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着,曹化淳转身出现在门口,道“皇上,申尚书求见。”
张太后扶着桌子起身,道:“你去忙吧,我也睡会儿。”
小家伙双眼一亮,跳下凳子就扑向朱栩“我跟皇叔……”
张太后眼疾手快,拉住小家伙,道“你跟我来。”
订阅出现在一个关口,急需五个全订,求助攻!!!
第四百三十七章 报纸()
御书房内。
申用懋将与尼克鲁商议好的条款呈递上去,站在下面,注视着朱栩的表情。
曹化淳之前的那句话还在他脑海里回响,尽管现在已经不是几年前的党争局面,不会动辄抄家灭族,可让皇帝不满,本身就代表他的无能。
同样也矢志做一个‘中兴大明之功臣’,他可不愿在这个时候因为无能被赶回老家。
朱栩翻着奏本里的条款,暗自点头,有些比他预想的还要好,比如这个‘虎狼卫’就是神来之笔,这支虎狼卫将会是大明涉入蒙/古的一把利剑!
以朱由检与林丹汗联姻,这是他的主意,他需要给蒙/古一个信号:大明可以与蒙/古和平共处。这种信号,会有助于明朝拉拢长城附近的漠南蒙/古各部,以争取时间,慢慢推进他的战略计划。
申用懋见朱栩不时颌首,心里大松,抬手道:“皇上,那尼克鲁有意购买大炮,朝廷……卖他们吗?”
申用懋心里在犹豫,察哈尔太弱,现在连立足都很难,没有足够的利器,难以成事,也不符合大明扶持它的需要,可火器太过敏感,他不能擅专。
朱栩头也没抬,道:“记住,火器严禁外流,没有朕的允许,不准一门外出!”
这种利器要是流落到草原,对大明来说,将会是极大的危险,长城关隘都可能会形同虚设。
申用懋一惊,道“是。”
朱栩看完,基本满意,微笑道:“朕看过了,谈的不错,再加一条:每年冬天,允许顺平王所辖的妇人押解牛羊进入长城避寒。”
申用懋一怔,若有所思的道:“遵旨。”
朱栩说完,又转向刘时敏,道:“让人抄录一分,对了,传张我续进宫。”
“是。”刘时敏答应一声,拿过奏本,进了侧门。
申用懋见朱栩没有其他异议,抬手道:“皇上,从察哈尔回信,怕是还需几日,最终定本还要到那个时候确定。”
朱栩点头,道:“嗯,朕知道了,你去做吧,没有什么意外,就定下来,然后递到文昭阁,信王批拟之后,呈递到司礼监。”
申用懋有了旨意心里顿时就踏实了,抬手道“遵旨,臣告退。”
朱栩目送他离开,手指敲着桌面,目光微微闪烁,轻声自语道:“建奴可以暂时放放,蒙/古是该动一动了。”
蒙/古各部现在也是最虚弱的时候,各部之间征伐不休,尤其是经过后金的一连串打击,除了几个大部落,其他的都分散成了小部落,若是没有联合行动,根本不堪一击。可往往都能联合,侵扰九边重镇。
曹化淳抱着手站在不远处,面无表情,仿佛没有听到朱栩的话。
申用懋出了皇宫,表情轻松,缓缓的吐了口气。景阳宫里的那位胸有四海,如果他这个兵部尚书不堪重用,那么他离辞官回乡就不远了。
申用懋刚刚出了太和门,迎面就走来一个满头白发,老态龙钟的老头,他一见申用懋就笑呵呵的抬手道“申尚书。”
大明现在的架构很明显,皇帝,然后就是六部尚书,不过六部尚书也是远近有别,最靠前的自然是傅昌宗,周应秋,,接着是兵部尚书申用懋,然后是刑部尚书倪文焕,工部尚书徐大化,礼部尚书张我续。
申用懋对于张我续倒是没有什么偏见,崇祯朝以来也没有什么恶刑,客气的抬手道:“张尚书。”
张我续不知道朱栩召见是为什么,可那次金銮殿上足足跪了近一个时辰,亲眼看到东林覆灭,几十人被杀,上百人被抓,这个阴影这辈子怕都消除不了了。
他有心从申用懋这打听一下,抬着手,显得亲近的笑道:“申尚书,兵部近来动作可不一般,这会儿进宫,想必是为了鞑靼之事吧?”
申用懋见张维贤要闲聊,便不急着走,简单的道:“是,察哈尔部的林丹汗向皇上称臣了。”
张我续神色微惊,旋即就看向景阳宫抬手,激动的道:“吾皇圣明,这乃是千秋伟业!太祖太宗之憾,没想到老朽有生之年还能见到这样场景,此身无憾矣!”
林丹汗是黄金家族后裔,共尊的蒙/古大汗,尽管是名义上的,可名义这东西,有时候也非常的重要!
比如说,张我续现在就认为朱元璋,朱棣都搞不定的蒙/古被朱栩搞定了,这就是比太祖太宗还厉害,挂个‘千秋伟业’还真没办法反驳。
当然,这种话即便有理由,也没人敢反驳!
申用懋哪里不清楚平时不怎么走动的张我续拦着他是为什么,稍作思索便道:“张大人不用担心,皇上估计有差事交给你了。”
张我续见被看穿,也微微一笑,道:“申尚书,朝报上还有一个版面,我留给兵部,写写你们剿匪的事情,这次,可要申尚书你亲自主笔啊。”
申用懋双眼一亮,现在朝报在民间渐渐普及,不止是京城,江南也缓慢的在覆盖,所谓的民间指的自然是士林,普遍百姓可没几个识字的。若是能有署名文章,那可是露面的好机会。
对于张我续的投桃报李,申用懋笑着道:“那我谢谢张尚书了。”
张我续谦逊着,两人又客气两句,张我续便迈着步,向着景阳宫走去。
朱栩正在看着一道奏本,这是南方水师,总兵熊文灿的奏本,言称根据海上的消息,红毛与佛朗机人不睦,多有战事,已经波及近海,特向朝廷请旨,询问既定计划是否有改变。
朱栩看了好一会儿,自语的笑道:“熊文灿倒也有眼光。”
虽然这样说,朱栩还是拿起笔,在奏本上批拟:既定计划不变。
大明水师近战可以,远洋还不足,对于红毛与佛朗机人的情况也不明,尤其是海贸正在发展,不能被打断。
事情,得一步一步解决。
朱栩正批拟着,张我续快步迈进来,抬手躬身道:“臣张我续参见皇上!”
朱栩抬头看了眼,这位老大人八十多了还精神抖擞,腿脚利索,颌首道:“免礼吧,跟朕说说朝报的事。”
朝报是明朝朝廷的官方报纸,在解决东林党的时候,朱栩在用来抢夺舆论导向下乘机产生的。
张我续知道朱栩对朝报的重视,自也是万分上心,抬手就道:“回皇上,朝廷目前设立三个印刷之所,分别在京师,应/天府,洛/阳,借由各路商户,驿站,旅客等等分发,单京城每天就能发出两千多份,其他各处也都在飞速增加。只是地隔遥远,内中所载不能及时沟通,多有不便。”
通讯不发达的现在,这也是难免。
朱栩没有在意,想了想,道“单靠礼部还不够,这样,礼部可以甄选一些大商户,有能力发报纸的,可以严格审核,准许他们也办起来,不过礼部要派专人审核内容,还要经过当地巡抚衙门批准,若是借此生事,攻击朝廷,诽谤国政,朕绝不轻饶!”
张我续一听就明白,慌忙抬手道:“臣遵旨!皇上放心,礼部会派专人审核,每份报纸都要送一份进京核检,旦有不妥,必当严惩!”
朱栩‘嗯’了声,从桌上拿起刘时敏让司礼监刚刚眷写好的文本,道“这个是蒙/古大汗臣服我大明的文书,你先看看。”
刘时敏上前一步,接过来递给张我续。
张我续颇为小心的接过来,翻开认真看去,纵然早就知道结果,还是神色震动,忽然就噗通一声跪地,有着哭腔的大声道“吾皇英明神武,直追太祖太宗!蒙/古臣服我大明,乃千秋伟业,皇上之武功,定然万世流传,堪比汉武唐宗!”
这么直接的马屁,朱栩听的一阵不舒服,还是强耐着道:“平身,这些好话以后少说,不然朕要是做了唐明皇,先治你的罪。”
张我续脸上诚惶诚恐,道:“是,忠言逆耳,臣谨记。”
可说着,张我续老脸上就露出一抹笑容,他在揣度朱栩的话。
皇帝是让‘少说’,而不是不说,这说明皇帝还是很高兴啊。日后,还得继续说……
朱栩也没有料到他随口一句话会给张我续带来这么多想法,手指敲着桌面,慢慢的道:“这道文本还不是最终的,你回去之后,琢磨琢磨,春秋笔法,对朝廷赞誉一番,鼓舞大明士气,给将士们增加信心。具体怎么写,不用朕教你吧?”
‘对朝廷赞誉’?那就是对皇上嘛!
张我续自觉心如明镜,抬手道“皇上放心,臣回去之后,召集礼部官员,再请翰林院润墨,定然写出一篇出彩的文章来。”
朱栩实则更希望让普通百姓了解,不过现在大部分都不识字,书院普及还不够,只能慢慢来,任由张我续写一篇花团锦簇的文章了。
“嗯,你写好送进来让朕看看,另外,督政院需要扩大,你以礼部尚书的身份,邀请一些名家大儒,勋贵老臣,替朕摸摸底,看看他们的想法。”朱栩道。
自从东林党被清除,督政院就显得空旷,那么多王爷又都不做声。在朱栩设想中,督政院将是一个‘立法’机构,必须要涵盖人群广泛,有说服力才行。
张我续双眼一亮,越发的精神抖擞道:“臣遵旨。”
第四百三十八章 朱由检反对()
城东驿站。
这里的装修不像是驿站,更像是一个豪华酒楼,几进几出,房间众多,颇显奢华。
这本来是隶属鸿胪寺,后来文昭阁要裁撤驿站,结果就通通打包卖给了傅涛,所以入驻这里,都要付银子的,而且很贵!
已经是第三天了,尼克鲁收到了林丹汗的回复,还有一封亲笔信。
林丹汗在信里说的不多,可尼克鲁还是能够感觉到字里行间隐含着的怒气,以及杀意!
尼克鲁轻叹一声,林丹汗自小有大志,要重现昔日大元的荣光,也一直在努力,可蒙/古各部落早就分崩离析,毫无团结可言。外加建奴不时进逼,后来更是近乎灭了察哈尔部,这对林丹汗打击非常大。
若是还有别的办法,林丹汗绝对不会同意这样一份屈辱的‘盟约’!
尼克鲁拿到这封信,并没有急着去明朝兵部,而是陷入沉思。
明朝的条件太过苛刻,纵观历史也未曾出现,真的能帮助察哈尔复起吗?
在他不远处,站着一个腰配短刀,瘦削的年轻人,这是怯薛军的副统领,他看着尼克鲁的表情,道:“国师,可汗是不是不同意?”
尼克鲁抬头看了他一眼,摇头道:“可汗同意了,这才是我担忧的。”
副统领也是心思通透的人,转瞬就明白,这样的条件都能答应,说明察哈尔真的不容乐观,林丹汗这是被逼急了。
副统领见尼克鲁还是坐在那不动,又道:“国师,明人对这份‘盟约’似乎并不太重视,听说,他们皇帝至今都没有允准,有许多争议。”
尼克鲁眉头皱了皱,这也是他担忧的一部分,他无法猜测明朝是不是还有别的手段,哪怕态度消极,也会让察哈尔恢复的时间变得漫长。
尼克鲁站起来,深吸一口气,肃然道“我去见申用懋。”既然已经走到这里,一切都不能再变了!
副统领点头,陪着尼克鲁向外走去。
兵部。
申用懋坐在班房内,手里拿着的是陕/西总督杨鹤的奏本。
其中详细记述了十多天前洪承畴与高迎祥的一战,高迎祥大败,被斩首万人,俘虏数万,官军本要继续追剿,突然天降大雨,暴雨成灾,将道路阻隔,让高迎祥给逃走了。
陕/北多山,人口复杂,高迎祥这一走,无异于放虎归山,使得他更加不敢于官军碰撞,变成可怕的流民,只怕整个陕/北都要为其所害。
申用懋神色凝重,在参谋部他曾听皇上说过毛文龙在东江镇曾经用过的战略,戏称是‘躲猫猫’,你来我走,你走我复来,偌大的陕/北,要是乱匪玩起‘躲猫猫’,对朝廷来说将是件非常头疼的事。
申用懋心里现在也有些焦虑,陕/西的事情有燎原之势,山/西,山/东,河/南,四/川,湖/广,云/南都有此起彼伏的民乱发生,虽然不如陕/西严重,可也是一道警钟,令朝廷上下警醒。
这不是简单的赈灾与增兵就能了事的,需要朝廷使用更多的手段。
“不能这样下去了……”
申用懋看着杨鹤的奏本低语,目光闪烁。新皇登基三年,确实有了不少积累,可要是投入到深不见底的民乱中也是杯水车薪,更何况还有更多重要的事情等待他们去做。
他沉默一阵,忽然拿起笔,在空白的奏本上,写下大大的‘诛连法’三个字。
他正写着,兵部主事推门进来,站在门口道:“大人,那个国师来了。”
申用懋快速写完一句,然后放下笔,轻轻一笑的站起来,道:“走,去会会他。”
大堂内,尼克鲁正坐在那喝茶,神色平静,只是眼色中透着不耐烦。
申用懋从里面走出来,一脸笑容的道“劳国师久等了。”
尼克鲁站起来,以一种不满的语气沉色道:“申尚书,我们都是奉命行事,当严谨克己,为何申尚书如此怠慢,不在意,莫不是明朝的大臣都是这样?”
申用懋被他的话堵的一愣一愣,不过立刻就醒悟,这位国师是要先声夺人了。
他微微一笑,不急不缓的道:“国师不要着急,那道文书我已经送进宫了,只是宫里没有消息,我也没有办法。”
尼克鲁眉头皱起,越发不耐烦道:“申尚书,关于‘盟约’,我国大汗多有不满,我需要面见大明皇帝陛下认真的再次商议。”
申用懋眼神微变,心里还真怕林丹汗再出幺蛾子,心里一转,热情的道:“这个自然,不过皇上已经将事情交给我了,咱们进后堂,再商议就是。”
尼克鲁心底担忧明朝同时还扶持别的部落,看着申用懋一脸的不着急模样,眉头皱的更紧,沉声道:“申尚书,我国还有很多事情需要我去做,若是贵国没有诚意,我们能结盟的,也不止大明!”
申用懋登时就确信,这老小子是在诈唬他,草原四周,除了大明,还有谁有能力扶持察哈尔?
申用懋心里也冒出一个念头,察哈尔是不能选,可大明有的是选择余地,长城附近,可不止察哈尔一个部落,不由得深思起来。
尼克鲁看着申用懋的表情,心里那抹不好的预感仿佛要成真了,语气越发决然道:“申尚书,我大汗愿意向明朝称臣,这是最大的诚意!林丹汗作为蒙/古大汗,天下共尊,是最好的盟友,我希望贵国能够明白我们的盟约的重要性!这是不可替代的!”
申用懋心里还在揣度那个可能性,听着尼克鲁的话,不动声色的道:“自然,国师,不妨说说林丹汗对哪些条件不满意?”
尼克鲁只是试探申用懋,想探清明朝的根本心思,见申用懋逼问,也如常的道“我大汗希望能够增加粮食,赏银,这些远不如以往,无法体现我们与明朝的盟约的重要性!”
申用懋心里暗自好笑,那个数字确实很低,可察哈尔也一口吃不成胖子,他继续装模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