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桃红柳绿”、“使人思安丰”等轶事典故。
历任江夏相、江州刺史、尚书仆射等职,后进号镇西将军,都督豫、冀、幽、并州四州。其中,任豫州刺史十二年。曾于北伐中,得到传国玉玺。
逝后赠散骑常侍、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简。
代入身份:陈郡谢氏子弟。
谢尚,不在学渣历史知识范围之内。
嗡……
人才激活提醒!
谢奕,字无奕。东晋大臣。年少成名,出任县令、太守,与桓温交情深厚,桓温堪称其良师益友。
受桓温提携,官至安西将军、豫州刺史。
性格略粗鲁,喜饮酒,常逼着桓温陪其饮酒,以至桓温躲进夫人房间。
代入身份:陈郡谢氏子弟。
嗡……
人才激活提醒!
谢万,字万石。东晋名士,官员。年轻时才器出众,擅长展现自我,故颇有声誉。
二十岁时,既被征辟,却推辞不受。后被会稽王任命为从事中郎,谢万头戴白纶巾,身披鹤氅裘,足穿木屐,一副名士做派,与会稽王长谈。
后出任吴兴郡太守。谢奕病逝,谢万升任西中郎将、豫州刺史、假节、监司豫冀并四州军事,领淮南太守。因不善统兵,致北伐兵败。
留下“裂目相争”之典。意指谢万器量小,若有人说其能力差,他能瞪爆眼珠。
代入身份:陈郡谢氏子弟。
“咦?”刘芒不禁轻呼一声。
此次五星召唤,附带四人。这前三个,刘芒都不熟悉。
但是,刘芒却发现两个有趣的事。
其一,这三人都是陈郡谢氏子弟。
其二,这三人都做过豫州刺史。
这豫州刺史,被陈郡谢氏承包了啊!
附带最后一人,是否也是陈郡谢氏子弟?是否也做过豫州刺史?会不会是谢氏子弟中,最为耀眼的谢安、谢玄之一呢?(未完待续。)
第1075章 难道是谢家专场()
嗡……
人才激活提醒!
刘芒只看了一眼,便不禁抚掌。
哈!
这次召唤,是陈郡谢氏专场啊!
召唤的是谢家姑娘,附带的前三人,都是谢氏子弟。这第四个,竟然也姓谢!
谢石,字石奴。东晋将领。早年历任秘书郎、黄门侍郎等职,善统水军,因抵御前秦有功,封兴平县伯,后升任尚书仆射。
前秦天王苻坚派遣大军南侵,谢石任征虏将军、假节为东晋军前线统帅,率谢琰、谢玄等,与苻坚战于淝水,这便是著名的淝水之战。
见前秦势大,谢石畏战,欲坚守拖延。谢琰、谢玄力主迎战,而终大破前秦军。
淝水之战,虽被谢琰、谢玄光芒掩盖,谢石也是功不可没。迁中军将军、尚书令,进封南康郡公。后,迁卫将军,加散骑常侍,尚书令如故。
聚敛钱财,生活奢华。逝后,朝廷念其战功,未以彰功记过的“襄墨公”为其谥号,而仅采用彰显其功的“襄公”谥之。
代入身份:陈郡谢氏子弟。
果然是谢氏专场。
和前三人不同,谢石未任过豫州刺史。不过,看人才简介,较几个兄弟,谢石更出色一些。
竟然没有谢安和谢玄,刘芒失望。
对哦!也许还有额外附带人才呢?
果然!
系统再次发来信息!
额外人才激活提醒!
谢安,字安石。东晋著名政治家!
哈!
谢安现身!
和几个兄弟相比,谢安的介绍里,多了“著名”二字,可见非同一般!
少年时,既闻名于上层社会。却不追求名利,屡次拒绝朝廷征辟,隐居会稽郡东山,与王羲之等清谈游玩于山水之间。
后,谢氏家族在朝为官者尽数逝去,谢氏家族权势渐衰,谢安年过四十,方出仕为官。历任桓温征西司马、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
陈郡谢氏家族,随着谢安登上历史舞台,而走上巅峰。
忠心于司马氏,机智镇定面对桓温,致使桓温放弃篡位念头。
桓温死后,谢安以竭力忠心而获重用,逐渐执掌朝政。后被任命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封建昌县公。
淝水之战,谢安虽未亲临前线,却是东晋军总指挥。在一片哀声中,镇定自若。
捷报终于传来,正在下棋的谢安,却不动声色,继续下棋。至棋局结束,方舞跃而起,以致
碰断木屐屐齿。
淝水之战的胜利,谢安声望达到顶点,进拜太保。谢安上疏请求北征,晋孝武帝授其都督扬、江、荆、司、豫、徐、兖、青、冀、幽、并、宁、益、雍、梁共十五州军事,加假黄钺,其余官职如旧!
谢安病逝后,晋孝武帝闻讯,在朝堂哭吊三天,赐棺木、朝服一具,衣一套,钱百万,布千匹,蜡五百斤,追赠太傅,谥号“文靖”,追封庐陵郡公。葬礼规格与桓温相同。
谢安多才多艺,善书法,通音乐。性情闲雅温和,处事公允明断,不专权树私,不居功自傲,气度非凡。
治国有方,顾全大局,以家族利益服从于王室利益。被称为“江左风流宰相”、被赞“中国历史上有雅量有胆识的大政治家”。
功勋斐然,一生留下成语轶事典故难以计数。最为人熟知的就有东山再起、一往情深、前倨后恭等等。(有关谢安成语典故,若一一列举,足矣写上几十章,作者简而略之,不水章节,节操天地可鉴!)
代入身份:陈郡谢氏子弟。
“……”
看完谢安的简介,刘芒不禁肃然起敬。
召唤的人才超过百人,谢安的简介,是最长的。
可是,刘芒看得最认真、最仔细。
谢安的才能卓越、品行出众,吸引了刘芒。
刘芒自己并未意识到,随着经历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成熟,他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以前的刘芒,看到这种长篇介绍,早就不胜其烦,翻篇而过。
而今,刘芒却能仔细阅读品味。不知不觉间,从这些历史贤能的简介中,吸取到宝贵的知识和营养,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和品行……
嗡……
还有?!
额外人才激活提醒!
谢玄,字幼度,也称谢羯、谢献武、谢车骑。东晋军事家。
谢安、谢玄一起现身!
召唤次数,已经难以数清,但这次,刘芒最是激动,最是兴奋!
好嘛!
果然是陈郡谢氏专场!
刘芒让自己稍稍平静一下,再看谢玄的简介。
虽然没像谢安那样,冠以“著名”,但军事家的一个“家”字,足以证明谢玄的地位。
谢玄自幼聪明,深得叔父谢安器重。长大后,才能显现。起初,和谢安一样,推辞了朝廷几次征召。后来被桓温辟为掾属,受到桓温的礼遇和器重。
正值前秦苻坚势力强盛,多次侵扰东晋边境。朝廷征召良将,谢安任人不避亲,推荐了谢玄。与谢玄素来不和的大臣,也不禁感叹谢安冒触犯众怒之危险,举荐亲侄子,乃英明之举。
得到对手的认可,谢玄之能,可见一斑。
谢玄被授以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大量招募顽强勇敢之人,许多名将,都投身其军中。
谢玄组建统领的队伍,百战百胜。这便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精锐部队之一,东晋北府兵!
谢玄率领北府兵,屡次击败苻坚的前秦军。因功,进号冠军将军,加领徐州刺史,封东兴县侯。
淝水之战,东晋以八万兵马,迎战号称百万的苻坚前秦军。
前线主将谢石畏战,谢玄力主主动进攻。并劝得对手苻坚,后撤前秦军,让开河岸,进行决战。
趁前秦军后退混乱之机,谢玄等带领八千精兵,渡过淝水,冲击敌人。前秦军大乱,苻坚中箭。前秦军溃败,自相践踏,落水而死者竟堵塞了淝水!
此一战,前秦军损失过半,东晋军缴获军械、军资、珍宝堆积如山,牲畜骆驼等十万余头。
孝武帝下诏加授谢玄前将军、假节,谢玄坚辞不受。朝廷赐其上百万钱,上千匹彩绸。
淝水之战后,谢安主导、谢玄为先锋都督,东晋接连收复失地。谢玄被授以都督徐、兖、青、司、冀、幽、并七州军事,封爵康乐县公。
英年早逝,逝世时年仅四十六岁。追赠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献武。
唐代设庙享奠古代六十四员名将、宋代庙享七十二名将,谢玄均位列其中。
代入身份:陈郡谢氏子弟。
“谢玄……北府兵……”
刘芒又是一阵感慨……
等了一阵,系统终于再无消息。一次召唤,现身七人,全部来自陈郡谢氏!
在刘芒的召唤史上,无有前例……
家族式召唤!
空前的召唤!
刘芒感慨,兴奋……
突然,刘芒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未完待续。)
第1076章 无人不想分杯羹()
这次召唤,很有趣,也很奇怪。
竟然是陈郡谢氏家族专场,有趣。
奇怪的是,除了召唤人物外,附带和额外附带的人才,竟然全部直接激活现身。
附带人才现身,可以看到人才简介,一目了然。
尤其是谢安、谢玄两人的简介,很详细,看着就很过瘾。
可是,刘芒却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
以往召唤,附带或额外附带的人才,总会有几个不立刻现身。
根据经验,那些没有立刻现身的人,通常身份比较特殊。而附带和额外附带的人才中,最终能归附自己的,也通常出现在未立刻现身的人才中。
而这一次,附带人才全部马上现身,是不是意味着,这些人才都有了归属?!
别人倒没什么,谢安、谢玄要是都归心其他诸侯,损失就太大了!
刘芒想找系统询问,但是他克制住了冲动。
不是几年前的懵懂少年了,遇到问题,刘芒更习惯自己思考、自己解决。
冷静下来,回头仔细研究人才信息,刘芒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附带人才的代入身份,全部是陈郡谢氏子弟,而不是某州某地官员将领。这就是说,这些人才,虽然激活并现身,但他们并未归附于任何人。
还未投靠任何诸侯,那么,每一个诸侯,都有征辟他们的机会!
这不止是几个人才的问题。
袁术治下之地,是中原最富庶、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之一。
袁术已至穷途末路,刘芒已决意要将其剿灭。
周围的诸侯,一定早已意识到这一点,也一定会在剿灭袁术的过程中,力争分一杯羹。或是地盘、或是人口、或是声誉。
陈郡谢氏,虽然还未达到后世顶峰,但在中原一带,尤其在陈国的影响力极大。
如何能与之建立良好的关系,对于笼络中原世家,尤其是陈国的贵族世家,都大有益处。
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绝对不能落后。要抢先出手,与谢氏建立良好关系。
只是,陈国现在袁术控制之下,来往不便。必须派合适之人,赶去陈国,与谢氏沟通关系。
刘芒沉思片刻,命人连夜找来陈矫。
陈矫陈季弼,虽相貌平平,但气度不俗,善于辞令。陈矫在扬州豫州徐州一带,颇有名气。
而且,陈矫和豫州世家,素有往来,正是合适人选。
第二天清晨,陈矫便启程赶往豫州陈国。
陈矫刚走,刘伯温的传书飞至,称已初步拟定对寿春作战的方略,希望能当面向刘芒汇报。
刘芒决定,在嵩山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对寿春作战的方略。
朝廷事定,刘芒与世家集团、卿大夫集团的关系,达到空前高度,已完全掌控朝权。
暂时离开洛阳,也可借机观察小皇帝和那些尚未暴露的异己,是否会有反弹。
参与嵩山会议的,除刘芒杜如晦外,以颍川、南阳军政大员为主。
包括刘伯温、王守仁、岳飞、王忠嗣、高熲、常遇春。
另外还包括驻防司隶的徐达、傅友德。
司隶东部一带防务,暂由檀道济、王彦章负责。
朝廷事务,自有司徒赵温、司空钟繇主持。
少府卿李鸿章、尚书台左右仆射房玄龄、张居正、御史中丞寇准等各司其职。
京都洛阳的防务,也必须加强。
洛阳周边的军务,由卫将军长孙无忌统领,虎贲中郎将高长恭、洛阳将军程咬金协理。
安排好诸事,刘芒出发赶往嵩山。
……
刘芒预料得没错。
随着袁术覆灭进入倒计时,周围诸侯的目光,纷纷投向这块肥肉。
袁术治下,最受关注的,不是人口超过两百万的汝南,也非伪汉朝廷所处的扬州九江郡,
而是陈、梁这两个诸侯国。
和袁术接壤的诸侯包括兖州曹操、徐州刘备、江东孙策,以及陈留张邈和荆州刘表。
张邈实力太弱,只求自保,而不敢有其它奢望。
荆州刘表,经历豫章惨败,萎靡不振。
而曹操、刘备、孙策,均不是安分守己之辈。
不过,曹操刘备,都极富战略眼光。孙策在政治和战略上,虽稍显粗糙,但江东人才济济,麾下能臣谋士众多,足以弥补小霸王之短。
曹刘孙三家,虽对袁术的地盘垂涎欲滴,但他们对当前的形势,都有清晰的认识。
刘芒化解朝廷危机于无形,接下来,一定会对袁术动手。
刘芒的胃口大,首要目标,一定是与其治地关联最紧,同时也是人口最多的豫州汝南郡。
而寿春所在的九江郡,已被刘备攻陷大半。
汝南,刘芒势在必得。
九江,刘备已经叼在嘴上。
其他人想打这两地的主意,势必要得罪刘芒和刘备。
想要在诸侯林立、形势错综复杂的中原立足,基本原则就是多交盟友,少树强敌。
孙策的大本营,在长江以南。
小霸王现在的主要任务,是积极发展,巩固战果和现有地盘,并无立刻进军长江北岸企图。
但是,江北事务,孙策也不会视而不见。
即便不能直接涉足,也要适当插手,为自己谋求更多利益。
而曹操和刘备,想得更多。
他们既想获得更多地盘,又不想轻易得罪周边诸侯。
因此,他们把目光,更多地集中在陈国和梁国两地。
……
陈、梁两个大诸侯国,立国近四百年。地处中原富庶之地,疆域广大,绝非那些以一地甚至一座城池为国的小诸侯国可比。
因陈国梁国在大汉帝国中的地位特殊、存续时间长,两国国民的归属感,比其他小诸侯国强烈得多。
正因如此,袁术虽然能以强大的军队占领两国,却始终不能彻底征服陈梁两国,两国臣民始终不承认寿春伪汉朝廷。
袁术气恼,但因两国地处战略要地,袁术不敢用强。无奈,只能任由两国在其治下自治。
占领,不等于拥有。
这就是陈梁两国最特殊之处。
曹操、刘备看中的,就是这一点。
袁术曾经强大,占领而无法拥有两地。
刘芒现在强大,占领也未必就能拥有两地。
谁能拥有这两地,不取决于占领者,而取决于两国臣民的选择。
能影响两国臣民选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