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反应奇快,身子一挨地,便一骨碌站了起来,一声暴喝,像头豹子一样向前蹿去,打算将套索扯断。
“刷刷刷!”四、五根白羽箭深深地插入他脚前的泥泞大地中,他被迫停下了脚步。
王伦大喝一声:“还不住手?!非要丢了大好性命吗?!”
那悍夫魏定国猛地抬头四顾,紧握双拳、两目圆睁、神情凶猛。但当他看清周围的情形,他的气势渐渐颓了下来。
四周四、五十名张弓搭箭的骑士正瞄准了他,任他泼天本事,此时再妄动,只会让自己的身上多出几十个血窟窿眼。
而那些刚刚追随自己反击的士兵们,大多身上已经中了数箭,或已然毙命,或在忍痛呻吟。
“喂!兀那汉子!可是魏定国?”天太冷了,王伦拿起酒囊,仰脖喝了一口。
“哥哥!这等凶险奸诈之人!留他作甚?!一刀杀了!”吕方恼他耍伎俩,差点要了王伦性命,提着刀气冲冲地奔了过来。
王伦赶紧一撩腿,下马迎了上去,,笑道:“这人我佩服!有急智、有胆量、有武勇,在刚才那个情形下还能做出打出如此反击,实在难得!”
那魏定国原本怔在那里,听了王伦的话,略微有些吃惊,抬头看了他一眼。
“哥哥!你别上前去!这人心思歹毒,莫又要假意投降,暴起伤人!”吕方见王伦向那人走去,忙挺刀将他护在自己身后。
“哈哈!他不是没伤着我吗?我自保还是绰绰有余的!想当年在西军的时候,与夏国人激战,我也是几进几出啊!”
魏定国听说王伦说起曾在赫赫有名的西军卖命,忍不住又抬头盯着他,对王伦竟然有了几分敬意和好奇。
英雄惜英雄,好汉敬好汉。刚才王伦那一刀反应敏捷、刀法纯熟、臂力强劲,绝非泛泛之辈,要不然也不能将他那杆硬枪凌空斩断。
“好汉接着!”王伦一扬手,离了一丈远将酒皮囊扔了过去。
魏定国也不客气,把手接了,把皮囊塞子拔掉,咕噜咕噜灌上一气,微辣的酒水从嘴角溢了出来,一缕酒香在凛冽的寒风中被吹得很远。
他贪婪地蠕动着喉头,直到将整囊酒喝得一干二净,抬起手臂用衣袖擦了擦嘴角,大咧咧地道:“认赌服输!俺输了!”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昂藏七尺男儿,一身万人敌的本事,不为国开疆裂土、抵御外侮,而早早枉死于山贼之手,岂不可惜了?!”
魏定国是个聪明人,他见事情有转圜余地,顿时顺杆往上爬,叹道:“可惜俺魏定国没甚机遇,,未能到边关走一遭,否则靠俺手里这本事也能封妻荫子哩!有识货的,俺这身本领也愿意卖与他。”
“哈哈!魏将军若有心入伙梁山,与兄弟一起共创大业,我保证你将来‘五子登科’!”
魏定国一见自己有了生机,岂能忸怩犹豫,赶紧叉手道:“小将被擒之人,万死犹轻!若得容恕安身,实为万幸,为头领牵马坠蹬,在所不辞。”
“这就完事了?”王伦还以为自己需要费一番口舌说服这勇将,没想到魏定国对于投降这事毫无心理障碍,异常配合,导致事情进展如此顺利,他倒有些没反应过来,一时怔在那里。
魏定国又想了一下,好奇地问道:“五子登科?头领是想给俺请个有名的西宾先生。。。。。。”
“哈哈!在我这里,五子登科是位子、银子、女子、房子、轿子样样俱全、件件满意!”
第一九七章紧锣密鼓()
王伦不想只一战便又降服了神火将魏定国,对于这战更填信心。
看吕方、郭盛打扫完战场,于是下令道:“兄弟们都吃了点干粮,喝了点水,休整有了一会儿了。咱们这就出发,还有一场好戏呢!”
王伦这边阻截官军只是第一步,第二步还有晁盖追杀合后的韩韬,至于回归青州城的呼延灼也有萧嘉穗带着凌振、孙立、栾廷玉几个等候。
看着忙忙碌碌的梁山众人,王伦心头感到一阵温暖,他觉得自己能在梁山上来回周旋、投机倒把,最大的后盾便是这些兄弟,彼此精诚团结,关怀有加,给予了对方最大的支持和信任。
实话说,这几天的来回奔袭对人和马的体力消耗颇大,是人都想多歇一歇,哪怕能吃口热乎的也好啊。
“好!现在就开拔!”杨林扳鞍上马,一挥手,十余骑向前蹿去。
他们是这彪马军的斥候,每次行动前,他们都要提前出发,前出二、三十里打探敌情,放哨警戒。
刚刚这阵袭击打了魏定国一个措手不及,但是单廷圭和彭杞等人马却没有损伤,因而还要小心。
柳絮般的雪花又开始大片大片地飘落,萧萧西风又开始肆虐。苍茫洁白的大地上,千名全副武装的骑士正在如风地向前奔驰,宛如一条势不可挡的巨龙。
马蹄翻飞,溅起一阵阵细细的雪沫,远远望去就像一团白雾。随风上下飘摇的披风,扑闪扑闪地扇动着,气流将片片雪花不断地向空中抛洒,像一只只蝴蝶在披风上下追逐。
王伦在收拢俘虏,忙着准备迎战的时候,围剿梁山的主将呼延灼也在想着如何破敌。
说实话,能当上这个统兵出战的主将,实在出乎于呼延灼的意料之外。要知道,自高俅上任以来,自己可从来没有往高俅门下送过贿赂——官场的规矩,不跑不送,降级使用;只跑不送,原地使用;又跑又送,这才能提拔重用。
自己将门之后,心态自高,对高俅这等走野路子出身的佞幸之臣,天生的便瞧他不起,焉肯奉承其门,贻路人之笑,蒙祖宗之羞?
谁成想,自己不跑不送,不但没有降级,反倒被高俅提拔重用,赋予了带重兵剿剧寇的任务——难道说,自己错怪了高太尉不成?其人竟是个有作为的?
等在梁山脚下败了一阵,呼延灼早就忘了这些想法。等得了慕容彦达帮助,再次领兵攻打二龙山,呼延灼也使出了十分本事,要报答慕容彦达的知遇之恩。
原本呼延灼还想等打下二龙山,自己带兵再征梁山,没想到不等他去找王伦,王伦则带人又到了青州城下。
因为呼延灼还想着要围剿梁山,因而十分宝贵自己的兵马,他虽然着急回援,但是统领大军在后。
不过董平是来帮忙慕容彦达的,又夸下海口要立功再求娶程婉儿,于是格外卖力气。在祝彪带领青州子弟兵快马加鞭赶路的时候,也脱离了呼延灼,独自上路。
这也是呼延灼有实无名的悲哀,手下除了韩韬、彭杞和儿子呼延钰,连亲信也无几个。好在单廷圭知晓轻重,没有跟着董平。祝彪冒进。
祝彪的一千马军轻装回援青州,不惜马力,一路狂奔,花了一天两夜的时间终于赶到了青州城北门下。
平日作为重骑兵使用,注重的是马的承载力和冲击力,如此高速长途的奔袭并非这些马军的擅长,平时也未做过这方面的训练。
这一路跑下来,骑士们一个个身子骨都快颠散架了,苦不堪言、怨声载道。眼看着青州城近在咫尺,想到即将要发生激战,不由自主地打起十二分精神,准备做殊死一搏。
······························································································································································································································
三日前,青州城下梁山人马却是王伦统领。二经过商议,最后决定,由萧嘉穗、杨志、鲁智深、李逵。凌振等围攻青州。王伦则亲率其他兄弟两千步兵,一千骑兵向二龙山回青州的要路上进发,步兵则由武松统领。
在先头部队开进以前,萧嘉穗先行派遣了鼓上蚤时迁混进城去打探消息。时迁回来从怀里取出一张纸来,递给萧嘉穗道:“这是小弟从知府的府邸里拿出来的,这是慕容彦达向东平府求援的文书回执。”
时迁心目中的“偷”就是“拿”。
萧嘉穗展开文书,上面写道:
近来贼寇屡犯天兵,甚为猖獗。青州军马单薄,一旦贼寇临城,恐城池不能保守,望大人速发援兵来保卫青州。
青州知府:慕容彦达
其下则是程万里的回书,云云:东平兵马都监以然赶往,必定大败梁山诸人……
萧嘉穗一看文书,知道这是个极好的攻占青州的机会。
帐下杨志是军官出身,与呼延灼又打过交道,此时道:“青州城高池深,若是官兵据城而守,我区区四千兵马又无攻城器械,想要破城恐怕万万不能。”
萧嘉穗微笑道:“哥哥莫要担忧。如今青州领兵之人是呼延灼,此人在我梁山泊大败败一场,丢了近万人马,深怕朝廷降罪,急于立功恕罪,所以才去打二龙山。如今我梁山人马兵临城下,他还有援兵,定然不肯死守城中。到时候青州城内空虚,我们趁机抢城,破之也不难。”
杨志听了点头道:“我等与呼延灼交手数日,也觉其性情越来越急躁,此乃兵家之大忌。不过此人手段了得,颇具领兵之能,要胜他也殊为不易。”
萧嘉穗微微一笑道:“小弟倒是有一计,可以先败他一阵。若是运道好,说不定就能一举破城。”
此言一出,不仅杨志,连鲁智深也问道:“兄弟有何计策?”
他们都知道萧嘉穗智计百出,但是还不曾亲眼领略。
萧嘉穗掰着指头,缓缓道出一条计策来。
整个下午城外的梁山人马都在对着城中百般辱骂,做着各种挑衅动作。青州将官看在眼里,气得是七窍生烟,多次要出城厮杀,都被慕容府当了回来。
眼看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主将与慕容知府都道,城外的贼人就要收兵回营。没想到那些梁山人马却好像失去了耐性,疯似的朝城门冲了过来。慕容知府连忙让城上向下射箭。
如此反复,梁山人马渐渐看着力竭。
。都来读
第一九八章下青州()
一阵箭雨下来,梁山贼人人仰马翻,纷纷向后逃跑。后面几个贼首模样的人气急败坏,又将贼人赶回来攻城,可是还没等摸着城墙又被射了回去,如此几个来回。
经过这几次交手,慕容彦达对梁山的戒备心已经降低,看着城下大笑道:“贼人气势衰落,正是诸位立功之时。等呼延将军回来,一举将这伙贼寇剿灭。哈哈!”
慕容彦达在城楼上,站得高看得远,早见两条长龙杀了过来。两杆帅旗,上书“祝”“董”二字,再看那衣着打扮,知道是朝廷兵马。
随即慕容彦达吩咐道:“诸位将官紧守四门,马军第三将准备接应两位将军入城。”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呼延灼还没回来,但是回来祝彪和董平,慕容彦达的底气也足了。
却说董平在二龙山下功亏一篑,不曾建立功勋,此时回援青州却憋了一肚子气。
他这一票人马都是精锐,此时奔行百里也精神抖擞。再看祝彪人马也是绵延不绝,人数上较之梁山人马只多不少。
反观梁山的喽啰们累了半天,刚刚又被城上箭雨射的灰头土脸的,哪里还有勇气厮杀,连忙撒腿就往后跑。
本来董平还想入城,这时见了梁山兵马落败,想要捡个便宜。“祝将军,且随我破敌!”
这董平艺高胆大,又心高气傲,竟然连与他同级的祝彪也指挥起来。
那董平见梁山贼军败退,连忙驱兵追赶。祝彪见董平招呼,却不着急跟进,只见董平一路追了三四里,梁山贼人连大营都不要了,只是漫山遍野的跑。
看到此时,祝彪虽然奇怪,但是见梁山惨败,又有董平的榜样,祝彪也催促手下出击。
那城上的慕容彦达见祝彪和董平刚来,梁山就兵败如山倒大喜过望,也跟着催促道:“诸军杀出去,毕其功于一役!”
董平在前追杀了个把时辰,不仅梁山的贼人在山野间奔散的差不多了,祝彪官兵的步军也远远的落在了后面。
董平让几个青州的将官在后面领着步军捉拿四散的贼兵,自己却引着一千马军紧紧跟在梁山的几个头领后面穷追不舍。
梁山的大头领鲁智深,大光头一个,骑一匹大白马,好认的紧。其余杨志,脸上有胎记,李逵则是大胡子莽汉……
又追了半个时辰,逃与追双方都进入了一条狭窄的山道,道路两边林木繁密,一股股白色的雾气弥漫在整个山林间,一直在眼前若影若现的贼人,忽然间消失了。
董平大惊,四面一打量,发现周遭林子安静得诡异,心知不好,连忙止住后边的部下道:“掉转马头,立刻离开此地。”
马军本在兴高采烈的追敌,突然之下接到掉头的命令,不免一阵慌乱,整个阵形乱哄哄的,不少人还被挤下马来。
忙乱之际,两边的密林中却响起急促的锣声,接着又是震天的呐喊声,前后左右漫山遍野好似伏有千军万马。官兵顿时慌成一团,想要夺路而逃,又被四面射出的厉箭射回来,几百人挤在方寸之地动弹不得。
虽然不见贼人杀上来,但是周围锣声呐喊声却一可也不得停息。官兵们惊恐的握着手里兵刃,互相你推我撞,不知是谁在紧张之下不甚将手中的兵器掉在地上。
钢刀砸在山石上的清响,震醒了不少短小的官兵,他们纷纷扔下武器,跳下马,跪在地上哭喊道:“大王饶命,大王饶命,不管我们的事,都是慕容老贼,呼延老贼逼我们的呀。”
这样一来其他也变得好无战心,纷纷下马投降。转眼之间山道上只剩下呼延灼一人还在马上。
董平见状额上青筋暴起,勒马打着旋,怒骂道:“无耻小贼,可敢出来与我一战。”
林中爆出一阵大笑。笑声过后,一个清朗的声音道:“董将军,你已进入穷途陌路,何不下马投降,还能留的一条性命。”
董平怒道:“藏头露尾之辈,也敢大话。如是好汉,光明正大与我决一死战,莫要拿诡计害人。”
那声音又笑道:“岂能不知两军交战,只求胜利,无所不用其极,何来诡计之说。将军急于求战,落于我的计算之中,其实不冤啊。”
董平脸色大变,胸口急促的起伏,又看了看周围面无人色的手下,悲呛叹道:“罢了,罢了。董平小视天下英雄,应有此败。”
董平此时知道中了梁山算计,胆战心惊,但是求生欲望催促,只得打马再战。
萧嘉穗这计略本来想用在呼延灼身上,没想到先到来的是祝彪和董平二人。不过好在二人已然中计,而且青州城里的兵马也被调动出来,都在萧嘉穗计算之内。
这时萧嘉穗见董平负隅顽抗,也不再手下留情,挥手间万箭齐发。董平麾下本来就没剩多少的马军死伤惨重。
不过就在萧嘉穗要让史进前去捉拿董平的时候,不想后面被樊瑞阻截的祝彪带人冲了过来,与董平合兵一处,往山下逃窜了。
萧嘉穗知道这一战不在杀伤多少人马,也不在捉拿住祝彪和董平二人,于是直叫史进带人追赶。自己则带人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