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昭烈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昭烈帝- 第3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告示贴出的第一天,没有一块土地成交。

    天色渐晚,那些被派过来的官吏们也有些失望,开始张罗着收拾桌椅,准备回家睡觉。

    正在此时,一支十余人组成的马队远远从南边过来,见到这幅景象,不由得放慢脚步,缓缓从预设的道路上通过,唯恐踩踏了界桩和齐齐整整的白灰线条。

    片刻之后,一名文士打扮的中年男子翻身下马,向那些正在收拾桌凳的吏员们问路,随即攀谈了起来。

    “原来是这么回事。”听了吏员们的解释,中年文士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随即再度微笑着答谢,向不远处的洛阳城纵马而去。

    “这人说是荆州来的士人,怎地操着一口西北边地的口音?”望着那些人远去的背影,那名又是指路,又是抱怨今日差事的老吏员不由得心中纳闷。

    这一行人一路北行,在横跨洛水的浮桥上啧啧称奇了片刻,便毫不停留地来到了城东的馆舍,凭着路引入住之后,那名中年文士又独自一人出门,在华灯初上的街道上游荡起来。

第832章 酒街 夜市() 
由于受地形限制,洛阳城是历史上稍有的小城,方圆数里的高大城墙之内,仅仅容得下皇宫和一些重要建筑,在遭遇董卓纵火烧城的浩劫之前,三公府邸、太仓、武库、金市和一些贵族宅邸都在城中,在刘备重修洛阳城后,也只是把以往歪歪扭扭的不规则城墙变成了方方正正,并没有把这些功能性建筑全部迁了出去,反而又划出土地,为朝廷各部门修筑办公场所。

    城里挤得满满当当,国子监、集市、甚至用于接待各地派往京城官员的馆舍这些,就都被规划到了城东的郭区,按照蓟城那边积累下来的先进经验,搞起了商业街、酒街这些刺激消费的娱乐场所。

    那些尚未被开发利用的土地上,大多都盖着茅舍,供各地进京的士子、秀女,以及陪同他们前来的族人居住,这些人非富即贵,根本无法忍受茅舍中的闷热环境,白天还好,一到傍晚,一条条灯红酒绿的街道之上、道路两旁的酒肆、饭庄之中,就满满当当的全是客人了。

    其中,东三街上的诸多酒肆,凭着长途跋涉运送来的幽州美酒、精美到令人眼花缭乱的酒具、花费重金请来的幽州音乐学员的乐师,很快就成了人们趋之若鹜的热门场所,每日里都会因为争抢桌椅而发生的口角,有时候还会爆发小规模武斗。

    此起彼伏的治安事件令司隶校尉赵风不堪其扰,好几次进宫谒见刘备,希望重启宵禁制度,还洛阳一个安静的夜晚。

    然而刘备压根不打算这么做,反而兴致勃勃地询问起几起斗殴的战况。

    “宵禁就没必要了,这么热的天,连朕都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想要找几个人陪着喝冰酒呢,更何况他们住在茅舍之中,更是闷热无比。”

    “洛阳是京畿重地、天子脚下,那些人彼此殴斗,简直目无王法,传出去恐怕有损皇家威严。”

    “让他们去斗,你只管秉公执法,该抓的抓,该打板子的打板子就好,只要别闹出人命就好。”

    “可是”

    “没什么可是,这些人放弃家中优渥的生活跑来洛阳吃苦,本就满腹怨气,斗一斗,泄泄火也是好的,假如他们之间安然无事倒不是好事,八成是憋着劲要跟朝廷斗呢。”

    见刘备态度坚决,执意要把城外变成转移矛盾、宣泄怒火的场所,赵风便也不在固执己见。

    不就是让麾下士卒们多值夜,多轮岗巡视吗?

    “对了,还有一事,不知陛下如何看待。”赵风正要告退,却又想起了另一桩让自己头痛的事情,“国子监中的生员们也多有每日混迹在酒肆歌坊,乃至通宵达旦的,就在昨日,臣还接到报告,说是有生员酒醉之后掉入道旁沟渠,险些溺死在半人高的积水之中。”

    “国子监的生员?”刘备眉头微微一皱,怒色一现即隐,语气又回复了平静,“不管他们,想怎样就怎样,这么多人,总是有好有赖。”

    赵风抿着嘴不说话了。

    在他看来,朝廷出资出场地设立国子监,就是为了给国家筛选精英,培养预备官员,各地士子纷至沓来,除了求富贵之外,绝大多数人也都是怀着一颗报国之心。

    能够通过国子监考试的都是才智出众、前途无可限量的年轻人,如果在灯红酒绿中迷失自我,对国家、对自己,都是极大的损失和遗憾。

    “依臣之见,还是要将这些事情告诉康成先生,请他多多约束那些生员。”赵风想了想,再度提出建议。

    “康成先生从北海到幽州,再到洛阳,门下出了多少士子,这种事情不知道见了多少,你所说的,只怕他早就知道了。”刘备笑着摇了摇头,“朕会让仲达在国子监内贴告示,劝诫生员们自重身份,至于他们听不听,还是要看自己。”

    国子监不是普通书院,教出来的生员也不是普通士人,而是国家的预备官员。

    假如有人考进了国子监,就以为可以高枕无忧,荣华富贵唾手可得,那他可就大错特错了。

    教学之外顺其自然,不干涉生员的个人生活,尽量让所有人显露本性,并对其品行进行观察和评定。

    这是国子监创办那一天起,刘备、卢植、国子监的第一任祭酒郑玄等人就确定下来的基本方针。

    毕竟这些人之后要在朝廷和地方上做官,其中佼佼者在经历磨练之后,甚至会成为国家的重臣,缺乏自制力、无法抵御欲望、需要别人耳提面命才能老实的家伙是绝对不能要的。

    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的,才有资格成为国家的栋梁。

    至于那些仗着家中的钱财,肆意挥霍青春的,若是能看懂告示背后的用意,幡然悔悟还好,若是看不懂,继续厮混堕落,一年之后也就只有卷铺盖走人的下场了。

    “既然陛下早有定夺,臣便不多说了。”赵风俯首道。

    ******

    夜幕下的东三街仍是人头攒动,满街都是五颜六色的灯笼和招牌,欢笑喧闹声和丝竹之声不绝于耳,在公元二世纪这个时代,恐怕世界上绝大多数地方的白天都没有如此繁华的景象。

    熙熙攘攘的人流之中,三名年轻人左顾右盼,仿佛是有些不适应这种场合。

    “这就是传说中的东三街夜景啊,果然名不虚传。”看着眼前热闹非凡的场景,徐庶不由得瞪大了眼睛,“比白天路过的时候喧闹多了,难道这些人都是昼伏夜出?”

    “有那么大的日头顶在脑袋上,白天出门不得热死,再说了,热得睡不着觉,还不如出来饮酒作乐呢。”庞统说着话,眼神早已经飞到了距离自己最近的一家酒肆里,喉咙不由得有些发痒,“要不然我们也进去喝两杯?”

    这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越说越是兴奋,但最终,理智还是战胜了美酒的诱惑,让他们的头脑冷静了下来。

    明天一早还有课,他们来这里见识了夜景,顺便吹了吹晚风,已经是不错的消遣了,没必要再浪费时间和精力。

    二人过足了眼瘾,正准备转回国子监的生员宿舍,这时候庞统才意识到,从刚刚开始,蒯祺就一直都没有说话。

    “子安,你怎么都不说话?”庞统望向蒯祺,发现对方的神色有些异样,便疑惑地问道。

    “你们跟我来。”蒯祺不由分说,拉着二人便向前走去。

第833章 毒士入京() 
在蒯祺的引领下,庞统和徐庶二人装作是被灯红酒绿迷乱了双眼,饶有兴致地游荡在街道上,不住地左顾右盼。

    片刻之后,他们便顺着蒯祺的眼色,看到了坐在一家酒肆的临街座位上,端着一杯刚刚被送上桌面的桂花酒,同样在四下里打量的中年文士。

    “子安认得此人?”徐庶有些纳闷,正要转头询问,却不想那名中年文士恰好转过头来,与蒯祺来了个四目相对。

    “走走走,被发现了。”从对方那略显惊讶,又似笑非笑的表情上,蒯祺瞬间意识到自己已经暴露,连忙拉着庞统就转身离开,消失在人流之中。

    望着蒯祺等人的背影,中年文士失笑着摇了摇头,专心致志地对付起了面前的美酒。

    蒯家的三公子居然也在洛阳,而且还呼朋唤友地招摇过市,生怕别人认不出自己吗?

    快步穿过两三条街道之后,蒯祺他们才停下脚步,这时候庞统和徐庶才来得及询问,刚才他们看见的是什么人,居然能把蒯祺吓成那样。

    “那是宛城张绣手下的人。”蒯祺惊魂未定地说道:“贾诩,贾文和,你们听说过没有?”

    “那就是贾文和?”徐庶瞬间瞪大了眼睛,忍不住想要回去再看一看。

    当年董卓乱政,被王允吕布等人联手诛杀,数万凉州边军群龙无首,又不能被王允所容,几乎要各自逃散,返回凉州。

    关键时刻,正是这贾诩出谋划策,将各自为战的凉州军六大校尉联合起来,一口气反攻长安,重新把持住朝政。

    毒士之名,也随之传遍了司隶和周边地区。

    在长安盘桓半年后,贾诩便销声匿迹,再次出现在世人视线中,已经是跟随六大校尉之一的张济离开关中,南下荆州,与荆州牧刘表展开激战了。

    张济在攻打穰城时被流矢所中,不治身亡,荆州军方本以为这支远道而来的部队会拼死一搏,却没想到,贾诩帮助张绣掌控住全军之后,力排众议,孤身前往襄阳,说服刘表等人,竟然不费一兵一卒,就帮张绣成为了宛城的主人。

    这支军队的军费军粮都是刘表负担,张绣需要做的,仅仅是名义上臣服于刘表而已。

    自此之后,张绣对贾诩更是言听计从,荆州上下也对贾诩的本事大加赞赏,这三年来刘表数次试探,想要将其招致麾下,只可惜都以失败告终。

    庞统和徐庶都是荆襄之地的年轻才俊,耳目并不闭塞,对贾诩的大名早有耳闻,听蒯祺这么一说,顿时心痒难耐,想要再回去看看。

    “那他又是如何认得子安你的?”庞统慨叹两句,旋即皱着眉头问道。

    “当年张绣身故,贾文和前来襄阳,不但刘使君将其奉为上宾,蔡德珪,家兄等荆州重臣也曾经邀请他到家中设宴款待,小弟也有幸与其交谈了几句。”蒯祺不无骄傲地说道。

    蒯祺不是个喜欢吹牛的人,听他说得言之凿凿,庞统便心中有数,确认之前看见的中年文士正是贾诩。

    “那他来到洛阳,是为了什么?”徐庶冷不丁地问道。

    三人齐齐沉默不语。

    如果他们所想不差,也就是说,朝廷在不断抛出香饽饽,与地方大族搞好关系的同时,也准备对荆州动手了。

    贾诩出现在洛阳,应该是代表张绣来的,那个家伙在韬光养晦两年,恢复元气之后,决定要反水了。

    一路无语。

    直到返回国子监的生员宿舍,蒯祺才关闭房门,点亮油灯,摊纸研墨,在不甚宽阔的案桌上奋笔疾书起来。

    “我要写信把这件事告诉两位兄长,让他们尽早做好准备。”蒯祺心中暗道。

    突然,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传来,紧接着,就是轻轻的叩门声。

    “谁?”蒯祺一惊,又舍不得墨迹淋漓的纸张,顿时慌了手脚。

    “我。”门外响起的是庞统的声音。

    片刻犹豫之后,蒯祺还是打开了木门,让好友进到这间方圆不过两丈的房间。

    ******

    第二日一早,刚刚从睡梦中醒来的郭嘉就接到了一条消息。

    宛城张绣的使者已经来到洛阳,按照之前的约定,跟他的下属接上了头。

    “来得倒是挺巧,赶在没有朝会的日子。”郭嘉嘴里嘟囔着,一边手脚麻利地收拾妥当,急匆匆地离开了家。

    由于贾诩是刘备当初指名道姓的重点关注对象,这一次又是悄然前来,所以郭嘉并没有大张旗鼓,半个时辰后,一架马车便载着他和贾诩进了皇宫,经过仔细的搜身,才来到刘备所在的御书房中。

    此时刘备也已经得到消息,见到贾诩,他的脸上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情,只是反复打量这位历史上有名的聪明人。

    “早在半年前,朕的人就曾前去宛城,跟先生和张绣有过联系,并且多次相邀,为何直到今日,先生才肯来洛阳呢?”寒暄过后,刘备似乎是漫不经意地问道。

    “张将军一向有拨乱反正,为国效忠之心,自从陛下遣使至宛城,我等便通过各种手段囤积粮草物资,厉兵秣马,静候王师南下讨伐刘表。”贾诩言辞恳切,俨然一副忠臣做派,“只可恨刘表对张将军颇有戒心,自从陛下即位以来,又在鲁阳、叶县等地增派兵力,盘查往来商旅行人,在下唯恐打草惊蛇,故而不敢妄动。”

    刘备斜眼与郭嘉交换一下眼神,无声地笑了笑。

    这些话半真半假,囤积粮草物资,不论出自什么目的,贾诩是肯定做了的。

    至于担心打草惊蛇,暴露宛城与洛阳的关系,就完全是借口了。

    贾诩真正在做的,不过是观望而已。

    自从孝灵皇帝驾崩以来,朝廷屡遭剧变,被边地武夫把持了近十个年头,期间的两个天子接连惨死,文武百官葬身于滔滔黄河之中,朝廷的威严降低到了极点。

    在许多人眼中,刘备这个依仗讨伐黄巾起家,在乱世中一步步走来,又自立为天子的家伙,跟董卓、李傕这些人一样,都是边地武夫,没什么实质性的区别。

    再加上刘备之前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都严重损害了世家豪强的利益,按理来说,是难以坐稳这个皇位的。

    直到国子监、御学堂和选秀,标志着朝廷向地方实力派伸出了友好之手,很多人才放弃了观望,积极响应起来。

    也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贾诩才会来到洛阳。

    “朕曾听段忠明提起,先帝东归之时路过弘农,饥寒交迫,衣食无着,还是先生坚持为先帝与文武百官奉送饭食,可有此事啊?”刘备不愿再纠结这些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东西,话锋一转,便聊起了数年前的事情。

第834章 把柄() 
“李傕郭汜把持朝政,祸乱天子,乃是草民一手导致,劝说段忠明奉送饭食衣物,不过是稍稍弥补心中愧疚,不足挂齿。”听了刘备略有赞赏之意的询问,贾诩脸上并没有什么喜色,反倒是迅速阴郁下来,语气颇为沉痛。

    “先生不是有官职在身吗,何必自称草民。”刘备笑了笑,继续询问道:“既然悔恨愧疚,假使再回到那个时候,先生又当如何?”

    贾诩稍一沉吟,起身离开座椅,再度匍匐于地,“不敢欺瞒陛下,当日王允独断专行,逼迫过甚,意图将数万凉州将士置于死地,草民虽才疏学浅,但也不愿让这些同乡之人束手待毙,仍将殊死一搏。”

    “先生倒是坦诚,谁的命不是命,凭什么要让人等死?”刘备大笑起来。

    董卓是个残暴无度的家伙,这一点无可置疑,但是,诛杀恶人的,未必就是好人。

    根据当年王泊的讲述,诛杀董卓之后,王允迅速向朝廷安插了许多自己的亲信族人,在朝堂上一手遮天,无人能违背他的意志,等到李傕郭汜等人率凉州边军攻破长安,大肆捕杀王允扶植起来的亲信,包括王氏族人都死伤惨重,乃至于太原王氏年轻一代几乎损失殆尽。

    再从一些李傕郭汜把持朝政之后外派到关中诸地的官员口中,刘备也了解了许多王允执政后的细节,在他看来,如果没有贾诩横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