玉在武昌另立朝廷。不过相比左良玉的那点实力,鞑子那边才最让他担心的!如果朱慈焕落在鞑子手中,被立为儿皇帝,并用其名号进兵山东,朱慈烺还能在南京安枕吗?”

    “妙啊!妙啊!”李自成抚掌大笑,“军师可算替额出了个秒计了!朱慈烺这小子要再敢相欺,额就把朱慈焕送去北京给多尔衮!”

第364章 朱慈烺的模范() 
南京外廓大校场军营的大操场上,整齐的脚步激起漫天尘土。一个个的长枪兵、火铳兵方阵,先是单一兵种组队,从一群视察的人当前通过。每名士兵都是全副武装,崭新的红色战袄外面套着用铁片拼接而成的半身板甲,扛着丈八长枪、斑鸠脚火铳或是上了锥刺的鸟铳,目不斜视,只是全神贯注军官口令声音。

    这些从克难新军中精选出来的青年军官,都站在各自方阵的第一排的左侧,穿着比普通士兵更加坚固的板甲,身边都跟着一名洋将、一名通事、一名鼓手、一名号手。

    在他们的口令声中,行进的步兵方阵突然开始变化重组。两个规模较小(由一个120人的连组成)的火铳方阵和一个规模较大(由两个连组成)的长枪方阵合三唯一,组成了一个营级莫里斯方阵——长枪兵在中间,火铳兵则在两翼。其中长枪兵组成的是五列横队,而两翼的火铳兵则组成了十二路纵队,每路纵队都由十人组成。

    完成变阵后的营级方阵继续前进,其中长枪兵是齐步向前。而火铳兵则是一边前进,一进行轮换——纵队的第一名士兵做出假装射击的动作,然后再从纵队间的空隙走到最后一排,假装装弹。

    这种战术被汤若望翻译成了“十人轮射装弹法”,为的是在方阵推进时提供持续不断的绵密火力。

    在方阵前行了一段距离后,一阵急促的战鼓声响起。紧接着,整个方阵就突然停止了前进,又开始了第二次变阵,本来位于方阵两翼的火铳兵以排级四路纵队,由两翼的顶头开始依次向前开进,然后分别向左右转向,使得两个四路纵队相对而行,直到碰头后再一起转向变成四列横阵。当所有的排级四路纵队第次跟进,全部完成转向变阵后。

    一个火铳横阵在前,长枪横阵在前的九列横阵就成型了。而列阵在后的长枪兵,又在军官的调度下稍稍散开,形成了一个间隙较大的,比较松散的五列长枪横阵。

    突然,一声刺耳的唢呐声响起。原本组成四列横阵的火铳兵一哄而散,转身就从长枪兵的间隙中传过,跑到了长枪横阵后方,再次组队。。。。。。

    “好!好!火铳和长枪配合得极好,既可以齐射,也可以轮射。。。。。。还可以利用长枪对抗敌人的骑兵!石将军,这种战术不是典型的莫里斯战术吧?”

    正在向石瑞恩发问的是大明抚军太子朱慈烺。他现在正带着吴三辅、王七、吴国勇、郝摇旗等新军的将领在大校场军营中校阅刚刚完成第一阶段训练的模范军第一步兵团。

    而正在为朱慈烺演示队列战阵的,则是第一步兵团下属的第一营。

    洋将石瑞恩穿着一身非常花哨的飞鱼服——他现在的官衔是大元帅府指挥佥事,同知模范军指挥使事,按照朱慈烺的规定,是可以穿花里胡哨的飞鱼服的。

    听到朱慈烺用法语发出的提问,洋将石瑞恩马上得意地笑了起来,回答道:“太子殿下,如您所言,这的确不是典型的莫里斯战术。因为您的火枪手大多配备了刺刀,拥有一定的肉搏能力。所以他们在未来的作战中,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您的步兵方阵将比莫里斯的方阵拥有更强的攻击性。

    当然了,当套筒刺刀传到欧洲以后,荷兰战术和瑞典战术一定会进行相应的改良。长枪兵在战场上的作用会越来越低,也许有一天会完全消失。”

    朱慈烺点点头,石洋人的判断和历史上的情况差不多,他又问了一句:“大概多久会消失?”

    石瑞恩耸耸肩,“殿下,我无法回答您的问题。。。。。。至少在目前,我们还需要长枪。所以我建议您在四个欧式团队的训练完成后,将四个火枪团也都改组为欧式团队。一个火枪团在得到一定数量的长枪兵后,可以拆分为两个欧式团。您的四个火枪团就可以很快变成八个火枪团,这样您很快就能拥有十二个欧式团、一个炮兵团、两个骑兵团。这将是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

    十二个步兵团拥有30000人,两个骑兵团加一个炮兵团有5000人,这样一来,模范军的人数就能很快达到35000。

    这规模摆在欧洲那是足够大了,但是在中国,还远远称不上庞大,不足以支撑恢复中原的作战,不过朱大太子还是能依靠他们抵挡住八旗劲旅的一轮猛攻!

    “三辅,”朱慈烺将吴三辅叫到了身边,“从各师再中抽调出8000名长枪手和2000名辎重兵,都编入模范军。。。。。。那四个火铳团稍后要改编成八个模范团,再从原有的模范团中抽调一部分洋将和军官派去新的模范团。”

    吴三辅现在早就不当克难新军指挥使了,因为克难新军不再设指挥使了。不过朱慈烺也没让他闲着,而是让他当了模范军总兵官——当然了,还是个“传令总兵”,管不了什么事儿,也捞不到什么钱。

    “臣领旨。”吴三辅恭恭敬敬的领了旨,也没多问什么。因为他现在的心思完全不在军务上,而是在他妹子的肚皮上。

    吴三妹怀孕已经九个月出头,随时都会生产——能不能生个儿子,可是关系到吴家今后在大明朝的地位的。

    另外,吴三妹在朱慈烺的后宫中有了一个劲敌,就是郑森的妹子郑茶姑。

    虽然朱慈烺还忍着没有下嘴,而是让茶姑跟着宁香玉学习宫中礼仪。但是吴三辅已经打听到了,朱慈烺对郑家的这个小姑娘也是另眼相看的。。。。。。而郑家的这个小姑娘也忒会做人,出手特别大方,不在乎钱啊!所以入宫时间不长,但是上上下下没有人不说她好的!

    如果吴三妹这次不能生个儿子,而郑茶姑又抢先一步有了儿子,三妹的后宫大妇地位就岌岌可危了!

    另外,郑芝龙妻妾很多,女儿也多,两个巴掌都数不过来!如果茶姑生不出儿子,他完全可以再送别的女儿入宫,而且还可以多送几个!

    而吴襄怕老婆,所以子女不多,只有两个女儿,其中吴三姐年纪比吴三桂还大,早就嫁人许多年了。

    万一吴三妹真的生不出儿子怎么办?有谁能去帮忙生育?吴三桂倒是有两个闺女,可年纪太小,而且还不在大明朝这边。。。。。。

    吴三辅都不敢往下想了!

    就在吴三辅有口无心的答应着朱慈烺的命令时,一阵马蹄声忽然响了起来,朱慈烺回头望去,就看见东厂提督陈世芳策马而来。

    人还没到,就在马背上嚷嚷开了:“千岁爷,吴选侍要生了!”

第365章 生了个什么?() 
要生了?

    也不知道能生个什么?能不能平平安安。。。。。。

    朱慈烺和吴三辅两人同时紧张起来了。这年头女人生孩子可是过鬼门关,能够平平安安,就是祖先保佑了。

    另外,生男生女又是个让人头大的问题。

    因为朱慈烺打破了后妃选子民间的惯例,和军阀、首富这样的豪门联姻,好处是很明显的,可以借助岳父的实力和财力。不过也不是没有麻烦——宫斗可就少不了啦!

    即便吴三妹和郑茶姑不想斗,他们背后的家族也会把她们往宫斗的路子上推。

    而在吴家和郑家这两大豪门之间,朱慈烺其实是倾向吴家的。一来吴三妹是他的结发,两人共过患难。

    二来吴家的实力有点虚,一门两国公什么的没卵用。吴家的那点家丁早就让朱慈烺消化了,俩空头国公罢了。。。。。。倒是溜到西北不知道什么地方去的吴三桂还有实力,但是吴三桂对大明中枢的影响力为零。

    另外,吴襄这老家伙怕老婆,所以没有什么姬妾,孩子也少。而吴三凤、吴三桂又不在明朝这头。

    所以就是吴襄、吴三辅俩。而吴襄年纪大了,再有个十年八年也差不多了。吴三辅又是个中庸之辈,当个富贵国舅就心满意足了,根本不会有太大的野心。

    所以朱慈烺可以放心大胆的把吴襄、吴三辅捧到国丈和国舅的位子上。也给广大克难功臣们做个榜样——本太子虽然是太祖高皇帝转世,但是对功臣是很够意思的,大家可以放心。

    而郑芝龙这边就不一样了,老郑是个大色狼,大小老婆能凑半个排,子女有二三十个。而且郑芝龙还有俩弟弟(死了一个)和一堆侄子、侄女。。。。。。那可真是人多势众啊!

    就算郑芝龙和郑森都不长命,还有一大堆郑家子侄可以出来做大官。

    另外,郑家的实力非常强大!不仅有人数多达30000的水师,而且还是天下头一号的有钱人,要严格划分阶级,可是属于万恶的资产阶级。。。。。。

    朱慈烺不防着点郑家能行吗?

    所以朱大太子得了郑茶姑那么久,都忍着没下嘴,还借口说什么茶姑年幼,不懂宫中规矩。。。。。。吴三妹就有规矩了?不一样没经过调教直接跟了朱慈烺?而且她比茶姑也大不太多,都是不懂事的小丫头,鲜嫩可口啊!

    但是防着郑家是一回事儿,摆明了打压郑家又是另一回事了。

    吴三妹如果生了儿子,扶正为妃谁都没话说。可要是生不了儿子。。。。。。那朱慈烺也不可能一直不对郑茶姑下嘴啊!

    要是郑茶姑先得了儿子,朱慈烺就有点为难了!

    所以朱慈烺从大校场出来这一路都在求祖宗朱元璋保佑——一定得让三妹生个儿子!当然了,最要紧的还有吴三妹要平安无事。。。。。。

    等他回到皇城文华殿大门外,还没从马背上下来的时候,就听见了婴儿的啼哭和一个男子爽朗的笑声。

    ”哈哈哈哈。。。。。。”

    这是崇祯皇帝在笑!

    朱慈烺一听,心里面就是咯噔一下。遭了,崇祯那么高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