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昭烈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昭烈帝- 第2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两年前天子遇害,全天下民众悲伤不已,诸侯纷纷为天子服丧,时至今日还没有出二十四个月的服丧期呢,袁术做出这种举动,无异于大逆不道。

    然而,正因为天子没了,朝廷也没了,各地诸侯互相征伐不休,与袁术有仇的曹操发布了讨袁檄文,却被吕布张邈缠住,腾不出手来对付他;另一位与袁术接壤的荆州牧刘表则是忙着剿匪、稳定自己治下广袤的领土,同样不愿多生事端,暂时保持着沉默。

    占据了扬州、淮南、豫州大部,还有张邈和吕布两位盟友,势力范围从江东一直延伸到黄河南岸,自称天子也没人能把他怎么样,乍一看,袁术仿佛还真有了割据一方,建立霸业的架势。

    偌大的议事厅中,刘备等人静静地坐在各自的座位上,反复端详着面前的情报,同时打量着别人的脸色。

    终于,有人咳嗽一声,打破了死一般的沉默。

    “听说袁术拿出了传国玉玺,借以宣称自己是天命所归,他的玉玺是哪里来的?”

    刘备抬眼望去,见发问的是田丰,便对这位德高望重的下属笑了笑,“听说是当年孙坚孙文台杀进洛阳,在城中一处废弃的水井里找到的,后来袁术扣押了孙氏家***迫孙文台交出了玉玺,一直藏匿至今。”

    “原来如此。”众人齐齐应道。

    有人打开了话匣子,其他人也纷纷开口,让气氛变得不是那么严肃。

    很快,这些人就得出了第一个共识。

    “我们必须高举讨逆大旗,对袁术及其党羽宣战,号召天下人联起手来,铲除这僭越之徒。”自从袁绍败亡,审配就没了施展军事才华的机会,此时叫得最为响亮,希望辞去渤海太守的职位,来到军中任职,参与对袁术的战争。

    “袁术是肯定要打,但此人党羽众多,疆域颇大,如果不能分而化之,只怕是要耗费很多不必要的时间和兵力。”沮授对此则有不同意见,认为要亮明旗号,再徐徐图之,惹得审配好一阵不快。

    其余众人要么支持审沮之间的一方,要么另外提出了意见,不知不觉,议事厅内就又变得热火朝天。

第693章 来搞事情的() 
经过几天的激烈讨论,刘备阵营最终达成共识,数十辆马车驶出邺城,奔赴不同的方向,一张针对袁术的大网徐徐张开。

    兖州,陈留郡,陈留城。

    太守张邈领军出战,陈留城的防务就交给了他的兄弟张超,今日张超正在校场操练士卒,突然,一名心腹匆匆来到校场,向他低声禀报,说是河北来了使者,想要求见张太守。

    而且这个人的身份不太一般。

    “清河崔家的崔琰,他来做什么?”得知来使姓名身份之后,张超不禁皱起了眉头。

    河北的统治者刘备刘玄德曾经在洛阳求学,在那期间,与袁绍、曹操和张超的兄长张邈曾经有过交情,就连关东诸侯会盟讨伐董卓的时候,张邈都派人去远在北疆的幽州送信,希望刘备起兵伐董,共襄盛举。

    然而,这段本就不是太牢固的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大家各自有了各自的势力、地盘和追求,变得越发淡薄。刘备彻底击败袁绍,为张邈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之后,张邈还曾经派遣时节前去道贺,属于第一批承认他冀州牧身份的人,可是随着张邈与曹操决裂,刘备又站到了曹操那边,张邈就彻底断了重修旧好的念头,再也不跟河北来往。

    如今刘备派人来到陈留,只怕不是为了张邈自身,而是为了更南边的那个人吧。

    张超心念一动,就大概猜出了对方的来意,“让人进城吧,在郡守府中等我。”

    ******

    “张孟卓统兵在外,一时半会回不了陈留,也不知道这张孟高能不能弃暗投明,共诛国贼。”崔琰在空旷的前堂之中正襟而坐,看着四周低调而又华贵的摆设,心中颇为忐忑。

    崔琰,字季珪,出身于清河崔氏,少年时性格沉闷,言辞迟钝,身为望族子弟却不读书,反倒喜好剑术,一度被家中长辈视为生了一副好皮囊的庸才。

    直到年过二十三岁,崔琰才发奋读书,研读儒家经典,并与寒门士子公孙方、宋阶等人交好,结伴跋涉千里,前去辽东郑玄门下求学。

    此人相貌堂堂,俊朗非凡,是出了名的美男子,按照东汉时期的风气,被当权者赏识喜爱,火速提拔是理所应当的事,然而刘备却对这个满嘴大道理又缺乏变通的家伙很不感冒,一直压制着他的仕途。

    这一次崔琰被任命为使者,前来兖州拜见张邈,说句实话,他自己都没想到,但崔琰随即下定决心,既然被委以重任,那就一定要用正义之言,煌煌正道,说得张邈痛哭流涕、幡然悔悟才行。

    没过多久,门外走廊响起了一阵脚步声,打断了崔琰的遐想,他回头一看,只见一位身材高大、武将装扮的中年男子带着几名随从大步走了进来,顾盼之间颇具威势,想必就是前广陵太守张超了。

    崔琰起身行礼,自报家门,张超也礼貌地表达了欢迎,几人分主客之位坐下,张超便不再客套,直截了当地问起了对方的来意。

    这一问,崔琰就起身开始了慷慨激昂的演讲。

    “汝南袁氏四世三公,享尽国家之恩,当今社稷倾覆,本应为天下表率,然而逆贼袁术狼子野心、私藏玉玺、僭称天子、设立百官,此等狂悖之徒,世所难容!”

    “张孟卓久负盛名,如今又身为陈留太守,麾下雄兵数万,何不前去讨伐逆贼,肃清纲常,拨乱反正?”

    崔琰这边讲得口沫横飞,张超跟几名坐在下首的门客却面无表情,互相对视的眼神中仿佛都说着同样的话——

    这个家伙来的时候也没了解了解当今形势吗?

    刘备为什么会派了这么一个人过来?

    自从当年曹操因为私怨杀害了兖州名士的领袖边让,并夷灭其三族,引得整个兖州的士人和世家豪强反叛开始,张邈,这个曾经让曹操感激涕零的老朋友,就彻底站到了他的对立面上,成为不死不休的仇敌。

    在几年的拉锯战中,张邈多次在曹操手底下吃亏,好几次险死还生,只能凭借着跟吕布结盟,互为掎角之势,再跟袁术交好,获得了大量的物资援助,这才逐渐扭转战局,把曹操困在兖州东北角动弹不得。

    现在崔琰一番话,就要让张邈调转矛头去攻打袁术,这不是笑话吗?

    一旦失去了袁术的支持、失去了吕布的协助,只怕张邈的军队还没有抵达袁术的地盘,陈留就已经被曹操攻破,全家人的脑袋也都要挂在城墙上示众了。

    “家兄在外作战,这等大事还是要他回来之后再做定夺,尊驾不妨在城中暂住一些时日,等待家兄回来?”虽然对崔琰的说辞不以为然,但张超也不愿意直接拒绝,毕竟袁术这一次做得太过火,贸贸然站队,只怕是会连累自己。

    还是拖一拖,搪塞过去再想个折中的办法吧。

    张超认为自己的话已经足够委婉,崔琰也应该顺水推舟,等到下一次会晤的时候再劝说自己,却不曾想,听得此言,崔琰竟勃然大怒,拍案而起。

    “张孟卓身为大汉臣子,被朝廷委以陈留太守之重任,不想着守境安民,反倒穷兵黩武,屡生事端。”崔琰不顾张超黑得像锅底一样的脸,戟指对方怒喝道:“事到如今,你们还不想着与曹孟德罢兵言和,共诛国贼袁术,反倒推三阻四,难道是打定主意要与国贼为伍,自寻死路吗?”

    “呛啷——”

    张超面沉似水,反手将腰间宝剑拔出了三分之一,沉声喝道:“再敢大放厥词试试?”

    这人是脑子有病吧?

    老子就是说自己做不了主,要等兄长回来,这有错吗?

    老子是干什么天怒人怨的事了,要落到被你这么个无名之辈指着鼻子劈头盖脸地臭骂?

    “将军息怒,息怒。”见到张超拔剑要砍人,几名宾客大惊失色,连忙冲过去拦住了他,同时不无埋怨地向崔琰说道:“我家将军什么都没说呢,尊驾何至于如此咄咄逼人?”

    “我等身为汉臣,理当忠君爱国,讨伐逆贼袁术的事还需要犹豫吗?”崔琰也觉得挺委屈,自己说得明明是对的啊。

    张超气得直翻白眼,心里把刘备也骂了一万遍。

    你派了这么个二愣子过来,真的不是要搞事情吗?

第694章 逼反() 
由于张邈正在率军与曹操作战,短期内根本赶不回陈留,崔琰在城中等待了十余日,始终无法得到再次劝说张超的机会,最终含怒出城,返回河北复命去了。

    站在城头,看着夕阳下远去的车队,因“公务繁忙”而消失了好几天的张超不由得重重叹息一声。

    这样一来,张邈和刘备就算是彻底决裂,很有可能会兵戎相向了。

    是对,还是错?

    “将军为何叹息?”一名幕僚见张超愁眉不展,显得忧心忡忡,便主动上前几步问道。

    张超苦笑着摇摇头,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起来,“以公济看来,袁公路与刘玄德相比孰强孰弱?”

    “袁公虎踞淮右、江东,豫州大部,地广人多,兵精粮足。如今又有传国玉玺在手,荣登大宝,四方景从,霸业可成。”这名幕僚是汝南出身,一直极力劝说张氏兄弟与袁术交好,如今听得张超发问,连忙再次为自己心中的王者鼓吹起来。

    “但愿如此吧。”张超轻叹一声,又把目光转向了北方。

    平心而论,张超是瞧不上袁术的,早在年轻时代,那个飞鹰走犬,肆意妄为,闯出“路中悍鬼”恶名的袁术就跟他们不是一路。这么多年过去了,袁术的做事风格却还是跟当年一样蛮横无理,令人望而生厌。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袁术明明做人不行打仗不行,却能够在扬州站住脚,还一步步开疆拓土,不断扩张势力范围,如今还堂而皇之地建国改元,当上了天子。

    凭着四世三公的名头,就能让一个能力一般的家伙做成这么大的事业,这是何等的讽刺!

    “那刘备是个睚眦必报的性格,在将军这里得不到回复,必定会恼羞成怒,将军可要早做准备,以防他发兵南下犯我疆界。”另外一名幕僚也上前几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从刘备这一次派出的使者人选,他隐隐感觉得到,那位雄踞河北的霸主似乎并不是真心诚意想要劝说自家主公,而是故意让双方关系破裂,借以攻打陈留。

    只怕不久之后,陈留就会迎来新一轮的战火。

    “言之有理,只是我军主力都在东线与曹操交战,一时难以抽调回来,如今城中可用之兵不过五千,加上在西北边境驻守的也只有万余人马。”张超有些头疼地说道:“如果刘备大举来犯,只怕”

    “何不向袁公求援,请他发兵相助,共同抵御河北?”之前说话的那名幕僚再次开口劝道。

    “”

    张超又不说话了。

    他知道袁术一直对地处要冲、交通便利且人口众多的陈留垂涎三尺,也知道自己身边这些幕僚多为袁氏门生故旧,一心想要用陈留作为筹码,在袁术那里换取高额回报,所以在过去的往来之中,一直对袁术十分警惕。

    可是不管怎么警惕,怎么不愿意让袁术染指陈留,张超也很清楚,自己兄弟二人凭借陈留一郡之地,是无法抗衡其他诸侯的,这块土地终究要落入别人手中。

    若是按照这名幕僚所说,请袁术派遣军队进入陈留,那就相当于把陈留拱手相让了。

    可要是不向袁术求援,单凭陈留郡的兵力去对抗刘备,只怕陈留保不住,自己兄弟二人和张氏族人的性命也保不住。

    “袁公路僭称天子,只怕要成为众矢之的,真要倒向他那一方,恐怕寿张张氏的名声也就没了。”思前想后,张超还是不能决断,心中苦恼万分。

    “将军此言差矣,太史公有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昔年高祖皇帝不过是沛县一介亭长,犹能仗三尺剑扫平天下,成就四百年基业,那些跟随他起兵之人也得享国祚,谁会以秦朝乱臣视之?”这名幕僚大笑着说道。

    张超想想也对,这天下的事,本就是成王败寇,当年楚汉相争,若是项羽胜了,那高祖皇帝和他那些开国功臣们就成了无能之辈;诸吕之乱,陈平周勃等人把惠帝的子孙杀了个一干二净,让高祖皇帝的嫡系子孙断了根,照样被奉为匡扶汉室的忠臣。

    在往后看,如果王莽受禅后没有倒行逆施,弄得天下大乱,只怕现在的天子还姓王呢,又有刘氏子孙什么事?

    只要袁术最终胜了,建立起一个新的国家,未来的史书上,张氏兄弟或许也能混个开国功臣当当,树碑立传,事迹被后世传颂,而不是仅仅作为什么“八厨”之一,或是某任陈留太守、广陵太守这种干巴巴的字样。

    “公济,你即刻动身前去寿春,务必要说动袁公路出兵相助,只要能帮我守住陈留,帮我兄长诛灭曹操,我张超就愿奉他为主!”张超回过头来,一字一句地说道。

    “没见到张孟卓,又在张孟高那里吃了闭门羹?”看着崔琰那张布满了沮丧和愤愤不平的俊朗面庞,听着他讲述南下陈留的经过,刘备却没有表现出什么失望的情绪,只是点了点头,温声宽慰了几句,便让他下去歇息了。

    崔琰离开了,坐在一旁的沮授却笑了,“使君真是知人善任,被崔季珪这么一顿骂,张孟高就是有心反正,也拉不下那个脸了。”

    刘备同样笑着点了点头。

    从一开始,刘备就没有想着要说服张邈改换门庭,放弃袁术和吕布这两个盟友并转头攻打他们,因为这样做太不现实。

    早知道张邈跟曹操早就成了死敌,这几年也都是靠着袁术的支援才苦苦支撑下来,如果没有来自另一方的大力支持,他是绝对不会主动背弃袁术的。

    如果换个机灵点的、有自己小算盘的说客过去,或许被张邈那边看到希望,用倒戈作为筹码,向刘备要求援助或是同盟的保证,反倒会让事情变得麻烦。

    也就是崔琰这样刚正到近乎迂腐,把大义看成天经地义的正派人,才会把诛灭叛贼看成是张邈的义务,丝毫不给他讨价还价的机会,才能逼得张超在事实上拒绝刘备,选择站到袁术那一方。

    “檄文可以发布了,部队也可以启程南下了。”刘备站起身来笑着说道:“今晚设宴,为公与兄壮行。”

第695章 没那么便宜() 
兴平四年秋,扬州伯袁术以“代汉者当涂高”的谶纬之言为由,宣称袁姓出自于陈,乃是舜帝之后,以土承火,得应运之次,在寿春悍然建国,自称天子,置公卿,祠南北郊,天下哗然。

    得知这个消息后,冀州牧刘备派遣使者前去陈留太守张邈处,请求他借道出兵,共同讨伐袁术,不料遭到张邈之弟,前广陵太守张超的断然拒绝,刘备勃然大怒,当即命监军沮授率领数万大军,前往讨伐僭称天子的袁术与助纣为虐的张邈。

    沮授统步骑两万,从魏郡浩浩荡荡一路南下,先是在东郡中部的白马津大张旗鼓,摆出一副渡河的架势,随后星夜疾驰,西进到上游七十里外的延津,一举突破黄河防线,兵锋直逼陈留北部重镇燕县。

    张超自知兵少,无力与沮授正面相抗,只得撤回黄河防线的所有兵力,一路后退到济水与濮水交汇处的封丘,在那里修筑壁垒,与紧追而来的沮授大军隔河对峙。

    然而张超没有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