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独断大明- 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傅应星一怔,连忙道:“舅舅,死党是二十年,咱们要是用银子怎么办?”

    “按我吩咐的去做。”魏忠贤进了门,顺手也就关上。

    傅应星看着房门,神色古怪,小声嘀咕道:“舅舅这次出狱,怎么跟之前判若两人?”

    魏忠贤的话他也不敢违背,隔着房门答应一声。

    相比阉党的大肆喜庆,东林党显得有些怪异。

    叶向高看着手里的圣旨,又听着各处汇报回来的旨意,圆润的胖脸满是不解。

    疑惑的不止叶向高,没多久,赵南星等人就都带着圣旨登门。

    赵南星不喜欢叶向高,但这个人威望太高,在万历年间就是辅臣,出任首辅,资历实在雄厚。

    他与高攀龙的旨意是一样的,‘日入文昭阁,拾朕之遗补朕之缺,辅理天下’。

    他左思右想也不明白这旨意到底是什么意图,看向叶向高道“叶大人,这旨意,到底是什么意思?”

    不入内阁,却进文昭阁。

    谁都知道,新皇不喜景阳宫御书房,因此一直都是在文昭阁处理政务。很明显,文昭阁比内阁更近皇帝。

    更近皇帝,偏偏没有大学士的头衔!

    赵南星刚问完,杨涟,左光斗等人也来了,看向叶向高急切道:“叶大人,可知皇上旨意是何意图?”

    叶向高眉头微皱,让几人坐下,上过茶,询问一番后,才慢悠悠的思索着道:“我与皇上见面不多,每次廷议,大多询问于信王,这道旨意,你们可知是谁的授意?”

    这里与朱栩最近的,只能说是杨涟了,毕竟挂着帝师的头衔,虽然也没给朱栩上过几次课。

    他沉吟一声,道:“现在掌印太监是曹化淳,这是惠王宫里的老人,为人低调内敛,不热朝务。秉笔太监是刘时敏,此人是先帝时的老人,也不是弄权之人。提督太监暂缺。宫里……应该也没有邪党。”

    左光斗看了众人一眼,道“我倒是听说,以前孙阁老在京之时,出入文昭阁如过自家内院。”

    叶向高,韩癀,赵南星等人都是眉头一皱。

    孙承宗这个人,也算是老资历,是先帝的帝师,备受信任,以兵部尚书督师辽东。

    在他们看来,孙承宗在辽东多年,‘并没有什么建树’,哪怕回京了,也行事多无助益。

    孙承宗虽然是东林党,却属于比较清醒的那一类,不热衷于党争、争权夺利,对东林党,他也向来敬而远之,很是另类。

    孙承宗如今是内阁首辅了,而且资历也不弱,没有必要,众人也不愿意招惹。

    叶向高看了一圈,道:“应该不是孙阁老之意,只是,这道旨意,到底是何意?”

    一群人也不得要领,都皱眉沉思。

    过了许久,一直沉默寡言,身体瘦弱的韩癀开口道:“你们说,皇上是否有意另立内阁?”

    众人一怔,高个子的高攀龙率先反应过来,道:“韩大人的意思是……皇上不喜现在的内阁,想要重建?”

    韩癀见所有人的目光都在他身上,稍一犹豫,不确定的道:“我等多方搭救汪文言,却始终放不出,只怕,皇上还记挂此事,认为内阁已不可信。”

    汪文言之前是内阁中书,涉及到了为熊廷弼脱罪,行贿内廷官宦。

    几个人听着韩癀的话,都觉得牵强的很,却也找不出其他合适的理由。

    赵南星坐在那,神色冷沉,见过了这么久,也没有讨论出什么,他挺直腰身,摸了下白胡子,目光冷厉一闪。

    左光斗与他坐正对面,深知这位对手的脾气,一见就脸色微变,试探着道:“赵大人,莫非有什么主意?”

    赵南星目光平淡的扫过几人,漠然道:“孙承宗碌碌无为,且助长皇上任性胡闹,这样的人,如何能为内阁首辅?”

    赵南星话一出,所有人都脸色变了。

    赵南星的意思很明白,他要对孙承宗下手了!

    叶向高与孙承宗多有交情,在辽东方面也很支持孙承宗,辽东能有今天局面,不至于崩坏,在他看来,孙承宗功不可没!

    不过赵南星一向强势,又是东林元老级别,威望卓著,而且手段凌厉,东林党能有今天的地位,他功劳最大,以至于他的话,叶向高都不能轻易反驳。

    高攀龙与赵南星同气连枝,向来共同进退,当即支持道:“孙承宗虽不是邪党,当皇上年幼乖戾,需要我们认真教导辅佐,决不能有小人在旁,任由皇帝胡闹!”

第两百四十章 君臣过招() 
除了赵南星,高攀龙两人,其他几人都不太热衷于太过激烈的手段。

    尤其这次还是针对同样为东林领袖的孙承宗!

    叶向高见杨涟几人不说话,沉默一阵,看着赵南星道:“赵大人,打算如何做?”

    赵南星面色冷峻,嗤声道:“辽东未清,内阁闲置,而今拥兵自重,肆意妄为,纵容皇上乱政,哪一条,都足够让他辞官归里了!”

    几人神色都不太平静,谁都清楚赵南星的手段,多半不是口头上这么说。

    当初他利用京察,将楚党,浙党等一网打尽,近乎全数赶出了朝堂,那可不是几本弹劾奏章可以做到的!

    不过,而今的都察院掌握在杨涟的手里,所有人的目光都忍不住的看向杨涟。

    杨涟也是一心做大事的人,可朝堂如深渊,一旦陷入就难以全心全力做事。他也明白赵南星话里的意思,也清楚众人目光的含义。

    他脸色沉默,脸上再现那种忧愤之色,许久,抬头道:“都察院,我并不能完全控制住,如果走漏了风声,只怕会引来信王不喜。”

    朱由检现在的地位越来越特别,东林党将他视为可以依靠的盟友,一直都是在全力帮扶。且朱由检很得朱栩‘信任’,大部分政务都交由他来处理,凡是都会问一句‘信王,你怎么看?’。

    这让他在朝野上下,有着特别的地位与权势,任何人都疏忽不得。

    赵南星沉着淡然,道:“我自有办法让信王帮我。”

    众人都不是太同意,虽然不清楚皇帝的意图是什么,但顾秉谦刚刚被下狱,他们就针对孙承宗,显得太过急迫,失了分寸,容易惹起非议。

    左光斗默然,这一次,东林党人都被排除在外,叶向高等人还好,毕竟有进入文昭阁的机会,但是他们这些人,确实一点好处都没有。

    杨涟心底是反对这么激烈的做法,但他在朝堂,在都察院也不是一言九鼎,很多事情根本不能顺意。

    在座的,能与赵南星相抗的,也唯有叶向高。

    他看出了其他几人的心思,眉头皱了皱,道:“新皇年幼,我等责无旁贷,不过孙大人历经三朝,劳苦功高,不宜妄动。不若待他回京,一起商议一番如何?”

    赵南星不同意,站起来,朗声道:“离新皇改元不过数月,正值多事之秋,岂可久待?我等立志匡扶社稷,整理天下,莫不是到了这最重要之时反而缩手缩脚,畏首畏尾?焉能成大事,立不不世功勋!”

    东林党人,都是一群理想主义者,众人虽然都历经三朝,久经宦海,还是被赵南星说的热血澎湃,坐直了身体。

    赵南星眼神冷光一闪,大步走了出去。

    第二天一大早。

    乾清宫的院子里,朱栩披着单衣,打着太极,听着不远处的曹化淳的汇报。

    曹化淳手里拿着一本手札,一边看着一边道:

    “皇上,赵南星已经在收集孙大人的罪证。”

    “叶向高等人,应该是默许了。”

    “都察院被说服了不少人,科道也都在准备。”

    “信王府……王爷的态度,应该还在犹豫,两可。”

    ……

    朱栩一边慢慢的打着,一边心里暗叹。

    果然,人老成精,这些大臣们都不是好糊弄的,他有过河桥,他们也有翻墙梯,一切都不耽搁,他像似做了无用功。

    “麻烦大喽!”

    朱栩双手一案,收了功。

    一旁的内侍拿着毛巾,茶水递过来。

    朱栩擦了擦脸,喝了口茶。

    曹化淳看着朱栩有些苦恼的神色,道:“皇上,要不要让魏忠贤提早动手,将他们都赶出京城?”

    朱栩擦完手,又甩臂压腿,道“不着急,魏忠贤朕留着做大事的,现在,还是朕先应付着吧。”

    曹化淳站在近前,语气有些担心道:“皇上,赵南星手段向来凌厉,朝野上下极少有人不买账,这次的动静只怕不小,孙阁老,未必承受得住。”

    大明的官员,向来注重‘清名’,如果赵南星找到了足够的东西,在朝堂上肆意夸谈以至于污蔑,孙承宗确实会如同历史上一样,愤然辞官,挂帅回乡,再不复召。

    这样的例子,还有袁可立。

    不过,有朱栩在,怎么可能让孙承宗离开!

    顾秉谦之所以倒台,是他看不清形势,威胁到朱栩头上。

    孙承宗有能力,有心思,很切合朱栩的口味。

    更重要的是,朱栩的目的是要搁置内阁,压制党争。

    有孙承宗这个挂名首辅在,就挡住了叶向高等人,他们不进内阁,朝野的争斗就降低一大半。同时,也稳住了六部,没有了内阁,朱栩的意志就更容易贯彻!

    如果真像历史上的崇祯朝,隔三差五换首辅,换六部尚书,只怕朱栩的下场不会比历史上的朱由检好多少。

    朱栩锻炼了一阵子,直起身道:“没事,朕不点头,谁能换首辅!你传旨都察院,近来全国各地贪污甚重,命杨涟组织人手,分三路巡视诸省,严厉查处贪官污吏!另,各科给事中,十三道监察御史同行。”

    曹化淳稍微愣神,然后小心的道“皇上,这是要调虎离山?”

    朱栩擦了擦脖子上的汗,向着文昭阁走去,嘴角一翘,笑呵呵的道:“他们还配不上老虎,最好能查到些什么,要不然……”

    曹化淳身体一哆嗦,他在朱栩的脸上,看到了熟悉的笑容!

    有人要倒大霉了!

    朱栩到了文昭阁,刘时敏已经在候着了。

    他转过身,跟着朱栩进来,一步走一边道“皇上,内阁那边送来了明日廷议的条陈。”

    朱栩坐下来,伸手拿过条陈,随口道“信王进宫了?”

    刘时敏道“是,宫门一开,王爷就进了宫,先在正在内阁。另外,叶向高,韩癀,赵南星,高攀龙四人在太和门外候旨。”

    朱栩点头,翻开条陈一看。

    明天廷议的第一条,就是廷议推举内阁辅臣。

    朱栩没有再往下看,单这一条,明天都结束不了。

    他随手一扔,想了想,道:“传叶向高几人进来吧,安排是最右边的房内,茶水点心备足,不要怠慢。”

    “是。”刘时敏答应一声,亲自出去领人了。

    朱栩一边吃着御膳房送来的早点,一边翻起奏本来。

    “咦。”

    朱栩神色讶异,手里的奏本居然是来自四、川,是秦良玉上的。

    他对秦良玉一直心有崇拜,钦佩异常。

    在这个时代,能有这样的风华、成就,古往今来,不说绝无仅有,但也屈指可数!

    朱栩一目十行的看完,心里稍稍松口气。

    秦良玉的奏本简略的说了一下西南军事,言称孙承宗行事稳妥,有大家风范,一切都很顺利。最后提了一句,她一个侄子守城战死,请朝廷抚恤。

    朱栩安排过去的人,自然也有锦衣卫的密探,对于西南的军政,只怕知道的不比秦良玉少。

    他看了看,沉吟一声道:“曹化淳,你让霍维华……算了,孙传庭什么时候可以到京?”

    孙传庭历任知府,兵部主事,也算阅历丰富,极有能力的人。硬要是给他归类,朱栩还是认为,他是文官比较合适。作为主帅讨伐流寇,也只是形势所逼,无可奈何。

    历史上,他死后,大明确实也再难找出一个合格的将帅来。

    ‘传庭死,大明亡’,不是一句空话。

    曹化淳默默算了算,道:“起码也要到十月末。”

    朱栩点点头,道:“让他将士兵交给其他人带领,他本人轻装简从,即刻火速入京。”

    兵部的霍维华是魏忠贤的人,这个人没有什么能力,也只有听话,以前让他看着兵部还可以,现在黄太吉已经上位,很多事情都需要一个得力的人来处理。

第两百四十一章 朱由检的作用() 
曹化淳答应一声,就要去传旨,朱栩头也不抬的又道:“让信王也来文昭阁。”

    “是。”

    曹化淳躬身,缓慢的退下。

    内阁与文昭阁近的太多,叶向高等人还没有到,朱由检就到了。

    朱由检进门,看见朱栩拿着包子就着酱,一边吃一边看着奏本,紧张的神色微松,心里有些欣慰,他上前躬身道“臣拜见……”

    朱栩一摆手,笑道:“皇兄不用客套了,咱们不是外人,来,坐下,对了,早点吃了吗?曹化淳,给皇兄准备……”

    朱由检连忙打断,也没有真的去坐下,微躬身道:“不用了皇上,臣已经吃过了。”

    朱栩狼吞虎咽将包子吞下,转过身起来,擦了擦嘴道:“那好,来人,给皇兄搬个凳子,咱们坐下细细说。”

    朱由检见朱栩一副有话要谈,便没有拒绝,欠了欠身,在朱栩对面坐了下来。

    朱栩又擦了擦嘴,看着朱由检拘谨的神色,笑道:“皇兄不用紧张,是为了昨天朕的那道旨意吧?”

    朱由检神色微动,躬着身,抬眼打量了朱栩一眼,稍一犹豫的道:“臣……不太明白皇上之意。”

    朱栩手指敲着桌面,神色斟酌。

    曹化淳站在不远处,眼观鼻鼻观心,以他对朱栩的了解,他心知肚明,朱栩要给信王挖坑了。

    朱由检见朱栩如此慎重,脸色越发紧张,目光一直盯着朱栩。

    朱栩想了一阵,道:“五皇兄应该知道,皇兄遗诏,由你辅政,却没有明确说,朕也只得将你留在内阁。只是,内阁有首辅,难免冲突。现在顾秉谦罢去,孙阁老一心军务,这给了朕一个机会。”

    “一个机会?”朱由检不明所以,疑惑的道。

    朱栩刚要开口,刘时敏便出现在门口,道:“皇上,叶大人等人到了。”

    朱栩点点头,道:“让他们等着,朕与皇兄叙话。”

    刘时敏答应一声,转身走了几步,对着叶向高,赵南星四人道:“几位大人稍后,皇上正与信王叙话。”

    叶向高自然无不可,笑着点头。

    朱栩被刘时敏打断,又得重新组织一番,看着朱由检道:“皇兄,你辅政的地位不明,祖法不可循,是以,朕决定,在文昭阁单开一个房间,由你领着叶向高等人辅政,政务皆由你们处理。”

    朱由检怔了怔,虽然朱栩说的貌似很有道理,但他总觉得很别扭,思来想去都不合理。

    他也清楚,朱栩的决定他反抗不了,认真的理清思绪,道:“皇上,内阁乃是历朝辅政,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衙门……”

    朱栩摆手,道“这些朕都知道,难道皇兄还看不出,朕是要理清政务吗?内阁中书出了一个汪文言,胆敢到了行贿内阁的地步,你认为,叶向高等人真的就不知情?还是你认为,朕就真的什么都不知道?”

    朱由检被朱栩堵的一句话也说不出,这些他也清楚,东林党当初为了救熊廷弼,声势浩大,朝野谁又不知道。汪文言是什么人,他也很清楚。

    但是,他还是不能赞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