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1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吴三桂所部的火铳兵使用的也是郑芝龙提供的斑鸠脚火铳,数量不多,约有500余人。一直都是吴三桂的宝贝疙瘩,和夷丁突骑一样,都由他亲自掌握。

    因为这支火铳兵训练了多年,完全知道该怎么正确装填开火,如果遇上鞑子骑兵当然是不行的,但是今晚他们遇上的是流寇的铁甲兵——吴军对流寇可是全胜的战绩,已经建立了心理优势。所以他们才能不慌不忙,等对手冲到二三十步开外才齐射。才一轮就把对方的铁甲兵给打崩了!

    而同一时间,吴三桂亲率的上千夷丁突骑,又冲垮了陈川指挥的一旅孩儿营步兵——夷丁突骑是可以和八旗兵对抗的劲旅,当然不是数量相当的孩儿营能抵挡的。

    所以陈川都没坚持到罗小虎率部抵达,就已经叫人家打崩了。

    看到陈川的一旅孩儿营战士崩溃,罗虎也坚持不下去了,也不让罗小虎再出动,只得嚎叫着下令:“丢掉火把,摸黑撤退!”

    听到他的吼叫,孩儿营的战士们纷纷丢了手中的火把,周围变暗下来,但是远处的视野却更加清晰了,漫山遍野的火星,正缓缓流动,向着吴军大营压迫而来。

    不过罗虎知道,这是自家撤退的信号!

    皇爷指挥大军虚张声势,不过是为了掩护自家的战士从吴军营寨当中撤出。

    固关长城下的这一役,大顺军又败了。。。。。。大顺军从天兵无敌,到一败再败,这转变也太快了一些吧?这样下去可怎么得了?

    罗虎苦苦一叹:“走吧,咱们对不起皇爷,又败了。。。。。。”

    一旁的罗小虎则是长出口气,低声道:“大哥,兄弟们越来越没劲头了,这样下去不行啊,你和皇爷亲近,不如同他说说。。。。。。”

    罗虎又是一声叹息,现在闯王的颓势渐渐显露,山西眼看也要不保了!还有机会给大家分地分房子吗?

第276章 闯王,你想干什么?(4800月票加更)() 
发生在十月十三日子时到辰时的井陉夜战,又一次以李自成的失败而告终了。

    几个月前还所向无敌的李闯王,现在都成了常败皇帝了,不仅打不过八旗兵,连吴三桂的汉奸兵也打不赢。而且还是在出动了铁人营和孩儿营这等精锐去夜袭,并且冲入吴军营寨的情况下,被匆忙应战的吴军官兵挡住。一直拖到吴三桂亲率的夷丁突骑和火铳队抵达,用斑鸠脚火铳和铁甲兵投入反攻,把罗虎、刘芳亮指挥的精兵又赶了出去。。。。。。

    几个时辰的激战,除了超过1500人的伤亡,李自成什么都没得着。

    这可真让他有点郁闷了。他明明是得人心的皇上,手下的兵将怎么就越来越不能打了呢?

    整整4000精兵出击,连吴三桂的两个营寨都拿不下来!如果不是吴三桂那个狗贼不大会打仗,缩手缩脚的不敢大举反击,刘芳亮和罗虎能不能回来都不好说了。

    在御营护送下返回固关长城的途中,李自成明显感到了士气的低落。走在前后左右的老营兵个个都是垂头丧气的,没有一点精神,好像吃了多大的败仗似的。。。。。。

    就在李自成为手下越来越低迷的士气烦恼忧心的时候,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忽然从前方传来,他抬头一看,就是一愣。因为正骑马疾驰而来的居然是军师宋献策!

    宋献策是摇鹅毛扇子的人,向来是一副算无遗策的淡定模样。李自成和他相处了那么多年,就没见他纵马奔驰过几次。

    上一回宋献策这样,还是在一片石兵败后呢!

    “军师,怎么了?”李自成觉得奇怪,也没等宋献策上前就大声发问了。

    宋献策却没有回答,一直骑马行到了李自成的跟前,才压低声音,急急道:“皇爷,不好了,鞑子大队人马袭破了平型关、繁峙县城和代州州城。。。。。。”

    “什么?”李自成惊得几乎要从马背上跌下来了,好容易稳住了,才追问道,“怎么回事?鞑子怎么可能突袭平型关?灵丘古道不是在大同明军手中吗?”

    宋献策摇了摇头:“皇爷,一定是大同的明军把他们放进来的。。。。。。咱们上了朱家太子的当了!”

    “这是引狼入室!”李自成咬咬牙,“朱家太子怎么那么糊涂?”

    宋献策冷笑:“他才不糊涂。。。。。。他这是想借刀杀人!”

    “杀人?要杀额?”李自成眼珠子一瞪,露出了凶光。

    “不是杀皇爷,是杀他的三个兄弟!”宋献策道,“他是夺了父皇权力的逆子,最怕的就是他的三个兄弟回去。”

    “哼!可恶!”李自成咬咬牙,“额不能叫他好过。。。。。。献策,该怎么办?”

    “皇爷,咱们可以把永王送去武昌,交给左良玉。”

    “中!”李自成点了点头。

    宋献策又说:“山西北部看来不可为了,皇爷还是再退一步吧。”

    李自成眉头深锁,“太原府还要守吗?”

    “必须得守!”宋献策道,“如果不守太原,咱们的大军如何走脱?”他顿了顿,又道,“让制将军陈永副去守吧!他对皇爷忠心耿耿,一定会把鞑子拖住的!”

    李自成咬咬牙,“光是陈永福怕是不行,还得让潜伏在泽州的大军动一动!鞑子的大兵一定会跟着额去太原府,背后空虚,许能扭转一点局面。”

    。。。。。。

    平型关、繁峙县城、代州州城被清军攻破的消息,是同一天由安东中屯卫发出的塘马送到大同府的。

    这个时候,大同府城内,三万大军已经整顿完毕,随时都可以出击了!

    大同明军的武备,可能也出乎了远在南京的朱慈烺的预料。这里的三万明军虽然拿不到什么饷,但是手中的刀牌、长枪、弓箭,全都是质量过关的好东西。只要是战兵,每人都有一身布面铁甲。

    另外,这支明军还拥有1000支质量上乘的鸟铳!

    除了装备上了等级,这些明军的气色看着也好了不少,显然是吃了几个月的饱饭。。。。。。

    大同的明军能有点好兵器,能有口饱饭可以吃,那是因为他们现在有了大金主!

    他们的大金主就是山西的士绅和晋商!

    没错,就是那些往关外走私,助了鞑子一臂之力的山西商人在资助大同明军。

    这是因为晋商现在遇到了一个让他们恨得压根直痒痒的敌人——李自成!

    李自成在北京拷掠逼饷的对象,也包括商人!而北京的商人,又以山陕商人居多。大顺军的高层都是陕人,对陕西商人自然客气一点。而山西老坑落在他们手里还能有好?在京开买卖的山西人一个个都损失惨重啊!

    而退出北京的李自成并没有和历史上一样,直接跑去了陕西,而是驻跸太原府。这下山西的士绅商人们就更苦了!李自成虽然没有在山西继续拷掠,但是他仍然在执行“免粮均田”政策。在李自成所统治的山西地盘上,商人和士绅不仅收不到一斗麦子的田租,连放出去的高利贷也打了水漂!

    另外,因为大顺朝廷的“免粮”和不承认明朝士绅特权的政策,“诡寄”、“飞洒”等等逃税的办法,也成了山西士绅的心头之痛了——诡寄的农户不肯交纳绅粮,而且还要解除寄存关系!

    至于飞洒——就是把土地分散寄在贫农账面上,以转移税赋和摊派——则造成了富商和士绅失去了土地!

    这还不算完,还有不少“刁民佃户”去大顺朝的官府那里控告地主老爷谋反。。。。。。而且还一告一个准!被告的地主老财即便不被大顺军灭门,也少不了倾家荡产!

    对山西的士绅、商人们而言,这样的日子可真的没法过了。。。。。。而能够解救他们出苦海的,一个当然是占据北京的大清国了,另一个就是大同的代藩。

    不过现在山西的士绅和商人们也看不清大方向。

    大清国在北京那边又是圈地,又是占房,又是投充的,看着比流寇还要凶残啊。。。。。。而且大清和大明还在和谈,这大清国仿佛就想当个辽国。

    所以一帮山西老财就找到了隐居在乡的李建泰,就是那个花了15万两从刘宗敏那里买了张“回乡证”的前任明朝大学士李建泰。

    而李建泰这个时候又想吃大明的回头草,于是就联络了一批晋商,凑了几十万两军费,上千支质量上乘的火铳和一大批粮食,利用李自成和大明讲和后放开通商的机会,把这些东西全都运去了大同。

    与此同时,大同方面的王永吉、姜瓖、骆修身、高第他们也在努力自救。

    不仅全部停发了老代王一家的宗禄(这个宗禄都比大同府的正额田税多了),还整顿了山西行都司下属众多卫所的军屯军田和代王府的王田。将所有的王田、军田都进行了重新分配,让将近四万大同兵将得到了自己的土地——分地这事儿有点骗局的意思,因为根据大同方面和北京达成的和谈条件,大同府的地盘是要用来交换太原府的。。。。。。

    不过普通的士兵哪儿知道这个?现在他们得到了土地,吃到了饱饭,还有了不错的装备,干劲儿自然就起来了!

    “大事成了,大事成了!”

    王府长史司内,王永吉大笑着对骆修身、姜瓖、高第和李建泰说:“李逆算是完了。。。。。。现在该咱们出兵了!姜总戎,高总戎,你们二位谁守大同,谁去镇西卫?”

    姜瓖对镇西卫那里并没有什么兴趣,他想要的是太原。而高第也不吭声,汾州、沁州才是他想要的。

    骆修身看两位总戎都不吱声,于是就抓紧机会请命了,“这次的头阵还是下官带王府护卫去打吧!”

第277章 多尔衮,你别得意() 
北京,紫禁城。

    并不宽敞的武英殿前,这个时候正在举行颇为隆重的大朝会!

    这还是顺治皇帝在北京二登极后头一回上大朝见那么大爷大叔呢!他现在就是个六岁的小屁孩,除了知道怕多尔衮叔叔之外就啥也不懂,所以一般轮不到他上朝。

    对了,现在也没有什么两宫垂帘的,所以爱新觉罗。福临上面的两个皇太后(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是没有资格坐在福临后面发号施令的——皇太极是有大儿子的,豪格的年纪比多尔衮都大。他当然不会想到福临这个小娃娃会当上皇帝,也就不会像咸丰一样给皇后哲哲和庄妃布木布泰两枚代表皇权的印章了。

    所以六岁的福临在朝堂上是非常孤立的,也没他有说话的份儿,只能眼睁睁看着可怕的多尔衮叔叔发号施令,大权独揽。。。。。。

    “哈哈哈!”

    多尔衮叔叔今天特别高兴,群臣刚刚跪拜完毕,没等福临说“平身”,他就第一个站起身,然后开怀大笑起来,把小福临吓了一跳。

    “都起来吧,都站起来吧!”

    在多尔衮的招呼声中,群臣们都爬了起来,偷眼朝上瞧。就看见站在福临小皇帝身侧的多尔衮正笑吟吟的捻着朝珠。往日严肃的面孔上,现在堆满了笑容。看见群臣已经爬起来就位,笑道:“今儿叫起大朝会,就是和大家说说,豫亲王捷报传来!我大清天兵这回又大获全胜了,现在平型关、繁峙、代州、崞县、忻口寨等处都已经拿下。。。。。。昨日下午英亲王和平西王也告了捷,闯逆已经弃了固关长城西撤。现在英亲王和平西王的大军多半已经开进了固关,很快就能和豫亲王在太原城下会师了!。。。。。。哼!”

    他的语调轻快,几乎都快笑起来了,可突然就是一声冷哼,把后面御座上的福临吓了一跳,瞪着小眼在看着多尔衮叔叔的后背,生怕这位叔叔要说自己的不是。

    多尔衮再开口,口气已经放沉:“李自成这贼本来已经灭亡了南朝,如果没有我们大清仗义出兵,南朝早就没有了,天下间所有的尼堪都已经沦为流贼的奴隶,要被流贼拷掠逼饷了。现在又是靠了我大清天兵,才将流寇逐出山西。我大清对南朝可以说是有再造之恩,可是南朝又是怎么对我大清的?说好的岁币岁贡全都不给,还到处散布谣言说我大清天兵要去山东掘了孔子的坟墓,对我大清派去江南宣谕的天使也百般刁难,孙之獬至今都没有入南京。真是岂有此理!这等南朝,还配称朝廷吗?我大清还有必要和这样没有天良的君臣打交道吗?”

    听他这么一说,底下的群臣已经明白了。现在李自成看着要完,就算还剩口气儿,也得败退去陕西苟延残喘。

    而在李自成退往陕西之后,能和大清争中原的就只剩下明朝了!

    那明朝就必须是坏人,是恶人了!

    “摄政王英明!我大清决不能再姑息养奸了。”第一个接话儿的是站在旗人班次之中的祖大寿,他现在里外不是人,也没什么实职,天天在家吃老米,还得装得死忠大清朝。

    装啊装的,祖老头的演技是越来越好了,看上去好像真的和朱慈烺有多大仇恨似的。他出了班次,就给御座上的福临叩了个头,然后接着说:“摄政王,依奴才看,现在的第一要务是拿下太原府,其次就是大同府!得叫南朝的昏君奸臣知道我大清的厉害!”

    多尔衮满意地点点头,祖大寿这话接得磁实,直接把对朱慈烺的仇恨转到朱慈炯身上了——在把李自成撵走后,解决大明代藩才是头等要务,要不然北京城就时时刻刻在大同明军的威胁之下。

    而第二等的要务,要不是去寻朱慈烺的晦气,而是要化解关宁军的威胁——是化解,不是消灭!

    得让关宁军全伙入关,还要离北京远远的。。。。。。只有这样,多尔衮和圣母皇太后布木布泰睡觉的时候才能安心合眼儿。

    多尔衮又将目光转向了吴三桂的哥哥吴三凤,吴三凤连忙出列,也跪在地上了,“摄政王,皇上,奴才以为南朝固然可恨,须得严加痛剿,可是对流寇也不能掉以轻心。。。。。。不过朝廷的精力有限,难以同时应付流寇和南朝。所以奴才建议在平阳府或河南府设立一藩,专剿流寇。”

    多尔衮点点头,“谁可以去经营河南?”

    他已经否定了平阳府这个选项,平阳府距离北京还是太近,而且还有解池盐田的利益,必须有朝廷直接控制。

    “奴才的二弟吴三桂可以为大清经营河南。”吴三凤倒是举贤不避亲。

    多尔衮笑道:“平西王文武双全,麾下又有三四万户,的确可以镇住河南府。”

    他特意说了“三四万户”,意思是很明白了,就是让关宁军上下一块儿打包走人。

    吴三凤赶忙给多尔衮叩了个头:“奴才谢摄政王恩典。”

    多尔衮笑着:“你先别谢恩,平西王得先打下太原,而后才能去镇守河南。”

    太原也算是坚城,多尔衮是不愿意让八旗天兵去打这种坚城的,所以就甩给吴三桂去打了。

    按照他的计划,接下去就是吴三桂攻太原坚城,阿济格追击李自成的主力——如果李自成没有躲进太原城等死的话。不过阿济格的任务也不是把李自成往死里赶,只要将他撵去陕西就行了。

    而另一路的多铎部在占领了忻州,并且和吴三桂、阿济格会师后,就折返向北,杀向宁武关,在占据宁武关后立即杀入大同府境内。

    同时,被多尔衮布置在宣府的豪格、鳌拜、吴惟华、沈志祥、耿仲明等部两万多人,也会向大同府展开攻势。从而形成泰山压顶之势!

    多尔衮估计大同的姜瓖一定不敢抗拒天兵,多半会不战而降。。。。。。

    只要李自成一走,姜瓖一降,吴三桂在打下太原后全伙迁往河南府。

    那么大清就能腾出手来对付河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