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1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范文程想了想,“要不就来个占房令?把北京城内的房子都占了,分配给八旗兵丁和包衣奴才,不许汉人居住。”

    “对,就得这样!”

    多尔衮现在准备施行的就是被后世历史称为清初六大弊政之三的圈地、投充和占房了!

    所谓“圈地”和“投充”,其实就是把京师周围的土地和农民当成奖励品,分发给八旗勇士了。

    而通过“圈地”和“投充”,八旗组织能够控制的土地和人口也大大增加。在京师周围,就算是扎下了根基。

    至于“占房”,则是把北京这座堡垒变成八旗和包衣奴才的地盘。

    历史上的北京城直到清末,都是一座旗人之城。全国大部分旗人和上三旗的包衣奴才,都生活在北京城之中!

    有了圈地、投充、占房三大政,大清朝才能在北京周围站稳脚跟。

    至于什么弊政云云的。。。。。。不过是康熙皇帝与时俱进后的说词罢了。

    当然了,对于京师和北直隶的汉人百姓们而言,一个无比悲惨的时代正在拉开序幕!

    。。。。。。

    “怎么样?还吃得饱吗?”

    “皇爷,吃得饱了。。。。。。”

    一个满头满脸都是皱纹的大爷,跪在大顺天子李自成脚下,已经是一副感激涕零状了。

    在这座靠近太原的村子外,跪满了穿着他们最好的衣服的农民,一个个都用感恩的目光,看着他们的新主李自成。

    从某种角度来说,在如今争夺天下的几股势力当中,李自成对一部分贫下中农,真的是不错的。

    当然,仅仅是一部分,因为大顺朝的政策飘忽得很。

    在大顺永昌元年深秋时,太原府的贫下中农肯定是沐浴在永昌皇帝的恩情当中。

    皇恩那是相当浩荡啊!

    和朱慈烺、多尔衮不一样,李自成是来自底层的帝王,他是同情劳动人民的,而且也真的想为劳动人民带去一点福利。

    虽然他大军过处,常常会造成极大的破坏。但是只要不打仗,他的“三年不征”、“均田免粮”和“割富济贫”还是能给境内的穷人带去一点好处的。

    可别以为李自成在玩假的,其实他的政策真能得到部分贯彻。比如三年不征,到目前还在执行。而均田免粮,其实也得到了贯彻——虽然没有“斗地主、分田地”,但是在大顺政权真正能控制的地盘上,地主已经很难收到租子了。

    收不到租子,不就等于均了田?

    反正现在太原府周围的贫下中农还是很开心的,今年秋收打下的粮食全是自己的!

    不用纳皇粮,也不必纳绅粮,连高利贷都可以不还。

    而太原附近的士绅,因为之前趁着李自成兵败北京发动过叛乱,不是被镇压,也夹起尾巴了,收不到租子和利息也不敢用强。

    “皇爷,民心归附啊!”

    “是啊,民心可用啊!”

    李自成的军师宋献策和侄子李过都跟着他在太原左近巡查,眼见了不少人心归附的场景。

    李自成伸出大手,将跪在地上的那个老农搀扶起来,温言道:“老丈,能吃饱就好,就好。。。。。。走,带额去你家的粮仓瞧瞧!”

    “遵旨!”老农民应了一声,就在一个少年的搀扶下往村子里面走去。

    李自成这时才对宋献策和李过道:“看来人心还在大顺这边啊!自古得人心者,得天下也!”

    这位大顺天子到现在似乎也没明白,得人心和得人并不是一回事!

    他在某些方面是得了人心,要不然也不会有之前摧枯拉朽一般的胜利。但是他的政权并没有掌握人口和土地,所以就没有能扎下根。

    如果说在朱慈烺统治的地盘上,目前出现了皇权和绅权的暂时平衡,而大清的地盘上出现了皇权压倒绅权,那么李自成的地盘上则出现皇权和绅权同时消失的情况。

    那些对李自成感激涕零的农民,其实并不在李自成的统治下,而是因为李自成的到来处于“无政府状态”下。没有人管,没有人收税和收租,又能自给自足,能不高兴吗?

    可问题是,他们的力量并没有被李自成掌握,李自成也就没有保卫这种“无政府状态”的能力。

    李过皱了下眉,低声道:“皇爷,下面的老营兄弟还是有点不满意啊!”

    李自成只是沉默着没有说话。

    他也知道老营兄弟们对现在的待遇有点微词,但他也已经尽力犒赏大家了。

    至于将太原府的人口、土地当成奖品分配给他的老营兵,李大皇帝总觉得这么干会失去人心。。。。。。

    沉默了一会儿,李自成终于低声回了李过一句:“经营地盘的事情,还是等打完这一仗再说吧。”

第258章 朱三太子() 
大明崇祯十七年九月,大同府城。

    这座晋北名城,既是大明的九边重镇之一,又是连接塞北和内地的贸易通道。在明朝中叶的弘治年间叶淇变法,变盐政的开中法为折色法后,边关萧然,大同府也失去了以往的繁华,开始渐渐没落。不过给这座边关重镇带来最大伤害的,还是即将定鼎燕京的清王朝。

    崇祯七年(1634年)的后金第二次入口之战,就发生在宣抚和大同境内。当年七月,后金军分兵四路攻掠宣、大,虽然没有攻破大同城池,但是却蹂躏大同周围五十余日,围攻大小城镇台堡五十余个,饱掠屠戮无算,最后扬长而去,给宣、大地方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宣大城池之外,一片荒芜,萧瑟无比。

    现在虽然过了十年,但是大同府的元气依然没有恢复。距离大同府城稍远一些,便是人烟稀少,土地荒芜。

    沿着大同府下的属州朔州向北至大同府城的官道行进,还时不时的还能看见村落的遗迹,断壁残垣,没有丝毫的生机。代王府长史骆修身这个时候就带着三四十骑人马,走在从浑源州返回大同府城的途中。

    他和他的这些人马,都做风尘仆仆的江湖豪客打扮,身上穿着厚厚的羊皮夹袄,脑袋上扣着皮帽子,腰间插着宝剑,肩上挎着箭囊和骑弓。脸上灰尘都是颇厚,一看就是走长路少洗脸也不再乎风吹雨打的江湖好汉。

    做这样的打扮是因为骆修身他们刚从柯岚山上下来。柯岚山坐落在太原府境内,是吕梁山脉的一部分。这一带山高林密,地势又偏,自古以来就是王法管不大着的地盘。在大明朝兴盛的时候,都有不少山贼土豪盘踞其间。现在就更不用说了,柯岚山一带,包括柯岚州城在内,都不在占据太原的李自成的控制之下。

    大大小小十来个土寇豪强,现在就掌控着柯岚山周围。其中势力最大的就是晋西北白莲教的头目张希贤张教主,柯岚州城如今就掌握在张希贤手中。

    骆修身上柯岚山的目的,就是去晋西北白莲教设在山中的总坛和张教主见面商谈招安的。

    而招安张教主的目的,则是为了替代王朱慈炯在吕梁山脉建立“山中王府”——在吕梁山上建立根据地的主张是朱慈烺通过蜡丸密旨提出的。

    现在大同府孤悬在北,和大明朝廷控制的东南地区之间隔着清朝和大顺的地盘,所以只能通过密使往来。

    而骆修身又是朱慈烺安插在大同府的重要棋子,自然有秘密交通线可以联络朱大太子。所以早在朱慈烺从登州南下之前,“上吕梁”的蜡丸密旨就送到大同府了。

    密旨是朱慈烺亲笔所写的,主要说了两个事情,一是要力避和大顺军、清军的冲突,大同明军虽然号称八万之众,但是真正能打的也就是一两万人,禁不住消耗的。

    而且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对东南大明朝廷最大的支持了!

    其二则是要在吕梁山中建立据点,招安吕梁群寇,建立“山中王府”作为退路。

    一旦大同府城有遭遇清军围攻的可能,代王朱慈炯就应该立即转移上吕梁山!

    朱慈炯可是崇祯的三子,理论上是货真价实的“朱三太子”啊!历史上朱三太子的名号如同一个幽灵一般,困扰着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直到乾隆时期,仍旧有反清复明的义士打着朱三太子的旗号起义。

    现在有个正版的朱三太子,朱慈烺怎么能不好好利用一下?而要利用好朱三太子这个题材,首先就不能让他给清朝逮了去。

    可是“朱三太子”如今所在的大同府城,实在是不大保险。城池虽然坚固,但是城内的粮草实在有点匮乏——看看大同府境内的荒芜景象就知道了!

    哪怕王永吉和姜瓖想尽一切办法筹措,也没搞到能让大同府坚持太久的粮草。

    上吕梁,就是唯一的办法了。。。。。。

    所以崇祯十七年的八九月间,骆修身就在柯岚山和大同城之间来回奔走,拿着以代王朱慈炯的名义下达的招安令旨,去和柯岚山上的各路山大王见面谈判。

    而为了行走方便和保密,骆修身这个王府长史就只好乔装改扮,装成江湖大侠出大同上太行了。

    不过他这一个多月也算没白忙活,成功拉拢到了柯岚山上的白莲教大头目张希贤——条件是封张希贤为柯岚侯,并且让张家永镇柯岚一州!

    只要代王朱慈炯答应,张希贤就会帮助代王府在地形险要的吕梁山上建立王府城寨。

    条件是谈好了,现在就不知道王永吉和姜瓖能不能同意了?想到王永吉和姜瓖,骆修身就忍不住要皱眉头了。

    这两个人恐清仇顺,惧怕和清军开战,同时又架不住不断从太原府跑来的山西士绅豪商的诱惑,想要南下夺取太原府,对于在柯岚山上建立据点的兴趣不大。

    所以在骆修身往柯岚山走动的同时,王永吉和姜瓖则同北京方面秘密接触!

    “长史,东关迎恩门外有好些人啊!不会是来迎接咱们的吧?”

    骆修身的一个本家兄弟这个时候忽然喊了一嗓子,打断了正一边琢磨事情一边骑马赶路的骆修身的思绪。他抬头往前一看,高大坚固的大同东关城就快到了。东关的东门迎恩门外,聚集着一群袍褂整齐的官员和穿着鸳鸯战袄的兵士,显然是在迎接什么人?不过不可能是迎接骆修身等人,因为骆修身根本就没通知大同府自己什么时候回来。

    “不是迎咱们的。。。。。。”骆修身眉头大皱,已经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去看看吧!”

    当他和他的部下策马靠近迎恩门的时候,几个骑兵从迎恩门那边迎了上来,当先一骑是个小军官,认出了骆修身,连忙从马背上翻下来行礼。

    “怎么回事?谁要来啊?”骆修身问。

    “是长史的兄长要来!”

    是骆养性来了!

    骆修身眉头一皱,骆养性可是清朝那边的大官,他来干什么?

    “知道他来做什么吗?”

    “听过一耳朵,好像是大清国的皇上十月初一就要到京师了!”

    “好快啊。。。。。。”骆修身眉头深皱。

    清朝的顺治皇帝如果到了北京,也就意味着清朝已经完成了迁都!也就是说,留给代王和李自成的时间不多了!

    如果双方不能结成联盟,甚至还互相敌对,山西的局面只怕要不可为了。

    。。。。。。

    “老爷,前头就是大同府城了!”

    正坐在一辆颠簸前行的马车里面闭目养神骆养性这时也被自己的一个亲随打扰了。马车的帘子被挑了起来,阳光射进来,骆养性眯着眼睛,逆着落日的余辉向前看去。看见远处赫然出现了一座高大的金色城池,雄伟壮丽,矗立在荒凉的晋北大地之上。

    骆养性叹了口气:“如此雄城,不知还能守几日?”

    他的这番感慨不是没来由的,虽然现在多尔衮还没决定要攻打大同府,但是有脑子的人都知道,这不过是早晚的事情!

    相比大同,李自成盘踞的太原威胁更大一些。所以多尔衮必然会选择先解决太原,后攻打大同。而为了稳住大同方面,多尔衮这次还拿出了极有诱惑力的条件——以太原易大同!

    根据多尔衮的说法,大清就是大辽第二,不敢想全天下的,只想拿下燕云十六州。而大同府是燕云十六州的地盘,所以得交给大清。而太原不是十六州之地,可以给代王去统治。

第259章 坑死李自成() 
辉煌富丽的代王府长史司大堂内,已经摆上了待客的清茶。骆修身换了一身官服,在上首端坐。两边则分别坐着王永吉、姜瓖、高第和来访的骆养性还有骆养性的副使左懋泰。

    现在大同府城内权势最大的其实是总兵姜瓖,其次才是三边总督王永吉,再下面是三边总兵高第——高第原本是宣府总兵,在八月时接到朱慈烺的令旨,改任三边总兵,其实就是换了个名号。

    而王府长史骆修身的权力又次于高第,是大同府内第四号实权人物。不过他可以代表十三岁的代王朱慈焕,因此在长史府升堂的时候,他得坐在上首。

    “骆长史,王总督,现在我大清的议亲使团正往南京而去,贵国的抚军太子再过不久,就是摄政王的女婿了。所以摄政王就决定再退一步,太原府不要了,用来交换大同府。这太原可比大同好多了,你们可别错过机会。”

    正在说话的是左懋泰,他是原来明朝的兵部员外郎,后来投降了大顺当了贰臣,再后来又投降了大清当了三臣,还升官当了兵部侍郎。

    他有个堂兄就是左懋第,现在已经回到莱阳老家,一边当孝子一边办团练,还当了大明的山东团练大臣,在莱阳县城内设立了团练大臣衙门,还和几个堂兄弟一块儿拉起了左家军,很有一点声势。

    骆养性在左懋第说完后,就接过话题道:“本使在离开京师前已经得到了议亲使团获准南下的消息。另外还得知南京城在九月初的时候发生了一次变乱,是南京的勋贵、勋臣想反对抚军太子,所以煽动京营兵变。。。。。。。”

    “竟然有这样的事情?”

    “结果怎么样?”

    “谁赢了?”

    骆修身、王永吉、高第三人听到这消息都有点紧张,连忙追问。

    “当然是抚军太子赢了,”骆修身笑道,“南京的勋贵、勋臣都倒霉了,至少有几十家要灭门!好像还有东林大佬牵扯其间,抚军太子看来得花点力气安内了。所以这次南北议亲成功的概率极大,你们不必担心明清开战了。”

    他的眉头又皱了起来:“还有一个消息,八月初九,献贼的大军攻破了成都府城!现在长江的上游为献贼所有,汉水的上游襄阳又为闯贼所有。二贼如果顺流而下,江东岂有宁日?”

    骆修身、王永吉、姜瓖、高第四人互相看看,都觉得骆养性的话如果是真的。那么朱慈烺似乎也没别的选择,只能和亲了。即便不和亲,也不会和清朝开战。

    王永吉道:“以晋易代之事必须得王爷点头才是。。。。。。若是王爷允可了,又该如何施行呢?”

    王爷才十三岁,根本做不了主,不过程序还是要的,所以王永吉不能马上点头。但他现在问及具体施行的方案,显然是准备同意以晋易代了。

    “当然是大清军先助你们取太原,你们再交出大同了。”左懋泰说,“我大清兵十月间就会出兵太原府,届时闯逆一定会全力应付。你们到时候假装和闯逆联手,暗中借道给大清兵,两家联兵从应州、马邑南下,夺取雁门和宁武二关,再扑忻州,直下太原!”

    骆养性笑道:“现在闯逆的精锐都在山西,如能东、北夹击,将他们尽灭了,大明朝廷要取襄阳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