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1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吴三桂军中混饭吃的子弟当然没影响,在别处当汉奸的,都自己辞了差事,回家吃老米了。

    这祖泽溥祖二爷也不例外,也没脸当侍卫了,在十二月就辞了差事回家啃老。不过多尔衮却没让他清闲太久,在年关之前,就给了他一个做梦都想不来的好差事,去洛阳吴三桂军中传旨。传完旨也别回北京了,就在吴三桂这边当官,当河南知府(洛阳一带属于河南府),可劲儿捞钱吧!

    不过摄政王也不是白给祖泽溥一个捞钱的差事,那是有条件的!而条件就是得把吴三桂这个候补三臣给哄去打李自成。

    不仅要哄,还得让吴三桂相信那位挟天子、睡太后的大清第一狠人,摄政王多尔衮是信任吴三桂的,而关宁军西入潼关之战,更是必胜无疑!

    。。。。。。

    “长伯,摄政王是真的信任咱们关宁军的!”

    “知道,知道,”吴三桂连连点头,一脸认真地说,“咱关宁军也是忠于摄政王的!”

    王府的书房之内,现在就只有吴三桂、祖泽溥和刘生三人了。吴、祖二人对面而坐,刘生则将一幅包括河南、山西、陕西三省地形在内的地图展开,铺在两人跟前的书桌上面。铺完地图后,他也不离开,而是站立在吴三桂身后。

    “长伯。。。。。。”祖泽溥看着吴三桂,接着说道,“摄政王没别的意思,就是想让你这个平西王去平西。。。。。。摄政王还交代了,平西之战是必胜的!而且也不会让关宁军死伤枕藉。”

    “是吗?”吴三桂淡淡应了一声。

    祖泽溥看吴三桂不咸不淡的样子,又说:“摄政王可说了,不许豪格、鳌拜他们向山东、河南进兵,罗洛浑的镶红旗大军也不动!

    这可就是五个旗的主力了。。。。。。加上各旗留守北京的部队,光是真满洲,就有足足四万人随时可以出动。长伯,咱们的细胳膊,可拧不过摄政王的粗腿。”

    吴三桂摇摇头:“可是。。。。。。李自成也不弱啊!”

    “李自成好对付!”祖泽溥说,“摄政王已经有了对付李自成的招儿了。。。。。。只要你能屯兵潼关之外,吸引李自成的主力,八旗大军就能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吴三桂眉头深皱,思索着道:“李自成可不弱啊!陕西是他的老巢。。。。。。是绝不可能会轻易放弃的。”

    祖泽溥摇摇头:“长伯,李自成不弱,八旗兵更猛!李自成不会轻易放弃陕西,摄政王更不会让咱们长久留在河南。。。。。。西进是我们关宁军唯一的出路!”

    “这。。。。。。”吴三桂想了想,“南下襄阳如何?”

    祖泽溥道:“长伯你下襄阳是想归明吗?你觉得摄政王会给你这个机会?西进,已经是咱们最好的出路了!而且你可以放心,摄政王不会让咱们死在西进途中的,因为咱们死了,李自成就能活!”

    吴三桂一愣:“这话怎么说?”

第323章 李自成,你要狠一点啊!() 
祖泽溥瞄了一眼跟在吴三桂身后的刘生,他这段时间常在吴三桂军中走动,已经和这个秦军出身的吴氏家将混得挺熟了,也知道这个粗逼就是瞧着粗,其实是有脑子的。。。。。。

    “刘生,你是军籍吧?”祖泽溥问。

    “是啊,”刘生道,“额是陕军出身,跟过孙督师的,祖祖辈辈都是军籍,祖上还出过百户。”

    “那你该怎么的李自成得怎么样才能在陕西站稳脚跟了?”

    “知道啊!”刘生点点头,“清屯。。。。。。哦,他也不用清屯,直接分地就是了,他又不是明朝,他一流寇,谁不服就捉去上夹棍!这种事情他在北京都干了,去了陕西还有啥客气的?”

    祖泽溥道:“长伯,你看看,他都知道!李自成还会不知道?现在就是时间紧啊。。。。。。如果给李自成一年安生日子,他的大军就要在陕西扎根了,到时候咱还能把他撵走?陕西账面上起码有3000万亩。。。。。。实数可不在北直隶之下!”

    此时的陕西是包括宁夏、甘肃等地的,土地面积很大。不过账面上的耕地并不多,只有不到3000万亩。而且土地贫瘠,很难养人。所以陕西一身的田税总额也不多,只有区区173万几千石。

    所以靠收税,李自成是怎么都维持不下去的,更不用说免赋三年了。但是李自成如果把3000万亩账面上的土地和至少2000万亩没上账的土地分给他的二十万大军,平均可就是250亩啊!

    250亩土地,在陕西也是一家中等大小的地主了!一亩地收个一斗面粉,250亩土地也能收25石面粉。在这个乱世当中,价值可在50两白银上下。

    这笔账算起来真是可怕,陕西这边按照田亩税额,173万几千石,如果把掌握土地的士绅地主剥夺了,把大顺军的将士变成新地主,那么大顺军上下每年至少能从陕西土地中刨出500万石——这还是建立在大顺新地主所收取的地租较少的基础上!

    如果大顺有了这500万石面粉,别说吴三桂,就是八旗兵自己上,也很难取胜了。

    这顺明清三家的争霸,其实也是个经济学问题!

    大清之所以能胜利,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大清通过八旗系统直接掌握的土地、人口、财富(包括粮食和银子),已经远远超过了大明和大顺两家。虽然八旗兵抢人抢东西的本事比李自成的大顺军还厉害,可是人家从来都没忽视过对人口土地的牢固掌握!

    而现在,大清这边直接掌握的关内、关外的土地(已开发的农地)怎么都有四五千万亩,人口怎么也有几百万。。。。。。而且大清现在正是最凶狠的时候,如果有必要清王朝还会圈占更多的土地,将更多的汉人变成旗奴、佃户或是编入八旗和绿营。所以大清国绝对不是什么容易打败的敌人!

    在大明那边,朱慈烺当然没有多尔衮那么狠,但是大明东南的资源多啊!他也不需要压榨得太凶,就能得到足以对抗清朝的土地、人口和财富——但是朱大太子自从抵达登州开始,就不遗余力的在争人口、争土地、争盐税、争商税!

    现在总算也有所成就了,已经将几千万亩的土地,几百万的人口,慢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了。。。。。。有了这点土地人口,朱慈烺也就有了基本盘,东南的商人士大夫就得乖乖交税了。

    在这三方之中,目前处境最艰,占据的地盘最烂的李自成,如果还妄想什么仁政,什么免赋,不能狠下心把陕西的土地人口夺在手里,那么他的败亡也就指日可待了。

    。。。。。。

    时局飞速变迁,就和风云变幻一样,让人目不暇接。北地的局势,在崇祯十七年间的变化,真是让人目不暇接,一场转折接着一场转折。让局中之人,有一种身处梦幻的感觉。

    对于年初时意气风发,率领六万老营大军发动东征的大顺天子李自成而言,这场梦幻,真是波澜起伏到了极点。

    在三四月份的时候,李自成还以为自己就是真命天子,很快就要一统宇内,稳坐天下了。可是他的好运气却止于天津卫,然后又在山海关战场上遇到大顺军克星一样的鞑子兵!

    随后,天命就急速离开老李而去,大顺的国运,也急转直下。先是丢了北京和北直隶,而后又在山西再败。虽然在兵败的过程中打了一场不错的反击战,由怀庆府迂回北上的大军,一度推进到了真定府,眼看就要包了由井陉道突入山西的鞑子兵的后路!

    可是李自成率领的主力部队,却没有抓住机会反攻,而是一路后撤,跑到了黄河边上的解州才稍作停留。这样一来,东路的李过、田见秀部就成了孤军,根本不可能真的切断山西清军的后路。在吴三桂和北京派出的八旗兵的反击下,东路军反击的失败也就理所当然了。

    不过还算走运,大顺军虽然败了一场又一场,但是因为现在的明军比历史上有力,可以分担清军的压力,所以大顺军的损失,可比历史上小多了。

    不仅李自成的主力和李过、田见秀的偏师全师而退,连留守太原的陈永福,也拉了几千残部突围回到了陕西。

    所以一个难得的机遇,现在就摆在了李自成的面前!

    长安,大顺皇宫,大政殿内东暖阁门外的脚步声轻轻响起,正低头在看奏章的李自成放下奏章,伸了下懒腰,然后就听见一个有点尖细的太监嗓音:“皇爷,丞相和两位军师都到了。”

    “宣。”李自成道。

    今天已经是除夕之夜了,大顺朝廷也放了假。因为过去的一年大家太劳累了,而且还忙活了一场,所以也就不搞什么庆典了,好好休息一下,吃点好的就是了。

    李自成则依旧是个劳碌命,弄了一大堆奏报、军报在宫里面翻看,一个人看还不够,还叫人把牛金星、宋献策、顾君恩一起叫来看一份驻兵南阳的李过叫人送来的奏报。

第324章 李自成,你学坏了(今日五更,求月票!)() 
牛金星、宋献策和顾君恩三人,大过年的也没什么好心情,都是蹙着眉头走进来的。

    没有好心情的原因是没钱发“年终奖”。过去一年,大顺军上下可真是又苦又累又险,来来回回奔忙,打了那么多仗,死了那么多人。最后却没捞着什么!李自成的“大老板”没赚到,下面的伙计也两手空空。临近年关,军中的普通兵丁,一人只得了一两银子的酒肉钱。。。。。。心情还能好得了吗?

    也不是说这一两银子多了还是少了,而是大家伙要土地,要娘子,要分享胜利果实。

    而李自成这位虽然拜西夏的祖宗,却是宋朝的思路,压根就没想过要把土地人口分给大家,只想着花钱买兵,还整天胡思乱想着什么仁政。

    上一个这么想的天下共主已经被儿子架空了!而李自成没有朱慈烺这样能干的儿子,居然还敢这么想,能不急死人吗?不过还好,李自成还有李过这个大侄子和李来亨这个大孙子。

    这两位当然不敢造李自成的反,但是他们却联名给李自成上了一道他不得不重视的奏章——大明的唐王府长史兼知汝宁府李岩在挖大顺军老营的墙角!还开出了汝宁府、凤阳府土地(旱地)100亩,月俸白银4两,吃喝全包的价钱,带马投靠再加赏50两白银的高价。。。。。。听到这消息,李自成头可大了!

    他手下那帮老兄弟早就一肚子怨气,个个都想要当地主!现在大明不仅给土地,给的银子还比李自成多!幸好这个时代消息传递的比较慢,要跟后世一个样,李自成也别打了,手底下的英雄好汉都去南京投简历了。。。。。。

    “不必叩头了,都过来,过来。。。。。。看看这个。”李自成看见三个臣子要跪,就忙招招手,让他们上前来说话,还把李过、李来亨联名的奏章递了过去。

    “皇爷,臣给您拜年了!”牛金星挤出了笑容,走到了李自成跟前,先拜了年,然后才接过奏章,打开后看了起来。

    他看完后,又把奏章给了宋献策,宋献策看完后再给顾君恩。很快三人都看了一遍,也都露出了凝重的表情。

    “都说说吧。”李自成问。

    “皇爷,这李岩、红娘子太可恨了!应该出兵讨伐!”牛金星本就和李岩关系不好,现在更是各为其主了,还有什么好客气的?

    “怎么可能打汝宁府?”宋献策摇摇头,“现在吴三桂屯洛阳,多铎屯平阳,张献忠又在十一月称帝,还打败了马珂。。。。。。咱们哪里腾得出手?”

    李自成又看着顾君恩,顾君恩眉头紧锁,“皇爷。。。。。。李岩在汝宁府经营得不错啊!咱们是不是也和他学学?”

    “学学?”李自成噗哧笑了起来,“额哪有那么多钱财土地去招诱朱贼手下的壮士?”

    “皇爷,不是学这个。”

    “那学什么?”

    顾君恩吸了口气,道:“皇爷,咱得学朱贼分田分地啊!得给将士们分田地啊。。。。。。再不分,人心就散了!”

    “这。。。。。。”李自成还在犹豫。

    顾君恩跺了跺脚,“皇爷!您到底担心什么?朱贼一个当太子的都抄没了几千万亩土地来分,鞑子又在北京圈地占房,还逼老百姓投充为奴,他们现在不都稳稳当当的。。。。。。咱们是什么出身?还有什么不能干的?”

    是啊!朱贼太子是正统,照样抄家没收搞了那么土地来分。鞑子那边也不顾什么满汉一家,圈地占房没商量!咱们流贼本来就是贼啊!在北京城拷掠军饷的事儿也干了,现在还有什么不敢干的?

    “额不是怕读书人嚼舌头!”李自成摇摇头,“额是觉着百姓挣扎求活,很是不易啊。。。。。。如今刚刚好过一些,又给分成了佃户,还分给那群穷凶极恶的老营兵。这还不是才出虎穴,又入了狼窝?额起义兵是为了救民,不是为了害民啊!”

    这话说的。。。。。。牛金星、宋献策、顾君恩听得都快绝望了!

    您这个反贼怎么吹牛吹得自己都信了?你是为了救百姓造反的?你不是为了朱家天子欠了你军饷发不出来才反的?为了推翻大明,你杀了多少老百姓?你做人不能忘本啊!做反贼的,更不能忘本!

    “皇爷,”顾君恩也是急中生智,对李自成道,“您要觉得不好意思对陕西老乡下手,就先分襄京府的田吧!咱们在襄京府已经经营了两年,根基比别处还扎实一些。

    而且襄阳土地肥沃、雨水充沛、气候也比较温暖,有水浇地不下两百万亩,便是旱地也比陕西的地好多了。皇爷肯拿襄京的土地出来分,至少可以让数万将士有所得啊!”

    牛金星也道:“皇爷,湖广可是好地方,鱼米之乡,土地极广,在册田土多达两万万亩有余,而且多是上田、水田,陕西远远不及啊!咱们如果能把襄京经营好了,也算有个退路。。。。。。”

    “退。。。。。。”李自成眉头一皱,他现在怎么和“后退”结缘了?都已经从北京退回陕西了,难道还要从陕西退回襄京?这可真是情何以堪啊!

    “唉!”李自成叹了口气,“也只好如此了。。。。。。可谁能去经营襄京?”

    想了半天,李自成终究还是学坏了!因为湖广的退路实在太吸引人了,他在陕西的局面也太困难,即便鞑子不打来,他也很难维持。因为陕西的土地太贫瘠,明朝时候的税额才一百多万石,够干啥的?

    “自然是亳侯了,”顾君恩道,“亳侯的大军就屯驻在南阳,距离襄京不远。”

    亳侯姓李,而且现在李双喜死了,李自成的一堆妃子又都不争气,到现在肚子都没动静。所以亳侯李过之子李来亨已经是“顺太宗”的唯一人选了!

    另外,李过还在南阳屯兵数万,都是老营兵!现在正好都带去襄京参加“土改”,一旦完成,大顺在襄京的根基可就扎牢了。

    “想想也只有他了。。。。。。”李自成点点头,“就叫李过屯兵襄京,君恩,这主意是你给朕出的,那你就去当襄京府尹,主持圈地重分吧!”

第325章 皇爷,水太凉!(今天五更,求月票)() 
“皇爷,这是在南京的几位王爷议定的祭扫孝陵的各项仪式,呈上来请皇爷过目的。。。。。。”

    卢九德垂着手,毕恭毕敬的站在西圃离宫后花园里池塘边的一处小亭子当间儿。崇祯皇帝正和挺着大肚子的选侍魏清慧,在花园里遛弯儿,刚到这处亭子中少歇。

    今天是崇祯十七年的除夕之夜,而明天就是崇祯十八年的正月初一——这可是最让崇祯皇帝头疼的日子了!

    因为皇太子朱慈烺早就说了,十八正月初一要隆重祭扫孝陵,并且正式向祖宗请罪,告知北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