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独断大明- 第6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龚鼎孳向来精明,但涉及到这场风波他也不敢大意,没看清楚之前不敢妄动。

    楚江寒,张菉等人也都点头。他们现在是出头鸟,不知道多少人想要利用他们,他们得无比小心。

    温体仁的自白书当晚就到了龚鼎孳手上,一群人挑灯夜读,对这份自白书里里外外的研究。

    楚江寒看的最认真,好半晌,脸上已经呆滞的道:“大人,温体仁真的打算认罪?”

    按照他们之前的想法,温体仁的‘认罪’无非是一种手段,用来自保或者保住毕阁老,但温体仁这份自白书写的非常详实,尤其是政务方面,违反朝廷法度的比比皆是,写的还是异常详实,赈灾钱粮确实有大量的被挪用,他也承认了,还罗列清楚,附了一本账簿。

    这些足以致他死罪的事情他认的干干净净,一件不落,倒是涉及贪腐之类,他称之为‘胡编乱造,子虚乌有,诽谤于前,阴谋在后’。

    “温体仁……这是要干什么?”张菉也是经历不少事情,但像温体仁这样大大方方认罪的,还是第一个!

    以往那些大人,哪个不是抵死不认,哪怕证据摆在面前还是一堆大道理,仿佛所有事情都与他们无关,干净的如同白莲花一般。

    龚鼎孳看着这份自白书,感觉无比的扎手。

    不管温体仁有什么目的,这要是呈送上去,温体仁自然是死罪,可朝廷那些阁老,尤其是对温体仁多次赞誉的毕阁老会怎么想,怎么做?那些想要毕阁老离开的人有会怎么出招?

    龚鼎孳心里大骂之前鬼迷心窍的自己,抬头看了眼楚江寒,张菉等人,道:“温体仁的自白书已经发往京城了?”

    张菉道“是,送信的人说,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

    龚鼎孳肩膀更紧了三分,眉头拧成川字,苦死良久,道:“你们明天与温体仁好好谈谈,一切动作都要干干净净,无可指摘,不能给人一丝一毫的把柄,知道吗?”

    楚江寒一怔,道:“大人不见温体仁?”

    温体仁是封疆大吏,没有钦使的身份,不足以与他对等谈话。。。

    龚鼎孳道:“温体仁这道请罪书会开启朝廷争斗,但他还不足以了结陕西之事,明天我去见余大成,看看他怎么说。”

    余大成是陕川六省总理大臣,哪怕是摆设也有个名头,说话还是有点作用。

    张菉犹豫了下,道:“大人,余大人刚刚派人通知,他要去四川巡查,已经走了快小半个时辰了。”

    “这个老滑头!”龚鼎孳怒骂一声,哪里不知道余大成这个时候去四川的目的,无非是躲开这个是非之地。

    楚江寒道:“大人,如果温体仁这自白书到了京城,那争斗中心便会转移过去,我们现在远离京畿,下官担心没有大人坐镇,我们反贪局会有不测。”

    反贪局一直一些人的眼中钉,加上这次又是首当其冲,出点事情再正常不过。

    张菉蹙眉,道:“虽然温体仁要抗下所有罪责,但我们还有太多的事情要查,核实,现在肯定回不去,这里一时半会儿只怕也不可能有结果。我总觉得,这里才是博弈的要害之地。”

    龚鼎孳赞许的看了眼张菉,道:“我们暂时确实回不去,京城那边有大风暴是肯定的,先躲一躲,看看风向,温体仁这道自白书正好投石问路……”

第1234章 谁是下棋人() 
陕西的各级官员是各有招数,都在尽可能的想办法躲避,想要跳开这个漩涡。

    谁都知道这件事关乎未来前程,关乎身家性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一时间陕西是沸沸扬扬,各路神仙神通漫天。

    温体仁这道自白书以八百里加急的最快赶往京城,直奔内阁大殿,但并没有入通政使司,而是直奔三楼,到司礼监,刘时敏的桌上。

    站在刘时敏面前的一个内监看着刘时敏,压低着声音,满含担忧道“公公,这温体仁要干什么,他这一认罪,岂不是将毕阁老架在火上烤,逼着毕阁老尽快致仕吗?”

    温体仁很得毕自严看重,培养,满朝皆知,因此温体仁算是毕自严的人,现在温体仁认罪,等同于毕自严在陕西的政务上‘不干净’。

    刘时敏仔细的揣摩着温体仁的奏本,神情渐渐凝重。

    温体仁承认违反法度强行收地,非法的‘赎买’士绅富豪的田亩,挪用赈灾钱粮,排斥异己,任用私人等等,这些罪名,足以抄家灭族!

    “温体仁这是要干什么?”刘时敏低语。

    温体仁不但将他自己置于死地,还拖着毕自严一起下水,这里面到底有什么阴谋?

    是温体仁投靠了别人,要拉毕自严下马?这成本也太大了。

    刘时敏抬头看了眼送信的内监,漠然道“只有小人一人。”

    刘时敏拿起奏本站起来,目光冷峻的盯着他,道“闭上你的嘴。”

    这内监心神一凛,立即道“小人明白。”

    刘时敏转身出了班房,越过中线,瞥了眼朱栩的半关的门,迈入曹化淳的班房。

    待曹化淳看过这道奏本,面上冰冷一片,眼中都是寒意。

    刘时敏关注的是朝局,曹化淳看的是乾清宫。温体仁的这一道自白书是将毕自严架到火上烤,可也将朱栩推到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

    刘时敏看着曹化淳,沉着脸道“曹兄,外廷这些大人们到底在做什么?我现在怎么越看越糊涂了?”

    按照正常来说,毕阁老致仕代表着景正朝多年的朝局大变,官场地震,换血,一些人在这个时候做些什么是意料之中的,但是温体仁这个自白书,将事情一下子推到了最艰难处。

    内阁那边估计会无比头疼,乾清宫的计划……也有可能被打乱。

    曹化淳心里转来转去,最后还是叹了口气,起身道“我们去见皇上吧。”

    大明正处于巨大的变革之中,任何风吹草动都会急剧变化。

    刘时敏点点头,跟着曹化淳转进朱栩的班房。

    朱栩班房里,朱慈烨,朱慈煊,朱慈熠三个小家伙正在小客厅里端坐,乖乖的做着先生留下的课业。

    这也是没办法,三个小家伙,除了小慈烨,其他两个人没点管束就到处疯玩,课业十有九次是完不成,那些先生时不时到朱栩这里告状。

    小慈烨一本正经,一笔一划,写的平静,用心。

    小慈煊拿着笔的手在颤抖,倒不是因为年纪,他就是拿不住笔,并且厌恶读书写字,倒是对刀兵之类用的得心应手。

    小慈熠不同于两个哥哥,他心思不属,写几个字就抬头看向四周,百无聊赖的打着呵欠。

    朱栩正在批阅奏本,不时抬头看向三个小家伙,这样的情形已经持续半个月。

    他平时甚少与孩子们相处,这半个月感觉比几年还多,也让朱栩对孩子们有了更多的了解。

    朱栩看着三个小家伙,嘴角微笑,心里慢慢转着念头。

    刘时敏与曹化淳悄步进来,见朱栩看着三位殿下出神,二人放慢脚步,来到朱栩近前。

    朱栩已经察觉到了,转向二人道“你们有什么事情?”

    这二人一起来,显然是事情不小。

    刘时敏将温体仁的自白书递给朱栩,道“皇上,这是温体仁的‘自白书’,他认下了所有罪责。”

    朱栩一怔,疑惑的看了两人一眼,拿起奏本翻起来。

    看着这份自白书或者说是认罪书,朱栩的表情相当怪异,最后将奏本放在桌上,目光盯着一个字一个字的看去。

    没有谁比他更了解温体仁了,这位是一个深通官场规则,善于窥伺人心的老油子,想要他这样壮烈的认罪伏法,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

    朱栩琢磨着这道奏本,很快就琢磨出味道,不由得笑了起来。

    曹化淳,刘时敏很忐忑,温体仁认罪,将毕自严拉下水,势必会打乱朱栩的安排,现在看着他的笑容,总觉得有那么一丝寒冷。

    朱栩合起这道奏本,手指在桌面上敲击了两下,道“将这道奏本发给内阁,仅限于内阁。”

    曹化淳神色凝重,道“皇上,这件事非同小可,朝野沸反盈天,人心惶惶,如果发到内阁,奴婢担心会再惹起风波来。”

    外面传言是有人等不及,想请毕阁老提早离开,这个‘有人’一直模糊不清,没有人点出来。但大家都清楚,现在能登上‘首辅’宝座的只有孙传庭,傅昌宗二人。

    若是真的是这样,这道奏本再发到内阁,只怕会凭添波澜,再出风波,内阁的争斗一旦明朗化,那对大明朝局,政务将有不可预测的预想。

    朱栩将奏本递给曹化淳,道“去吧,再透个口风出去,朕打算给毕阁老一个伯爵。”

    大明朝的爵位向来吝啬,一般人根本别想,像王守仁这样的文治武功才能堪堪得到。

    曹化淳与刘时敏两人看着朱栩,又不自觉的对视一眼,旋即猛的道“遵旨。”

    他们这才清醒过来,不管棋盘怎么变化,下棋的人始终没变!

    二人快速离开,曹化淳亲自下楼,去一楼的内阁。

    朱栩倚靠在椅子上,目光看着外面,嘴角勾勒着怪异的笑容,轻声自语道“这温体仁还真是个聪明人,关于政务的罪责认的干干脆脆,涉及自身的一概不认。正常来说,按照我的性格,这样为了国政大义牺牲自身小我的人,绝对不会惩罚,反而的大加重用……可惜,偏偏你是温体仁啊……”

    。

第1235章 变局里的人() 
曹化淳亲自下楼,进入内阁,见到毕自严,密谈了好一阵子才上楼回到班房。

    内阁占据了一楼,地盘很大,但阁老们的班房都在一起,曹化淳又是焦点人物,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他进了毕自严的班房,不知道多少双眼睛盯着,私底下多少声音在悄悄流转。

    孙传庭正在批阅山东上报的‘新政’进展与下一步计划,眉头一直拧着。

    这份奏本倒是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这封奏本不应该不给他,偏偏就到了他手里。

    还有就是,这份奏本里的语气,态度,仿佛就是对奏呈给他的,而不是内阁。

    他身前站着幕僚,名叫郑志原,他面露忧色,道“大人,现在外面风言风语太多,都说您要接替毕阁老出任首辅,不止外面这些地方官,京城里的官员……‘套近乎’的比以往多了数倍。这还不是学生最担心的,这道奏本不应该给您的,现在偏偏到您的手里,毕阁老是不是心里对您有了什么想法?”

    内阁虽然不是一言堂,但在朱栩要求‘尊重毕阁老’的前提下,内阁的日常管理基本上是毕自严说了算,比如这分发奏本。

    孙传庭抬头看了他一眼,道“外面怎么传我们管不着,但内阁,朝廷要不信谣,不传谣,传我的话,谁再敢胡乱传播流言蜚语,一律革职查办!”

    郑志原见孙传庭动了火气,连忙安抚道“大人,这件事还好说,关键还是毕阁老,下官刚才看见曹公公进了毕阁老的班房,好一阵子才出来。听说,毕阁老脸色很阴沉,还砸了一个最喜欢的被子。”

    孙传庭一怔,道“知道是什么事情吗?”

    郑志原思索着,道“能让毕阁老生气的事情还真不少,但让曹公公亲自来说的不多,下官猜不透,或许,得大人走一趟了。”

    孙传庭这些年在内阁已经渐渐有了威望,气度颇为雍容,目中有严色。

    他不同于毕自严的老成谋国,步步谨慎,更有锐气,也更想做事情,当然,也更年轻。

    对于近来内阁里的气氛的微妙变化,他自然察觉到,但是却不能做什么。

    他接替毕自严这是乾清宫早就安排好的,多年前就确定的事情,毕自严,孙承宗等人心里都十分明白。

    但明白归明白,有些事情他们都身不由己。毕自严要给他套绳子,他不想被束缚,毕自严或明或暗的警告,他不动声色的回敬。

    两人这样心照不宣的试探,已经进行了好一阵子了。

    只是,孙传庭知道毕自严底线,毕自严却不知道孙传庭的,孙传庭也没法告诉。

    毕自严急于探查孙传庭将来会做什么,孙传庭要保住未来‘首辅’的威严,两人这样的暗斗,在内阁日渐清晰了。

    孙传庭听着郑志原的话,却没有动,心里沉思。

    他与毕自严的矛盾在于施政的理念,他的想法是更接近于乾清宫的,事情求‘急快准’,毕自严则是‘稳慢妥’。

    毕自严虽然在乾清宫的强压下改了很多想法,但根本没变,他求稳。

    孙传庭在地方,内阁多年,深知大明已经病入膏肓,需要猛药,狠药,更何况已经到了现在,只能咬牙继续走,慢吞吞的调理,治不了大明的病!

    毕自严看准了这一点,是以很担心,担心孙传庭会过于心急,走的太快,压不住局势,让大明突然崩塌。

    大明朝的‘新政’是由上而下,没有根基的,一旦‘新政’溃败,波及的影响实在太大,大明内内外外都可能如沙墙一般,风一来就散了。

    前几天,毕自严还与孙传庭,傅昌宗等人闲聊,无意中说到了隋朝末年,强盛不可一世的隋朝,在最强盛的时候,轰然倒塌。

    这些话是不言而喻的,类比的就是当朝,在不动声色的给他警告。

    郑志原见孙传庭久久不语,心里斟酌,道“大人,有些事情,咱们得做在前头。”

    孙传庭看着他,知道他的‘前头’不是未雨绸缪的接班,而是对待毕自严的态度上。

    他将桌上的奏本整理好,道“去请傅阁老,我们一起去见毕阁老。”

    郑志原心里大感松口气,要是孙传庭在这个时候就公开与毕自严相争,实力终究是差很多,吃相也太难看,有损威望。

    不过,没等孙传庭出班房,毕自严就叫人来通知,请所有阁臣去小会议厅议事。

    毕自严,孙承宗,靖王,汪乔年,孙传庭,傅昌宗六人坐齐,看着毕自严递出来的奏本,表情先是各异,继而齐齐面无表情的沉默起来。

    温体仁的这个‘自白书’在一些人看来是想要让毕阁老尽快走人,不要当了后进之人的路。另一拨人看来,这是毕阁老的苦肉计,想要看清谁想让他提早走人。

    现在毕自严拿出这道奏本,是真的遇到了难题,还是有意试探?

    阁老们一个个都是千年狐狸,谁也别想扯聊斋。众人面无表情又相互审视,似乎要看清每个人的心底真实想法。

    毕自严面上清瘦,目光炯炯,收回这道奏本,环顾一圈,淡淡道“先不说这道奏本,我已经与曹公公言明,今年不会致仕,曹公公表示皇上没有要我致仕的意思。”

    众人齐齐太眉看向毕自严,心里暗惊毕自严这是宣战吗?告诉想他早点走的那些人,他什么走,由不得别人?

    毕自严端坐身体,道“曹公公还与我说,帅府初建,孙阁老劳苦功高,皇上想请孙阁老再辛苦几年。”

    毕自严与孙承宗基本上是绑定的,他们朝廷的两座大山,都是六七十岁的人,一旦一个人离开,另一个人也不会远。

    现在毕自严说今年不会致仕,孙承宗要‘再辛苦几年’,这是什么意思?乾清宫的态度变了吗?

    毕自严之所以要致仕,那是遵照乾清宫的意图,外面那些人的小动作也是由此而来,若是乾清宫态度变了,那一切都将是徒劳。

    这真的是乾清宫的意思,还是毕自严在狐假虎威?

    众人心里不定,更加没法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