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栩不等宋应星等人回答,直接道:“可以,宫里也没多少人,能省一点就省一点,吃穿差一些就是。”
宋应星等人有点犯闷,以往都是皇宫千方百计从户部套银子,这还是第一次宫里主动给出来吧?而且还是后宫省出来的?
张荣穘,这个张筠的叔父忽然抬起手,大声道:“娘娘大度,有长孙遗风,臣等感念肺腑!”
张荣穘这么一说,宋应星等也反应过来,连忙跟着抬手道:“娘娘大度,有长孙遗风,臣等感念肺腑!”
张筠脸上笑容越多,转头看向朱栩,眨了眨眼,似在邀功。
朱栩不动声色一笑,摆了摆手,道:“银子也给了,带我们去看看吧?”
宋应星当即道:“是,皇上,娘娘,请跟臣来。”
说着,就步入大楼,先是向左转,没走多久就传来一阵织布机的嘈杂声响,相当刺耳。
张筠很熟悉这种声音,她家里以前也有,不禁疑惑又好奇。
宋应星等人领着朱栩来到门前,透过玻璃向里面看。
朱栩也挺好奇,抬着头看去。
只见里面摆放着三架奇奇怪怪的大家伙,七八个妇人在里面忙活,一条条布线,一个个机关,咔擦咔嚓,砰砰砰的响,若不是隔着玻璃,声音只怕更大。
宋应星看着朱栩与张筠,兴奋的道:“皇上,娘娘,政院那边聚集了一些能工巧匠,改良了织布机,经过改良的这种织布机,速度快五倍,织出的布更密更好……”
朱栩神色微动,轻轻点头,心里若有所动。
欧洲现在还四分五裂,科技还在萌芽阶段,若是大明快他们一步,这些布匹……或许能畅销全世界!
这么庞大的市场,会给大明带来多少财富,对大明的方方面面会有多大影响!
不可想象!
张筠倒是有些似懂非懂,只是抬头看着朱栩。
宋应星说完,又道“皇上,这边是印刷室,我们结合古法,又认真研究,对印刷程序等进行了改革,现在印刷出来的书籍,又快又好,还不用那么麻烦……”
朱栩走过去,就看到一个偌大的房子里,一群人在来跑来跑去,一块板上上下下的快速落下,发出砰砰砰的击打声,然后一张张黑纸白字迅速被抽出,循环往复……
朱栩看着微笑,他的银子没白花。
宋应星接着向前走,道:“皇上,这边是纸张的改良,我们在进行优化,做出更好,更实用,成本更低的纸来……”
“这里是火药的预研的地方,他们在分析火药的成分,试图增加火药的威力,以及设计更多火药的运用……”
朱栩听明白了,这大概就是根据四大发明来的。
朱栩面上不动,没有说话。一直跟着宋应星,听着他讲,看着玻璃里面忙忙碌碌的人,以及各种器具。
“皇上,这边是化肥,臣等根据一个匿名人的方法,确实制作出了真正的,可用的肥料,根据测试,使用化肥的土地,比不使用的长势好太多,也少了很多枯萎,病害,臣准备报给内阁,大规模推广……”
“皇上,还有这个,这是我们培养的水稻,都是意外发现的大颗粒,野生的水稻,重新培育出来的,它比占城稻还能增产两成,臣等已经在院内进行十亩试种,明年就能看到具体情况……”
朱栩看着玻璃内,明显是大棚种植的水稻,眉头微不可察的皱了下。
这个虽然是他暗中给政院的建议,但却没想到宋应星等这么快就出手了。
杂交水稻,没有想的那么简单,宋应星这种‘培养’,到底是真的,还是某种意外,现在还很难说。
不过,朱栩不会打击宋应星等人的热情,道:“嗯,民以食为天,做的好,要是真能增产,朕让内阁给你们记大功!”
“谢皇上!”宋应星还沉浸在兴奋中,他倒是不在意大功小功,主要是朱栩的认可。
说着天色几近中午,朱栩带着张筠等人,来到政院的食堂,里面已经坐满了人,但左上角有一圈被围起来,显然是给朱栩留的,还有一些人在窗口排队等着打饭。
尽管朱栩是乔装来的,还有不少人认出来,神色微慌,不知道如何办。
朱栩看着排队的人不多,熟悉感油然而生,心里加速跳了几下,顺手拿了两个盘子,第一个给张筠,道“咱们今天排队,不要特殊,跟这些生员一起吃,来,都拿盘子。”
张筠无不可,笑着接过来。
宋应星眉头一皱,瞥了眼四周,低声道:“皇上,臣已经准备饭菜……”
还没说完,朱栩摆手,道:“朕想尝尝你们的饭菜,御厨做的吃腻了,换换口味。”
宋应星一怔,转头看向曹化淳。
曹化淳微笑,道:“宋大人,听皇上的。”
跟着的不少人面面相窥,还没遇到过这种情况,倒是张荣穘忽然凑近,低声笑着道:“皇上向来平易近人,这是与民同乐,我等不当阻止。”
立即有不少人附和,都是一片马屁声。
朱栩懒得理他们,排着队,抬头望着玻璃里面。
他有些饿了,不知道这里的食堂是什么菜,他想吃粉丝白菜炖猪肉。
张筠看着朱栩,嘴角微翘,这还是他们第一次在外面吃饭,很新奇。
不远处,那些不认识朱栩的人,都在好奇,不知道他们的宋副院长这次陪着的是哪一路高官。
而认识的,看着朱栩在排队,神情各异,不敢发一个字。
“婧姐,你说那谁啊?居然让宋副院长陪着,是不是内阁来人?这又是要砍我们政院的经费吗?”
“可能是哪家的贵胄吧,听说宋副院长经常出去化缘,这次可能是又想骗人家银子……”
“小声一点,要是被听到,你就惨了,不过我可听说,宋副院长所有财产都捐给了院里了,几个副院长,各科的主事都捐了不少……”
几个女孩子明显不是政院的生员,是来蹭饭的,低着头,捂着盘子,在低声交谈。
但是其中一个女子,就是他们口中的婧姐,却一直抬着头,直直的看着那个排队,正在喊着让本来只有一素二荤的菜匀一匀,变成二荤二素,如同一个小气的市井之妇人,在那与盛饭的大妈讨价还价,一点不嫌丢人。
尚婧来大明已经快两年了,总共没见几次朱栩,但她还是对这位中国之主印象深刻。
她之前总觉得这个皇帝太过懦弱,没有主见,不是她想象中的那种顶天立地的男子,可是,她在京城待了近两年,深刻的感觉到,大明如同一个巨轮一般在轰轰烈烈的向前滚动,那些流言蜚语她也听在耳朵里。
她从前觉得的那个人,与她想的,不太一样,太不一样,心里相当矛盾,古怪,又有些好奇。
——这个人,也与她见过的那些人完全不同!
尚婧习惯的带着面纱,双眼眸光闪动,瞥了眼朱栩边上的张筠,轻轻低头。
朱栩坐在一张大桌上,看着盘子里的二荤二素,心里分外满足,仿佛占了大便宜,一边动筷子一边招呼道:“不用拘束了,想怎么吃就怎么吃,曹化淳,你们也去吃吧,来,宋爱卿,动筷子……”
宋应星看着已经埋头大口吃饭的朱栩,还是有些不适应,这样的画面,有些——吊诡。
张筠看着朱栩吃了,她也便动筷子,虽然是粗茶淡饭,她可没什么不能适应。
张荣穘忽然一笑,对着茫然的众人道:“宫里向来节俭,诸位可能没去过,宫里不是锦衣玉食,我大明现在如此困难,皇上怎么可能还吃得下山珍海味,来来,动筷子……”
他仗着是朱栩,张筠长辈,说几句打圆场的话。
桌上的几人一听,连忙就要送上马屁。
朱栩埋头挥了挥筷子,道:“食不言。快点吃饭,下午朕与皇后去藏书楼坐坐,上次没来得及,这次去看看书。”
众人一听,应了声,慌忙埋头吃饭,总不能让朱栩等他们吃完。
这个食堂的饭菜,朱栩觉得还不错,清新爽口,很是开胃,如果不是还顾及着一些,他真想再过去打一份。
吃了一阵,朱栩擦了擦嘴,看向张筠道:“吃的饱了吗?没吃饱再打一份。”
张筠饭量向来小,虽然怀孕,吃的也不算多,轻轻摇头,道:“臣妾吃饱了。”
朱栩心里有些遗憾,坐着等了一会儿,看向宋应星等人,道:“咱们休息一下,宋爱卿,你将政院的相关计划,让人列一个表以及发展规划,简单详细,朕带回去看看。”
宋应星一听就大喜,道:“是。”
第1134章 李定国()
吃完饭,朱栩带着张筠等人,在这座科研楼逛着,小半时辰后下楼,在小道上走着,说着,都是政院内的事情。
宋应星,张荣陪着,说着一些政院的大大小小事情,或明或暗的在表达困难。
张荣仗着身份,跟在朱栩身旁,顿了片刻,道“皇上,现在内阁,户部卡着政院的预算,迟迟不得过,去年,内阁暗中克扣了二十万两,今年若是继续克扣,政院怕是难以为继……”
这些朱栩其实是知道的,不止是政院,工部的工程,移民司的钱粮,赈灾的钱粮,内阁都在压缩,千方百计的挪用。
这也是没办法,国库日渐减少,用的地方却在不断增加,内阁的一干阁老是愁白头,拆东墙补西墙。
手心手背都是肉,朱栩慢慢走着,忽然余光瞥了眼张筠。
张筠眨了眨眼,立即会意,道:“皇上,宫里还有些用度,臣妾回去再看看,或许还能挤出一些来,不如再给诸位大人……”
宋应星看向张筠,神情都是激动,政院太缺银子了。
张荣就是赞赏与欣慰了,这才是中宫之主该有的风仪!他们张家的皇后若是一直如此,何愁地位不牢!
朱栩微笑,随即不动声色的道:“朕内帑还有一些,再从其他地方凑凑,给你们凑个五十万,这件事就我们几个知道,不要传出去,要是让内阁知道了,找朕麻烦,可别怪朕再要回去……”
宋应星听着大喜,当即就要行礼,朱栩扶了他一把,道:“免了,朕知道,你们的银子都是那边也是,你们体谅一下,少些抱怨,多做事,内阁诸位阁老都是贤臣,没谁贪污,苟且谋私,在国事上难免有分歧,关键是要管控好,不要扩大,更不能抱团相抗,再搞一个什么政院派出来……”
虽然朱栩说的和风细雨,平平淡淡,但宋应星,张荣等政院高层不啻惊雷。
政院派,这个在民间或者在朝野早就风雨全城,很多人都心知肚明,只是没有点破,并且认为这个‘政院派’就是眼前皇帝陛下刻意培养的。
宋应星等人头皮发紧,相互看了眼,宋应星万分小心的道:“启禀皇上,政院从未有结党之念,政院上下,不管是众官员还是生员,都严禁勾连,不得拉帮结派,结党营私……”
朱栩瞥了眼他们,见他们都噤若寒蝉,笑着道:“朕就随口一说,无需那么紧张。”
宋应星等人依旧不敢大意分毫,不少人脸上都出现冷汗。
大明的党争追溯不知道多远,但从嘉靖之后,越演越烈,到天启朝到达了高峰,但现在,朝野哪里还有人敢结党?
盛极一时的东林党何在?阉党何在?
谁人又敢轻触这二字!
朱栩是点到即止,漫步的向着藏走去。
皇家政院,这个地方现在已经渐渐惹人注目,将来注定会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地方,若是这个地方结党,后果比东林可怕!
宋应星负责政院具体事务,他已经隐约发现,政院的生员,甚至是教授,博士对待政务有诸多不同的想法,观点,一些人渐渐划分圈子,虽然还没有成型,但已经有了轮廓,这要是继续发展下去,政院出现三五个‘朋党’,那后果太可怕了!
之前他们还没有在意,现在经朱栩这么一点拨,宋应星,张荣等人对视,面上凝重。
若是政院真的出现了朋党,那首当其冲的便会是他们!
几人对视着,心思各异,跟着朱栩走向藏。
一阵子之后,众人穿越励行湖,以及一些小花园,来到政院偏西的一座偌大的四层楼,看上去就书香浓郁,给人崇敬感。
宋应星已经收敛心情,看着这座大殿,道:“皇上,这座藏,目前藏书有八十多万册,每天都在增加,臣等正在尽力收集各种古籍,孤本,残本,做修复,保存等工作,同时刊印而出,分发给各地藏,每天来这座藏的各地读书人数以千计,很多人都一进去就不出来,政院周围的房租已经比前几年长了一倍……”
朱栩背着手,看着这座楼,目光炽热闪动。
大明不缺读书人,但缺书,缺能借到书、看到书的地方,一般的小富之家,想要培养一个读书人,都要紧衣缩食,付出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大多数还未必能‘一朝高中,鸡犬升天’。
这个藏,有着朱栩的一个巨大的期望,现在,已经迈开脚步,初建雏形,他要做的,就是继续支持,静等着开花结果。
朱栩想着,便抬脚上去。
宋应星跟在身后,道“皇上,一共四层,每层都有三间大的读书殿,同时容纳五百人,每一层都是按照经史子集划分,还一些农工商以及诸子百家的书,都是臣等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而来,整理而出,供所有人阅读,抄录,并无限制……”
朱栩听着,恰好有几个生员下楼,一见宋应星等人,连忙抬手,低声道:“学生见过宋先生。”
宋应星点点头,摆摆手,让他们先走。
这些生员很有眼力,扫了朱栩等人一眼,纷纷快步离去。
宋应星低声道:“臣等在这里严格规定,不得大声喧哗,要是交流,可以去每一层边缘的知行亭。”
朱栩‘嗯’了声,上了一楼,悄悄在楼道中走着,观察着门内。
都是偌大的房间,一个个书橱横亘半个大殿,里面摆满了书,一个个长桌长椅坐满了人,低头看的,抄录的,默默背诵的,足足有数百人。
这些人有人抬头,但只是看了朱栩等人一眼,继续低头看书,无比的认真,显然司空见惯,不甚在意来的是谁。
朱栩慢慢走着,透过玻璃窗,还能看到一些政院的人在巡视,不时低声说什么,那些看书的人连连点头。
这些看书的人,从七八岁的孩童,到五六十的白发老者,甚至还有几个女子。
在后面还有非常显眼,毕自严的亲笔题字:有教无类,道无早晚。
朱栩微微点头,绕过一圈,无声的上楼,到了二楼,情形差不多,只是人稍微少了些。
宋应星在朱栩耳边低声道:“皇上,这些书籍由易而难,越到上面越深奥。”
朱栩有些恍然,一边看一边向楼梯口走去,刚要上楼,朱栩脚步一顿,回过头,透着门向里面看去,只见一个十二三岁小姑娘,低着头,小表情认真,正在看书。
朱栩打量了一眼,看向张筠低声道:“你看,那个是不是小香君?”
李香君几乎是小永宁的小尾巴,永宁在哪,她就在哪,性情乖巧,知书达理,深得张太后以及后宫的喜欢。
张筠看了看,虽然有些远,但还是能从小半边脸认出来,刚要说话,只见李香君左侧的一个以书盖脸睡觉的人动了下,书滑落了下来,露出了小永宁睡熟的脸。
张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