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独断大明- 第2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部分也都在为西南几省准备的。

    陕。西,万不能再有事!

    他看了眼信王妃,稍作沉吟的道:“信王……明年让他上道奏本请罪,这件事就算过去了。”说完又抬手向刘太妃,张太后道:“太妃,皇嫂,朕还有其他事情,就先走了,信王的事情,你们无需担忧。”

    两人也都看着了,老太妃道:“皇上既然有事就去忙吧。”

    朱栩点点头,转身出了仁寿殿,快步向景阳宫赶回去。

    锦衣卫传来的消息很少,陕。西的详细奏报估计还在八百里加急,具体详情还不知道,不能确定是偶然事件,还是早有谋划,偶然还好说,要是蓄谋,只怕陕。西又要出乱子。

第五百二十八章 官身纳税() 
御书房内。

    孙承宗,毕自严,申用懋三人都是面带虑色,目色凝重。

    一省巡抚被劫走,不论是陕,西,还是朝廷都将是极其被动,也必将在大明朝野上下引起剧烈震动。

    申用懋抬手,沉声道:“皇上,西南虽然有秦良玉坐镇,可毕竟地域广大,鞭长莫及,不能事事俱到,臣请派遣一得力巡抚,强力控制陕。西,扫清一切匪患!”

    朱栩面无表情,申用懋的话是对的,不论李精白被劫持的经过是怎么样,被救回来也不没脸继续留在陕。西。

    申用懋话音落下,孙承宗就皱眉,明朝兵将不少,可要是说适合去陕。西扛大任的,一时半会儿还真找不出来。

    毕自严神色平静,向着朱栩道“皇上,沈。阳即复,天。津卫的就没有那么重要了,臣认为可以调李邦华去陕,西。”

    毕自严与申用懋两人都是双眼一亮,李邦华确实是个合适人选,他在天。津卫这些年,任劳任怨,不论政事,军事都非常熟悉,去陕。西再适合不过。

    朱栩一思忖也点头,道:“可以,朕再给他特权,允许他兼任陕。西总督,务必给朕将陕。西看好了!”

    三人都没有异议,陕。西太过复杂,这样的权柄也无不可。

    不过朱栩不打算这件事就算了,一些事是该做了。

    他手指敲着桌面,目光炯炯的看着三人,语气缓慢的道“西南之事,朕不打算再拖,是时候用一些非常手段了。”

    毕自严,孙承宗,申用懋都算是朱栩的亲近人,闻言就心里一跳,孙承宗肃色抬手,道:“皇上,要用什么手段?”

    朱栩敲着桌面的手慢了,双眼微眯,跳动着一缕冷芒,道:“第一:限制人口,成婚的年纪推到十八岁以后,最多允许生两个。第二,重登户籍、田亩,分田,每丁至少十亩。第三,加大移民力度,明年开始,每年至少要移出两百万人!第四,对西南几省实行半戒严,控制人口流动,各处关口要严密控制。第五,西南六省,不管是白丁还是官身,一律按丁纳税,任何人不得例外!第六,严格执行株连法,用重典!”

    毕自严,孙承宗,申用懋三人听的心惊肉跳。

    皇帝这六条办法,每一个都不简单,真要实行起来,怕是掀起巨大的波澜。

    限制人口?汉人最注重传宗接代,开枝散叶,怎么可能同意只生两个孩子?

    重新分田?谈何容易,田亩是所有人的命根子,不到万不得已,谁都不会愿意拿出来重分,一定死死捂在手里!

    移民?这一条倒是还好说,虽然辽东田亩开垦的不多,好在建奴的威胁大大减弱,只要加强开垦,田亩足够,多送一些过去也可以。

    控制人口流动?灾情严重活不下去了,还不让人走,这比瘟疫封城还可怕,一旦朝廷赈灾跟不上,肯定会激起民愤,闹出民变,这个会如滚雪球。

    官身纳税?这一条怕不止西南几省,全天下都得急!

    株连法……这个本就一个激烈手段,要是再严酷,简直就是官逼民反,还是朝廷,皇帝亲自逼的!

    三人都对视一眼,毕自严沉吟着道:“皇上,这些手段……或许能起一时的作用,长久……怕是会适得其反。”

    申用懋抬手,道:“皇上,朝廷府库还算充实,臣认为,官身纳税这一条可以不用,稳定各地,根本还是需要官绅们坐镇。”

    孙承宗与朱栩时间最久,也是最了解他的,他知道,皇帝这些手段背后肯定还有其他的目的,稍稍一思索就脸色微变他不敢想下去!

    朱栩听着毕自严,申用懋的话,神色不变,心里悠然转动。

    这几个办法确实是他思忖很久,里面何尝没有拿西南做试验,同时试探天下官员的意思。

    明朝的根基确实如申用懋所说,是遍布天下的乡绅,他们掌握着人赖以生存的土地,接着就会衍生开来,士农工商,他们无处不在。满天下的人,可以说,除了宗室,有少量田亩的百姓,其他人都掌握在这群人手里。

    这群人对大明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比如之前的东林党,虽然后世很多人都认为东林党代表的是所谓的‘官商阶级’亦或者‘新兴资本’的利益,不过在朱栩看来,他们是一群在大明土地兼并到极点恰无利益可分的时候,新崛起的地主势力集团。

    他们喊着要中兴大明,因此奋不顾身的争权夺利,本质上,还是想要从早已经根深蒂固的大明腐朽地主集团手中抢食。

    至于相对的,魏忠贤所代表的‘阉党’,很多人都说是天启为了平衡东林党而放纵坐大的。朱栩觉得,这是一个笑话,有皇帝支持的大太监,不管面对哪一个外廷势力,那都是通杀的结局。

    ‘阉党’的都是些什么人,除了魏忠贤等被东林党打击的内监,其他都是被东林党赶出朝堂的‘邪党’,是原本朝堂上的中坚力量,代表的老的地主阶层。

    说穿了,东林党,阉党是地主阶层两股新旧势力之间的争斗!

    政见不合,虽然是借口,却也实实在在说明了利益诉求的不一致。当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也就是彼此都要抢劫对方的根本,要下死手了。

    照这样看来,东林党的失败,实际上是新兴地主阶层败给了老旧势力,在这其中,天启扮演了一个拉偏架,甚至说赤膊上阵的角色。

    他偏向老旧势力,或者说,朱由校的立场不是大明皇帝,而是作为最大的,最老旧的地主,一开始就站了老旧势力的一边。

    这是东林党失败的根本原因,而历史上的崇祯皇帝只看到了阉党的‘奸邪’,大力铲除,使得东林再起。

    再起的东林党早已经元气大伤,不复之前的盛况,面对庞大,遍及天下,深不可测大明老地主阶层,他们无计可施,一筹莫展,这也就给了阉党余孽重启的机会。

    大明到了那个时候的大明,山河破碎,天下凋零,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分的了,除了相互之间的争权夺利,仿佛也没有什么事情可干。

    不管怎么说,东林党也好,阉党也罢,他们代表的都是地主阶层,是朱栩改革路上的最大目标以及敌人!

    至于所谓的‘商’,不过他们依附在田亩之上的另一副面孔,对朱栩来说,微不足道。

    东林党已经被扫灭,阉党名存实亡,失去了政权,可他们依旧可怕,纵然不能直接推翻朝廷,却有太多的手段能毁掉大明!

    朱栩短短时间心里就转了不少念头,见孙承宗一直不说话,就知道他肯定猜出了一二,微笑道:“孙阁老,你的想法?”

    孙承宗抬头看着朱栩,一脸肃色,面上坚定,道:“皇上,臣认为……可以一省一省的来,不能操之过急。”

    朱栩眯了眯眼,果然,还是被看出来了。

    毕自严听着孙承宗的话,稍稍思忖,脸色也突变,连忙抬手道:“皇上,臣赞同孙阁老之议,必须谨慎行事,容臣等细细商议,寻求一个稳妥之策,切不能一意孤行!”

    申用懋不明白两人为什么突然这么紧张,不过谨慎无大错,跟着抬手道:“臣附议。”

    毕自严,孙承宗不管申用懋有没有听懂,两人脸颊都有冷汗流下。

    他们都猜到了,不说其他,单说‘官身纳税’这一条,要是扩展到江南,只怕要天翻地覆!

    这显然是皇帝潜藏的一个目的两人想想都后怕!

    朱栩笑着不点破,道:“你们辛苦一点,找六部尚书,细细商议,年前给朕回报。”

    毕自严与孙承宗都松一口气,这要是皇上执意强行推动,他们也没辙,好在还有回旋的余地。

    三人对视一眼,齐齐抬手,道“遵旨。”

    现在离过年也没几天,三人都预感到,这个年他们是过不好了。

第五百二十九章 官身如白丁() 
第二天一大早,陕。西的奏报终于来了,早一步的还有锦衣卫的飞鸽传书。

    朱栩看着这一道奏本,一张密旨,神色平静,心里却有种预感,西南将又有乱起。

    陕。西的奏本说,李精白带着一个参政,一个主簿,还要西。安府的知府,其他人基本都是随从,另外,还有李精白的儿子李岩也在其中,现在都消失不见,陕。西巡抚衙门,总督衙门都在全力查找。

    锦衣卫的密旨上说,西。安府附近没有大股乱民,可这帮劫掠者,进退有度,消息准确,一旦掳到人,立马消失不见,半点踪迹都没有留下,哪怕是锦衣卫都查不到一丝的线索!

    锦衣卫怀疑,这不是普通的匪寇,背后有高人指点,蓄谋已久。

    朱栩倚靠在龙椅上,目光静静的看着外面,眉宇间有着化不开的凝重。

    西南六省,人口少说也有三千万,多么庞大的基数。灾情会越来越严重,一步一步加深,持续十多年,到了崇祯十四五年,那才是最可怕的时候,天下大旱,饿殍遍野,人吃人的惨象随处可见。

    朱栩单想想就觉得可怕,且到那个时候,不止是西南,是整个大明都成为灾区,大旱大涝,天下都没有半寸太平之地!

    俯视着这个庞大的国家,从上到下,里里外外,朱栩如同陷入了一个不深泥沼,艰难前行,他不知道前面什么地方会有陷阱,会深不见底,或者根本没有出路……

    曹化淳,刘时敏分别站在御桌两边的不远处,看着朱栩的表情,神色微忧。

    若说皇帝生在其他时候,哪怕是万历初,怕现在的情形都远不是这样。大明已积重难返,想要中兴大明,岂是一句口号就行的。虽然建奴的威胁暂时消除了,可内部的问题,也如同一座座大山一般阻挡在前,压得皇帝喘不过气来,越发的束手束脚。

    偏偏又赶上这成年累月的大旱,灾民在不断的增加,照这样耗下去,哪怕大明底子再厚也经不起折腾。

    更何况,皇帝还有着极其长远的计划,岂能将国力都耗费在西南!

    “你们说,朕给西南定的六个办法,是不是还不够?”突然间,朱栩转头看向两人。

    曹化淳与刘时敏下意识的看向朱栩,曹化淳愣神一会儿,道:“皇上未雨绸缪,奴婢认为可以。”

    刘时敏也不敢回答够还是不够,道:“奴婢也认为可以。”

    朱栩知道这两人是在避讳,微微摇头,继续看着门外,眼神警惕,语气平淡的道:“这场大旱会超过你们的预计,到目前为止,政改也只是进行了上层设计,基层,事关百姓的还从未触及。朕只是进行了权力集中,根本的矛盾并没有解决,困难还远远没到……”

    曹化淳与刘时敏都知道皇帝说的是什么田亩!

    当年瑞王封地,陕。西的田亩居然不够,要从其他地方再划,偌大的陕。西居然找不出三百万亩地,可见兼并已经严重到了什么程度!

    两人都没有说话,一来是内监不得干政,二来,此事涉及太大,关乎天下官绅是小,大明根基是大!

    李精白被掳走,不止令朱栩震动,朝廷高层都很是震怒。

    武成阁内,毕自严,孙承宗,六部尚书申用懋,傅昌宗,袁可立等人齐至,督政院的靖王,外加内阁的来宗道,张我续都在,十多人坐的满满当当。

    待孙承宗将陕。西的事情说完,一群人都神色微变。

    袁可立虽然苍老,却目光如刀,脸角似剑,沉声道:“毕大人,孙大人,陕。西决不能姑息,匪寇横行,天下苍生蒙难,朝廷当再行雷霆,镇杀宵小!”

    袁可立虽然是礼部尚书,可就在军旅,一身的凌厉煞气。

    申用懋也是倾向这一点,看着孙承宗道:“孙阁老,下官认为,朝廷不可姑息养奸,但降雷霆之怒。”

    傅昌宗,周应秋等人都没有说话,他们更偏向怀柔,认为只要赈灾及时,就不会有大的民情出现。

    这也是明朝朝廷由来已久的镇抚之争,原来的陕。西巡抚杨鹤就主张以抚为主,不过他去年被罢,显然在朝野看来,是‘抚’的失败,当以‘镇’为要。

    孙承宗的想法是‘镇抚并用’,也可以说是‘剿抚并用’。不过他没有在这上面纠缠,看着众人道:“我与毕大人之前与皇上商议过,调天。津巡抚李邦华入陕,诸位大人有何看法?”

    众人都对视一阵,周应秋开口道:“下官没有异议,李邦华是合适人选。”

    吏部尚书都同意了,其他人自然没有什么话头。

    见都没有反对,孙承宗与毕自严对视一眼,将他们昨夜整理,关于皇帝所说的,外加他们商议,共整理出十条,命名为‘治陕十条’拿出来,递给众人道:“这是我们与皇上商议之后,连夜整理的,诸位大人先看看,若有不妥,我们再议。”

    两人虽然这么说,心底还是不安。

    皇帝说的‘六条’明显是早有盘算,不是随口而出。而这六条,每一条都关乎甚大,哪怕他们进行了稀释,可还是担心会引起反弹,朝野,还有乡绅以及百姓。

    简而言之,这几条虽然针对是灾情最重的西南,可随时都有可能推及到全国,明眼人一眼就会看到这个潜在的‘可怕威胁’!

    第一个拿到的是傅昌宗,他看的眼皮直跳。

    虽然孙承宗,毕自严将朱栩的六条进行了修改,可还是很惊人。

    成婚年龄推迟到十七岁,勉强可以,最多生两个孩子,这怎么可能?

    重登户籍可以,怎么分田?大明田亩经过两百年都已经分完了,还能怎么分?

    移民这一条倒是关系不大。

    严控人口流动,倒也可以。

    可官身纳税这一条……皇帝之前与他说的是‘官绅’,也就是几乎大明所有人都要纳税,哪怕剔除了‘绅’,依然还是会掀起轩然大波,震动天下。

    严苛执行株连法,这个傅昌宗并不在意,这个松紧可变。

    下面的是毕自严,与孙承宗商议的几条,包括设置赈灾点,登记受灾人口,严查贪腐,扩大挖河筑路的规模等等。

    傅昌宗看完就递给身侧的周应秋,沉默着没有说话。

    他的太阳穴不停的跳动,疼的厉害。

    周应秋匆匆看了眼,递给身侧的袁可立,他微眯着眼,脸角无法平静。

    他能清晰的分辨,哪些出自皇帝,哪些是出自毕,孙二人。

    袁可立算是饱经世故,可看着也一阵头皮发麻,看了眼孙承宗与毕自严,递给对面的靖王等人。

    申用懋是知道的,他最后还是看了眼,又还给毕自严。

    这么一圈下来,议事堂安静的可怕,却好似能听到每一个人的呼吸声。

    毕自严见众人都不说话,轻声一笑,故作放松的道:“大家不必拘束,这是我们私下之议,不会记录。”

    他话音落下,一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