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独断大明- 第6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骆养性叹了口气,道“她做的太多,露的破绽也太多,留不得了。”

    黑衣女子抬手,声音冰冷的道“遵命!”

    骆养性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脸上尽皆是落寞之色,似乎在为那个妖冶女子可惜。

    没有多久,一个瘦个子,面上如面瘫,没有一点表情的男子在门口出现,迈步而来,语气淡漠的道“你要收手?”

    骆养性的脸上再次出现大儒般,看透世事从容,平淡,微笑表情,道“到了这个时候,你还想继续?皇上的手段你清楚的很,多做一点,都可能让你我多年的心血成空。”

    来人走到骆养性身前,面瘫的脸上出现一抹冷色,眉头皱起。

    赫然,他便是朱宗汉——锦衣卫的另一个巨头!

    骆养性见朱宗汉不说话,笑呵呵的从蒲团上站起来,道“罢了罢了,你要做什么,我尽力配合就是。”

    朱宗汉跟在他身侧,两人在偏庁的椅子上坐下,待骆养性倒茶,朱宗汉这才冷声道“当初的是计划是你从文官出手,我从武将开始,你已经结束了,我还没开始。”

    骆养性端起茶杯,神色不动,悠然的品着。

    朱宗汉与骆养性当年各执掌一半锦衣卫,彼此有交错,互相制衡,两人的根底,没有人比他们双方更清楚。

    双方对彼此熟悉的谈判,有时候很容易,有时候又很难。

    现在,骆养性,朱宗汉就是很难。

    朱宗汉面瘫脸,看不出表情,端坐在那里,从他表情看不出任何东西,却给人一种他能枯坐三天三夜的感觉。

    骆养性喝了口茶,看着朱宗汉的模样,摇了摇头,笑着放下茶杯。

    骆养性斜坐在椅子上,望着前面,好一阵子才道“我之所以走上这条路是因为贪心,事先察觉到皇上可能会对我动手。你呢,我一直很好奇,你不是对皇上忠心耿耿吗?”

    朱宗汉对骆养性这样的谈判套路很不屑,但这个问题他必须回答,转头看着骆养性,眼神尽皆是冷漠,道“我在甘肃的时候,见过黄太吉。”

    骆养性眼皮顿时一跳,旋即脸上露出笑容来,以一种豁然开朗的语气道“原来如此啊,看来黄太吉给你解了心中惑,让你对皇上生了怨愤。”

    朱宗汉看着他,道“这件事你应该知道。但并不是黄太吉的话让我对皇上生了怨愤才反叛,我从未怨愤,也从未反叛,我只是希望,皇上能给女真一条活路。”

    骆养性知道,朱宗汉是努尔哈赤长子与汉女的所生之子,被女真不容,后流落关内被他父亲骆思恭收养,后来骆思恭临死前托付给了当今皇帝。

    朱宗汉有一半女真血脉,又是努尔哈赤孙子,想要给女真续点血脉,似乎也是理所应当。

    骆养性看着朱宗汉,道“你能确定,皇上不知道你曾秘密见过黄太吉?”

    朱宗汉闻言眉头一皱,他在锦衣卫多年,见过太多人在大刑下的真面目,对于很多人能一眼看穿,但是,对于当今乾清宫里的那位皇帝,他没有一丝把握,一丝都没有!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他已经摆脱锦衣卫的追踪,在大明已经彻底消。

    朱宗汉看着骆养性,道“你确定你就没有露出半点蛛丝马迹?皇上的手段你很清楚,他不急着做的事情,往往有更大的目的。”

    骆养性笑着摇头,道“你我这样试探也没什么意思,我知道你要做什么,曹文诏你动不了,至少现在不行。”

    朱宗汉默然一阵,道“多尔衮的处境有些难,我怀疑皇上要对多尔衮动手。曹文诏三万精锐大军在云南我不放心,即便不能动他,也要让他不能妄动。”

    骆养性神色不动,心里却暗笑。这朱宗汉经营锦衣卫比他还厉害,但眼光着实差的太远。

    乾清宫那位将多尔衮放在南安南多年,任由他壮大,难道就是等他壮大了再去消灭?

    曹文诏去云南,看似有试压多尔衮的意思,但并不是要针对他,多半是要试压暹罗与缅甸。

    骆养性不会点破,点点头,沉思片刻,道“孙传庭现在锋芒毕露,毕自严如一潭深水,外加皇上在上面压着,我们再出手肯定逃不了好,现在要做的,还是在暗中行事,不知我们的计划,等一股东风,只要日月欢天,你我想要的,易如反掌!”

    朱宗汉见骆养性还是不肯帮忙,面瘫的脸上露出冷色,道“告辞!”

    骆养性看着他的背影,直到他一只脚踏出门槛,才说道“孙承宗那头老狐狸没那么好对付,他的军情处已经摸到我的边了,这个岛我最多再呆三天,你也换地方吧。”

    朱宗汉的脚一顿,转过身,道“当真?”

    骆养性的实力比他雄厚多了,尤其在南直隶,有商队遮掩,这个小岛又在海外岛屿中,一般人根本难以察觉,即便知道方位想要找都要费一番手脚,孙承宗能这么快查到,显然是对原本的锦衣卫的力量运用自如了。

    孙承宗执掌军情处,对原本的锦衣卫力量一直在整合,又涉及到对倭国的军事泄密,因此也一直在追查他们的下落。

    孙承宗要是真的已经摸到骆养性的边那就可怕了,或许,已经找到他的蛛丝马迹。

    骆养性宽和的脸上露出一丝凝色,道“锦衣卫到底是皇上一手改制,他的恐怖之处你我心知肚明,军情处的架构更加复杂,本来就是为了制衡锦衣卫,孙承宗虽然没有赫赫名声,但他的能力你比我清楚。”

    朱宗汉站在门外,眉宇间尽皆是烦躁之色,道“你打算怎么做?”

    骆养性看了眼朱宗汉,道“什么也不做,以不变应万变,这个时候,错一点就是万劫不复。”

    朱宗汉看着骆养性,目光冷漠,转身就走。

    骆养性看着他的背影,轻轻摇了摇头。

    这个时候,一个端庄秀丽的女子走出来,安安静静的站在骆养性身后侧。

    骆养性沉默了好一阵子,才微笑着道“你是想说,这个朱宗汉目光短浅,自私自利,根本不可计大事,还可能坏事,应该尽早出掉,以绝后患?”

    端庄秀丽的女子轻轻躬身,没有说话。

    骆养性笑容如沐春风,道“不着急,再等等。”

    。

第1258章 大明礼仪() 
眼见进了七月,大明的天气是不断热起来,京城如同置身在一个蒸笼里,闷热难耐,避无可避。

    宫里忙着去避暑,要准备的事情太多,曹化淳既要照顾宫里又要安排江西那边,事情繁杂,焦头烂额。

    朱栩同样没闲着,两位阁老消停,他也松口气,脱开手,处理一些事情,比如,教皇国的使团。

    这次领头,不出意外的是教皇英诺森十世的姻亲,大主教马伊达尔齐尼,他带着一个颇为浩大的使团,足足有一百人。

    他早在六月就进入大明,一路上走走停停,沿着海岸,将大明最繁盛的地方看了遍。

    尤其是在知道大明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灾情后,依旧如此繁盛,心里震惊不可言表。

    欧洲传教士带回去的那些书,完全不足以形容东方这个大国。

    人文翡翠,知书守礼,每一个都文质彬彬,友好和善。同时,地域广博,人口众多,简直是人间天堂,远不是战事连绵,已经丧失伦常的欧洲可比。

    ‘这是上帝的国度,一定是,必须是!’

    马伊达尔齐尼心里狂吼,迫不及待的入京,想要拜会传说中的,大明英明神武,雄心万丈的皇帝陛下。

    他走进紫禁城,这是大明皇帝陛下独有的居所,这是一个‘城’!

    他进了城,在指引下来到伫立着的两座大殿东侧的那一座,匾额上写着:大明政务总理内阁衙门。十个大字铁钩银画,苍遒有力。

    在翻译的解释下他知道,这座大殿,主宰着大明的所有政务,最高级别的官员在这里办公。

    走入大殿,廊庑阁台勾连,长廊弯曲斗转,若非有人带领,马伊达尔齐尼早就迷失其间。

    足足小半个时辰,马伊达尔齐尼在一位女官的带领下,来到了一个看上去颇为清爽干净,给人宾至如归感觉的房间。

    匾额上写的是:高楼。还有一副对联,上联是:陋室空堂。下联是:满宇皆辉。

    似乎是有时间,翻译都一一解释,听的马伊达尔齐尼是目瞪口呆,对于明朝的文化深感震惊与佩服。

    短短几个字,居然蕴含了如此深奥的意蕴,非欧洲的文化可比。。。

    自从到了大明,马伊达尔齐尼的震惊就没有听过,这个大方大国,有着比欧洲更大的国土,更多的人口,更文明的族群,更绚烂的文化,更强大的武力,仿佛这里才是上帝的偏爱之地,欧洲,荒蛮弃乱之所!

    继而是一队队男女,穿着相同的服饰,简约清丽,搬着座椅,端着茶水瓜果,布置这个空旷的会议所。

    没多久,这里就成了一个整齐有秩,简谱落致的议事厅。

    翻译在马伊达尔齐尼耳边低声翻译:“大明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昌盛,他们对朋友无微不至,一定会有最合适的礼仪招待……”

    马伊达尔齐尼近来一直在研究大明,对大明的礼仪文化深深着迷,从最基础的接人待物到国家制度的建设,里里外外,分毫入里,都有着这种‘礼’的深深的烙印。

    他很着迷,欧洲的文化很散乱,所谓的礼仪起不到任何制约的作用,道德在混乱中被冲击的七零八落,没有秩序,没有法律,看上去如一个被惯坏的孩子。

    马伊达尔齐尼带着十几个教廷教职人员,站在门口,内阁中书李幼唐在招待,不时客气的交流着。

    作为内阁中书,他自然知道很多事情,包括马伊达尔齐尼这才来的目的。

    马伊达尔齐尼寡言少语,大明不是传教士描述的那样,这里强盛富饶,是天锤之地,比他们预想的还要强盛,他们预设的那些计划,或许最终并不能奏效。

    很快就布置好了,李幼唐邀请马伊达尔齐尼入内。

    就在马伊达尔齐尼迈过门槛的时候,忽然抬起头,在马伊达尔齐尼的注视下,从侧门,一对年轻的男女率先走出来,一群穿着厚厚官服的中年人,他们面上或严肃,或微笑,会从容,会凝色,一看就是大明的高官。

    马伊达尔齐尼对这些人只是一扫而过,目光落在那对年轻人身上。根据他的情报,这就是大明的皇帝与皇后。

    ‘还真是年轻啊。’

    马伊达尔齐尼心里感慨,感慨的自然不是因为年纪。在欧洲小小年纪就继承一国君主的比比皆是。问题是,大明太大了,这位皇帝陛下登基以来的表现,足以载入史册,欧洲历史上从未有这样的雄主,即便是明朝也屈指可数吧?

    马伊达尔齐尼费尽周折,终于见到大明的统治者,脸上立即堆满了欧洲绅士的笑容,上前就要行礼,嘴上甚至已经开口:“尊敬……”

    这个时候,来自欧洲的传教士翻译连忙咳嗽一声。

    马伊达尔齐尼警醒,别扭的抬起手,道:“马伊达尔齐尼,来自教皇国的使臣,拜见英明神武的大明皇帝陛下,仁孝贤淑皇后娘娘。”

    这些自然是翻译的同步的话,翻译的动作就比马伊达尔齐尼自然的多了。

    他们对面的年轻人笑着摆手,很是随意的道:“我大明的礼仪与欧洲不同,主教阁下无需刻意,来,就坐吧,我对欧洲充满向往,相信主教阁下会让我们更加了解欧洲,有助于我们的友好交往。”

    马伊达尔齐尼听着翻译的话,心里狠狠松口气,如果按照明朝的礼仪来,他非急疯了不可。

    马伊达尔齐尼从善如流的道:“谢陛下。”

    马伊达尔齐尼在李幼唐的安排下就坐,等到了他们的位置,马伊达尔齐尼等一干教皇国的使者面面相窥,惊愕都在脸上。

    大明的官员倒是好一些,只是皱眉,面无表情的立在朱栩下首。

    这是一个长方形,最北面,是一个小桌子,两个椅子,这自然是朱栩与马伊达尔齐尼,他们的下手有十多个椅子,分别是大明与教皇国使团的。

    这样的接见,大明自然是第一次,马伊达尔齐尼也从未想过他们与大明的谈判,会是在这样的场合下进行。

    直到李幼唐再次低声嘱咐,马伊达尔齐尼等人这才转醒过来,纷纷行礼致意,有些不安的坐下。

第1259章 文化统治() 
朱栩与马伊达尔齐尼并排坐着,皇后张筠陪坐,两边还有数十个双方的官员在场。

    侍女们端着茶杯,优雅的出现,先是给朱栩,马伊达尔齐尼上茶,接着是那些陪同人员。

    马伊达尔齐尼耐着性子,静静的陪着。教皇国的那些教职人员,对大明的礼仪有着更为相当深的体会,倒是颇为乐意的享受,观察着。

    朱栩端起茶杯,对着马伊达尔齐尼笑着道“大主教远道而来,按礼来说,我应该亲自为大主教接风洗尘,但近来我国事务太多,分身乏术,以茶代酒,给大主教赔罪了。”

    翻译坐在两人身后,马伊达尔齐尼身后的凑近,在他耳边低声同步翻译。

    马伊达尔齐尼神色微惊,连忙道“多谢陛下。”

    朱栩喝了一口,放下茶杯,看了眼那翻译,微笑着道“这个翻译,不好找吧?”

    马伊达尔齐尼知道,明人说正事之前总是要东拉西扯一通,他神色从容,道“欧洲在贵国的移民不少,很多能流利说的贵国语言,倒是也不难找。”

    两人这也算开始正式的会谈,张筠坐在朱栩身旁,一直保持着端庄又不失亲切的笑容。

    但实际上她内心很是忐忑,这是她第一次陪同朱栩接见外藩使臣。

    大明的一些官员,跟着朱栩久还比较能接受,毕竟这位皇帝陛下从来不走寻常路。新晋的一些官员极力的绷着脸,一肚子话不敢说。

    教皇国的这些教职同样不习惯这样的交流方式,可能自认为这是大明的方式,暗感大明文明,先进,繁盛,很是矜持的坐着,大气都不敢喘,生怕丢人。

    朱栩侧着身,显得很是平易近人,道“我认为,现在世界正在飞速的融合,想要避免产生误会,那么交流沟通是最好的方式,而我们要从基础做起,我想提议与教皇国在我大明建立国际语言学校,专门培养符合两地交流的更方面人才,大主教觉得任何?”

    马伊达尔齐尼听着,只以为是朱栩的客套,本身事情也算是一个切入点,脸上有着上帝慈悲般的笑容,道“陛下说的是,我们教皇国,教廷必然全力协助。我相信,一定能培养众多人才,方便贵我两国的交流,造福我们两国人民……”

    朱栩看着他说话,动作都有些别扭,笑着道“期待我们的合作。大主教对我大明的礼仪是否很不习惯?”

    马伊达尔齐尼渐渐放松,倾身道“让陛下见笑,我确实不太习惯于大明的礼节,但我非常崇敬。大明文化繁盛,发达远超欧洲,礼节自然更是高级一些……”

    朱栩看着马伊达尔齐尼,对于他的马屁全数笑纳,微笑着道“这个礼数,也是麻烦事情,这样,我们商讨一下,定立一个国际交流的通用的礼节,语言,行为规范,行文规范等等,大主教认为如何?”

    马伊达尔齐尼一怔,旋即笑着道“陛下说的是,若朕能如此,那我们就能更加方便,轻松,愉快的交流,省去了太多麻烦。陛下身为一国之主还能这样我们考虑,当真神思敏捷,宽仁细致……”

    在马伊达尔齐尼说话的时候,不远处的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