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1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劲就起来了,不怕打不下去。”

    分地这事儿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也不能低估大顺军将士保卫土改胜利果实的决心!

    真要分了土地,长安这里的八万几千人可就是为自家的二三百亩传子传孙的田产而战了。靠吴三桂麾下的三四万人,还真不够他们打的!

    李自成微微笑着,“现在真鞑虏的大军分成三路,一路屯河北,一路围大同,一路镇山西。。。。。。其中屯河北和围大同的兵是动弹不得的。也就只有镇山西的兵能支援一下吴三桂,但是也来不了太多。因为朱明的代王朱慈炯上了吕梁山,现在控制了吕梁山区的三州九县,和死守大同的姜瓖遥相呼应,牵制了山西鞑虏的主力。所以吴三桂其实是孤军西进,稳扎稳打又如何?能打又如何?横竖就是三四万人,还怕吃不掉吗?”

    大顺永昌皇帝笑了起来,显得信心十足:“额们要经营地盘,也得先让鞑虏知道厉害!只要杀了吴三桂,鞑虏一定不敢再来陕西撒野。。。。。。额们才能安心经营上几年啊!

    额这些日子一直在读史书,发现如今天下的形势有点类似南北朝时期两魏南梁分庭抗礼。额们大顺就是其中的西魏,虽然穷,但是据有关陇形胜之地。只要能把府兵制搞好了,东虏和南明终究不是额们的对手!丞相,军师,你们俩说说,额说的对不对啊?”

    牛金星和宋献策互相对视了一眼,心中有了同样的答案:不对!皇爷您说的不对。。。。。。南北朝那时候关中可比现在富裕!那时候关中还是富饶肥沃的天府之国。要和现在一样,也没后来的北周隋唐了。

    “皇爷高见!”

    “皇爷圣明!”

    虽然都知道李自成说的不对,但是牛金星和宋献策却同时说出了恭维话儿。倒不是害怕李自成容不得真心话,一刀宰了他们,而是担心李自成再当李跑跑,放弃关中往湖广而去。

    在正月的时候,李自成就和牛金星、宋献策商量过南下的可能——如果清军全力西进,那么关中必然不守,弃关中就湖广便是李自成心目中的上策了。

    可是牛金星和宋献策却都认为南下是没有出路的!不仅南下没有出路,任何放弃陕西根据地的做法都是没有出路的。

    因为现在大顺的主要敌人不是虚弱的大明。而是军事实力强大,军队善于打运动战和野战的鞑虏。

    所以大顺再要想当回流寇也不可能,根本流不起来,会被清军追杀到走投无路的!

    至于南下,大顺也没有水军啊!上回在天津卫河上就吃了亏,现在再去长江。。。。。。想想都不靠谱。朱慈烺可是有长江水师的,而且还拉拢北沈南郑两大“海贼集团”,打水战连鞑子都不是对手,何况大顺?

    因此牛金星和宋献策还有已经去襄京当官的顾君恩对于大顺朝的出路倒是有一致的看法,就是原地坚持!

    “好!”李自成点点头,信心十足地说,“那就这么定了,放吴贼入关中,然后汇合十万大军,聚而歼之!”

    。。。。。。

    “什么?流寇弃守潼关了?”

    刚刚抵达陕州弘农卫城的吴三桂,还没来得及召集诸将研究怎么攻打潼关,他的先锋吴国贵(吴国勇的哥哥)就遣人送来了捷报——号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潼关,居然被李自成的军队主动放弃了。

    现在关门洞开,长安就在眼前!

    “王爷,怕是有诈啊!放开潼关险要不守,摆明是要引咱们到长安城下决战啊!”

    “王爷,可不能中了李自成的奸计啊!西安可是坚城,咱们手头也没几门红夷大炮,根本打不破西安城啊!”

    闻讯赶来的郭云龙和另一位授了总兵衔的吴军大将杨坤都是久经战阵的宿将,一眼就看穿了李自成的计划。

    吴三桂一扭头,看了一眼跟着自己的刘生:“海龙(刘生的字号),你怎么看?”

    “王爷,”刘生道,“属下觉着,现在不仅要看西边儿,还得盯着东边。。。。。。肃亲王的五万大军,现在还在黄河边上吧?这不是对付明朝的,是用来对付王爷您的!

    王爷您只有入了潼关,跟着您的三四万弟兄才算有了一条活路!”

    他之前接到的指示是避免和大顺决战——朱慈烺担心李自成再当李跑跑,和历史上一样,放弃陕西窜到湖广。这可是个大麻烦了!

    可是刘生现在也知道吴三桂的难处,多铎在北,豪格在东。。。。。。两只满洲大老虎都是用来驱赶吴三桂这匹大灰狼的。吴三桂如果赖在洛阳不动,不排除多尔衮会下决心解决关宁军。

    关宁军虽然也不是吃素的,可是多尔衮真要下了决心,也就是损失几千上万的真满洲而已。。。。。。

    吴三桂还是皱着眉头,不置可否。

    刘生咬咬牙,又道:“王爷,不入潼关就没活路,入了潼关。。。。。。豫亲王现在驻兵平阳府,想来也不会眼睁睁看着咱们被李自成打垮吧?大不了,咱们入关后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慢慢往西安推过去,和李自成打持久战。”

    “持久?”吴三桂蹙着眉头,“咱们有多少粮食?可以支撑几个月?”

    “足够三个月。”吴三桂的副将,总兵郭云龙道,“王爷,据查关中去年收成尚可,李自成又免粮三载,所以民间恢复了一些元气,要筹粮应该不难。”

    “哦,”吴三桂点点头,“可以在民间筹粮。。。。。。”

    杨坤摇摇头:“王爷,就怕李自成有了准备,在渭河两岸坚壁清野,让咱们得不到补给。”

    “唔,有可能!”吴三桂点了点头,嘴角忽然浮出一丝冷笑,“传本王的命令,犒赏三军,每兵放赏10两,小将加倍,将官再加倍!

    另外,再准备30天的行粮!”

    “王爷,30天的行粮是不是。。。。。。”

    “是啊,30天怕是不够啊!”

    吴三桂摆摆手道:“够了!30天,再打不赢,本王就准备马革裹尸了!”

    他的目光一扫左右,“传令下去,若是这次能拿下关陇沃土,本王和三军将士共有之!”

第357章 吴三桂去哪儿了?() 
大清顺治二年,三月初一。大清平西王吴三桂所部四万余人,在潼关以东的灵宝誓师。吴三桂拿出其父子两代多年贪污多得之积蓄,大犒三军,而后又与三军约定“取关中,共富贵”。随后,便率领三军大举西进,在三月初三通过了潼关险要!

    而吴三桂全军通过潼关进入关中的消息,当天就被大顺军的塘马传骑送到了距离潼关260里的大顺都城长安。

    “好!好!好!”

    武英殿上,一身蓝色龙袍的李自成得到吴三桂入关的消息,连着叫了三声“好”,一张阴郁了多日的面孔上,也展出了笑容。他用一只独眼扫了扫武英殿上的群臣,然后又笑了起来:“嘿嘿嘿,吴三桂此贼入了秦关,便要死了!”

    “皇爷,”汝侯刘宗敏出班到了武英殿中央,向李自成叩拜行礼,而后道:“头阵让额来吧!额在山海关之役中没能打死这贼,这回一定不叫他走脱了!”

    “嘿嘿,”李自成笑着摇头,“黄虎,朕知道你憋着股劲儿。不过这头阵却不能叫你去,因为这头阵只能败,不能胜!”

    “为何?”刘宗敏不解。

    李自成道:“因为吴贼现在还非常谨慎,巫山伯的塘报上说,吴贼入关后并没有冒进,而是在凤凰岭下结了硬寨,看来是想稳扎稳打了!”

    “那也不怕!”刘宗敏道,“额们军中有不少大炮,还有六门红夷大炮,吴三桂的寨子再坚,也他娘的能打破了!”

    李自成这些日子还是做了不少决战的准备的,除了在襄京府、陨阳府试点土改,还命令长安的工匠铸造大将军炮和虎蹲炮,又搜罗到了六门仿造的红夷大炮,组成了一个炮营,交给了潼关伯罗虎指挥。

    “呵呵,”李自成笑着,“还是要把老虎引进笼罩才行!可不能把吴贼打跑了!”

    “高一功!”李自成点了自己小舅子高一功的名。

    “臣在!”

    一个三十来岁的蓝袍壮汉出班到了殿中,也依足了礼节,给李自成叩头行礼。

    “新附营练得怎么样了?”李自成问。

    新附营是李自成败退回陕西后招募的新兵,总数约有15000人,还花了不少从北京带出来的银子。

    “皇爷,新附营的兵勉强能战了,不过甲械还是不足。”

    李自成笑了笑:“无妨,一功,你带新附营去找吴三桂练练手吧。。。。。。不要怕打输,只要能把吴三桂引到长安城下就算大功一件了!”

    高一功叩了头:“臣领旨!”

    高一功领了李自成的旨意,带着15000新兵蛋子去“送死”了——为了把吴三桂往长安方向引,李自成可真下血本啊!这可真是舍不得新兵套不住吴啊!

    不过在牛金星、宋献策、张璘然这些大顺朝的谋臣看来,根本用不着去诱敌,只要守在长安城下,吴三桂就会送上门来了。

    吴三桂都入了潼关了,不来长安送死还能去哪儿?难道在同州、华州、华阴一带缩着?

    可是到了三月初八,让人意想不到的消息传到了长安。高一功率领的新附营在三月初六攻占了凤凰岭脚下,空空如也的吴军大寨!三月初七,高一功又会同马世耀率部攻占了无人防守的潼关。

    也就是说,进入潼关的吴三桂所部数万大军失去了踪影!

    “他娘的,姓吴的去哪儿了?”武英殿中,大顺天子李自成围着铺在两张拼在一起的长桌子上的地图缓缓走着,一只独眼眯着,敏锐的目光在地图上反反复复的搜来寻去。

    刘宗敏,田见秀、谷英、罗虎这几个将军,也都跟着他一块儿看地图。

    可是他们啥都看不出来。。。。。。吴三桂去哪儿了?他又能去哪儿?不打长安了?不打长安他入潼关来干什么?

    “皇爷,”刘宗敏摸着大胡子,“这吴三桂会不会看破了额们的局,带兵退出潼关了?”

    退走了?

    李自成闻言站住脚步,摇摇头,眼角的余光忽然扫到了一个正往武英殿角落里面挪步的宋献策——你这大军师怎么了?尿急还是屎急了?

    “啊,大军师,给额算算吴三桂在哪儿?”

    听李自成怎么一问,宋献策心里面就是一阵叫苦——又算吴三桂在哪儿?自己算吴三桂在哪儿就没准过!就不能换个题目吗?

    “怎么?算不出来?”李自成这时也想起自己这军师自打入北京后,就不能算卦了,是不是该换一个了?

    算就算吧!看李自成脸色阴沉,宋献策也不敢拖延了。

    不过这次宋献策也不数手指头,而是给李自成分析起来了:“这个,这个吴三桂入潼关是干什么来了?”

    “那还用问?”刘宗敏道,“当然是打长安了!”

    “肯定是打长安!”田见秀也这么认为的。

    李自成点点头:“打长安,夺关中!要不他来干什么?”

    宋献策哪儿知道啊!他急得脑门子上汗都冒出来了,只是结结巴巴地说:“那不打长安,不夺关中,他还能干什么?”

    是啊,不打长安还能干什么?旅游来了?转一圈就回?

    罗虎这个时候突然开了口:“还能去打延安,打平凉,还能往西去。。。。。。”

    “虎子,你说什么?”李自成忽然吼叫了起来,脸色也一下铁青起来了。

    “皇爷,臣,臣说吴三桂还有可能去,去打别处!”

    “不好!”李自成猛一拍桌子,“失算啊!吴三桂现在不是官军了。。。。。。没有崇祯皇帝逼着,他干嘛非打长安不可?”

    真是流寇当久了,形成了思维定式——还把自己当流寇,把吴三桂当崇祯皇帝指挥的官军呢!

    崇祯的官军要来了关中肯定打陕西首府西安——崇祯的那个朝廷会下什么命令,用不着宋献策数手指头,李自成也能猜中。

    可吴三桂现在不是官军,他娘的是汉奸,是清军。。。。。。啥时候见过清军死磕明军重兵把守的堡垒?

    说真的,李自成现在真的有点想念崇祯皇帝了,自从崇祯这个好对手被逆子朱慈烺架空,他就没打过胜仗!没有了崇祯,他李自成的日子真的不好过啊!

    李自成抚着宽大是额头,“啊呀呀,失算,又失算了。。。。。。额都是皇帝了,怎么还总当自己是义军呢?”

    宋献策大松了口气,这回看来是过关了,他走到地图台边上,看了一眼。长安周围摆了许多黑色的小棋子儿,象征着大顺军的主力部队。

    而陕西省的其他州府,零零散散摆了七八个棋子,非常稀疏,都是些收编的明军杂牌——就这点兵力,根本挡不住吴三桂的主力!

    只要绕过长安,吴三桂真的是想去哪儿都行了!

第358章 平西王,西北王() 
一支军队正穿行在陕北庆阳府境内的山峦沟壑之间。

    这的一支数量相当庞大的军队,不仅人数众多,而且还有许多骡马随行,使得队伍更加庞大。站在队伍中段,妥妥是头尾难见,数万兵马,正浩浩荡荡,向西北而去。大军的先锋,已经踏入了平凉府境内,而后军犹在延安府境内的子午水旁。

    吴三桂便身在这支队伍当中,骑着一匹辽东骏马,身着长身铁甲,头戴八瓣帽儿铁尖盔,脑袋后面垂着的辫子不知什么时候没了踪影,完完全全就是一副明军将领的打扮。

    在他的身后,也不见了大清国平西王的大纛,而是换上了一面镇守宁夏镇总兵官平虏将军平西伯的大纛——镇守宁夏镇总兵官挂平虏将军印那是明朝的官!而平西伯也是明朝封的爵!

    现在吴三桂藏起辫子,打出明朝的招牌,还自封了一个镇守宁夏镇总兵官平虏将军,并不是反正回了大明,而是为了拉拢陕西境内还忠于明朝的士绅豪强。

    他早先在山西作战的时候,就尝过晋商和山西士大夫协助的甜头,也知道流寇是多么不得士人之心。

    所以在进入潼关之后,就命令部队收起大清的旗号,还让将士们藏起辫子,还让人制作了一些镇守宁夏镇总兵官平虏将军平西伯的大纛。

    而从这面大纛上,大概也能知道吴三桂入潼关后的目标了——虽然多尔衮许了他一个关中王,但是吴三桂知道自己有多少斤两。他的那点实力是根本拼不过李自成的。。。。。。而且他被朱慈烺阴了一把,都快变成洪承畴第二了!哪里还敢把实力拼光?

    如果关宁军拼光了,多尔衮准保让他下去陪洪承畴!

    所以吴三桂进入潼关后,就在凤凰山脚下虚立了一个大营,主力则夜渡渭河,进入了渭北。然后沿着洛水急行军进入延安府境内,再沿着子午水西进,进入庆阳府。

    为了隐藏行踪,他的四万大军尽可能避开城镇,沿途遇上的百姓也一律裹挟从军。

    而李自成虽然在占据陕西已经有一年多了,但是他从没经营过基层——给将士分配土地也算是一种经营,可李自成并没有实行。他的官员也只是派到县,民心虽然向着他,但是民心和大顺官府之间却没有联系的渠道。所以即便有一些“民”发现了吴三桂的大军,一时半会儿也没法反应到李自成那里。

    因此李自成才会暂时失去对吴三桂大军动向的掌握!

    不过吴三桂也知道,李自成也不会“失明”太久,毕竟四万大军开进的动静太大了,所以他必须抓紧时间,尽可能的让部队远离长安,靠近自己的第一个目标——平凉府的固原州。

    那里原是陕西镇总兵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