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要取濮阳、陈留?”王猛盯着地图,并不敢确定自己的判断。“濮阳陈留,虽可作为进军中原的跳板,然这两地,突出于袁绍的根据地之外,与冀州联络通道漫长且狭窄。”
“嘿嘿……”刘伯温狡猾地笑了,“我倒是希望袁本初走这一步棋。如此,我军随时派军东插,便可切断其退路,濮阳陈留便孤悬于冀州之外。”
房玄龄道:“濮阳陈留,是曹孟德起兵之地。被吕布张邈占据,始终耿耿于怀。袁绍若要夺此二地,曹孟德怎能答应。”
刘芒也猜不透袁绍的企图。“袁本初总不能对曹孟德用兵吧?”
刘伯温道:“曹孟德近来屡屡不听袁绍这个盟主的话,袁绍对其用兵,并非没有可能。”
众人商议良久,大多数人认为,袁绍还是对濮阳陈留用兵的可能性较大。
濮阳陈留二地,位于司隶东部偏南。如果袁绍夺取这两地,便可阻断刘芒与曹操之间的联系,也将彻底阻断刘芒向东发展之路。
如果这样,刘芒将面临东有袁绍,南有袁术,西有西凉军,北有匈奴的局面。四面毫无拓展可能。
相比较而言,目前的形势,吕布张邈占据濮阳陈留,作为刘芒治地与其他诸侯之间的缓冲,更加有利。
必须设法阻止袁绍。
宿卫来报,荀彧求见。
赈灾粮食运输是大问题,近来,荀彧不断往来兖州和司隶之间。
荀彧求见,也许和冀州兵马异常调动有关。(未完待续。)
第0645章 袁本初突然出兵()
荀彧果然是为此事而来。
袁绍给曹操写了一封信,措词是上级对下级的口吻。要求曹操,整合兵马,协助冀州军,攻取濮阳、陈留。
刘芒冷笑一声。“我提供的粮食,是用来赈灾的,不是供兖州打仗的!”
荀彧忙道:“刘太尉莫要误会。刘太尉雪中送炭,曹公感念,兖州百万灾民,也对刘太尉感恩不尽。兖州灾情未解,曹公绝不会动兵。”
“如此甚好。不过,若袁本初夺了濮阳、陈留,司隶与兖州之间通路便被阻隔,黄河水路,也在冀州控制之下,赈灾粮道,便彻底阻断。”
曹操和荀彧所担心的,也是这一点。
刘芒道:“我会给袁大将军去信,声明赈灾乃当务之急,奉劝其不要擅动兵戈。”
“曹公也有此意。”
“不过,文若啊,袁大将军的性子,你比我清楚。单凭孟德与吾两封书信,难有效果。若想让其彻底放弃南下的念头,希望孟德能与吾一道,早作准备。”
荀彧清楚,刘芒的意思是,两家去信劝说袁绍的同时,要做好动兵阻止袁绍南下的准备。
……
用武力威慑,阻止袁绍进攻濮阳陈留,曹操不能不谨慎对待。
内阁重组一事,曹操向着刘芒说话,已经引起袁绍的不满。
如果和刘芒一道,以武力威胁袁绍,就是彻底放弃袁绍,与刘芒结盟。
以目前袁绍的实力,曹操不愿如此。
但是,兖州灾情,离不开刘芒的支持。而且,曹操也不希望袁绍染指兖州。
袁绍是天下实力最强的诸侯,随着公孙瓒的覆灭,袁绍已彻底没了后顾之忧。
一旦濮阳陈留落入袁绍之手,曹操的兖州,就将成为袁绍下一个目标。
从曹操的角度考虑,最希望的是袁曹刘三方,暂时保持目前的局面。
“文若,濮阳陈留,弹丸之地,焉能容下袁本初之心?一旦袁本初涉足河之南岸,必将进一步扩张。而孟德的兖州,是其扩张路上,最大的绊脚石。此中关键,文若不会不懂。”
刘芒进一步道:“孟德与袁本初虽有盟约,但我说句玩笑话,盟约就是用来撕毁的。”
荀彧终于点点头。“某回到兖州,一定向曹公说明厉害。只是,荀某担心,袁本初进攻濮阳陈留受阻,会对我青兖之地用兵。兖州之地,尚有百万灾民未曾安置,实在无力抵挡冀州大军。”
“文若放心,请带话给孟德。只要孟德与吾保持一致立场,冀州若敢进军青兖,吾一定起兵相助孟德。”
“荀彧一定把刘太尉之意,全部转达。”
……
不到万不得已,要避免和袁绍展开大战。
但是,如果袁绍仗势妄为,只能以武力对之!
为了应对咄咄逼人的袁绍,并州和司隶的军事部署,相应作出调整。
为了便于调度指挥,暂将并州上党各部,划归司隶方面统辖。
传令并州副都督苏定方,做好雁门、太原一带防御。
命司州副都督徐达,准备几套用兵方案,以应付袁绍方面的可能变数。
同时,刘芒也密切注意兖州方面的赈灾情况。
包拯办事认真,赈灾粮食的发放、最终用途,一笔一笔记录,定期报回洛阳。
曹操治下的灾情,实在严重。不仅是刘芒提供了赈灾粮食,北海孔融,徐州刘备,也支援了少量粮食。即使这样,兖州军中用粮,还是削减了近一半。
……
展昭奉包拯之命,赶回洛阳,带回一个好消息!
青州兖州一带,桑树又结果实!
桑叶可养蚕,而蚕丝是重要的纺织原料,中原大地,遍种桑树。
桑树果实是桑葚,味甜,但有些许怪怪的味道,百姓很少食用。
而现在正值粮荒,桑树再次结果,堪称救命果实!
小皇帝刘协闻听消息,既感惊奇,又有些恐慌。
“桑树本该夏季结果,如今已至秋末,桑复结葚,非时而果,吉乎?凶乎?”
刘芒心里暗暗叹息,人命关天的时候,还考虑吉凶?
“陛下,夏季也好,秋季也罢,桑葚能救吾大汉百万民众之性命,便是大吉。”
司空钟繇进言道:“然也。桑复结葚,并非首见,史书多有所载。而今,中原粮荒之时,恰逢桑葚复结,乃我大汉国运绵长,永不衰竭之兆也!”
钟繇有学问,他如此说,刘协方才安心。
……
好消息刚到,坏消息紧随而至!
冀州,出兵了!
出乎所有人预料,冀州突然出兵,抢占了青州平原郡治所平原县!
黄河横穿平原郡,平原县位于黄河北岸。
受实力所限,曹操抢占平原后,把主要兵力投放在黄河南岸。
因为蝗灾,曹操和刘芒走得近了。辅政三公调整,曹操又帮了刘芒大忙。
曹操知道,袁绍一定对自己不满。但是,谁都没料到,袁绍竟突然对平原用兵。
夺取幽州,袁绍缴获数千匹军马。
这次奇袭平原的先锋,正是颜良、文丑两路骑兵。事先毫无征兆,从巨鹿出发,突然奔袭平原。
平原县寥寥守军,还没反应过来,已成了冀州军俘虏。
冀州十万步兵,同时行动。
鞠义部,迅速进入冀州南部,清河国甘陵。其目标不言而喻,隔黄河而望,不足百里的兖州东郡东阿!
袁绍亲率主力,进驻冀州与兖州交界的魏郡元城县。此处,向东可以威胁东阿,向南,可进攻濮阳。
曾经的发小、兄弟、盟友,一夜之间竟成对手!这,正是乱世特征之一。
再霸道,也需要给出征战的理由。
袁绍进攻平原之前,秘密联络了平原王刘硕,假借平原境内灾民哄抢世家大户之机,以保护平原王及世家贵族的名义,进驻平原。
冀州军并未南渡黄河,而是在黄河沿线,逐渐展开部署。
曹操有些慌了。
徐州失利、濮阳失利,曹操都能坦然面对。但袁绍的冀州大军压境,曹操真的有些发慌。
实力,本就弱于袁绍,且又正值饥荒。此时交战,兖州必败!
不战,则要屈服。
曹操不肯!
一面调集队伍,严防黄河南岸要地东阿、临邑、高唐等地,急命荀彧,再赴洛阳去见刘芒。
刘芒,是目前唯一能依仗的力量。而刘芒曾有承诺,一旦冀州对兖州用兵,刘芒将起兵支援。
曹操只能祈祷,刘芒信守承诺……(未完待续。)
第0646章 大战即将打响()
荀彧赶往洛阳的途中,刘芒已收到冀州动兵的情报。
袁绍出兵的目的,世人皆知,既为了教训曹操,也为涉足中原。
刘芒和众幕僚关注的,是袁绍大军下一步的行动。
现在,冀州军全部驻扎在黄河北岸,没有南渡,众幕僚分析原因有三。
其一,袁绍号称,受平原王邀约而出兵,理由牵强。如果没有恰当的理由,贸然南渡黄河,必然遭到各路诸侯谴责,而失去大义。
其二,冀州军集结近十万众。如此大规模的部队,南渡黄河,并非易事。冀州军一定是等待冬日到来,黄河冰封,便可一路坦途南下。
至于进军黄河南岸的理由,无需刘伯温王猛这种人,刘芒自己都能给袁绍找出理由。
黄河南岸,还有众多有名无势的诸侯王。只需效仿平原先例,秘密联络,许以重利,一定还会有诸侯王发出“邀请”。
其三,冀州军也有所忌惮。
袁绍要教训曹操,不能不考虑刘芒。
袁绍只知道,刘芒和曹操频繁联络,但刘曹关系到底如何,袁绍并不清楚。
屯兵黄河北岸,大造声势,借以试探刘芒的反应。
……
分析清楚袁绍的目的,立刻做出决策。
决不允许袁绍南下!
在朝中,向代表袁绍一方的士孙瑞等人施压,要求袁绍立刻从平原撤军。
朝廷施压,是必须履行的程序。但是,要想让袁绍知难而退,施压绝对不够。
只是,真的要对冀州开战吗?
众幕僚齐齐望着刘芒。
刘芒果决地道:“袁本初要看我们的态度?好!就让他看看我们的决心!”
“对!”众幕僚同声道。
与天下第一诸侯掰手腕,很爽!
但是,以目前的实力,想一战击垮袁绍,还没有可能。
这一仗,要打得巧。
既让袁绍感觉到疼,感觉到威胁,又不至于逼得他穷凶极恶。毕竟,现在的主要矛盾,是袁术的伪朝廷,而非袁绍。
刘伯温提醒:“这次与袁绍开战,必须将老曹拖下水,使其与袁绍彻底决裂。有曹操携手,从西、南两个方向牵制,袁绍以后才会有所顾忌。”
“对!和荀文若明言,若要我们出兵,兖州必须出兵。曹孟德取平原,我们趁势收取河内东部。”
收复河内东部,是刘芒的心愿,也极具战略意义。
河内东部,紧邻袁绍的大本营魏郡。
河内最东部的荡阴,距袁绍的治所邺城,不过几十里路。
收复河内东部,既可对冀州产生直接威胁,又能缓解上党方面的压力,有效缩短防御战线。
河内,一直作为首要战略目标。夺取河内的战术,早拟定了几套方案。命令徐达,最后细化。
而与袁绍开战,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要办。
面见并说服小皇帝刘协,然后在朝会上,征得大多数朝臣的同意。
袁绍,不是流贼盗寇,不是立了伪朝廷的袁术,不能说打就打。
袁绍此次兴兵,理由虽然牵强,但在程序上,却很难让人挑出毛病。
在出兵平原的同时,派人上奏朝廷。
袁绍披上道貌岸然的外衣,行为虽然无耻,却尽显老辣。
他不想背负目无天子和朝廷的恶名,而刘芒若是处理不当,反倒可能背负骂名。
刘芒出兵,也要找一个理由,
身为首辅之臣,争取皇帝和朝廷的支持,才能师出有名。
如果抛开皇帝和朝廷不顾,任意妄为,那就无异于董卓。长此以往,也一定会落得董卓一样的下场。
朝廷方面,以杨彪为代表的世家集团,已基本倾向于刘芒一方。争取大多数朝臣的支持,没有问题。
杨彪、钟繇、赵温等人,由长孙无忌、李鸿章等人联络,刘芒连夜进宫,面见小皇帝刘协。
……
已近子夜,洛阳北宫,崇德殿内,灯火依旧。
刘芒和小皇帝刘协,相对而坐。
袁绍很重视出兵平原,刘协已经得到消息。刘芒反复劝说,刘协依然犹豫不决。
“皇兄,袁大将军出兵平乱,是应平原王之请,且已奏报朝廷,无有不妥啊。”
小皇帝也许太幼稚,也许心知肚明,却故意为袁绍开脱。
现在,不是计较刘协内心想法的时候。
“陛下,蝗灾并非少见之灾。自光武帝中兴,我大汉疆域内,共发生蝗灾三十一次。而建武二十八年,天下一百零五郡国,受灾八十;永初五年,天下十三州,九州泛蝗;熹平元年,七州受灾。”
一提起这些大灾,刘协又眼泪汪汪了。“我汉室江山,为何命运多舛?”
“陛下,臣要说的是,历次大灾,灾民均数以千万计。百姓无所食,饥寒交迫,难免生出祸端。若每一次灾民生事,都起兵镇压,时至今日,我大汉疆域内,还有臣民吗?”
“呃,皇兄所言极是,袁大将军,此番行事过于操切。”
“陛下,与历次蝗灾相比,今年之灾,波及区域不大。赈济及时,且桑复生葚,更是大大缓解了灾情。恰在此时,袁大将军出兵,这哪里是镇压暴乱?明明是有意生起祸乱!”
“本初不至于吧?”
“钦命的赈济使包希仁,每日一报,兖州灾情虽重,但局面始终在控制之下。平原本是曹孟德统领之地,几十个灾民哄抢大户,一县尉足以弹压,何劳冀州兴起十万大军?”
“啊?冀州兴兵十万?奏报上说,只派了几千人啊!”
“陛下,弹压人不足百的灾民,用派出数千兵马吗?冀州十万大军,虽没渡河南下,但屯集于司隶周边,随时可以发难。到那时,袁本初所要的,绝非小小的平原,而是整个中原之地!”
“……”刘协无语。
“陛下若再犹豫,恐怕,来年今日,陛下就不会待在洛阳,而是邺城!”
刘协不禁打个哆嗦。
困居长安的经历,现在回想,刘协仍心有余悸。他不想再去长安,也不想去袁绍的邺城。
“好吧,朕,即可拟旨。”
“谢陛下!”
……
终于说服刘协。
有皇帝和大多数朝臣支持,朝中袁绍一党,虽极力阻挠,也无济于事。
准备就绪!(未完待续。)
第0647章 并冀两军全面部署()
袁绍敢对青州用兵,准备自然十分充分。
一统幽冀后,兵力更加集中。
平原,颜良文丑两部数千轻骑。
甘陵,鞠义部,两万五千步卒,随时可增援平原、威胁兖州东阿。
元城,袁绍亲统五万精锐,东可进攻兖州,西可支援河内。
另外,太行山东侧,与并州相通的几处要隘,也驻有重兵。
井陉县,高干部马步兵两万,防并州太原。
涉国,淳于琼部五千兵马,防并州上党。
河内,袁谭、韦昌辉部,原有马步军两万。为防并州军进攻,最近又命高览率部一万,进驻河内。
除此之外,邺城还有两万精兵,可随时支援涉国、河内。
……
河内东部,是袁绍地盘的突出部。
是并州军的目标,也是冀州军重点防御地区。
河内东部,地域很大,但北部,是太行山余脉,只有河内南部,沿黄河一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