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独断大明- 第2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还好,其他大臣都是奔波了两天一夜,疲惫至极。

    孙承宗,申用懋等人接管沈。阳的一切权力,也等同于接管了辽东,庞杂的事务,将他们压的喘不过气来。

    同时,身为辽东巡抚,总督的张问达,贺虎成等人就显得相对清闲。

    外加一群不甘寂寞的满朝公卿,差别异常的明显,只是休息一阵,缓过精神头,就又来找朱栩麻烦。

第四百九十四章 辽东的人事安排() 
朱栩正在黄太吉搞的文苑内,慢慢的踱着步子。

    朱宗汉跟在他身后,面无表情的道:“这里是黄太吉特意做的,他对我们明朝的文化特别感兴趣,也重视汉官,还仿照我朝六部改革,严格来说,他是一个很有能力,很有野心的人。”

    朱栩点头,书架上,意外的还发现了,。

    朱栩伸手拿过,信手翻了翻,上面还能看得到黄太吉的批注,都是汉文,每一个字都是工工整整的小楷。

    在‘红丸案’的结尾处,还有一行小字:‘宫闱乱,朝堂乱,整个大明就一个‘乱’字,无人不在其中。’

    朱栩眉头挑了挑,黄太吉看的还真是准,明朝的党争在万历朝急剧成型,堂而皇之,在天启朝发展到了巅峰。万历朝的党争无处不在,甚至涉及到了宫闱,所谓的‘国本之争’更是朝臣与天子的对立,长达十多年,为此被罢免了三任首辅,数十堂官,可最后还是万历皇帝退后,朝臣大胜!

    “这是没了规矩……”朱栩自语一声,将书塞回去。

    朱宗汉待朱栩塞回去之后,继续道:“鲍承先等人,应当与黄太吉还有联系,李思忠等人切割的很干净。”

    朱栩背着手,慢慢的继续走着。

    朱宗汉知道皇帝在听,便又道:“城里的金人来处复杂,多半是努尔哈赤原本部落之人,对黄太吉忠心耿耿。”

    朱栩对这些都不在意,接下来,会有一场大清洗!

    他脚步停下来,看着朱宗汉道:“你接下来的任务要转变了,除了科尔沁,西南的准噶尔也给朕盯着,准噶尔附近的也都撒撒网,广撒网。”

    朱宗汉神色不变,目光深深的看了眼朱栩,旋即俯身道:“遵旨。”

    朱栩说完这些,又在这文苑逛起来,黄太吉是用了心的,这里都是汉人的经典书籍,琳琅满目,种类齐全。

    朱宗汉跟在朱栩身后,等了一会儿又道:“皇上,我朝平复辽东,对草原影响极大,察哈尔最近多了诸多部落的使者,还有不少人遣使入京,想与我大明修好。”

    朱栩一笑,道:“一时的,我大明没有足够强大的骑兵,不能来一场真正的讨伐之战,草原上的部落是不会真的臣服的。给朕盯紧了,不要松懈。”

    “遵旨!”朱宗汉道。

    朱栩逛了一圈,心里也起了一个念头。刚要说话,曹化淳从外面匆匆跑过来,道:“皇上,信王,靖王,孙阁老,申尚书,傅尚书等人求见。”

    朱栩看着一排的书架,顿了顿,道:“知道什么事情吗?”

    曹化淳扫了眼四周,道:“可能是关于辽东如何安置。”

    朱栩神色动了动,微微点头,终究还是来了。

    他又看了眼朱宗汉,转身向外面走去。

    朱宗汉躬身,等朱栩走了,也消失在文苑。

    朱栩来到暖阁,一群人都在等着了,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小二十人。

    朱由检,靖王,孙承宗,申用懋,傅昌宗,周应秋等等,齐齐都站着,朱栩一进来,连忙行礼。

    朱栩摆手,走到软塌坐下,看了眼众人,端起茶杯道“说吧,什么事情?”

    众人相互对视一会儿,朱由检抬手道:“皇上,辽东基本平定,黄太吉短时不会来侵,臣等是想问,辽东官员,该如何布置?”

    历来人事都是最复杂的事,尤其是这种时候,有功要赏,没功也要赏一赏,激励一番。

    如今这么多人拥挤在辽东,熊廷弼,毛文龙,祖大寿,杨麟等等,哪一个都是在辽东多年,功勋累累。张问达,贺虎成一个是巡抚,一个是总督,再加上孙承宗在其中的影响力,位置就那么多,怎么安排都可能会引起人心不满。

    可这种事有拖不得,还得尽快解决,安抚人心。

    朱栩放下茶杯,看着众人,淡淡道:“你们怎么看?”

    众人都没有说话,目光看向最前面的朱由检。

    朱由检心里有些恼怒,可按照位分确实他最高,只得继续道:“皇上,辽东地域辽阔,分散,臣议,划分两省,集中人口与兵力,慢慢开垦,发展。”

    多一个省就会多出无数的官职,也就能安排了。

    朱栩不置可否,转头看向靖王等人,道:“你们呢?”

    靖王在辽东插不上手,加上怕朱栩反感,谨慎的道:“皇上,臣认为辽东事关重大,需谨慎小心处置。”

    等于没说,朱栩转向孙承宗,道:“孙阁老?”

    孙承宗摸不清朱栩的打算,看了眼朱由检,语气缓慢的道:“皇上,信王所议也无不可,只是分开两省,会分散辽东的兵力,不利于防备科尔沁。”

    这才是老成持重的说法,朱栩颌首,又转向申用懋等人,道:“你们都说说。”

    申用懋与傅昌宗,周应秋等人对视一眼,这才道:“皇上,臣之议,尽迁辽东之民于沈。阳附近,以沈。阳为根基,慢慢拓展,只要沈。阳不失,辽东无忧。”

    这个想法,跟贺虎成一样,很保守,一心只想守着沈。阳,等科尔沁来攻打。

    丝毫没有讨伐科尔沁的打算!

    朱栩神色不动,看向傅昌宗周应秋等人,道:“继续说。”

    傅昌宗也不清楚朱栩的打算,稍稍犹豫,道:“皇上,臣认为申尚书所言有理,可以此为根据,壮大辽东,待图日后。”

    傅昌宗跟朱栩最久,好歹还有些锐气。

    朱栩又转向周应秋,面无表情的道:“你说说?”

    所有人都听出了皇帝的不满,周应秋也眉头暗动,旋即就沉色道:“皇上,臣认为申尚书所言还不够,我大明兵锋正盛,一心防守,迟早会败!臣议,调集骑兵于沈。阳,择机讨伐科尔沁,要求交出黄太吉!”

    朱栩眉头挑了挑,目光犀利的看着周应秋。这位虽然手段高明,政务处理的也不错,可不应该有这样的胆魄才对?

    周应秋抬头挺胸,双眼毫无闪躲。

    众人也都恍然醒悟,他们刚才所言确实都不符合皇帝的一贯行事作风,打破常规才是!

    朱由检却暗自皱眉,大明好不容易攻占沈。阳,要是一个不好再丢了,那对大明打击就太大了。

    他不理会周应秋的话,向着朱栩沉声道:“皇上,臣认为,当前需稳妥,还请皇上不要冒险,以稳固辽东,扼守沈。阳为先!”

    朱栩转头看向朱由检,这又不急功近利了?

    孙承宗等人没有跟着朱由检‘附议’,都在暗自揣度朱栩到底是怎么想的。

    朱栩摸清了这些人的想法,手指在桌面上敲击着,俄尔道:“曹化淳,拟旨!”

    “是。”曹化淳站到一边,铺好空白的圣旨,拿起毛笔。

    朱由检等一群人都暗惊,显然,皇帝早有打算,都屏气凝神的听着。

    “命张问达为辽东巡抚,贺虎成为辽东总督,熊廷弼为辽东总兵,祖大寿为山海关总兵,杨麟为锦州总兵,毛文龙调任兵部右侍郎……孙传庭调入辽东,持尚方宝剑,总理辽东军、政,满桂统领骑兵入沈。阳,赵率教接管虎狼卫,魏忠贤为监事太监,代朕监理辽东……”

    众人听的都直皱眉,皇帝安排不能说不好,只是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细细追究,升官的升官,没升官的权柄也在扩大,可以说是皆大欢喜。

    可孙传庭总理辽东一切军政,这是不是太过了?加上骑兵,拥兵近二十万!

    朱栩说完,曹化淳也写完了,吹了吹墨,递给朱栩。

    朱栩抬眼看了看,点头道:“盖印吧。”

    “遵旨。”曹化淳道。

    朱由检等人见皇帝已经决定了,也就没有什么好争的了,眼前也不能扫皇帝的兴致。

    朱由检有些急迫的想要凸显他的存在,抬手道:“皇上,那臣与诸位大人商议,将辽东具体划分府县,以方便辽东巡抚衙门管治。”

    朱栩向他一笑,道“嗯,有劳皇兄了。”

第四百九十五章 血洗开始() 
三天后。.更新最快

    虽然孙传庭一时半会赶不过来,可沈。阳以及辽东的政务却在飞速展开。

    朱由检,孙承宗,张问达,贺虎成,熊廷弼等人都在全力理顺政务,平定四方,稳定人心。

    朱栩住在沈。阳的皇宫里,虽然冷的异常,可心里异常的开心。

    曹化淳陪着朱栩在皇宫里转悠,同时道“皇上,杨麟,朱梅领兵一路向北,沿路立碑化界,暂时没有停下。”

    朱栩点头,看着四处的假山,树木,花草,笑着摇头道:“黄太吉虽然读了咱们不少人书,可还是在门外,在不懂的人眼里觉得很好看,可在咱们眼里,贻笑大方。”

    黄太吉这些,杂乱无章,堆砌起来,看上去有模有样,认真看看,非常可笑。

    曹化淳也附和一声,道:“东施效颦,不外如是。”

    朱栩背着手,看着这个所谓的‘御花园’,道:“找人打理一下,这里作为朕的行宫……北方应该有出海口的,待找到后,让北方水师在那里建造一个基地,安排移民,认真的开垦……”

    北方都是苦寒之地,明朝以前虽然设立卫所,可也都是象征性的,并没有认真的去管理,不过现在,显然皇帝是要认真的纳入大明疆土了。

    曹化淳认真记下,道:“遵旨。”

    曹化淳说完,见朱栩还在四处饶有兴致的打量,等了一会儿又道:“皇上,信王等人将辽东分成了八个府,不过关于知府人选,信王,孙阁老,傅尚书,周尚书等人有些分歧,争执不下。”

    朱栩盯着一座假山看着,假山的模样有些怪,像个人又像个动物,在仰天咆哮,似要与天争。

    他轻轻颌首,笑着道:“这假山不好,你找人雕刻成朕的模样,要英姿神武的那种,然后搬到沈。阳的中心!”

    曹化淳近来总觉得皇帝有些摸不透,小心的看了他一眼,道:“遵旨。”

    朱栩又看了眼,背着手缓步又转了起来,在一处盛开正好的寒梅之前停了下来,他看着一朵朵梅花,表情有些晦涩的笑着道:“以前都是举贤不避亲,那是客套,真正做到的没有几个,现在啊,各个都举贤不避亲,信王虽然极力不结党,可周围还是圈了一批人。孙承宗洁身自好,从不沾党争。我舅舅是想不结党都不行,这也是最初朕的缘故,怪不得他。周应秋是吏部尚书,不党而党,也都能归结成所谓的‘帝党’。而所谓的‘阉党’已经名不副实,也在朕的控制范围。其他的还有东林余孽,江南一些隐蔽乡会,靖王等人也都有小党……满天下的官吏,为‘上’为‘国’的人多,为‘朕’的人少,每个人都有他们的想法,为了他们的想法,会不惜一切,朕能压制一时,压制不了一世,一旦松懈,党争就会复起,你说,朕要怎么做才能解决党争?”

    曹化淳神色微变,终于明白皇帝近来为什么这么反常了,他这是察觉到看似早已经消失的党争,现在又要渐渐再起了。

    只是,以大明现在这种环境,党争要怎么能彻底消除?

    皇帝难得一口气说这么多,也透露了他的内心想法,曹化淳不敢接茬,躬身立在,表情忧虑。

    党争党争,牵一发动全身。当初的东林党涉及政改极少,又是拦路虎,铲除就铲除了,可现在这些人,都与政改牵扯极深,哪一个都位高权重,即便是皇帝,想要动也要三思。

    朱栩倒是没有想动谁,只是感慨在感慨党争这东西。

    “传旨吧,”朱栩背着手,道:“辽东官吏的任命,需要等孙传庭到任后安排,现在由巡抚衙门临时决定,报给朕批准,其他人不准插手!”

    曹化淳知道,皇帝这是要敲打一些人了,应声道:“遵旨。”

    沈。阳城西,一座民房,密室。

    何和礼,达尔汉,李永芳,马光远等人悄悄聚集在黑暗中,连灯都没有点。

    “诸位,大汗来信,要我们不要乱动,全心全力效忠大明。”这是何和礼的声音。

    “我也收到了,我们要尽力保住一些人,鲍承先,孟乔芳等人都可以利用,可以慢慢壮大。”这是达尔汉的声音,这位是后金的所谓八大臣之一。

    “鲍承先那边没有什么问题,孟乔芳,好像有些抗拒我们,还得想办法。”这是李永芳的声音,他又悄悄潜了回来。

    “没有什么办法好想,我们手里有他当初写给大汗的亲笔信,他跑不了!”这是马光远的声音,他是努尔哈赤的额驸,隶属汉军正红旗。

    黑暗中,彼此也都只能看到双眼,都是异常的谨慎。

    “明朝现在是想安抚我们,所以没有杀戮,我们正好利用这个机会。”

    “不错,铁。岭,抚。顺等地我都悄悄联系过,让他们不要反抗,将来,他们都是我们接应大汗的强大骑兵!”

    “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获取明朝的信任,掌握兵权,是该给他们一点甜头了。”

    “嗯,必要的时候,将鲍承先抛出去,他对我们的用处只是一时的。”

    黑暗中的人密谈半晌,结束后才各自悄然离开。

    沈。阳临时的巡防衙门内,魏忠贤与鲍承先,孟乔芳也在谈事。

    作为辽东的监事太监,某种程度来说,权势要盖过还没有到任的辽东总理大臣孙传庭,至于巡抚,总督都不够看,何况是两位左右参政。

    鲍承先与孟乔芳都异常谨慎,这两人都不干净,微弓着身,一脸恭敬的看着魏忠贤。

    魏忠贤喝了口茶,目光淡淡的看向两人,语气极尽漠然的道:“两位大人,近来沈。阳有些平静啊?”

    孟乔芳与鲍承先低着头对视一眼,不知道魏忠贤打的什么主意,鲍承先眼神闪烁着抬着手,小心的道:“魏公公,沈。阳官员尽心尽力,虽然偶有波折,还是有些成效的。”

    孟乔芳比鲍承先更自信一点,声音也有些沉稳的道:“魏公公,确保沈。阳平稳,是下官等人的职责。”

    魏忠贤面无表情,黝黑的脸上出现一抹冷意,双眼如剑的盯着两人道:“两位大人,行军打仗,安静的树林往往都有埋伏,你们是想告诉杂家,沈。阳已经没有叛臣,不会再出乱子?”

    孟乔芳与鲍承先都皱眉,听魏忠贤的话,他好像拿住了什么把柄?

    鲍承先神色变了下,心底忐忑,面上还是从容的道:“魏公公,下官回去之后,定然严加调查,阻止任何叛乱发生,绝对不会惊扰到皇上!”

    孟乔芳也连忙跟着保证,道:“还请公公放心!”他们不能给魏忠贤机会,若是他动手,只怕就后果难料了。

    魏忠贤目光幽厉,从桌上拿起一叠厚厚的本子,冷冷的扔向鲍承先。

    鲍承先心里一惊,看了眼魏忠贤,连忙打开,只是看了一眼,头上就冒出大量的冷汗,眼神慌乱,整个人的身体都在颤抖。

    孟乔芳坐在左边,挑目看去,脸色也猛的一变。

    只见这纸张上,写满了人名,尤其是后面,详细的备注了在熊廷弼进城以后的这些人的一举一动,甚至包括了达尔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