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蚂蚱,基本是以嘎嘣脆为主,不管是烤的,还是油炸的,都是嘎嘣脆的样子,而且,味道还不错,如果找一些比较老大的医生问,他们会说,这,还是一味很好的补药。
“吃虫啊,这小子,到底想干什么?”
那村长,管家,甚至村民,都没有什么警觉,甚至,来酒楼吃虫的人,也没有什么警觉,可,李二是谁,这是什么,蝗虫啊,一个比较让人忌讳的词语,一旦发生了,将是大灾,这小子,在预示着什么,想告诉人们什么事情。
不说,这皇帝,就是多事,想的东西真的是太多了,虽然,杨乔对以后出现的蝗灾感觉没有办法,可,这次吃虫,真的没有预示什么,就是单纯的吃虫,要知道,这在杨乔穿越来的前世,这东西,野外几乎没有了,人们吃的都是人工养殖的,他们做的,可比杨乔做的要好吃多了。
这麦穗,倒是杨乔独特的发明,这个吃法,很少新鲜,尤其是在大酒楼这样的地方,这搓麦穗,是侍女的工作,人们,只管着吃就成了,谁说这个不好吃,这是粮食。
烧,烤麦穗,当揉搓出来的时候,就会闻到一股麦香,可当吃到嘴里的时候,就有一股浓郁的麦香充满了口腔,然后,还有一种特殊的口感,让人欲罢不能,就是好吃。
就这么一个吃法,竟然导致了长安城周边,那些半成熟的麦穗,卖的有些脱销,不过,他们烤的,还不如说是烧的,虽然,味道不错,可,跟大酒楼的比起来,还是差远了。
这样的结果,就是,直接导致,年底的麦子,种植的数量要比头一年加了很多倍。
这,才是杨乔所要做的事情,这北方人,不好好种麦,还成,这可是细粮,之前那产量,不说穷人吃口了,就是富人,其实,吃的也不多,数量稀少,虽然,说起来,北方,是吃麦的地方。
“好了,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件好事,你们,去把他的痕迹给抹除掉,让人无论怎么查,也只是查到,这吃虫,是从乡下传出来的,就是那个村子,让他们也以为,这吃虫,是他们郎君,从别的村子传来的,是小丫头看了,要吃,他才学的。”
果然,还是李二聪明,这算是把杨乔摘除了,这主要也是一个帝王的警惕心,还有一点就是,有什么事情,都是杨乔做了再说,他感觉很被动,可是,被动也没有办法不是么,可,眼前,可是牵扯到了蝗虫,如果没有,那是最好的,可是有呢,而且,一直以来,杨乔在太子面前,表现出一个神棍的样子。
最可恨的是,他竟然看出来,李二,不想让太子继位,这才是最关键的所在,难道,杨乔真的能掐算不成,这样的人,……
不说,这帝王办事,就是严谨,这不,当杨乔再次来到媳妇的村子,指点夏种的时候,就发现,人们还在抓蚂蚱卖的卖,吃的吃,可,这说法就变了,本来,是感谢郎君的,现在,成了,感谢郎君从别的村子学来了吃虫的方法,让村子里的娃儿们,可是好好的吃了一些,还跟着发了一个小财。
其实,已经不是小财了,如果说,从抓蚂蚱熟练度上来找,还是能找到是从哪个地方起源的,可惜,这样的事情,不会长久,等到秋蚂蚱下来,就分不出哪个村子的娃儿抓蚂蚱熟练了,再说,蝗灾还有一年多,不是么。
自然,杨乔是不知道这些事的,这,谁传出来的,重要么,能成为一种饭桌上的美食,也算是一件好事了。
第一二三章 新麦美食()
这新麦下来,自然,不是为了吃麦穗的,这麦穗,不过是一个季节性的小吃,甚至,连小吃都算不上,就算是吃了一个新鲜而已。
可,这新麦下来,应该吃什么,在后世,好像,已经都不稀奇了,而且,很多的人家,都不喜欢种麦了。
再往前,吃什么,水饺,面条……
要说这面食,那可是很多的种类,可是,代表性的,有哪些呢?
水饺,这个,好像已经成了大酒楼的食客们必点的一种食品,什么水煮水饺,蒸饺,煎饺啥的,这种类,就已经不少了。
自然,也少不了那清汤刀削面,就这清汤面,也是好多的种类,就是,唯一缺了面条这种食品。
这个可以选择,而且,这面条的种类,还有好多的变种,什么,宽面,窄面,细面,甚至,南方还有一种空心细面,这个,自己就不研究了,就交给手下好了,交给谁呢,那莲儿,可是喜欢做吃食了,就交给她好了。
在做吃食的同时,其实,杨乔还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些比较小的蚂蚱,而且,数量还很多,是没有人抓的,等它们长大,有的天生小,长不大的,这不是浪费么。
所以,好像,这也正应时节,杨乔交给了李莲,莲儿两人一个任务,那就是,收购鸡蛋,收购家中有公鸡的人家的鸡蛋。
杨乔要做什么。
“来,我跟你们讲,尤其是莲儿媳妇你,你的这手感温度怎样?”
杨乔在让李莲试茶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李莲,对温度,也是很是敏感,所以,这养鸡,同样,想起了她来了,而且,李莲也很喜欢杨乔给她分配任务。
要不然,在这个家中,就她一人,现在可是没有什么事情可干,你看,正宗夫人,正怀孕呢,她这个二夫人,闲着,虽然,前面受了很大的苦,可是,杨乔真的对她不错,这苦,不是谁让她受的,而是,她有这个能力,这是杨乔的识人用人,这人,要用到合适的地方去。
而另外两个丫头呢,她们,一个算是管着家中的作坊,一个,则是负责吃食,以及吃食的研究。
这不,就李莲着急呀,虽然,偶尔会跟李二联系一下,可是,这个联系,可不是必须的。
所以,当杨乔一叫她,她就欢快的到来了。
“嗯,夫君,我察觉,就是比你说的那个体温略高些的温度,我也能够察觉出来,虽然,我说不上什么多少度,多少度的样子,可是,每天,让太阳晒出来的东西,我都能够在第二天,准确的找到第一天标记的几个温度点。”
“你,练习这个干嘛?”
杨乔有些好奇了,你练这个干嘛,我也没有说让你练这个啊,而且,今天这事,算是偶然事件而已。
这所谓的偶然事件,就是这穿越者,这脑海里的技术什么的太多了,都不知道先发展哪个了,所以,杨乔采取的就是,碰上哪个,就先用哪个好了。
这不,看到了蚂蚱,就想到了养鸡,养鸡,此时,可没有小鸡孵化场,小鸡孵化仪这一说。
而这个时候养鸡的,要想要小鸡雏,那都是,家中有母鸡抱窝,然后,才会有小鸡的孵化出来,这样的数量,还是比较稀少的,或许,有人比较精明,能够购买几只每年都会抱窝的母鸡回来,就是为了卖鸡雏,可也不是很多。
所以,杨乔才想起了李莲来了,她,对温度,有敏感,没想到,她自己竟然还在练习这熟悉温度。
“夫君,那个,我,不是没事做么,认为,这,或许能够对夫君用上,难道,真的用上了不成。”
李莲跳跃了起来,还真是一个小丫头呢,这就高兴的不得了,也不知,在宫里,怎么受李二的苦了。
“嗯,这样,你们两个,找管家,到媳妇的庄子上,去购买几只正在抱窝的母鸡,如果没有,就在附近的庄子找,然后,莲儿媳妇,你呢,就摸这母鸡肚皮下,以及那些鸡蛋的温度,最好是把各个地方的温度,都给摸索一遍,然后,在这个大炕上来烧炕,仿制这温度,把鸡蛋放上去,保持你摸出来的母鸡肚皮下的鸡蛋的温度,看看,能不能孵化出小鸡来。”
“呀,夫君,你太聪明了,这,你也能够想的到。”
“不是我能想的到,而是,这新麦下来,就露出了一小片的小型蚂蚱,这蚂蚱,可不能浪费了,所以,我考虑,用来喂鸡,可,这鸡,真的不多,也就是我们大酒楼用一些。”
其实,主要是这鸡肉不算肉,而且,很难做的好吃,所以,吃鸡肉的人就比较少而已。
这,在考虑着面食,竟然来到了养鸡上,还是继续考虑面食的好。
啊,对了,还有一种面食来着,这可不是什么汉族的食品,而是少族的一种食品,那就是拉面,而且,这拉面的地方,离这里还不远。
甚至,杨乔还记起来,前段时间,上山,在一些荒凉的地方,有一些干枯了的草,在微风中摇曳着。
那是灰蓬,也就是烧蓬灰用的草,这蓬灰,可是用处大了,这拉面,少了蓬灰,可拉不出来,这蓬灰的作用,就是为了让面,更加筋道,用劲扯,都不会断。
甚至,这蓬灰,还可以用在刀削面里面,会让面更加筋道的。
可这蓬灰,不能直接把灰放在面里吧,那可是太难看了,所以,杨乔就研究着,怎么把这个灰,给过滤出清水来,然后,还能用。
其实,在无意之间,杨乔算是做对了,就是后世的拉面,也是用的蓬灰水,而不是直接用蓬灰,那是人家的秘密,杨乔可是学不来,再说,需要学么,就是去吃个拉面,难道,还要学会怎么做拉面不成。
再说,虽然眼前算是用上了,可,任谁也想不到,自己还能穿越啊,如果说知道的话,那不是什么原始的技术,都需要学,还不把人给累死啊,那技术,可是多了去了。
这拉面,怎么说呢,不说味道如何,单单这方便,快速,实用,就已经够用的了,而且,杨乔还有这么一个打算,可,这大酒楼,也是这么重新装修的,那就是,在底层,单独隔离出来一个包间,在这里面,不但可以吃面,甚至,可以看到这拉面的拉制,甚至,要想来这个包间进餐,这价格就贵上不少。
既然在后世,这牛肉面是最出名的,那么,杨乔还给信程妖精等人,让他们想办法,从草原给弄一部分牛回来,这不,就有牛肉面了。
杨乔没有想到的是,这牛不但弄回来了,而且,还很稀奇,那就是弄回来的,竟然是高原牦牛。
难道,要早早的跟高原对上不成,啊,罪过罪过,这,都怨我唠。
不过,这样也好,至少,在大唐,多了一种肉食,那就是牦牛肉,这牦牛,也是牛呢。
其实,这些挣钱的玩意,也许,没有人提,他们想不起来,可是,一旦有人提,就有人想起来了,这不,就是杨乔想让人从草原贩牛回来,这就有人联想到了牦牛,而且,价格还不高,于是,高原的贵族,可就开始乱套了。
这牦牛,有了销售途径,而且,他们也可以享受中原那花花绿绿的一些东西了,而长安人,则是乐了起来,这牦牛,竟然首先跋山涉水来到了长安,价格不用说,那可肯定是高,高,也有人买不是么。。
第一二四章 朝堂上的争执()
此时,适逢初一,也就是朔望朝参日。
所谓朔望朝参,是唐代的朝参重要的日子,每月的这两天,那几乎都是在长安的文武百官都要到来,相当的正规还有慎重。
自然,除了这朔望朝参之外,还有常参,也就是每天都有的朝参,这属于正常的真正的行政日,就是办公的日子,朝参,都是五品以上官员才参加的朝参。
自然,这朝参,还有更加隆重的日子,那就是元日跟冬至日举办的大朝会了,这个太少,每年也不过两次。
单说,这初一。
“圣上,臣有本。”
孔师从队列里面走了出来,把手中的本章让侍从送了上去。
当李二翻开的时候,其实,李二算是做个样子了,这可是他们早就讨论好了的一次君臣奏对。
“孔卿,请讲。”
“圣上,最近,在宫中,民间都在传说一种新的数字的新写法,以及新的计算方式,臣启奏,我们应该在弘文馆跟国子监加设这新的数字的学习方法,不过,虽然是新数字,可,学习的却是老内容,所以,才称为新数,这是个跟老的数字没有冲突的一种新学习资料。”
“圣上,不可,据说,这是一种从胡族那里传来的数字,叫什么阿拉伯数字,我们泱泱大唐,怎么能够学习胡人的数字呢,再说,这种数字,有我们的数字的优美么,所以,臣反对学习这个东西,民间,也应该禁止这数字的传播,而宫中,就更加的不应该了,希望陛下自重。”
“你!”
这是一个王姓的奏事官,御史,属于闻言奏事之类。
也就是说,他奏事,不需要事实,就是自己编造的,都可以在朝堂上说出来,而此时,竟然成了急先锋,首先开始了反对。
李二就知道,这些世家,可不是什么善茬,这近一年来,他们可是一直都在想抓取李二的小辫子,终于,这辫子,算是抓到了,虽然,这个辫子,不是什么重要的玩意,可是,真的对他们世家,影响会很大。
要知道,数算这个学问,也许,会的人很多,可,这个所谓的很多是啥意思,大部分,都出自这世家里面,只有少量的,是处在勋贵,甚至富豪家庭。
而真正精通的,就是这孔师,好像都说不上精通,这自然是出自断句的麻烦了。
可,这新的所谓的阿拉伯数字,虽然,外面流传了很简单的一些,可,也让这些世家提高了警惕,他们,其实,已经算是把这些流传出去的,给学习精通了,如果说是不精通,也许,就通过了。
其实,这不但是杨乔的失误,也是李二的失误,起初,都哦没有重视,杨乔,则是没有想到阻力这一说,我想普及这数字,能有什么阻力。
而李二,则是想到了阻力,可是,却没有想到,如果,都不精通,那么,那世家,就是因为反对而反对,而找不出来怼奏的方式了。
可,现在,晚了,虽然还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不过,这世家,可是找到了奏对的方式了。
你这数字普及开来,我这世家的影响不就弱了么,他们还不知道拼音这一说呢,如果说,这拼音,再盛行了开来。
那么,这识字,几乎可以算是全民识字了。
可,为啥李二跟孔师没有提这拼音的事情呢!
就是担心这反对者的声音,这个,估计反对的更加严重,李二有可能会给气爆血管,所以,这个,则是打枪的不要,偷偷的进行。
拼音,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这是孔师第二次上门,不过,杨乔可早就给这孔颖达做了饭了。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TIAN……”
这次,他们到来,并没有在外面等待,而是老兵们直接就带着他们进入了院子里面,而且,走的线路,跟上次不同,可就是这线路不同,就有了上面所发生的事情。
在一个房子里,传来了念书的声音。
“这是什么?”
“回先生,这是娃儿们在上课,学的什么千字文,还有拼音啥的,郎君说了,如果这千字文跟拼音学好了,以后啊,就完全可以自学一下文字了,不过,这需要郎君亲自注音一下书籍,不然,还真学不来。”
“千字文,你听说过么?”
孔颖达有些纳闷,还有我不知道的东西,其实,杨乔在这里,也会纳闷的,千字文,你竟然不知道。
“孔兄,你是做学问的,也许,在你启蒙的时候,看不上千字文,启蒙过了,自然,就不会去注意这些启蒙的东西了。”
虞世南给孔颖达找着台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