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抢救大明朝- 第1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海关关税和。。。。。。南、北、东洋特许税?崇祯皇帝愣了又愣,什么是南、北、东洋特许税?这关税和南、北、东洋特许税能收多少?别又是几百万吧?

    “太子殿下英明!”侯恂及时送上一句由衷的马屁话。

    他现在和朱慈烺是在一条船上的,而且朱慈烺的确待他不薄。内阁次辅,东宫讲官,户部尚书,而且还承诺等到了南京后就封他做克难商丘伯,还会给他在南京赐宅赐田。总之,不需要贪污也能荣华富贵!

    而且,朱慈烺对财务上的账查得很严,也没什么机会可以贪。。。。。。既然没得贪,那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朱慈烺点点头道:“盐务发包和准许开设盐务银行的令旨本宫自己拟了,内阁回头看一看,再拟个条旨。”

    “臣等领旨。”

    五个阁老一块儿起身领旨。

    朱慈烺摆摆手,示意他们落座,然后就放沉了语气:“扬州的盐商和官员也不都是好的,也有一些居心叵测之徒,不仅偷逃盐税,贪污纳贿,而且还有勾结虏的嫌疑!

    还有些奸徒罪行暴露,想要逃之夭夭,幸好锦衣卫办事得力,没有叫他们走脱!朱纯杰,你说说吧,审得怎么样了?”

    “回禀千岁爷,臣亲自审了四个捕获的盐业总商,并未查实他们有勾结贼虏的行径。不过他们对贩卖私盐,偷逃盐税和行贿官员等罪行,都供认不讳!”

    朱慈烺点点头,他压根就不打算追查扬州盐商勾结流贼和东虏的事儿——扬州和流贼、东虏八杆子打不着,咋勾结啊?至于四个倒霉的老西盐总贩卖私盐、偷逃盐税和行贿官员这些事儿,那是赖都赖不掉的。

    因为在朱纯杰的哥哥朱纯臣也收过他们的贿赂。。。。。。

    朱慈烺问:“他们都给谁行贿了?”

    “有盐政的官员,也有淮扬二府的地方官,还有南北二京的官员和勋贵。。。。。。”

    朱慈烺一笑:“知道了,你做得很好。不过锦衣卫不管这事儿,既然不是逆案,就移送都察院吧!左都御史!”

    “老臣在!”冯元飏颤颤巍巍站起身。

    “都察院现在能办案子吗?”

    “不大能办了,”冯元飏道,“千岁爷在大沽口的时候就说要改革都察院,说要让都察院集中精力查处官员贪腐,还裁掉了许多诸道御史,而且都察院在随驾南巡时又丢了不少人,之后又有许多御史调任他职。现在几乎没有能办事的御史了。。。。。。”

    “这样啊。。。。。。”朱慈烺笑道,“那就先找几个能办事的御史吧!”

    都察院改革是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目前已经完成的,就是废掉原本的都察院体系!

    不破不立嘛!

    明朝的都察院管得太多,就是不大管官员贪污受贿。而朱慈烺的想法则是让都察院以反腐为主业,其他事情少管最好是不管。

    什么存恤孤老,巡视仓库,查算钱粮,勉励学校,表扬善类,翦除豪蠹,匡正风俗,提振纲纪,朝会纠仪,祭祀监礼,政事得失,军民利病等等的,都不用管了,专业抓贪官就是了。

    除了要让都察院承担起抓贪官的重任,朱慈烺还要让都察院这个整官的衙门听话,听自己的话!

    所以他就先把都察院变成了一个空架子的衙门,现在是时候往里面塞人了。

    朱慈烺笑着说:“先把右都御史的缺填上吧!克难英国公张世泽是功臣之后,办事忠谨,又能共度时艰,是难得的忠良,可以出任右都御史!”

第221章 斗地主() 
克难英国公张世泽得知自己要当右都御史的时候,还以为来传旨的抚军大元帅府军令卫参军司的参军在和自己开玩笑。

    他一勋贵,还是武官,怎么能当右都御史?御史不是应该让科举出身的文官来当的吗?

    “英国公,过去的御史管的事情多,凡政事得失,军民利病,皆得直言无避。。。。。。所以得是进士才得当。现在御史就管抓贪官一件事,用进士当御史就大材小用了。”

    大明寺的平山堂内,朱慈烺正笑呵呵的向前来辞官的张世泽解释御史的最新功用。

    “不用进士?”张世泽皱了皱眉,两手一摊,“可是也不能让臣当御史啊,臣又不会抓贪官。。。。。。”

    “怎么不会?”朱慈烺笑着,“你不会抓贪官,总会当贪官吧?你在京营当官那么多年,难道没有贪过?那几个老西盐总、十八芝和吴襄他们就没给你家送过银子?肯定有吧?你有当贪官的经验,所以抓起贪官来一定很拿手!”

    “臣臣臣。。。。。。”张世泽一听,一张黑脸都吓得有点发白了,说话也不利索了,还从椅子上站起来就要跪下去。

    “别跪,别跪,英国公你别害怕。。。。。。”朱慈烺笑着摆摆手,“虽然本宫知道你贪了不少,但你是克难功臣啊!功劳很大,足以抵偿过去的那点罪过,所以本宫不但不会追究,等到了南京以后,还要给你赐田赐宅!”

    英国公张世泽是个实心肠子,被朱慈烺这么一说,也觉得自己功劳蛮大的。帮着太子爷堵过城门,还给太子爷捐了军饷,在天津卫战过流寇,在大沽口保过皇爷。在跟随南逃的大勋贵里面,除了朱纯臣就属他功劳大了。

    “千岁爷说的也是,”他呵呵一笑,一屁股又坐下去了,“臣的确有点微功。。。。。。也不知道能得多少田宅?”

    他是北京的勋贵,田宅都在北京周围,在南京没有产业。又是逃难出来的,随身携带的浮财也不多,还一大家子人,有点坐吃山空了。

    听着他的问题,朱慈烺就是苦苦一叹:“英国公,你可知道,本宫现在可是一屁股的债!”

    “债?殿下什么时候欠债了?”张世泽闻言就是一愣。你那么老有钱,怎么会欠债呢?在北京城刮到的几百万还没花完,扬州这边又逮了四个盐总,就等抄家了!另外四个盐总也吓得大出血了,一年600万两盐税啊!

    等你篡了大位,肯定是大明有史以来最阔的皇爷了!

    “六万多人的克难新军啊!”朱慈烺摇摇头道,“英国公该知道吧?从元帅府力士开始,都可以分田的!最少就是50亩水田,一级级往上还得加!六万多人呐,没有一千万亩根本不够啊!还跟随而来的勋贵、官员也得分啊!没有几百万亩也不够啊!

    英国公,你得帮本宫在东南地面上找到一千几百万亩啊。找来了,克难新军的将士才会继续保卫朝廷,你家的田宅才能有着落。”

    “这这这。。。。。。千岁爷是想动留都的勋贵和东南卫所了?”英国公张世泽只是实诚,并不是傻瓜,当然明白朱慈烺想干什么了。

    朱慈烺摆摆手,笑道:“什么动不动的?本宫最是宽仁,你英国公还不知道吗?”

    是吗?您还宽仁?英国公一副不相信的表情。

    朱慈烺也有点皱眉,这个国公怎么那么实诚呢?不过没有关系,自己也是个实在人,从来不说瞎话的。

    “英国公,”朱慈烺放沉了语气道,“本宫现在给你的差遣是斗一斗淮扬二府地盘上八卫三十四所的指挥、同知、佥事、千户、百户之家。。。。。。这次可没在登莱二府时那么客气了!八卫二十四所有多少土地,鱼鳞图册上说的清清楚楚,一亩都不能少,全都得交出来!

    那些个指挥、同知、佥事、千户、百户,还有那些个军籍士大夫,如果愿意好好配合的,交出土地,然后举家迁入淮安、扬州二城居住的。本宫就不问他们过往贪墨了多少,许他们保留浮财,还准许他们参加官考。

    如果不愿意配合,那么就甭客气了,侵占军屯怎么办,大明律上可是明明白白写了的!”

    他看着英国公张世泽,“英国公,你愿意带上一队右监察御史和都察院校尉办这趟差吗?”

    “千岁爷,什么是右检察御史和都察院校尉?”张世泽有点不大懂。

    朱慈烺道:“都察院改革的令旨很快就要下达,到时候御史将分为左右两班,左班查文臣贪腐,右班察武官贪污。其中左班御史除左都御史外,皆用举人、秀才充任,不用进士,而且也不得转任他职,一入察院,直到致仕都是御史。但是俸禄从优,办案有功者还可以从追回的脏银中分成!

    而右班御史则用勋卫子弟充任,右都御史以下,一入察院,直到致仕都是御史。同样俸禄从优,同样也有分成可以拿!

    至于都察院校尉,则从军中抽调,负责缉拿搜查看押等事务,任职不超过两年,期间可以拿双饷,期满再转回军中。”

    张世泽听了朱慈烺的介绍,额头上冷汗都冒出来了!朱大太子是要用酷吏整顿吏治啊!

    他肯定要弄一群丢了家产穷疯了的北地举人、秀才和勋贵子弟,让他们去查南方的贪官和勋贵,查出了赃款还可以分成,而且还不许他们任别的官职。。。。。。

    朱慈烺笑着:“英国公,本宫也没有办法啊。。。。。。不查一下,本宫拿什么给新军将士?拿什么给你这样忠心耿耿跟随而来的勋贵和官员?你去先去和那些人好好说说,只要他们肯把吞下去的军屯田宅吐出来,再来扬州请个罪,别的事情本宫就不问了!

    至于英国公你,不用怕,你是本宫的忠臣,本宫不让查你,右班御史再凶也伤不着你啊!英国公,你忠不忠啊?”

    原来朱慈烺也不是什么眼睛里面揉不得沙子的人民好太子,他也不是容不得贪污受贿,而是容不得那种捞了钱还一身正气的官员。

    要捞钱,就得会当狗!乖乖听话,好好办事,也别贪太多,本太子只当看不见。。。。。。谁让现在是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有贪官是正常的,要人人都跟海瑞包青天似的,还闹什么民主革命啊?

    “忠!臣最忠心了,就忠太子殿下一人!”张世泽哪儿敢说不忠?说了不忠,身家性命可就没了!

    “忠心就好,回去准备一下,等本宫给你找好了帮手就去查贪官吧。”

    张世泽这时想到了什么,眉头轻轻拧了一下:“千岁爷,据臣所知,淮、扬诸卫中有不少指挥、同知和佥事在留都都是有人的。。。。。。如果臣查得太狠,就怕留都方面有人跳出来护短。”

    现在东南这边出现了扬州和南京两个权力中心了!

    虽然两边还没撕破脸,但是南京的勋贵和官员不服从扬州行在的形势也很明显。

    到现在为止,赵之龙、韩赞周、徐弘基这些南都大佬一个都没来扬州参见呢!

    朱慈烺笑了笑:“那就更要查了!查完了淮扬,再去查留都!到时候会有很多贪官污吏一个个排着队让你查的。。。。。。你可得抓紧一点啊。

    对了,本宫给你找了个帮手。名叫纪坤,是扬州卫人士,有个举人功名,暂时给他个左班监察御史,淮扬诸卫中也有不少军籍文官,都让他去查!”

第222章 我们和你不是一伙的!() 
扬州卫指挥同知常延恩这几日可真是度日如年,整天心惊胆颤,晚上睡觉都不安生,就怕一觉醒来,锦衣卫已经上门了。。。。。。

    说起这位常延恩的背景,可是丝毫不亚于已经跑路的徐永基。他是大明开国功臣,生前封鄂国公,死后追封开平王的常遇春的后代。他家的祖宗封开国公的常升在靖难之役中站错队被杀(也有说牵涉蓝玉案),家族一度蒙难。不过到弘治年间就赦了罪过,授了世袭南京锦衣卫指挥使的差遣。传到嘉靖年间就更上层楼,因为是常遇春后代,所以续封了怀远侯,世袭罔替。之后接连三代领南京军府,家族的势力也随之膨胀起来了。

    而扬州卫更是怀远侯常家经营的重点——因为常家的富贵中间断过好些年,所以失去了在应天府大量置产的机会。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将扬州卫当成了经营的重点。家中的庶子如果没什么机遇,就尽可能往扬州卫安排。到明末的时候,在扬州府下的江都县境内,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常氏家族聚居地,名曰常家浜。

    在崇祯十六年武昌沦陷时,常延龄就曾经上奏崇祯希望能去江都常家浜募兵数千,然后西去九江协守。不过还没起行,左良玉就收复了武昌,后来又遇上史可法北上勤王的事儿,所以他去九江的事情也就拖了下来。

    不过常家在扬州卫的势力有多大,也就可见一斑了!

    所以这扬州卫的指挥使坏了事儿,对身为同知的常延恩来说应该是个好事儿。徐永基下了台,接着上台的就应该是他。

    可这回情况不对了,大明出了个很可能是太祖高皇帝转世的太子爷,而且还保着皇上,带着朝廷,还率领着实打实的几万大军到了扬州!

    到扬州没多久就突然出手要抓捕扬州卫指挥使徐永基,虽然没有抓到,但是却抄了徐永基的家,还给扣上了可怕的谋反罪名!之后,还利用从徐家抄出来的账本、书信等物证和徐家管家、账房等人的供词,逮捕了扬州的四个山陕盐总!

    这四个老西盐总和扬州卫常家一样过从甚密啊!

    而且魏国府家和怀远侯家还是姻亲。。。。。。怀远侯常延龄的妻子就是魏国府家的小姐。而在扬州这里,两家的庶流分支一样互相通婚,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如果魏国府家谋反,怀远侯家能跑得了?

    所以常延恩在徐永基父子逃亡后就不敢在扬州城内住了,而是搬到了江都城外的常家浜避风头了。

    可是江都距离扬州城好像也没多远啊。。。。。。

    心惊肉跳的日子倒也没过几天,到了七月十三日的时候,一大清早,常府的大管家就来给昏昏沉沉的常延恩报告坏消息了。

    “老爷,坏事儿了。。。。。。扬州城来人了!”

    “什么?来,来的是锦衣卫?”别看常大同知长得威风凛凛,仿佛个英雄好汉,可一听扬州城来了人,整个就瘫在椅子上,浑身发软,逃都逃不了了。

    “不是锦衣卫。”管家摇摇头。

    “东厂番子。。。。。。”常大同知声音都抖了,东厂比锦衣卫还凶残啊!

    “也不是,”管家道,“来的是英国公。”

    “谁?”常延恩一愣,看着管家。

    “英国公。”

    常延恩一下就活了,狠狠瞪了管家一眼:“嗨!你这老头也是,不能一次把话说清楚吗?可把老爷我吓死了!”

    他的管家摇摇头:“不对啊,英国公带着大队兵马,看着好像是来捉拿什么人的。。。。。。”

    “不怕不怕,”常延恩摆摆手,“只要不是厂卫,便是法司来拿人又能怎么样?何况来的还是英国公,那可是自己人!”

    虽然靖难功臣和建文旧臣的那点怨恨早就化解了,南北两拨勋贵各有地盘,各自捞钱,虽然谈不上井水不犯河水的,但是互相间的冲突并不大。到了明朝中后期文官崛起,他们两拨勋贵还得“勋勋相护”,所以关系也就愈加亲密了。

    既然来的是自己人,常延恩也就不躲不跑,连忙让人准备酒席和礼物,然后亲自出迎。。。。。。出了大门口就让一帮凶神恶煞一样的都察院校尉给绑了。

    “英国公,这是做什么?这是要做什么?”常延恩那是一头雾水,“下官到底犯了什么事儿?”

    英国公张世泽黑着张脸,冷哼一声:“常延恩,你是个贪官!”

    “啥?”常延恩一听这罪名就一愣,“公爷,您说啥?”

    “你是个贪官!”张世泽一脸正色,“本官已经查明了,扬州卫江都所所有的13万亩田地中的5万亩,还有扬州府所有的官田3万5千亩,都被你家侵占。另外,你家还占有扬州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