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1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阳光之下,一千余根铳刺泛着寒光,犹如一片尖刀组成的丛林!

    别说是不怎么会打陆战的郑芝龙了,就连在欧洲三十年战争的战场上摸爬滚打了半辈子的德意志人瑞恩施坦,也瞪大了眼珠子,用难以置信的眼神看着眼前的“尖刀丛林”。

    日本人那样火铳加弯刀的组合,瑞恩施坦见多了,土耳其的苏丹亲兵就是这样装备的。可是直接在火铳的铳口插把刀子,却还是头一回见到。

    可插上刀子后,火铳还能开火吗?

    “神父,”高个子,四十多岁,略显瘦削的瑞恩施坦用德语问身边的汤若望,“那刀子是怎么装上火枪的?装上刀子以后,还能开火吗?”

    “能啊,这是套筒刺刀,”汤若望说,“皇储殿下让人打造了一种套筒枪刺,可以直接套在枪身上。”

    “这样啊!”瑞恩施坦露出了极为惊讶的表情,“我怎么没有想到?这将是改变战争模式的发明啊。。。。。。真了不起!”

    “改变战争模式?”汤若望一愣,“有那么厉害?”

    “当然了!”瑞恩施坦点了点头,正色道,“这项发明将刀刃和火铳完美结合在了一起。。。。。。我想,它将在未来淘汰长枪。”

    “淘汰长枪?”葡萄牙总督的特使,拥有一头卷曲的黑发,长得非常英俊的澳门军火贩子阿方索。洛佩斯露出了吃惊的表情,“装上刀刃的火枪能对付得了骑兵?”

    “能啊!”瑞恩施坦道,“效果不如长枪,但绝对比那些日本人使用的弯刀要好。。。。。。如果这些中国火枪手能够正确使用他们的火绳枪,那么一定能打败同样数量的日本火枪手。”

    “真的?”阿方索。洛佩斯不太相信,“日本武士可是非常不错的佣兵,南洋的君主们都喜欢雇佣他们。”

    “是的,但是他们的装备和战术都不行。”瑞恩施坦说,“他们只有轻型火绳枪,基本没有重型火绳枪,更加缺乏火炮。而且也不会使用方阵战术,将火枪和长枪混编。”

    “但是他们的刀术真的很厉害。。。。。。你刚到东方,也许还没见识过这些日本小矮人的刀子!”

    汤若望这个时候打断了两人的争论,他指着前方:“快看,那里竖起了许多木靶子,看来中国火枪手和日本火枪手想要比试一下了!”

    “是吗?那可得好好看看!”

    “是啊,我们得好好了解一下这个国家的军事能力。。。。。。当年的西班牙人对他们的评价很低啊!”

    瑞恩施坦和阿方索。洛佩斯都将目光转向了汤若望手指的方向,就看见一排木靶已经被并排放好了,足足有三四百个!

    “呜呜。。。。。。”

    号角声紧接着响起,然后就看见原本组成方阵的一协克难新军火铳兵开始以纵队展开运动。四个营依次行进,走到那一排木靶前方百步开外,并和木靶形成了平行线后,才停止前进,又在军官的口令声中转向为面对木靶,然后继续向木靶方向前进,直到木靶前五十步左右,才集体立定。

    整个过程看着还蛮整齐的,显然是经过严格训练的部队!

    几个洋人,还有郑芝龙、郑芝凤、郑森、吴三辅等几个大明官员,都人手一个单筒望远镜,开始观看打靶表演。

    这场打靶比试是郑森提出的,不为别的,就是想让他老爹看看克难新军的厉害!

    知道厉害了,才能摆正位置。在眼下的大明,郑家的地位其实是不可动摇的,但是得知道自己有多少斤两。

    随着一阵急促的鼓声,组成四列火铳横队的第一列的斑鸠脚铳兵,已经完成了填装,点燃了火绳。又是一阵鼓声,所有的火铳全部放平,夹在了支架上面。

    哐!

    一声锣响。

    然后才是雷鸣般的巨响!

    320支斑鸠脚火铳几乎同时打响。

    一两五钱重的弹丸被火药爆燃的威力推动,以接近或超过400米每秒的初速喷出铳口,飞向标靶。仅仅50步的距离转瞬即到,顿时就将超过半数的标靶打得粉碎!

    50步开外的齐射能有一半的命中率!虽然是打靶训练,但这个成绩还是相当不错的。

    几个洋人都略略点头,郑芝龙、郑芝凤则脸色微变。在一旁观看的郑家的日本家丁,也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完成发射之后,这320名火铳兵又在军官的口令声中开始了装填。斑鸠脚火铳的装填起来非常复杂,哪怕使用了定装弹药,也只是少许改善。

    不过这些火铳兵都已经经过了至少五个月的严格训练,因此在不长的时间里就完成了装填。然后又在鼓声、锣声的指挥下,打出了第二轮的齐射。

    余下的一百多个木靶中的大部分又被打得粉碎!

    打完了第二波齐射后,他们并没有再次装弹,而是在一阵密集的铜锣声中以旗队为单位,转成纵队,从四个营横队的间隙中撤离,为后面鸟铳手腾出了前进的通道。

    整个撤离的过程虽然谈不上整齐,但也干净利落,显然是经常演练的。

    接下去就是鸟铳兵表演了!

    现在克难新军鸟铳兵的标准作战队形已经变成了三列横队,他们标准的战术还是齐射加刺刀突击。

    齐射时采取的姿态则是一列跪姿,两列立姿,其中最后一列将火铳夹在第二列的肩膀上开火。

    排出了四个密集营横队鸟铳兵,开始在军官的号令声中缓步前进,直逼到那些零零散散的靶子前方二十步外,才同时停止。

    然后照旧是一轮雷鸣般的火铳齐射,将依旧树立着的木靶,全部打碎!

第310章 我们谈谈嫁妆的问题吧() 
马蹄声隆隆如雷一般响动。三千二百铁骑,只是簇拥着大明抚军太子朱慈烺走在南京城外的官道上面。

    在他们身后,是无数各色旗号翻卷,更有数千扛着火铳的步卒跟随。两协骑兵,三协火铳兵,正护着朱慈烺出城去30里郊迎大明首富郑芝龙。

    这五协精兵,再加上由吴三辅、郑森领着去镇江迎接郑芝龙的中师火铳协,总共六协9600官兵,就是朱慈烺称霸东南的老本了!

    他现在把所有的老本都拿出来,而且还以最佳的状态,展示给郑芝龙看,当然是为了和郑芝龙好好商量嫁妆的问题了。。。。。。

    裸婚什么的,那是多尔衮的女儿才能享受的待遇——多尔衮一穷光蛋摄政王,还是少数民族,朱慈烺也不好意思问他要嫁妆啊!

    而郑芝龙的女儿还想裸婚?郑爸爸郑首富好意思吗?

    至于嫁妆多少,当然得看男方的实力了。后世要看房产证,要看文凭,要看年薪什么的。现在朱慈烺是封建国家的领导人,南京皇城都是他的,进士文凭也是他自己发的,年薪当然也无所谓了。。。。。。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国家领导人,真正能够展现实力的,其实就是枪杆子和刀把子了!

    有了枪杆子和刀把子,才能有封建主义政权啊!

    所以朱慈烺就一次性把自己的老本都拿出来给郑芝龙看了。

    在展示实力的队伍前头,还有不少传骑奔走往来,将前方郑芝龙大队人马的情况,不断的带来。

    “千岁爷,郑家大队绵延二十里,前锋已到十里之外!”

    “千岁爷,岗哨已经在四下展开完毕,闲杂人等都已经驱离。”

    “千岁爷,福建郑总兵正带领数十随从,先行赶来!”

    听到回报,朱慈烺勒住了战马,然后抬起右手,下达了全军停止的命令。然后又对和他一块儿出城的海军卫指挥使黄斌卿道:“黄卫帅,你和郑芝龙挺熟吧?”

    “千岁爷,臣和郑芝龙的确有些交情,”黄斌卿笑着回答道,“当年臣和郑芝龙一块儿对付过大海贼刘香。那刘香可厉害得很啊,袭扰广东、福建、浙江沿海,闹得东南不得安宁。他和郑芝龙原本还是把兄弟,后来因为郑芝龙受了抚才反目成仇的。。。。。。说起来郑芝龙肯受抚,也是朝廷之福啊!如果他和刘香一起闹,那可真是四面八方皆无安宁了。”

    朱慈烺点了点头,郑芝龙的归顺的确是大明的运气——现在毕竟是17世纪,是海洋的时代了!

    而郑芝龙这个大海贼归顺后,大明就有了通往海外的桥梁。虽然郑芝龙打不过荷兰、西班牙、英格兰和法兰西的海军主力舰队。但是人家的海军主力也不会到中国沿海来转悠,现在可不是19世纪。而西方那些海上强国在中国沿海的武装商船遇上郑家的舰队,还是挺头疼的。

    要不然以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实力,也不会答应向郑家交保护费了!

    有了郑家这张大牌,大明才能从海洋上获取抗清的力量,而不是为了海防而分散本就单薄的抗清实力。

    “黄卫帅,”朱慈烺笑着,“你和本宫说实话,郑芝龙为什么会受抚?受抚对他有什么好处?”

    黄斌卿笑着:“郑芝龙是海商,受抚自是为了图利。。。。。。而海商之利,则在经营贩卖。江南的丝绸,景德镇的瓷器,日本国的漆器,此三者又处于一条航线之上。郑氏的商船可以从日本运出漆器,在宁波卖出一部分,然后再装上江南出产的丝绸、瓷器,运往广东、吕宋及南洋各地。

    在郑芝龙受抚之前,他家的商船是跑不了一整条航线的。从日本国过来后就只能在大员岛落脚,再由别家的船只跑大员和宁波,很不方便。”

    朱慈烺笑着问:“所以只要东南被朝廷牢牢控制,郑芝龙就是我大明的忠臣?”

    “啊,差不多吧,”黄斌卿笑道,“还是千岁爷英明。”

    两人正说话的时候,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就看见数十骑飞奔而来,走在当先的,正是大师兄郑森。

    。。。。。。

    “臣福建总兵官左都督郑芝龙叩见抚军太子殿下!”

    一个晒得漆黑的高大汉子跪在朱慈烺脚下,应该就是大明首富郑芝龙了。而朱慈烺见了他却有点皱眉头——怎么和郑森不像啊!你怎么那么黑啊?是当海贼晒的还是天生的?如果是天生的,可别遗传给女儿啊。。。。。。

    他连忙往跟随郑芝龙而来的人群看去,都是黑不溜秋的,只有郑森和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文士(就是陈近南他爹)白一点。

    “快快请起,都起来吧!”朱慈烺一边笑,一边虚扶了郑芝龙一下,将自己的二号老丈人搀了起来。

    他发现郑芝龙长得比郑森壮多了,比自己高半个头,个子和吴襄、吴三辅差不多。

    “走,”朱慈烺拉着郑芝龙那只粗糙得不像话的右手,想象着郑茶姑的大手,只好暗自苦笑,“总戎,时候不早了,这几日天气也湿冷得很,不如先和本宫一起入城吧。”

    说着话,就拉着郑芝龙一块儿上了马,先带着他看了跟随而来的3200甲骑和4800火铳兵,而后才并辔往南京外廓的仙鹤门而去。

    仙鹤门就在钟山脚下,紧挨着钟山东麓,风景不错,因此有几所原属于南京勋贵的园子。那几家勋贵坏了事后,这些园子也被没收后重新分配。其中有一所赏给了黄斌卿,现在这所宅子已经被好生收拾过了,以供朱慈烺和郑芝龙歇脚。

    黄斌卿还有一重身份,就是撮合朱慈烺和郑茶姑的媒人——其实朱慈烺是纳郑茶姑为妾,不需要什么媒人的。但是纳妾也不能要嫁妆啊,朱慈烺之前也没向吴襄要过嫁妆。

    所以黄斌卿把郑芝龙、郑森,还有朱大太子请内堂奉茶之后,一时也不知道怎么开口,只是说着寒暄的话语。

    说了半天,朱慈烺有些不耐烦了,干脆嗯咳了一声,笑吟吟问郑芝龙道:“郑总戎,你这次是要送女入宫的。。。。。。这嫁妆的事儿,现在是不是该说一下了?”

    啊?嫁妆?

    郑芝龙愣了愣,然后就冲郑森打了个眼色。

    郑森忙问:“千岁爷,舍妹是入宫当选侍吗?”

    “是啊!”朱慈烺笑着点头。

    “选侍是妾。。。。。。”

    “但是本宫会待她如妻子的!”朱慈烺厚着脸皮说,“令妹的一切待遇,都如太子妃,将来就如皇后。”

    如皇后。。。。。。

    郑芝龙微微皱眉,“如皇后”不就是“如夫人”吗?

    “师弟殿下,”郑森看老爹不说话,只好自己开口了,“您想要多少?”

    朱慈烺笑着说:“本宫听说郑家在福建省有土地不下一百万亩?”

    郑芝龙皱眉答道:“臣的确在福建沿海的购置土地百余万亩。。。。。。千岁爷难道想要臣的土地?”

    郑家在福建的土地并不都是购置来的,主要还是利用福建总兵的职权侵吞来的。主要分布在泉州、漳州、兴化、福州等四府。其中位于漳州、兴化、福州的土地对郑芝龙来说并不重要。

    但是位于泉州境内的永宁卫所属的金门所、中左所、福全所,以及泉州府辖下的同安县等处的大片土地,则是郑氏家族的根本之地!

    郑家的老巢安平城,郑家船厂所在的石井镇,就位于这块地盘的中心。

第311章 朱与郑,共福建() 
室内的空气如同死了一般的沉寂,郑芝龙的目光闪烁着,隐约流露出一点阴霾。朱慈烺则一如既往,笑吟吟的看着自己的首富岳父。

    他当然知道郑芝龙花费了十几年时间,在本该属于大明朝廷的土地上修建了安平城和石井镇。将原本的两处渔港变成了东南海上贸易的中枢所在!

    要郑芝龙交出安平城和石井镇,无异于与虎谋皮!没准就把这个大海贼又逼回台湾岛去了。。。。。。

    这当然不是朱慈烺的目的,郑芝龙对现在的大明朝而言,可是非常重要的力量!

    在让人透不过气来的安静当中,朱慈烺笑出了声。

    “呵呵,老泰山舍不得了?”

    “千岁爷,百万亩田可不便宜,臣是商人,自然爱财。”

    郑芝龙的话倒也坦荡。不过他心里面的小算盘已经来来回回扒拉过了。

    朱慈烺不可能刨自己的根!他花了那么多心思拉拢郑森,还许了自己当大员侯,还同意自己以大明朝廷的名义去和日本国交往,还愿意帮着把荷兰人从大员岛弄走——也不知道他有什么办法?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千岁爷是想拉拢利用郑家的!

    “商人爱财,本宫一样爱财!”朱慈烺笑着,“老泰山,看来咱们俩还真是有缘啊,都是爱财之人!

    既然咱俩都爱财,那么就谈一谈生意吧。。。。。。咱们两家的联姻,其实就是一桩大买卖啊!”

    郑芝龙有些惊讶,这太子爷说话也太随性了吧?

    他沉吟着问:“不知道千岁爷想做什么样的买卖?”

    “朱与郑,共福建。”朱慈烺问,“不知老泰山意下如何?”

    共江南是不可能的!

    郑家能海战而不能陆战,而且也没有能在长江之中作战的水师,如何能共江南?

    但是福建还是可以拿出来“共一共”的,因为朱慈烺的朝廷对福建省的控制能力很弱。只能委任巡抚、知府、知县等官员,控制不了福建的军队——现在福建的军队都在吃郑家的饭,已经不能算是朝廷的武力了。

    不过郑家对也没有完全掌握福建,因为郑家归根结底是个商人集团,而不是一个如八旗集团那样的封建军事集团。所以郑家控制福建的着力点不是土地和人口,而是由工商业城镇。比如安平城和石井镇。。。。。。如果现在的福建和荷兰、英格兰一样,已经进入了资本主义初级阶段,城镇人口也足够多了,那么郑家也许真就是福建之王。

    但现在的情况不是这样,泉城府城晋江县的居民大约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