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明朝宫廷系统当中,净军向来是最低级的存在。一般坏了事的太监,只要不弄死,最重的惩罚也就是充净军。虽然南海子净军比这种“充净军”要高级一些,但是二十四衙门的大珰也轮不到他们来干。

    这回太子爷可发话了,就相信他们这些火铳太监!

    到了江南,就要发达了!

    “谢小爷恩典!”

    “小的愿为千岁爷效死!”

    “小的誓死追随”

    不知道谁带了头,反正欢呼的声音一下子就起来了。不仅火铳太监们在欢呼,周围身体完好的克难营兵将也都跟着一起嚷嚷了。

    刚刚赶来的十六门守将正好撞见这一幕,自是个个目瞪口呆。

    这是什么状况?

    李自成都要打来了,这帮乌合之众咋还那么高兴?太子爷许了他们什么好处了?

    可大明朝眼看就完了,还有什么好处可以许诺?

    朱慈烺也得到了侍卫的通报,知道十六门的守将都来了。他也不单独见他们,而是让人把他们带到火铳太监们围起来的人圈这里。

    “末将等参见太子殿下!”

    守门官儿们都冲着朱慈烺行礼。

    “坐,都坐,没吃饭吧?一块儿吃点酱油黄的馒头和卤肉,管饱。”

    什么?就在这里吃?坐地上?和一群臭哄哄的净军一块儿?

    守门的将官不是京营军官就是锦衣卫的官员,都是有身份的,其中不少还是勋贵世家出身,啥时候会和一群大兵一起吃喝?更别说同净军一块儿了。

    可是太子的令旨也不能违抗啊!刚才来传令的内侍都说了,太子现在出宫抚军,总督直隶军务,提督九门,还有一把杀人的尚方宝剑!

    谁想试试尚方宝剑?

    不想被尚方宝剑斩了,也就只能捏着鼻子坐吧,不过也不能离净军太近,全都挤到朱慈烺身边了。

    朱慈烺也没撵人,只是呵呵笑着宣布:“诸位,有好消息啊!”

    好消息?

    昌平皇陵都烧了,还能有好消息?

    “本宫要纳妃了!”朱慈烺说,“女家是平西伯吴三桂的幺妹。”

    什么?大家伙都是一惊,怎么娶吴三桂的妹妹了?这不合祖制啊!

    朱慈烺扫了周遭一群守门官一眼,提起嗓门又道:“吴三桂已经率领关宁大军四万人,日夜兼程而来!”

第29章 京师还能守几日?(求推荐票)() 
四万关宁大军要来北京城了?

    这倒是好消息啊!

    看来大明朝的国祚一时还完不了

    只是吴三桂什么时候能到?

    十六守门将官中的十五个,都露出了惊喜的神色。还有一个是朝阳门来的吴三辅,早就知道关宁军要来,所以没有特别惊喜。

    朱慈烺接着又道:“当然了,关宁军也只能暂解京师之困。毕竟京师已经腹背受敌,西有流贼,东有虏丑朝廷没有能力,也没必要夹在他们中间。所以父皇已经决定在吴三桂兵到后行南迁之事!朝廷南迁之后,北直隶就丢给流贼和虏丑去争吧,朝廷就可以在江南,依托江淮之险,凭借水师之利,倚仗东南之富,休养生息了。

    而诸位执掌京营兵丁,都是朝廷栋梁,到了留都必有大用。所以尽在护驾之列,尔等的家眷也要随之南迁,以免落入流贼、虏丑之手。

    本宫已经命人将内校场旁的清馥殿收拾干净,用来安置尔等的父母妻儿。尔等可速回家中,今晚就将父母妻儿送来。等尔等的父母妻儿到达后,就去脏罚库领取军饷,一门给5000两白银这5000两,是明后两天交战的军饷赏赐。如何分配,你们自己决定。本宫只管两件事,一是率部增援闯逆主攻之门;二是严惩守门不利,弃门而走之将。

    另外,本宫会向每一处城门派出监军。而之前朝廷所派的监门官员,一律卸任。”

    朱慈烺这是一手拿着银子,一手拿着刀子!

    听话的乖乖拿银子去守门,不想好好干的就得准备挨刀子!如果想要投降,呵呵,杀你全家没商量!本太子可是超凶的!

    十六门的守将如何不知道朱慈烺的打算,这下大家伙都对朱大太子刮目相看。

    这位太子爷可真够狠的,有太祖高皇帝和成祖文皇帝的遗风啊!

    “太子殿下!”就在大家都被朱大太子的手段震慑的时候,一个四十许岁,穿着锦衣卫飞鱼服,满脸大胡子的大爷猛然起身,躬身就是一礼,“下官锦衣卫指挥同知,守崇文门李若琏有一事不明,想请教殿下。”

    朱慈烺看着这位锦衣卫的高官,“你有何事情要问?”

    “臣想问吴三桂大兵几日可到京师?若吴军抵达之前京师不守,当如奈何?”

    这个问题很打击士气啊!

    不过朱慈烺什么人啊,当然不会给一个明朝锦衣卫把真话给套出来。当下就反问一句:“李指挥,你看咱们这北京城能守几日?”

    李若琏皱着眉头思索了一番,然后又是一礼,“请殿下移步内堂。”

    朱慈烺目光左右一扫,一群火铳太监都不吃喝了,全都屏气凝神,看来也想知道北京城到底能守几天啊!

    “但说无妨!”朱慈烺笑道。

    他知道现在这个时候,人心惶惶,最怕的就是不确定性,哪怕是虚假信息披露,也比遮着挡着要好。

    “那下官就直说了,”李若琏深吸了口气,沉声道,“今日之前,臣觉得京师如遇流贼猛攻,最多两日就将不守。”

    朱慈烺点点头,可不就是两日吗?李闯十七日攻城,崇祯皇帝十九日就挂在煤山歪脖子树上了。

    李若琏又道:“而如今京师有太子殿下抚军,臣观之,当有五到七日可守。”

    “足够了!”朱慈烺露出了自信的笑容,“有五日,吴三桂的一万铁骑就能开到,七日,吴三桂的全军也到了!京师城池周长四十八里,如要围困,流贼需下联营八十里。贼众不过十万,岂能结寨八十里?所以关宁铁骑必能入城。”

    朱慈烺披露的也不完全是虚假信息,只不过是可能出现的最佳状态。

    吴三桂现在还在山海关,距离北京城有500里。而田存直是今天下午才带着吴襄的亲笔信出城的,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一日一夜就能抵达山海关了。

    假定吴三桂是个听话的乖儿子,看到吴襄的亲笔信后立即整顿兵马出击。那么十八日正午前后应该就能出发了,以关宁铁骑的行军速度,500里路走三天怎么都能到了。

    而关宁军的骑兵有一万多人,如果都能跟着吴三桂来救援京师,那么李自成就得小心应付,根本不可能全力进攻北京城。

    至于同时包围北京,再打援关宁军,以李自成的兵力应该是很难完成的。后世不少研究就是关于李自成东征北京时的兵力数量的,对于总兵力的估算在几万到二十万之间,不过其中真正能打的老营也就只有数万。

    要不然李自成也不可能在一片石之战后马上弃守北京,狼狈而逃,而且还被吴三桂的骑兵和少量满洲兵一路追杀,还在定州、真定两战皆北。

    虽然现在没有清兵加持,仅凭吴三桂的数万大军也不足以打败李自成的数万老营。但是只要能让吴三桂的骑兵进入京师,那么李自成就无法在短期内攻破北京城,最后退兵去山西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这样朱慈烺和崇祯就能从容而走这当然是最好的结果了!

    当然了,以朱慈烺资深金融狗的经验来看,最好的结果通常不会在下降趋势中出现现在的大明朝正处于暴跌不止的大熊市中,这种时候不出现最坏的结果就不错了!

    不过大明这个国是朱慈烺自家的,当然没有自己唱空自己的道理。

    说完安定人心的话,朱慈烺又接着大声宣布:“明日必有首战,而首战必须告捷!今日诸君且痛快饮食,明日本宫带尔等杀贼,诸君当努力奋战,本宫已备足白银三十万两,有功将士,必有重赏!”

    说完这些话,就在一片欢呼声中,朱慈烺又吩咐道:“诸门守将,随本宫入内说话。”

    鼓舞士气的话说完了,接下去该布置战守了!

    朱慈烺自己并不懂打仗,也不知道该如何布防,只知道要封堵上城门以拖延时间。而具体的守城布署,都交给了吴襄、邱致中、朱纯杰和王承恩的一个副手,管内外军并提督南海子净军的王德化等四人。

    而内校场附近的豹房,就成为了临时的中军大营所在。

    朱慈烺和十几个城门守将抵达的时候,吴襄正皱着眉头在和王德化说着什么。而邱致中、朱纯杰都不在,两人都带队去巡查内城六门的封堵工程了。

    “坐,都坐下说话。”朱慈烺在上首的主位坐好后,就客气的吩咐跟着他进来的守门关和吴襄、王德化二人都坐下说话。

    看到众人都依言落了坐,朱慈烺这才脸色凝重地说:“流贼今日已到昌平,明日京师当有首战,该如何布防,还请诸位献计献策。”

    这事儿想想都难啊!别说朱慈烺了,就是吴襄现在也是愁眉苦脸的。

    “殿下,臣倒有些战守之法。”说话的还是李若琏,他虽然是锦衣卫的头头,但却是崇祯元年的武进士出身,而且世代都是京营的军官,军事知识还是非常丰富的,同时对北京城的情况非常熟悉。崇祯二年的己巳之变(皇太极入关围北京城)时他也在北京为官,还参与了一些军务。

    “说吧。”朱慈烺赞许地点点头。

    李若琏道:“臣方才说若无太子抚军,京师两日都不守,是因为京师人心浮动,且战守布置全无。若贼兵大致,恐怕会生内变。现在太子抚军,发下赏银,还让人封堵城门,内变就不容易发生了。因此臣才以为可守五日。之所以是五日,是因为第一日应是流贼试探之战,有太子的克难营在,有足够的赏银支撑,当可取胜。初战失利之后,闯逆就会命人打造攻城器具。如此就能从几面进行攻打,而官军人少,不足以布防城池四面。所以在闯逆备好器械之后,京师两日内必破无疑!再假定闯逆需两日打造器械,五日必然城破!”

第30章 又发现忠臣了(求收藏,求推荐)() 
只有五日

    朱慈烺扭头看了看吴襄,吴襄点了点头。他的估算也是五日!如果还要拖延一日,那就只能坚守皇城和紫禁城。

    至于他的儿子吴三桂能不能在北京陷落前赶来,他自己也没把握。

    所以上上之策还是马上跑路!

    “李指挥,”朱慈烺问,“五日太少,你可有办法多守几日?”

    “有。”李若琏点点头,“放弃外城!”

    “放弃外城?”朱慈烺皱着眉头,“是为了集中兵力守内城?”

    北京内外城一共十六个门,内九外七。如果放弃外城,那么有限的京师守军分在内九门上,每座城门和周边城墙上的守军就能稍微多一点。不过也多不到哪儿去,一门能摊上1000人就不错了。

    “集中兵力只是其一;”李若琏说,“吸引闯逆老营进城攻打崇文、正阳、宣武三门则是其二;其三则是以正阳门瓮城为最后之据点!”

    朱慈烺问:“你怎么知道闯逆老营会从外城攻打崇文、正阳、宣武三门?”

    李若琏回答道:“臣是顺天府人,熟知京师城内情况。这京师外城也是富庶之地,商铺林立,人口密集,闯逆怎么舍得让胁从的乌合和附逆之兵入城大掠?

    而且外城临近崇文、正阳、宣武三门的地段非常繁华,房舍密集,楼宇林立,足可遮蔽守军视线,不利于火炮发挥。闯逆为免自己的老营损失太大,一定让老营从外城攻打崇文、正阳、宣武三门。同时,再以乌合、新附之军从城外攻打以为策应。”

    听李若琏说到这里,以朱慈烺的狡猾,怎么会不明白他的意思?闯王的老营如果大多入了外城,那么城外的老营就少了靠新附军兵和乌合之部,是很难挡住吴襄、吴三辅指挥的克难营的。

    谁说大明没有忠臣了?这个李若琏就是大大的忠臣啊!

    朱慈烺心说,以为大明没有忠臣的人一定不会发掘潜在的忠臣啊!忠臣也和价值低估的股票一样,是需要进行分析研究和发掘的。

    自己显然是善于发掘忠臣的,今天就发掘出好几个忠臣和好太监。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自己身边一定会聚集起一批忠臣良将,大明中兴有望啊!

    “好!”朱慈烺赞许地点点头,“李指挥果然是国家栋梁你现在管哪座城门?”

    “回禀太子,臣管的是崇文门。”

    “你不必管崇文门了,”朱慈烺说,“就到本宫身边参谋军机吧崇文门就给,给祖泽溥吧。他是祖家军的虎将,身边还有不少祖家的家丁,一定能管好崇文门的。”

    说着,他又对自己的大管家黄大宝说:“再给祖泽溥多支3000两。”他又对吴三辅招了招手,让他上前,然后低声说:“三辅,你和黄大宝一起去,去和祖泽溥说,一定要把崇文门的守军给本宫掌握好了本宫是信任他的,等到了江南,必有重用,将来的地位当不在其父之下。”

    朱慈烺对祖泽溥的许诺当然是很难兑现的因为总要有人充当炮灰和吸引李自成注意力的标靶。

    吴襄、吴三辅父子是很重要的,不能干这事儿。邱致中、朱纯杰这些人又是朱慈烺的近臣心腹,也不能轻易牺牲,所以就只能牺牲祖泽溥了。不过朱慈烺也不会让他白白牺牲,等到了南京,一定会让他名列忠祠,风光大葬的!

    看到李若琏摇身一变成了太子爷的近臣,一帮守门官自然人人眼热了,马上就有第二个起身给朱慈烺献计了。

    这人也是一身飞鱼服,三十许岁,身材高大,白面长髯,五官俊秀,活脱脱一个美男儿。朱慈烺认得他名叫骆修身,是锦衣卫都指挥使骆养性的弟弟。官拜锦衣卫指挥佥事,管领大汉将军。

    所谓大汉将军,就是殿前卫士,上朝的时候金盔金甲站在那里充门面的,个顶个都是美男子。这骆修身是他们的头头,自然是相貌堂堂,一看就是名将。

    也许是因为长得太像了,所以就被王承恩拉了壮丁,发去守埠成门了。

    “太子殿下,臣现在是阜成门的守门官。”骆修身行了一礼,道,“臣以为流贼必从西北而来,多半会在阜成门、西直门、德胜门、安定门等四门之外列阵设营。我方应该早做准备,搜集旗帜、锣鼓、火炮,集中于上述四门。再广募壮勇,布置于四门,大张声势,使贼以为京师守军众多,防御严密。如此,流贼便不敢过于分散兵力于京师四周。”

    朱慈烺扭头看了看吴襄,吴襄点了点头。朱慈烺道:“谁是西直门、德胜门、安定门的守将?”

    三个京营将官应声而起,其中一人朱慈烺是认得的,名叫张世忠,是英国公张世泽的堂弟,现在是京营的参将,被王承恩派了守安定门的差。

    另外两人也通了姓名,分别是抚宁侯朱国弼的堂弟朱国勇和锦衣卫的百户,崇祯十六年的武进士林一虎。这两位年纪都不大,朱国勇不过二十出头,虽然是勋贵出身,不过看上去却有点土头土脑的,长得倒也健壮。林一虎年纪稍长一些,也就是二十五六岁,虽然是武进士,但是却是斯斯文文的,中等身材,眉目清秀,皮肤白净,蓄着短须。

    “给你俩也多支3000两银子,明天一早就招募人手,最高可以出到一两银子一天!城上原有的京营兵丁也给他们一人一天一两银子若是钱不够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