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独断大明- 第4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影响,也会在皇帝那边留下不好的印象。

    不过毕自严执意继续扩大内阁权力,加强对六部的影响力,以确保权威,增大内阁在推行‘新政’中的声音以及力量。

    毕自严没有理会傅昌宗,道“那就这样定下吧,关于户部右侍郎,本官提议王惟俭调任。”

    王惟俭是天启年间的山。东巡抚,在平定民乱上富有功劳,也是在朝廷挂名的人。

    毕自严这就是明明白白的要插手户部了。

    傅昌宗抬头看了眼毕自严,这次没有说话。他相信,皇帝对六部已经有了通盘考虑,他们在这里议论,多半未必合皇帝心思,他现在没必要与毕自严争论。

    毕自严见傅昌宗不说话,就转向帝党‘二号人物’周应秋,道“吏部怎么看?”

    周应秋瞥了眼傅昌宗,神色沉吟。

    内阁一向弱势,但近来有渐强势的感觉,在人事上表现的尤为突出,现在更是将手直接伸到了六部的内部!

    但是,傅昌宗之前还争辩张秉文等人的任命,为什么到了自己身上反而默然无声?

    周应秋心里默默转动,没有第一时间开口。

    傅昌宗虽然低调可不代表他好惹,哪怕他在这里口头坚持,最终退让的只能是毕自严,不说皇帝的态度,内阁没有户部的支持就等于废了一半,另一半在周应秋手里,他们两人向来共进退。

    所以,得罪了傅昌宗就等于得罪‘帝党’,得罪‘帝党’就等于自己架空了内阁!

    周应秋好半晌也想不透,抬头道“吏部没有意见。”

    毕自严神色不动的点头,只要周应秋不反对,这件事基本就成了。

    “好,那下面说一说明年的财政以及预算。”毕自严道。

    沈珣,张问达,徐大化等人一般不开口,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内阁事务一直都是左右次辅与傅昌宗,周应秋决定的。

    傅昌宗身前的本子摊开,看了眼,他道:“今年朝廷透支了粮三百万石,银一千二百万两,赈灾,移民,战事,各大工程,军队,官员俸禄等占据九成。明年的财政预计减少两成,粮一千八百万上下,银三千五百万两左右,这已经包含了惠通商行等的收入。军队开支大约是一千六百万,粮五百万,赈灾一千八百万,粮八百万以上,其他暂无评估。”

    毕自严等人眉头顿时一皱,单单是这两项就占据了全年的一大半,只怕明年又要亏空一大笔,这样寅吃卯粮,亏空下去怎么能成?

    现在朝廷能收的税,能征集的粮食都已经做到了极致,现在再想增加收入是不可能了,唯一的办法就只有‘节流’!

    朝廷这几年花钱如流水,大手大脚,想要节流是很容易,不过想要施行,还得皇帝点头。

    毕自严也有不少事情要与朱栩商议,想了想,道“户部尽快评估,要在月底之前做好。吏部今年的考核也要在月底之前上呈内阁,工部明年的计划,刑部的‘政改’进度,礼部的一系列事宜,都要在月底之前汇集到内阁,今年的事情,要处理干净,以全力推动明年的计划”

    一群人纷纷应声,这也算是习惯了。

    “孙阁老有没有要说的?”毕自严转头看向孙承宗。

    孙承宗想了想,摇头道:“没有。”

    军事上面的事情,基本上不会在内阁讨论,往往都是孙承宗,申用懋直接在御书房奏报,随即做决定。

    毕自严转头看向其他人,道:“那就散了吧。”说着他就起身,走向侧门。

    六位尚书不由对视,这位毕阁老越来越强势了。

    傅昌宗倒是没有什么想法,他年后就会离京,跟着起身就向门外走去。

    周应秋看着他的背影,心里一动,也跟着走了出去。

    其他人神情都有些异色,今天的内阁会议有些古怪,傅昌宗,周应秋仿佛完全置身事外,毕自严隐隐掌握了内阁的‘首辅’大权。

    毕自严在内阁班房稍作整理,就带着奏本出了内阁,转向景阳宫,御书房。

    内阁中书郑友元跟在身侧,道:“大人,这样做是否有些过了,只怕几位尚书心里都有想法。”

    毕自严神色坚定,道:“国事日艰,内阁空悬,不得长久,此事我会皇上言说,无需担忧。”

    郑友元点点头,他明白毕自严的想法。

    六部几乎掌握了大明的所有权力,看似集中,能量大,但无形中又分散了权力,在很多事情上都束手束脚,反应迟钝,偏内阁空有名头没有实权。

    毕阁老就是要改变这种情况,在不能动六位尚书的情况下,在里面安排内阁的人,无疑是另辟蹊径的好办法。

    毕自严内心焦灼,朝廷的日子是越来越难过,赋税减少,支出庞大,且是赋税会越来越少,支出会越来越大,不断膨胀的庞大的财政空洞,迟早会吞了大明!

    这种情况必须改变,想要做出改变,就必须要加强内阁权力!

    虽然毕自严忧心如焚,有想法,也有能力,可他很担忧。

    皇帝自从登基以来就将大权握在手里,六部都是皇帝的人,他要是插手六部,皇帝是否会不高兴,甚至是猜疑?8)

第八百零零三章 再次集权() 
朱栩刚回到御书房,还没喝口茶,毕自严就到了。

    “皇上,臣有几个想法,想请皇上过目。”毕自严手里举着奏本道。

    朱栩连忙摆手示意刘时敏接过来,同时道:“再给毕师搬把椅子。”

    毕自严连忙谢恩,在椅子上缓缓坐下。

    朱栩接过奏本,一共有三本,他打开慢慢的看着。

    第一本是关于几个人事任命,就是张秉文,卢象升等人的,朱栩想了想,放着没开口。

    第二本里,毕自严希望内阁能够对官员任命,考核,升迁进行监督,还有对户部的钱粮进出,用度等有权核查,更改。

    第三本,毕自严打算明年全方面的对财政进行梳理,在无法开源的情况下,进行节流,堵住国库的亏空,使得朝廷有余力应对其他突发状况。

    看完之后,朱栩端起茶杯,面上若有所思。

    这三道奏本显然都是很早就写好的,字迹早就干了。三道奏本都是毕自严深思熟虑才写出的。

    若是有外人看到,确实会认为这是老成谋国,极其合理的政策。

    不过朱栩需要斟酌,他正在计划对朝局进行大规模的调整,毕自严的这些都在对他的计划进行打乱,偏偏在计划没成之前,朱栩又不能与毕自严说太多——他必然会反对!

    朱栩沉思半晌,还是决定对毕自严透漏一二,否者会再出乱子,手指敲着桌面,他道“毕师,朕打算调整朝局,这次会比较大,主要目的是集权,削弱六部,加强内阁权力。一个强有力的内阁,会大大的推动‘新政’的步伐。”

    毕自严神色微变,连忙起身,道:“皇上此言当真?”

    不是他冒失,而是他来之前一直在担忧,担忧皇帝会认为他手太长,插到他的地盘里。

    朱栩没有在意,思忖着道“既然说开了,朕就说说朕心里的想法。”

    毕自严心里还在震惊中,抬着手道:“皇上请说。”

    朱栩手指敲的慢了些,道:“六部尚书,朕打算慢慢的都调离,他们不入阁就是这个原因,否则改不改没有意义,所以人事上先别动,朕再推敲一下。时机成熟了会与毕师商议。国库的话,朕也打算进行节流,工程已经连续好些年,是要暂时停下来,好好规划一番,消化消化了。移民是停不下来了,不过辽东那边只要控制得宜,应该足够自给自足。安南现在是前期投入,不能少,不能省。还有一块就是军队了,现在四境,除了陕。西,甘。肃两镇外,基本无事。地方上的总督府已经构建的差不多,有他们在,一般的民乱也成不了气候。所以在这之前,朕已经命兵部对裁军进行研讨。我大明现在的军队,杂七杂八的规模近四百万,现在的情况不宜养这么多……”

    毕自严听着朱栩的话,心里澎湃难抑,对来之前的担忧分外感到羞惭。

    ‘是啊,眼前的皇帝英明神武,怎么会有那种狭隘之心?本以为事事通达,不想在眼前还是糊涂了心……’

    毕自严心里自责,躬身在那,一点都不敢妄动、

    朱栩说了很多,不过还是有不少藏着的,是只能先做后说的。

    等朱栩说完,毕自严才知道皇帝对朝局早就有深思熟虑,心里越发的愧疚,抬着手道“臣惭愧。”

    朱栩一怔,不知道他从哪里冒出来这么一句,摆了摆手,道:“对了,今年的廷议还要开,分两拨,第一波是军事会议,嗯,这个朕会找孙阁老来说。政务会议,还是一样,每省的巡抚,总督,治所知府,共三人,你定好时间,派人同知。这次会议由两个目的,第一个是各省汇报‘新政’的进度,第二是制定朝廷的计划。朕考虑这样的会议定为三年一次,一次计划三年,全国上下齐心协力……”

    毕自严听着双眼一亮,道:“皇上此意上佳,臣赞同。”

    朱栩瞥了毕自严一眼,心里犹豫一番,还是道:“这样的会议,朕打算让这些人对内阁,六部大臣进行不记名的信任投票,并没有其他意思,朕只是想看看这些封疆大吏对朝廷大臣们的真实看法。”

    若是朱栩没有那句‘并没有其他意思’,毕自严或许相信,他与朱栩也相处很久了,明显的察觉到他话里有话,藏着别的意图,不过这确实是对朝廷大臣能力的一种直观考察,他抬手道:“臣没有异议。”

    朱栩点点头,索性也就将关于六省总理大臣的事情说了,只是没有说出人选来。

    毕自严对此也是赞同,陕。西六省确实是个大麻烦,不能总是等朝廷的旨意,有信任的人在那边处置是最好不过,对于人选毕自严大约也能猜到,无非就那几人。

    毕自严见此就没有藏着掖着,将他的计划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毕自严的计划总体来说很简单,他就是要进一步梳理政务关系,在梳理过程中,推动‘新政’,革新旧弊。总结而言很简单,但里面涉及到复杂的权力运作,没有足够的权力以及朱栩的支持,是根本做不到。

    朱栩听着不断的点头,这个是与他的‘新政’没有冲突的,或者说就是为了‘新政’来的。

    一边听着,一边看着毕自严,这位老先生否管怎么说,一腔热血是有的,能力也是有的,可以信任,托付大任。

    足足有两个时辰,天色快黑了,毕自严才心满意足的出了御书房。

    他在这里得到了朱栩的支持,也大致明白了他的想法,心底本有的那些顾忌与负担,早就不翼而飞。

    毕自严出了内廷,在去内阁的会极门前站定,抬头望着天色,眼神里是灼灼的亮光!

    ‘肩挑天下非为己,圣君在堂安万民!’

    毕自严内心压抑许久的澎湃烈火在燃烧,他要以天下为己任,中兴大明!

    郑友元正巧从内阁出来,看着毕自严的神色,眼神微变,连忙过来,低声道“大人,可是皇上与您为难了?”

    毕自严收敛心情,强压着激动,道:“没有,明日再召集六部尚书来,本官要厘定内阁,六部的权职!”

    郑友元心里再惊,这些早就有定制,年前大廷议上已经通告天下,可实际情况是另一回事,六部尚书有皇帝支持,把持六部不放,内阁实际上没有什么权力。毕自严现在又要‘梳理’,这分明是要‘抢权’!

    抢六部的权力,就是抢皇帝的权力!

    郑友元慌忙拦住抬腿要走的毕自严,连声道:“大人慎重!动六部非同小可,这件事千万不能碰,要做也是皇上去做!”

    毕自严推开他的手,笑着道“本官不是要抢权,只是提前为皇上作些准备。”

    郑友元先是一怔,旋即双眼大睁,道:“大人,你的意思是……皇上允许您插手六部?”

    如果是这样,就等于是皇帝将权力让给内阁,在削自己的权力的!

    这怎么可能!以当今皇帝的性格,不可能会放弃权力的,更不会允许一个强大的内阁来掣肘他!

    可是毕自严已经大步离去,没有给他解释,大步走向内阁,他有很多事情要做,很多计划要去做!

    很多事情得推倒重来,重新筹谋!知道了朱栩的心意,有了皇帝的支持,毕自严能放心大胆的,做更多的事情!

    朱栩送走了毕自严,换了杯热茶,坐在椅子上,静静的看着门外。

    现在才是他开启改革的时候,就从内阁,六部开始,他要进一步集权!

    朱栩喝了几口茶,使得自己冷静下来,一阵子之后,道“熊文灿什么时候到京?”

    刘时敏侧身,道:“熊大人早就上路,应该就在这一两天到京。”

    朱栩微微点头,道:“通知孙承宗,申用懋,毛文龙,等熊文灿一到,立刻来见朕。”

    政务集权的根基是绝对的军权,他要进一步收敛军队控制权!

第八百零零四章 直击要害的手段() 
第二日一大早,鱼藻宫。

    在院子里,朱栩双手挥舞着石头做的‘哑铃’,头上冒汗,依旧没停,呼和呼和不断。

    李解语坐在屋檐下,一边煮着稀粥,一面照看着身前摇篮里的两个小家伙。

    这两个小家伙精神头特别足,别人休息的时候他们闹,别说做事的时候他们还闹。

    两个小家伙挤在一个摇篮里,挥舞着小手,睁大眼睛的看着李解语。

    李解语手里有个小勺子,将熬的稀烂的米粥轻轻喂给两个小家伙,不时又抬头看向朱栩,表情微笑,眼神里尽皆甜蜜。

    以往她也会害怕,一入宫门深似海,且明朝的后宫向来可怕,尤其是天启年间,不明不白的死了多少人。

    但现在不同,她的皇帝的后宫干干净净,她也从未受什么委屈,又有了一对儿女,她满心的辛福感。

    朱栩锻炼了好一会儿,擦了擦汗走过来,低头看了眼两个小家伙,笑着在另一边坐下,拿起茶杯喝了口茶。

    李解语给孩子掖了掖了被子,转向朱栩道:“皇上,最近傅夫人常常进宫,在太后那一坐就是小半天,还会给臣妾送点东西来,要不要臣妾回个礼,或者去登门一趟?”

    朱栩‘唔’了声,笑了笑道:“没事,来了招待就是,其他的朕来处理。”

    他很清楚傅昌宗这么做的意思,一来是为离京做准备,巩固‘帝心’,二来应该就是有些危机感,显示一下存在,对内对外都是。

    李解语轻轻应声,而后道:“太后娘娘请我们明天晚上去慈宁宫吃饭,老太妃也会来。”

    朱栩点点头,没有在意,道:“将海兰珠也叫上吧。”

    李解语看了眼朱栩,道“嗯。”

    海兰珠在宫里有些尴尬,属于舅舅不疼,姥姥不爱,朱栩也很少去过夜,更喜欢在鱼藻宫。

    朱栩歇了一会儿,刚要吃饭,刘时敏悄步走过来,在他耳边低声道:“皇上,‘贿赂内廷案’有变化,有人泄露出,当年熊廷弼出狱是有人贿赂魏忠贤,银子是从惠通商行出的。”

    朱栩的手一顿,抬头看向他。

    刘时敏对这些陈年旧案并不清楚,又道:“有人在惠通商行的账簿上找到了证据,并且有魏忠贤余党作证。”

    刘时敏不清楚这些事情,朱栩可是一清二楚。

    当初他还是惠王的时候,为了救熊廷弼与魏忠贤暗中做了一些交换,自然少不了金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