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直接对一些年轻学子洋洋得意地吹嘘道:
“看出来了吧,我们分宜县的严兄之才即便不是才高八斗,但也远在诸位之上,诸位难不成还不相信此次府试案首不是我严衡世兄所必得?”
“得意什么,不过是会写几首好诗而已,文章好不好还不一定呢。”
“就是,这年头诗写的好照样名落孙山的人多了去了,也不缺你们分宜案首严衡一位,而且据说贵县父母官熊知县得罪了府台,以我看,别说是夺府试案首即便是中第也是难上加难吧。”
不少年轻学子依旧不服气地和窦顶争辩着。
窦顶则是佯装生气,给严衡和小严嵩争辩。
但心底里却依旧是高兴的不行,他自然知道这次府试,严衡和小严嵩必定会名落孙山的,但就因为严衡和小严嵩会名落孙山,他才故意大放厥词道:
“你们懂什么,不管你们信不信,我窦某敢断定严衡兄必定是此次府试案首,而小严嵩世兄则依旧是府试第二!”
众位年轻学子自然是不服气,都斜着眼看窦顶。
受窦顶的影响,这些年轻学子看见严衡和小严嵩也是斜着眼看,满脸写着轻视与不以为意。
严衡和小严嵩也懒得理他们,他这几日一直是和小严嵩深居简出,除了参加府试接下来的几场外,他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如何让小严嵩应试如何让文曲书斋继续借府试发财的上面。
而这些日子,知府王通也未曾好睡,他一直在利用自己堂堂知府的特权,在寻找着答卷中有“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这句的文章。
知府王通很担心严衡两兄弟直接枉顾自己出的题目而直接以自己告诉他的那句为题,那样他即便敢取严衡两兄弟也会怕被大宗师给发现自己在徇私舞弊。
但现在,知府王通没有发现答卷中没有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为题的答卷,这让他很是松了一口气,并暗叹这严衡不愧是能把自己和他恩师算计进去的人,果然是个少年老成的聪明之人。
不过,知府王通也没有打算让害的他现在提心吊胆过日子的严衡太得意。
他找出了四五篇含有“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句子或者类似句子的文章,且都决定放在录取名单里,到时候一并录取。
但知府王通还是选了两篇时文作为此次的府试案首和第二名。
而且这两篇时文就是严衡和小严嵩的。
知府王通也猜得出来这两篇就是严衡和他弟弟严嵩所作,不然不会这么巧的有论语里的原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但知府王通却是想当然地认为字迹比较好的那篇应该是严衡所作,毕竟严衡比小严嵩大很多,写的字自然要好些。
为了不让严衡太如意,知府王通便决定选字迹差点的那一篇为府试案首,而且在他看来,虽说字里行间少些底蕴,至少文章水平是很高的。
而字体写的比较好的那篇时文,即被知府王通认为乃是严衡所作的那篇则被知府王通判位了第二名。
知府王通不知道,就因为他这个阴差阳错的举动,让严衡再一次有机会获得府试案首这一荣耀。
这一天,正是府试放榜的日子。
整个袁州府的所有各县的儒童们早已是将府衙是围得水泄不通,都扬长了脖子,看着知府衙门的人放榜。
“哥哥,你说我会不会落榜啊”,小严嵩受这现场压抑的气氛的影响,整个人也开始也有些不自信起来。
“两位怎么可能落榜,两位世兄的才华,小弟那是钦佩已久,此次只怕不是案首就是前十!”
窦顶这时候不知怎么就突然又出现在严衡和小严嵩身后。
且在窦顶说了后,其身后带来的一些人便也跟着起哄起来:
“就是啊,窦兄说得对,以两位世兄弟的才华别说府试案首就是小三元也照样不能办得到,所以如今乡谊张彦特地在此见过严兄,还望严兄多多提点。”
其他县的年轻学子听了自然大为不爽,有直接出言不逊要争论一番的,也有暗自筹备着等到以后有空出去痛痛快快地玩一会儿的。
而这时候,榜文已经陆陆续续报了出来。
但让知府王通不会想到的是,他亲自点选的府试案首居然真的就是严衡,相反,而小严嵩却偏偏因为自己的字体写的太过端正而失去成为府试案首的机会。
但现在榜单已经写好,知府王通也不能再更改,他也只能接受严衡成为自己府试案首的事实。
府试公布的录取名次是从后面的排名往前面的排名开始公布,因而窦顶见第一张榜单没有严衡和小严嵩的名字时,心里自然是别提多乐意了,但在表面上,他还是在继续吹捧着严衡和小严嵩两兄弟。
他窦顶现在就等着严衡和小严嵩府试落第的那一刻。
第九十二章 府试案首()
严衡自然是不着急的。
先不说他已经跟袁州知府王通达成了交易。
自己和弟弟小严嵩能不能府试中第关系他王知府在此次被参劾的风波中能否保全官职。
即便是严衡自己写的那篇纪大奴才的八股文,其文采也应该比得了参加府试的一帮儒童。
不过,小严嵩并不知道他哥哥严衡已经保证了他府试必中的结局。
因而,在看见第一批府试录取名单里没有自己的名字时,小严嵩自然也就有些紧张。
毕竟小严嵩虽然年幼,但也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虽然勉勉强强的答完了卷,可他不得不承认自己写的并不如何。
尤其是第一场的时文,小严嵩为了照着哥哥严衡的意思,强行在思路流畅的文章中插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而使得他写的时文并没有平时写的那么出色。
现在,窦顶更是在一旁吹捧着严衡和小严嵩,一个劲地笑着说严家这是要高中府试案首的节奏。
小严嵩见此更是心里忐忑不安,他不知道一旦自己考不上,中不了府试,会不会被这个不停在这里吹捧哥哥和自己的窦顶笑话死自己。
甚至还有其他县的学子会不会变本加厉地奚落自己。
这时候,第二批府试录取名单贴了出来。
这一次是府试第十一到第五十名的。
严衡虽然知道袁州知府王通必定会录取自己,但他不确定王通会给自己一个怎样的名次。
因而,他还是好奇地挤上前去抬头仔细看起了榜单。
小严嵩也很紧张地踮起了脚尖,因前面的人太多太高,他踮脚也看不到,只得伸出手儿要严衡抱起他。
严衡便将小严嵩举了起来:“这批名单里没有你,你自己看看吧。”
“啊!”小严嵩本来是有些小幻想的,幻想自己写的文章或许还是入得了府台法眼的,前十虽不可能,但前三十是有望的。
但现在,小严嵩没想到自己哥哥已经直接说自己没有在这批名单里。
然后他自己又仔仔细细看了两遍,果然没有自己的名字,就更加一脸落寞起来。
窦顶一开始见严衡比谁都着急地挤上前去看榜单,便以为这严衡肯定也紧张了,也害怕自己中不了试。
然后,一想到严衡在最终得知他自己中不了府试时可能出现的失落与沮丧,窦顶就不由得想笑起来。
现在又见严衡弟弟小严嵩已经一脸落寞,窦顶想看见严衡失魂落魄的期盼之情更加强烈。
“两位世兄何必着急,以你们两人之才,是必名列前茅的”。
窦顶明着是安慰,事实上心里则巴不得知府衙门的人现在就把所有名单贴出来,他好早日看见严衡被在场所有考生嘲笑的场景。
严衡知道窦顶的心思,他不禁也玩心大起,故意顺着窦顶的意思答道:“鄙人也这么认为,作为分宜县的县试案首,岂能屈居在这十名以下?”
窦顶没想到严衡还有如此之自信,他巴不得严衡此时更狂妄些才好。
因而,窦顶便干脆鼓起掌来,大声叫好,对身后所有考生喊道:”你们听见了吗,严公子已经说了,他此次当在前十,不过依我看,府试案首非严兄莫属!尔等滥竽充数之辈如何能与我严世兄比!”
桂萼等考生见窦顶这么说是越发的不服气,忙说等着瞧。
这时候,第三批录取名单贴了出来。
小严嵩忙让哥哥严衡抱起他,他仔细瞧了半天,最终伤心落泪道:“哥哥,前十没有你!我们都没中!”
“呵呵,刚才是谁说必定在前十的”,桂萼则看见了自己排在第四,虽说不是案首,但能进前十也算不错,也就有些得意起来。
但不料,他的话刚一出口,严衡就拍了他肩膀一下:“桂兄何必急于说话,现在不过才公布了第四到第十而已,还没公布前三呢,虽说案首,严某不敢保证,但前三倒是有信心的。”
桂萼微微一笑,心里自然是有些不相信严衡的话的。
其他人也不由得哼了一声,都等着看严衡笑话。
窦顶此时也看见了自己的名次,刚好是第五。
这让他感到有些失落,他以为他凭着先知道考题信息是可以得案首的,却没想到只得了个第五。
而且居然还落在了这个叫桂萼的人后面。
但这时候,窦顶听见严衡这样说自己可能会前三,有些失落的心情瞬间好了起来,甚至很是称快,忙也附和着说严衡本就该得案首,即便不是案首也是前三。
被窦顶这么一吹捧,其他考生就更加鄙夷严衡的盲目自信。
“哥哥,你真能中前三吗?小严嵩是没希望了,哥哥你一定要要为我们严家争气哟”。
小严嵩看着严衡一脸失落地说道。
“不但是哥哥能前三,你也能在前三”,严衡对小严嵩说道。
窦顶没想到严衡还如此自信地相信自己能中前三,不但相信自己,还相信自己弟弟也能中前三。
这让窦顶越发期盼地想看到严衡和小严嵩面对自己落榜时的失落样子。
为了给待会看见严衡和小严嵩失落样子增强效果,窦顶继续吹捧起来:“是啊,两位世兄之才不中前三都说不过去,你们说是吧,哈哈哈!”
这时候,最后一张榜单贴了出来。
窦顶打开了折扇,且退到了一边,满脸期待地等着看严衡和小严嵩的笑话。
甚至,他还没来得及看清榜单上的姓名,就先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但谁知,窦顶等了半天却发现没有一个人跟着自己发出嘲笑严衡兄弟俩的声音。
窦顶很是错愕。
这些被自己调动起情绪的各县考生怎么突然安静了,这种时候不是应该好好奚落一番狂妄自大的严衡一番吗?
看着所有人都愣在原地,窦顶决定自己仔细看看名次。
这一看,他就发现严衡和小严嵩的名字赫然出现在前两名,而且案首就是严衡!
小严嵩果然看见了自己的名字在第二名的位置。
顿时,小严嵩高兴地手舞足蹈起来,很洒脱地和严衡击了一下掌:
“耶!没想到我还能中府试第二名!”
严衡也捏了捏小严嵩的小脸蛋:“我说是吧,应试不中前三,还有什么意义。”
窦顶觉得自己脑袋不够用了,他至始至终都没想到会是在这种情况。
倒是桂萼颇有风度地先站了出来:“恭喜严兄得中案首,令弟如此年幼便得府试第二,未来前途也不可限量,愚弟佩服!”
第九十三章 报喜()
窦顶此时是一脸懵逼。
看着榜单上的名次,他满口只知道喃喃道:“不对,这不对,怎么会这样?”
而这时候,严衡则走道了他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
“窦兄还真是神预言啊,说我严衡会中案首,没想到我严衡还真成了案首。”
而窦顶则是尴尬地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来。
窦顶哪里想到会是这种结果。
除了严衡和小严嵩,谁也不知道他窦顶此时的心情有多么痛苦。
窦顶本以为严衡和小严嵩真的会中不了,所以他才故意吹捧严衡两兄弟的。
但他没想到那位预先答应他不录取严衡两兄弟的知府王通竟然会录取了这两人。
而且还让他们包揽了府试前两名!
窦顶想不明白,自始至终也想不明白。
现在的他只想和知府王通好好算算账,算算怎么就让严衡和小严嵩中了府试!
已经没有脸在这里待下去的窦顶忙寻了借口就遁离了这里。
看着窦顶急匆匆地离开,严衡只是淡淡一笑。
对于这种喜欢心眼狭小,喜欢以他人的失败来建立自己的快乐的人,他也没有什么好感。
不过,能中府试案首,对于他而言的确是有些意外。
虽然,他也知道他抄的那篇纪大奴才的文章还是有一定水准。
如今既然过了府试,他和小严嵩便也就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童生。
临门还只差院试中第这一脚,他和小严嵩就能跨入士的阶层。
虽说他现在不过才十二岁,严嵩也才五岁。
不过,也正因为严衡和小严嵩的年纪小,使得两人即便中个府试也已让许多人称奇。
严衡年仅十二已连夺两元。
小严嵩不过是五岁孩童,却已中了府试,还是府试第二。
这种成绩也只有杨廷和那种十二岁中乡试举人的怪物能与严衡两兄弟相比。
老爹严准也已赶到了袁州府。
他已经知道了熊知县已经得罪袁知府,而自己的儿子严衡也参与进去的事。
因而,老爹严准对自己那两儿子中府试的事是没有抱任何希望的。
他今日来是准备着好好教训自己的儿子严衡的。
他想告诉自己儿子严衡,作为学子,就应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别去掺和官场上的事,要不然不但很可能会举业不成甚至还会性命不保。
虽说为了帮助熊知县击败知府王通,他也配合了自己儿子严衡联合欧阳家在分宜县演出了一场万民挽留知县熊绣的戏。
但这并不意味着老爹严准内心里就支持严衡这样的行为。
“捷报桂公讳萼,蒙袁州知府王老爷取中为成化二十年袁州府府试第四!”
这时候,外面传来了报喜声,严准仔细一听却不是自己的儿子,内心里更失落了一层。
尽管他不断告诫自己别指望自家两小子能在这次府试中中案首。
“捷报张公”
接着又是喜报。
老爹严准又情不自禁地听了片刻,依旧不是自家两儿子。
老爹严准的心情很失落,也很愤懑,内心里不停埋怨着严衡就不该去参与熊知县的事。
恰巧的是。
这时候,严衡和严准正朝他走了过来。
一见是老爹严准。
小严嵩先撒开了脚丫子跑了来,依旧还有孩童天性的小严嵩伸出手就要老爹严准抱抱,急不可耐地要告诉自己父亲自己中了府试。
不过,老爹严准现在也没心情疼自己小儿子。
看见大儿子严衡面带微笑,看上去很平和,对于府试很无所谓的样子。
他顿时就来了气。
老爹严衡当即就拖下一只鞋来,顾不得形象就朝严衡身上打了过来:“混账小子,我让你狂,告诉你多少次了,别以为中了个县试案首,你就是聪明天下第一,没事瞎掺和官老爷们的事干嘛,今天不让你长长记性,你老爹我就愧对严家的列祖列宗!”
严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