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1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进了屋,祖大寿就在张太师椅上做好,然后就问:“说吧,太子爷想叫咱家干什么?”

    “大人,太子爷叫孩儿给您捎话,这天津大沽口的海贸要是做起来,一定是发的。祖家在南北两边都有人,还当什么武将?上了战场多尴尬,干脆改行做买卖吧。”

    什么?老祖家改行当买卖人?

    多尔衮能答应吗?不会怀疑祖家以经商为掩护,勾结大明,图谋大清吧?

    祖可法道:“现在摄政王还用得着吴长伯,这也是咱家的机会,若是不牢牢抓住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大难临头!”

    “改行做买卖就行了?”祖大寿看着祖可法。

    “太子爷说咱家是四臣五臣的都不要紧,乱世里面当墙头草不是什么罪过。。。。。。可要当一株没用的墙头草就不大保险了!”祖可法道,“太子爷还说了,满人是万历年间崛起的,到如今已是第三代了,也该到了讲究吃喝玩乐的时候了。可是北方吃喝玩乐的东西少啊,哪能和南方相比?况且现在还有西洋、东洋的好玩意。大人,您好好想想吧。”

    “这。。。。。。”祖大寿马上就明白了。这是要自家带着八旗子弟学坏啊!

    这个太子真是太狡诈了,什么阴招都使得出来。。。。。。可是八旗子弟就算会学坏,也没那么快吧?怎么都得二三十年吧?东南的大明朝能熬那么久?

第301章 八旗,小心别堕落() 
武英殿内,一帮还没有被富贵消磨了斗志的八旗一代二代,正关着门商量怎么对付朱慈烺呢!

    “王爷,奴才觉得朱家太子底气十足啊!”说话的是正黄旗的固山额真何洛会,“南征之事,还是要从长计议。”

    何洛会的意思其实是多尔衮系统的共识——他们在大沽口之战中死了八百多个勇士,其中还有不少是白甲兵、红甲兵。要不是两白旗底子厚,就得伤元气了。

    所以多尔衮的人在和朱慈烺打仗的问题上是比较谨慎的。

    “那议亲的事儿呢?”

    何洛会说:“奴才觉得可行。。。。。。朱家太子是有本事的,将来肯定是皇帝,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

    顺治皇帝不可能和自己的堂妹结婚啊,东莪格格想嫁皇上,那就只有朱慈烺可选了。

    而且多尔衮现在大权独揽,飞扬跋扈,还挟天子睡太后,除了两白旗出身的心腹,余下的六旗权贵都对多尔衮不满。

    现在多尔衮活着,别人不敢反对他,可他身体又不好,万一活不长。。。。。。东莪格格落在多尔衮的政敌手里还不如落在朱慈烺手里呢!所以何洛会是真心在替多尔衮的闺女谋个后路。

    多尔衮眉头皱了皱,不置可否。

    “那议亲馆和通商馆呢?”多尔衮又问,“这两个馆到底是管什么的?”

    议亲馆其实是个使馆,只是挂上了“议亲”的名义,这样就能在双方交战时,仍然保持外交上的往来——只要明清双方谁都没力气一把推了对方,谈判渠道就很有必要存在了。

    而通商馆当然是通商用的,这是朱慈烺参考了荷兰和郑家设在日本长崎的商馆后,决定采取的明清贸易方式——在朱慈烺看来,想要用贸易手段封锁和困死现在的大清国是不可能的。

    大清国的地盘足够大了,包括了后世的东三省,内外蒙,外东北,河北省、山西省、北京市、天津市,还有朝鲜和韩国。这么大地盘怎么封锁?

    而且如今大清国的经济基础是典型的封建农奴制,而维持大清国农奴经济的根本,则是国家可以控制多少人口和土地!以大清国现在的控制能力,是完全可以靠圈地和投充维持下去的!

    即便南北贸易归零,只要多圈点土地,多迫使一点农民投充为奴,也不存在活不下去的问题。

    譬如把山西的三千多万亩和北直隶的近五千万亩都给圈了,再迫使两三百万户百姓为奴。一亩收个三斗面粉,一户再收个一匹棉麻布。一年也能有两千多万石和两三百万匹,能有这样的收入,还怕几十万八旗老爷活不下去?

    如果还嫌不够,大不了早个二百年开发东北,起码又能得到几千万亩和百万户的农奴!

    而且这些被迫投充为奴的汉人,如果只需要缴纳一亩三斗面的“租”和一户一匹布的“调”(隋唐的租调庸中的调就是收布匹),负担绝对比他们原来给地主老爷扛活要轻。。。。。。

    至于小冰河期什么的,饿死点汉人老百姓,八旗权贵会在乎?而且以如今八旗兵的战斗力,北方农民发动起义肯定也打不过啊。

    所以想要靠封锁贸易,抑制商业的手段,迫使如今的大清国垮台,基本上是做梦。反倒是繁荣的商业活动会让八旗子弟腐化堕落,逐步丧失战斗力。

    既然贸易封锁不会削弱八旗子弟的战斗力,反而会维持他们的战斗力,朱慈烺当然不会干这样的事儿了。

    因此他才会利用“议亲”的机会,在悬于天津卫河入海口的海沙岛上开设商馆,力争将明清贸易的主动权置于北洋大臣沈廷扬的掌握之下。然后大量输入吃喝玩乐的好玩意,让定居北京的八旗子弟们早日过上提笼架鸟的逍遥日子。

    刚刚从大同前线回来的镶白旗奴才范文程皱着眉头想了半天,也不明白朱慈烺的想法,于是就对多尔衮道:“王爷,不妨先答应了。。。。。。反正海沙岛这地方也不容易控制,冬天河面结冰时还好弄,等河面化了就是个岛子,不如就让南朝在那里设两个馆,但不许他们驻兵。咱们在大沽口驻扎些人马,看住了海沙岛即可。”

    “那议亲之事呢?”多尔衮眉头紧皱。

    范文程道:“反正格格还小,慢慢商议就是了。。。。。。两边有个商量的渠道,奴才觉得也不错。”他的眉头也渐渐拧了起来,“王爷,这议亲、议和,一字之差,也可以成为一回事儿的。”

    多尔衮点点头:“也是,反正咱们暂时还腾不出手对付南朝,慢慢议和也无妨,还可以麻痹一下朱家太子!”

    多尔衮同何洛会、范文程等人商议南征的时候,他们三个并不知道,在此时的南京城内,抗清的情绪已经高涨到了极点!

    朱慈烺向北京派出议亲使的事情,在南京这边只有很少的几人知道。而公开出来的消息,无论是写在邸报上的消息,或者是登在“公揭”上的消息,都无不表明残暴的东虏很快就要大举南下了!

    如果东南的百姓和士大夫,不想成为鞑子的奴隶,不想让自己的财产被鞑子夺取,不想让自己的妻女为鞑子淫辱,那就只有出钱出力,抗清到底了。

    全民抗清的风潮,就从南京城内,向四面八方扩展而去了。

    而其中的一股,就跟着朱慈烺的使者侯方域逆江而上,到了左良玉统治下的武昌城。

    武昌城在十二月的时候,给人一种异常压抑的感觉。整个城市总是被阴霾笼罩,不是天气,而是人们的心情。

    因为在六年前的十二月,河南省开封府的许州城发生了一场兵变,而许州正好是当时在中原围剿流寇的左良玉大军的老营!包括左良玉在内,许多左军官兵的家眷都在这场兵变中丧生。

    所以每年的十二月,就是这些殉难的左部家眷的忌日!

    而在后世历史上臭不可闻的左良玉左大帅,在这个时候的“人设”可是满门忠烈!

    所以对朱慈烺来说,他是一个比高杰、黄得功、刘泽清、刘良佐加一块都更难对付的角色。左良玉全家基本都为大明朝殉死了,就剩他自己和一个儿子,还有一个养女,可以说是为了大明朝把8家都毁了!

    而且他年纪又老,看着也活不了几天,那么可怜一个“老忠臣”,朱慈烺能拿他怎么样?历史上左家军的恶行现在还没发生呢,朱大太子能公开治谁的罪?

第302章 左良玉有点疯!() 
被朱慈烺派到武昌向左良玉提亲的大才子侯方域这个时候,正跟着一个体型壮大的武官,行走在一座阴森森的府邸之中。

    这座府邸就是武昌侯左良玉的侯府!俗话说一入侯门深似海,而如今左良玉在武昌的侯门就是一片阴森森的死海。行走其间的侯方域,真是感觉不到一点生机啊!

    在这座阔大的侯门当中,没有女人,没有孩子,没有欢笑之声,没有丝竹曲乐,没有彩画花卉,甚至没有人敢高声说话。只有穿着白衣,挎着腰刀的兵士,无声的行走。

    侯方域都有点怀疑自己不是行走在侯府当中,而是走在一片陵墓里面了,真不知道左良玉挺大一侯爷,怎么就住这样死气沉沉的房子?

    不知走了多久,到了侯方域都有点腿酸脚疼的时候,才来到一处建筑之前。他差点儿就一个立足不住,就撞在前头那个大块头武官身上了。

    抬头一看,前方又是一座死气沉沉的阔大建筑,建筑的正门闭着,门外立着两个甲胄俱全的武士,持着磨得锃亮的掉刀,杀气腾腾。

    那军官回头看他一眼:“侯爷心情不好,你说话的时候小心点,要是惹怒了侯爷,可没人救得了!”

    什么?侯方域愣了愣,他是认识左良玉的,印象中是相当和气的一个武人——对别人不好说,至少对侯方域这个恩主之子,还是相当客气的,怎么会到“没人救得了”的地步?

    他刚想再问问,那军官已经走进去了,然后就听见唱名的声音:“属下李从龙,带侯公子求见侯爷。”

    通报之后,就是一片死寂。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才听见一个沙哑而苍老的声音响起:“哦,是侯阁老的公子到了,快传!快传!”

    名叫李从龙的军官这才转身出来,朝侯方域做了个肃客的手势:“侯公子,您请。”

    侯方域这才迈步走进了死气沉沉的屋子。屋子里面光线很不好,还弥漫着垂死和阴森的气息。

    这是一间书房,面积很大,摆了几个书架,架子上零零落落的摆着几十本书。墙上挂着宝剑、弓衣、箭囊,却没有书画。屋子中间摆了一张书案,上面搁着文房四宝,一个肥胖的儒衫老者就坐在书案后面,目光有点呆滞地看着来人。在这老者背后,有一张展开的屏风,屏风上歪歪扭扭写了许多字。

    侯方域打量着那位如同泥塑木偶一样的老者,好一会儿才认出这老者就是总督湖北军务,武昌藩侯左良玉。

    “晚生克难商城伯世子侯方域有礼了。”

    看着侯方域躬身行礼,左良玉沉吟半晌,才又一次开口:“坐下说话。”

    侯方域在一张李从龙挪来的椅子上做好了,面带微笑,静静地望着左良玉,似乎在等着他发问。

    而左良玉却低下头,开始看一本摆在桌子上的书,仿佛眼前根本没有侯方域这个人了。。。。。。

    这是怎么回事?

    侯方域回头看了眼李从龙,这位左大帅的心腹低声说:“侯公子,有话就说吧。”

    “啊,”侯方域应了一声,又冲左良玉拱拱手,“侯爷,家父听说侯爷的养女被流寇放归了,所以就想给她保个大媒,因为不知道侯爷的意思,便着晚辈来武昌拜见侯爷。”

    “哦。”左良玉点点头,“不知侯阁老想给梦梅寻个怎样的夫婿?”

    侯方域笑着:“侯爷,家父想请令爱入宫侍奉抚军太子。”

    “什么?”左良玉眉头一皱,“这不合规矩吧?”

    “侯爷,现在南京的规矩变了!”

    啪的一声,左良玉忽地用右掌猛击了一下台面,把侯方域吓了一跳。

    “怎么就变了?难道南京城不是大明朝的天下了?”左良玉嚷嚷道,“你爹也是糊涂,太子选秀的事情,是他一个户部尚书该问的?这等事情该圣上下旨,内阁票拟,再由圣上批红后交礼部去施行。”

    “这这这。。。。。。”

    侯方域看着怒气冲冲的左良玉,都有点不知所措了。这个左良玉什么意思?难道不知道朝廷早就被千岁爷掌握了?

    他皱着眉头,“侯爷,如今朝廷是抚军太子摄政。。。。。。”

    “什么就太子摄政了?”左良玉一瞪眼珠子,“圣上才三十多岁,春秋鼎盛,也没听说有病,怎么就不能执政了?”

    “这。。。。。。”侯方域额头上冷汗都出了一大片了,这个左良玉不对劲儿啊!

    “侯爷,”侯方域硬着头皮,“圣上因为京师沦陷之事深为自责,感觉对不起太祖高皇帝,又觉得太子殿下天纵英才,是大明中兴的不二之选,所以才会让太子抚军摄政。。。。。。”

    “一派胡言!”左良玉大声斥责,“老夫怎么听说是太子在皇极门兵变夺权,然后才挟天子逃出北京城的?”

    这。。。。。。

    侯方域被吓得人都发抖了。左良玉这话什么意思?要发兵清君侧了?他疯了吧?

    现在太子爷已经有了六师(老五师加新建一师)二十几卫的新军,总兵力都超过十万人了——这可是实打实的战兵,不包括随军伕役的。

    另外,长江水师的人数也近了两万,拥有大小战船不下三百!其中还有几条安装了红夷大炮的蜈蚣战船,怎么都不会比左良玉的水师差吧?

    左良玉所部的底子一是蓟辽边军,二是投降的流寇。两者都不是能玩水师的,根本打不过由长江水寇、沙船帮和运粮军改编来的长江水师。

    “侯,侯爷,”侯方域咬咬牙,干脆打开天窗说亮话了,“千岁爷就是想早正大位!现在他已经有了十万陆师和两万长江水师的嫡系,不一定是精锐,但至少都够精壮。其中的陆师官兵多半赏了土地,有了家业,前途命运和太子爷捆在一起了。。。。。。那可是十万条精壮汉子啊!骨干还是关宁家丁,京营精锐和流贼的老营兵!

    另外,千岁爷还从两淮盐商和南京勋贵那里抄出了几千万亩的土地,好几千万两的白银。。。。。。侯爷,您觉得千岁爷有再进一步的本钱吗?

    现在千岁爷是真心想拉拢您老人家的,只要令爱入了宫,您老就是国丈,令郎就是国舅了!千岁爷还愿意让您老和世子主持收复四川。如果成功,就授蜀国公之爵,永镇四川!

    侯爷,您可得想清楚了!”

    在侯方域看来,朱慈烺给出的条件再优厚不过了。左梦梅是从流寇那里放归的,有没有清白之身都不知道,千岁爷也不问,仍然愿意收入宫中,将来少不得一个贵妃!

    而蜀国公更是一方君王的地位,比武昌藩侯可强太多了。虽然四川的地盘要自己去打,但是张献忠现在也没完全控制四川,忠于大明的部队和官员还有许多。左部如果入川,一定能得到他们的支持。怎么都比南下去反朱慈烺要强吧?

    再说朱慈烺是正牌的太子,皇上昏庸无道,丢了京师,太子英明勇武,提前接班本就天经地义。东林君子们都认可了,你一老军头多管什么闲事?

    可左良玉接下来的话却是侯方域怎么都没想到的,这老头猛地一瞪眼珠子,吼道:“永王不日就要到达武昌了,本爵将奉永王为主,如果太子敢篡夺大位,本爵就拥永王在武昌登基称帝!”

    什么?侯方域被左良玉的话给惊呆了,这老头疯了吧?好好的日子不过,要在武昌另立朝廷。。。。。。他以为自己有多少实力?

第303章 这是真疯吗?() 
左良玉很可能疯了,即便没全疯,精神肯定也不正常了!

    不仅坐在他对面的侯方域有这样的感觉,在左良玉背后的那个屏风后面躲着的三位——左梦庚、黄澍和左良玉铁哥们,现任的荆州府镇守总兵,同时也是左梦梅生父的邱磊,也都觉得左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