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他们这点人手,莫说是夺取潼关,怕是还没接近关城,就会被射成一具具尸体!
夺取潼关,绝无可能。
进攻潼关,毫无意义。
与其毫无意义跑去潼关送死,兵卒们宁可躺在秦岭脚下,并不舒坦的草地上。
对于历经磨难的他们而言,躺在这里饿死,就是莫大幸福!
甚至,连史进都泄气了。
一个多月时间。
翻山越岭。
人员折损过半,原本近千人的队伍,仅剩下五百多人。而且,几乎人人身上有伤。
吃野菜,喝凉水,风餐露宿。
手下兵卒,个个面黄肌瘦。蓬头垢面、衣不遮体。
已经无需考虑这支队伍的战斗力,因为压根就没有了!
在史进看来,这支队伍去潼关,只能成为西凉军的笑柄,对于提升敌人的战斗力,倒是有不小的作用。
但是,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邓艾!
“哎……兄弟们,最艰难之路,我们已经走过!哎……为何要功亏一篑?哎……为何不作最后的努力,赢得更大的胜利和……哎……荣誉!”
邓艾的舌头,着实不适合动员讲话。
好好的鼓动之词,被他“哎、哎、哎”地,搞得气势全无。
将士们没被邓艾说动心,反而觉得更疲惫了。
“荣誉……没用,有顿饱饭……还行。”
“我也想……最后努力一下……但是,我饿……”
将士们的反驳,有气无力。
史进毕竟是将领,觉悟高。
见兄弟们萎靡不振,史进急了。“喂!你们……能不能……别给咱洛阳军丢人?”
“大郎将军……我们也不想……丢人。但,我们腿软……站都站不稳……”
“就是哦……大郎将军,你不饿?”
史进很想硬撑着,给兄弟们做个表率。
可是,他的肚子,不争气地咕咕叫了起来。
邓艾也饿。
只是,穷苦出身的他,饿习惯了。
虽然,邓艾很有军事天分,但这毕竟是他第一次带兵。
邓艾还有很多话要说,但是,不争气的舌头,把好多激励鼓舞的词儿,都堵在嗓子眼里。
邓艾憋得满脸通红,急得直用拳头砸自己的腿。
李卫揉着磕肿了的膝盖,一瘸一瘸走到邓艾身边。
说实话,李卫的想法,和将士们差不多。
但是,李卫毕竟在主公刘芒身边待过。
李卫本就机灵,耳闻目染,从刘芒和谋臣名将身上,学到不少东西。
觉悟高,想法也多。
更重要一点,李卫视主公刘芒为恩人,他绝不会做出不忠于刘芒之事。
李卫替邓艾做起思想工作。“弟兄们,我说句话,既然左右是死,为啥不死得壮烈一些,光彩一些?”
“我们也想……光彩,也想壮烈……可是……我们没有力气光彩壮……烈……”
“是啊……我们饿……”
绕来绕去,还是绕到没有精力、没有体力的问题上。
李卫无奈地瞅瞅邓艾,低声道:“邓小哥,真的不能怪兄弟们,我……不怕邓小哥嫌弃,我……也饿得没力气了。再不搞点吃的,真撑不下去了。”
邓艾情绪十分激动,说话更费劲了。
脸胀得绛紫,使劲挥了下拳头,才终于说出话来。“哎……吃的,有啊!”
“吃的在哪?!”
躺了一地将士们,全都撑起身子,瞪大了眼睛。有几个,还跑到邓艾身边,生怕吃的东西被别人抢了先。
“哎……搞啊!”
不是现成的吃食,弟兄们都有些泄气。
但是,总算比刚才多了几分精神。
其实,邓艾早就有成熟的想法。
只不过,邓艾表达费劲,说话习惯直达最终目的,而略过那些难以表达的中间过程。
将士们饿得前心贴后背,哪有力气和兴趣进攻什么潼关。
但搞吃的,却是他们的兴趣所在。
而搞完吃的,再进攻潼关,和直接进攻潼关,完全是两码事了。
……
邓艾下令,在秦岭脚下,容易被潼关守军发现的地方,点起不大不小的几堆火。
潼关守军发现火光,一定起疑,必然要派出小股队伍,查看究竟。
洛阳军将士们,埋伏在火堆附近。
这次伏击,堪称伏击战之经典!
将士们之安静,连身边的同伴,都察觉不到!
如此安静,除了训练有素、军纪森严外。最关键的是,劳累、饥饿,将士们连动一下手指头的力气,都舍不得用!
他们静静地埋伏着,调动出最后一丝力气,准备用来对付西凉军!
西凉军实在倒霉!
他们遭遇的,简直就是一群饿狼!一群捕猎失败就要饿死的饿狼!
西凉兵卒,就是洛阳兵卒的猎物!
西凉军纷纷被扑倒在地!
洛阳兵卒,杀死西凉兵卒,第一个动作,就是去掏西凉兵的粮袋!
洛阳兵卒,头枕着敌军的尸体,贪婪地咀嚼着……
嘴巴吧唧声,嗝喽嗝喽的打嗝声……
饿狼的力气,渐渐恢复了……
虽然没太吃饱,但对洛阳将士们而言,却是这一生中,最幸福的一餐!
李卫和伤情较重,行动不便的兄弟留在山脚下。
邓艾、史进,带上尚能一战的兄弟,换上西凉军服饰,赶去潼关!
邓艾的计划,简单,却极为有效。
赶来巡查的西凉兵卒,不仅带来了宝贵的食物,还带来了军服、旗帜、全套的装备,还有路传等通行证件!
这一个月来,潼关城里,补充了大量援兵,守城各部曲之间,互不熟悉。
邓艾史进带领队伍,大摇大摆,进了潼关!
邓艾时间把握得也极为巧妙,特意选择在黄昏时分。
此时,正是两军激战将歇,守城的西凉军,疲惫不堪,无心他顾。城上城下,忙着抬运尸体和伤兵,最为混乱之时!
邓艾史进趁乱在关城里,四处点火,抢下城门……
接下来的事情,邓羌都清楚了。
听史进和李卫介绍完,邓羌不禁对邓艾刮目相看。
这瘦小的家伙,还真有些本事!
“邓小哥,留在我这里吧!”
两人虽非亲眷,但毕竟同姓,邓羌有意重用提拔邓艾。
“哎……末将要去向主公复命。”
不识抬举!
邓羌心里有气。
不过,什么事情,也没有夺取潼关重要。
占据潼关,打开雍凉大门,关中平原,就在眼前!
再无险关要隘,邓羌要让以铁骑驰名天下的西凉军见识见识,天下最强大的骑兵,是什么样子!(未完待续。)
第0972章 捷报频传突闻噩耗()
潼关传来捷报,左冯翊、上雒方向的捷报,也随即传来!
薛仁贵、王濬,攻占临晋!
常遇春攻破上雒,虽然没能保住,但一把大火,焚毁了西凉军赖以固守的上雒城,也可算作大捷。
刘芒大喜!
临晋是首选战略目标!
在王猛策划的雍凉攻略中,临晋之地位,甚至排在潼关之前!
不是说临晋的战略地位高于潼关,而是综合战略位置、进攻难易、可能的损失等多方面因素,攻取临晋的得失,高于潼关!
……
潼关,关中门户,兵家必争之地。
历朝历代,无论是谁,策划雍凉战略,必定首先想到夺取潼关。
刘芒和众幕僚,亦是如此。
但是,潼关天险,绝非儿戏。强攻潼关的损失,难以估量。
刘芒和刘伯温杜如晦等人,还未疯狂。而是很理智地,将潼关攻略,摆在辅助位置,只为配合左冯翊战役。
但是,潼关、临晋捷报接连传来,刘芒和众幕僚真的要疯狂了!
夺取临晋、上雒,已是莫大惊喜,但还在预料之中。
而夺取潼关,实在太过意外!
刘芒不是没有想过,但他实在不敢相信,邓艾竟然真的完成了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意外的惊喜,来得太过突然,刘芒等人毫无准备。
刘芒急忙召集刘伯温、王猛、杜如晦,以及邓羌、张须陀等人,商讨如何调整雍凉战略、战术。
夺取潼关,关中平原门户洞开。
占据潼关、临晋,雍凉战略将变得更加简单。
但是,形势也会由此变得更加紧迫。
上雒城毁,潼关、临晋,两处战略要地失守,杨广李儒,绝不会善罢甘休。
杨林的主力,正向郑县、潼关方向赶来。
两军主力间的对决,不可避免。
而洛阳军的首要任务,是确保潼关、临晋安全。
要地既得,决不能再失。否则,之前的努力和牺牲,将付之东流。
……
潼关方面,形势最为紧迫。
潼关西侧关墙,尚未建好。敌人从西面来攻,洛阳军防御压力极大。
保卫潼关的战术,很快制定。
在潼关西面,构筑几座大营。
渭水南岸,构筑一营。由张须陀、高宠、杨再兴部驻守,与水军配合,保护潼关北侧。
秦岭脚下,构筑两营。一座由尉迟恭部驻守,一座由邓艾、史进部驻守。
邓艾手下没有兵马,刘芒从自己的宿卫部中,抽调祖逖部三千精兵,暂时划归邓艾统辖。
尉迟恭邓艾两部,互为犄角,保护潼关南侧。
西面,构筑一营。由邓羌、郭侃、周德威、哥舒翰部驻守,迎击西凉军主力。
……
刘伯温、王猛等人建议,潼关通道打通,战略战术的重点,应从左冯翊,转移至渭水沿岸的关中平原。
上雒常遇春部、左冯翊徐世绩部的战略战术,也应做出相应调整。
常遇春部,在上雒、蓝田一带,牵制了大量敌军,己方伤亡极大。应以休整为主,牵制为主,不得主动发动进攻,以免造成无谓伤亡。
徐世绩部,在保证临晋安全,黄河水路畅通的前提下,尽快肃清夏阳、郃阳一线敌军,向渭水北岸一带集结。
待时机成熟,在郑县一带,集结骑、步、水军主力,与西凉军决战!
战略调整大方向已定,众人开始研究关键细节。
院子里,突然传来喧哗声。
门外,当值宿卫统领杨文广喝道:“主公等正在商议军情,任何人不得打扰!”
“小杨将军,我真的有紧急情况,要当面禀明主公啊!”说话者,是水军王濬部的小校史阿。
“我去看看。”婉儿起身走了出去。
片刻,婉儿折返。
婉儿背对房门,屋里光线昏暗,但婉儿眼中,闪烁的泪花,清晰可见!
刘芒心头一紧,大步走了过去,一把夺过信报……
刘芒的手,在颤抖……
屋内,众人小心地互相看看,没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也没人敢发问……
刘芒的喉结,耸动了一下,努力控制着情绪,冲众人摆下手,快步走入后堂。
“夫人,何事?”杜如晦小心地问道。
婉儿以手掩嘴,泪水扑簌。“勇、勇三郎……阵亡……”
“谁?!”邓羌噌地站了起来。“勇三郎?王伯当?!”
婉儿哽咽着,跑进后堂。
史阿怯怯地站在门口,不知所措。
邓羌又追问一句,史阿才懦懦地点点头。
“怎、怎么可能……”邓羌无措地搓着手,粗大的关节,发出嘎嘎的响声。
王伯当阵亡?
邓羌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
河东盐池群豪,王伯当的地位,远不及晁盖、单雄信等人。
但是,若论人缘,三山五寨,大到盐枭把头,小到挑夫喽啰,只要提起勇三郎的名字,谁都要挑下大拇指!
邓羌大步走到史阿面前。“三郎怎么死的?!”
邓羌的样子,极为吓人,好像史阿就是杀害王伯当的凶手一般。
“中、中乱箭……而亡……”
“我问你是谁下的手!”邓羌吼道。
史阿并不了解详情。“……呃……是李傕的队伍……”
杜如晦少年老成,走了过去,劝邓羌道:“邓帅,战争难免伤亡。”杜如晦让吓傻了的史阿出去候着,史阿赶紧退了出去。
“唉……”邓羌重重叹口气。“我知道!可是,谁阵亡都好,为何偏偏是勇三郎?可惜啊!”
邓羌和王伯当,都出身盐池,两人早有交情,突闻噩耗,自然难以接受。
张须陀是弘农世家子弟,和盐池群豪没有交情。
而且,当年群豪盘踞盐池,和张须陀的老家仅隔一条黄河。
盐池群豪,走运私货、抢占地盘,常常火拼械斗。黄河两岸世家、百姓,不胜其扰。
因此,张须陀和王伯当、史进等,虽同在主公刘芒麾下为将,但他对盐枭出身的将领,并无好感。
张须陀淡淡地道:“亡于阵前,将者归宿。某倒觉得,伯温先生、景略先生该去劝劝主公,不能因王将军阵亡一事,耽误雍凉大略。”
王猛摇摇头。“伯当豪侠,主公最重情义。突闻噩耗,难免心痛。吾等劝慰,只会加深主公之痛。”
“是啊。”刘伯温也摇摇头。“张将军放心吧。主公重情义,但更知轻重。吾等进去聒噪,不如让主公安静片刻。”(未完待续。)
第0973章 鄱阳湖水战开启()
上官婉儿不敢打扰刘芒。
守在门口,不停地擦拭着眼泪。
屋里,刘芒盘膝坐在席上。
头,深埋胸前。
刘芒的心,很疼!但是,刘芒没有流泪。
时迁之死、李秀成洪宣娇之死,都让刘芒心如刀绞。
王伯当追随刘芒,虽然比时迁和李秀成晚,但刘芒对王伯当的感情,丝毫不比时迁、李秀成差。
起兵七年多,阵亡牺牲的将士,多达数万。
其中很多人,跟随刘芒已久,感情深厚,有如兄弟。
但是,王伯当最是不同。
王伯当豪迈潇洒,其性格,和刘芒有很多相似之处。
王伯当之死,带给刘芒的伤痛,更大!
刘芒不愿相信,但他知道,亲如兄弟的将士们的离去,是他无法回避,而且要一直面对的现实。
……
静坐良久,刘芒紧闭双眼,使劲摇了摇头。
长吐一口气,睁开双眼。
努力控制着,不让泪水滚落。
刘芒伸手拿出铜镜。
这段时间,忙于军务,刘芒很少将铜镜带在身上。
召唤的人才牺牲,系统都会发出确认信息。
虽然知道没有可能,但刘芒还是抱着一丝幻想,希望神奇的系统,能否认这一噩耗。
划开铜镜,只有系统发来的,悼念王伯当的一词《江城子》:
河东豪侠勇三郎
左挽缰,右提枪
神箭裂风,铜钱响叮当
光明磊落英雄气,滴水情,永不忘
忠肝义胆王伯当
古道肠,义满腔
银枪耀眼,斩将闪寒光
马革裹尸谈笑事,揪心痛,泪双行
……
刘芒终于从后堂走出。
双眼泛红,薄唇紧闭。
“主公。”众人急忙起身,微躬施礼,以示安慰。
“克明,代吾拟一道命令给懋公,执行既定战略战术。想办法,换回三郎遗体。”
杜如晦起草了命令,唤入史阿,交代清楚。
史阿接了命令,行礼退出。
“回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