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谦深深叹了一口气,“陈元龙派人送来这封信,意思就是知会老夫一声,表明刘玄德的态度,徐州的归属已经不是我们的事了,而是他和袁公路之间的。”
“可是父亲花了这么多心血——”陶商有些着急,但紧接着就闭上了嘴,不敢继续说下去了。
因为他看见自家老父陡然睁开双眼,以久违的锐利目光死死瞪了过来。
“你这文不成武不就,耍心眼都耍不过别人的,也想在老夫死后执掌一州?”陶谦的声音虽然还带着疲惫,说出的话却让陶商冷汗涔涔。
“你以为乱世中的权柄是随便谁都能拿到手中,并且想传给谁就能传给谁的?”
“能够割据一方的,都不是寻常人,即便不是猛虎,那也是随时可以择人而噬的狼,你这种人在他们眼里,就是蠢猪肥羊,懂吗?”
“老夫能在徐州坐稳,你以为是靠着嘻嘻哈哈,与人为善?”
“错了!老夫这个徐州刺史、徐州牧,靠的是从江东老家带来的一万丹阳精兵,徐州没有任何势力敢于挑战的丹阳精兵!”
“你和你兄弟这些年来只知道读书、享乐,没有在官场上待一天,也没有在军队里待一天,更没有跟任何一户世家大族攀上关系,你凭什么就以为,握着州牧大印,就能让那些官员和世家为你做事,给你缴纳钱粮,又凭什么以为,那些兵将就会听奉你为主?”
陶谦说得激动,胸膛剧烈起伏,喉咙里更是发出阵阵粗重的喘息,像是在拉风箱一般,陶商见状大急,连忙上前跪在陶谦身边,哀声请求他不要再说下去。
“老夫早就给你们想好了退路,只是一直下不了决心,总觉得自己还能再拼两年,给陶家多争些东西。”陶谦缓了一阵,才算是将一口气给喘匀了,继续费力地说道:“现在看是不行了,商儿,扶为父起来,给刘玄德写一封信,托陈元龙送过去吧。”
“给他些什么信?”陶商愣了。
“为父要跟他做一笔买卖,用徐州,换你们兄弟二人的富贵太平。”陶谦再次苦笑起来。
第663章 勿谓言之不预()
“陶恭祖要让出徐州牧一职,这”陈登正忙着筹备马车,准备将军粮物资运往南线,孰料一纸书信从郯县传来,而且带来了如此事关重大的消息,这让他有些踌躇了。
难道是老谋深算、甚至有些老奸巨猾的陶谦,又在琢磨什么算计别人的计谋了?
“字迹颤抖的厉害,如果这是陶恭祖亲笔所写,那之前传出他重病卧床的消息,就应该是真的。”张飞仔细阅读着这封信件,两条浓眉同样皱得紧紧的。
现在问题的关键是,为什么袁术暗中集结兵力,同时陶谦就放风出来要让出徐州牧给刘备。
“陶恭祖与汝南袁氏交往甚密,与那袁公路更是多年好友,这两件事又发生得有些蹊跷,难道。”陈登眯起双眼,仔细思索着各种可能性。
会不会是陶谦与袁术早就有暗中勾结,故意放出风声,引诱驻扎在朐县的张飞主力南下,然后徐州军与袁术军前后夹攻,消灭刘备在徐州的军事存在,让袁术可以顺利地把势力范围扩张到淮水以北?
从陶谦的人生轨迹来看,此人相当看重权势,怎么看也不像是能够将多年心血拱手让人的良善之辈。
他要让徐州,陈登第一个不信。
“元龙,要不然你去一趟郯县,打着探病的名头,去看看陶恭祖到底有没有病。”张飞思虑片刻,觉得这件事虽然蹊跷,但其中蕴含的机遇同样极为诱人,无论如何都应该去把握住。
兵不血刃地掌握一个大州,这诱惑实在太大。
陈登点点头,“那我们就分头行动,我向西,你去南边,朐县这边和全军后勤交给糜子仲。”
糜子仲就是糜竺,刘备的大舅哥,他这人不擅长处理政务,在行军作战方面也没什么天赋,所以这么几年时间下来,只是挂着个别驾从事的虚职,专心掌管徐州商会的日常经营。
前两年田豫基本不在徐州坐镇,然后又去了幽州当刺史,糜竺便又接手了商会的情报网,虽说他性情温和,做事过于方正,严格说起来不适合这份工作,但仗着身份尊崇,做事公正,倒也能够让手下人信服,让整个商会在正确的轨道上平稳行驶。
陈登提议将军粮运输的重任交给糜竺,也正是看中他做事一丝不苟的优秀品质。
“好,那就这样定了。”张飞拍板道。
淮南,寿春。
“当——”
富丽堂堂的州府大堂之中,一只造型精美的酒盏被重重砸在地上,变成几片造型精美的碎片。
紧接着,又是几件器皿在噼里啪啦的声响中粉身碎骨,但做出这种不理智举动的人仍然余怒未消,气喘吁吁地咬着牙。
这人正是汝南袁氏当今的家主,天下最有权势的人之一,扬州伯,袁术,袁公路。
他这两年本来过得挺顺心。
从落荒而逃的丧家犬,变成掌控了淮河以南广阔地域的扬州伯,对袁术来说,是他人生四十来年中难得的成功经历,而且看着与自己为敌的一众人落败,更是让袁术心中畅快。
尤其是袁绍,这个跟自己竞争了几十年的可恶家伙死了,全家被人灭门,让袁术高兴得好几天都睡不着觉,虽然知道所谓冤魂索命不过是无稽之谈,但他还是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为自家兄长的死下了定论。
单从这件事上,刘备是欠了他袁公路一份人情的。
那刘备凭什么写了这么一封信过来,警告袁术不要觊觎徐州?
徐州是刘备的?
他凭什么警告自己?
自家主公刚才还是好好的,看了一封新送来的信件之后却如此愤怒,满座的文臣武将都有些不知所措,原本欢声笑语不断的厅堂内瞬间变得鸦雀无声。
“敢问主公,可是发生了什么变故?”主簿阎象是袁术心腹,见到众人脸上尽是不安之色,便主动离开席位,向袁术拱手行礼,轻声询问起来。
“还不是那个织席贩履的小儿,竟然对我袁公路指手画脚,吆五喝六的了。”袁术怒气冲冲地吼叫道:“他以为自己是什么,大汉天子吗?”
众人都是一脸茫然,不知道刘备又做了什么触怒自家主公的事,可是等到袁术连喊带骂,把刘备派人送来信件的内容复述一遍以后,所有人就都愤怒了。
刘备之前是朝廷亲封的幽州牧不假,现在又自封了冀州牧,大家也都认了,这年头谁跟谁过不去也没好处,大家都睁一眼闭一眼就过去了。
可是徐州有一个州牧在,袁术准备进军徐州,那是他跟陶谦之间的事,刘备凭什么写信过来,不让袁术踏足淮北?
该说什么“勿谓言之不预也。”
这是赤裸裸的恐吓啊!
“主公不必理会那织席贩履之徒,尽情攻打徐州便是,若是他胆敢发兵前来,我等必定让其有来无回!”
说话的是袁术军大将纪灵,此人本是淮南豪强,善使大斧,有万夫不当之勇,深受袁术器重,认为他是不亚于吕布的猛将。
有道是主辱臣死,袁绍如此厚待纪灵,纪灵也一直想着有所回报,这一次袁术决定进军徐州,先锋部队的领军大将正是纪灵。
如今刘备写信过来威胁,纪灵怎么能忍得了,怒声咆哮起来,震得其他人耳中嗡嗡作响。
见纪灵如此给自己长士气,袁术顿时大喜,眉开眼笑地称赞起了纪灵的忠心,这一下其他人可不干了,连忙站了出来,用各种振奋人心的言语表达着对刘备的鄙视和不屑,对袁术的敬佩和称赞,一时之间,偌大的厅堂内重新洋溢起了冲天的斗志。
“好,好,好!”袁术被吹得飘飘欲仙,连自己几斤几两都不知道了,“只要诸君齐心协力,何愁大业不成?”
“愿为主公效犬马之劳!”众人齐齐下拜。
兴平三年夏,扬州伯袁术整发三路大军共计五万人,分别向徐州南部的下邳和广陵二郡前行而去,一路上旌旗如云,人声鼎沸,声势震惊诸州,俨然有一鼓作气,荡平徐州之势。
第664章 天下名将()
车粼粼,马萧萧。
在远离中原数年之后,大汉王朝东南部的霸主,扬州伯袁术,带着他的大部精锐挥师北上,朝着故友陶谦的辖地徐州杀去。
“是该让天下人见识一下,我我袁公路的真实本领了。”坐在颠簸不定的马车上,袁术感觉自己都要被颠散架了,但是,建功立业,证明自己的欲望,还是让他克服了生理上的不适。
袁术是谁?
在董卓权势滔天的时期,十几路关东诸侯齐聚酸枣却畏缩不前,根本不敢与西凉军对敌。
只有他袁术袁公路敢于长驱直入,把董卓驱离洛阳,仓皇逃窜到关中,最终命陨于长安城。
什么董卓,什么吕布,都是他袁术袁公路的手下败将!
虽说这些战绩都是孙坚舍生忘死打出来的,但在袁术心中,他是孙坚的上司,孙坚的战绩就是他的,一点问题都没有。
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
什么叫天下名将啊?
袁术想到这里,不由得向后仰了仰身子,将整个后背都靠在锦缎软垫上,舒服地眯起了眼睛。
主将信心满满,部下必然士气如虹。
作为数万大军的先锋大将,纪灵最近这段时间很亢奋。
“当年某家听人说过这么一句话,说是北人善骑,南人善舟;还有人说什么北方人体格远胜于南方人,所以天下强兵大多出自北方,哼哼,某家这次就要让天下人都看看淮南人的本事。”纪灵声音很大,即便是语气平静的时候,听起来都像是在吵架,震得旁人耳朵嗡嗡作响。
问题我们这次要对付的徐州军也不是北方人,而是陶谦从江东招募而来的丹阳兵啊。
跟在纪灵身边的幕僚们心中暗道,但又不敢打扰纪灵的兴致,再被他用二十斤重的大斧砍成肉酱,便老老实实地点头称是,有几个没节操的顺杆子就爬,连声吹捧起来,把纪灵吹得眉开眼笑,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
“说起天下名将,除了当年的凉州三明,三大中郎将,还有个死了的孙坚孙文台,其他的什么李傕郭汜,什么吕布,什么关羽,在某家看来,都是吹嘘出来的花架子。”
几天行军下来,纪灵通过不断的自我吹嘘和心理暗示,越发膨胀起来,仿佛天上天下,唯有他纪灵最大,大斧一出,无人能与其争锋。
吹牛涨气势,却不能涨本事,纪灵膨胀了,整个人也就飘了,他这个主将飘了,整支部队的心态也就变了。
仿佛他们这一次不是去出征,不是去血战,而是进行一次普普通通的行军,去接收徐州大权一样。
袁公乃是汝南袁氏出身,众望所归的世家领袖,如今又率领大军出征,徐州各地世家豪强和寻常百姓只要没有被猪油蒙了心,就都会箪食壶浆前来迎接吧。
大军分为三部,分别是纪灵率领,前去下邳的前军、雷薄陈兰率领,前去广陵的偏师、自己袁术自己坐镇的中军。
由于陶谦病重,徐州军的主力又在北部防备曹操,南部诸郡防务空虚,随着袁术的军队不断前进,沿途城池纷纷开城投降,一条条好消息不断地传到袁术耳中,让他心情畅快无比。
“前方五十里就是淮水。”纪灵骑在高头战马上,平举手中马鞭,遥遥指向北方,豪气干云地说道:“刘备小儿之前给主公来信,说是不让我军踏足淮水以北,该说什么,勿谓言之不预也,哈哈,真是笑话!”
“笑话,确实是笑话。”
“哈哈哈,着实可笑。”
众人齐齐大笑,嘲笑着刘备的不自量力和妄自尊大。
我们是要徐州,又不是要冀州;是要渡过淮水,又不是渡过黄河。
你有本事就把部队拉到淮水来帮陶谦啊?
这千里迢迢的,就算是想调兵过来,也得花上几个月时间吧?
到那时候,我家主公怕是早就坐稳了徐州牧的宝座了。
“诸君,淮水就在眼前,我等深孚主公厚恩,理当奋勇争先,为主公争一口气。”纪灵继续慷慨陈词,“某家决定,三日之内,前军就要整军渡河,向下邳方向挺进!”
“是不是有些太快了?”一名都尉壮着胆子出列劝谏道:“我军远道而来,虽然未曾遭遇大战,但士卒体力已经损耗不少,如今有淮水天险,何不在南岸休整数日,征集渡船,等待主公的中军到了再做打算。”
“一日行军,一日休整,一日渡河,足够了。”纪灵不耐烦地摆了摆手,坚持自己的意见。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本就是先锋官的责任,也是先锋官的功劳来源,现在不渡河,等到主公来了,老子的功劳泡汤了,谁来给老子补偿?
见纪灵心意已决,其他人便也不再多嘴,各自忙自己的去了。
就连那名提出异议的都尉,也觉得自己有些过于谨慎了。
按照当前的局势,己方部队应该遇不到强有力的敌人,陶谦的主力还在北部,即便想要回援,最多也就能在下邳国腹地布置防线,阻挡己方兵锋吧。
一天后,纪灵大军抵达淮水南岸,派出斥候渡河侦查,征集渡船准备大举北上,安抚周边地区,向当地人打听天象地理,以及最近有没有其他军队的踪影,各种事务进行得有条不紊。
不得不说,纪灵狂妄归狂妄,本事还是有的。
各方面反馈回来的消息也让他更加自信。
“我们的斥候搜索了北岸上下游五十里的区域,并向北挺进了二十多里,并没有发现什么敌军的踪迹,诸君,还在怀疑纪某的决断吗?”军帐之中,纪灵轻抚颌下浓密的虬髯,呵呵笑了起来。
“将军英明!”
“昔年马服君赵奢有云,狭路相逢勇者胜,将军的用兵之道与古之名将不谋而合,真乃主公之幸啊!”
阿谀奉承的话语再一次响彻军帐,将纪灵吹得再次飘飘欲仙,他这时候才真正明白,为什么主公喜欢这些名士文人,并且遇见什么事都要把这些人召集起来当摆设了。
这些人根本不是摆设,而是快乐的源泉啊!
第665章 渡河()
就在纪灵志得意满,准备为自家主公建功立业,扬名天下之时,在淮河与泗水交汇处上游三十多里的岸边,一支万余人的部队正依仗茂密树林的掩护,静静地驻扎在丘陵之间。
这支部队并没有像同行们一样,用数量众多的旌旗来宣示自己的从属,宣扬自己的威势,只是默默地建立起了临时驻扎的营地,等待着下一次出发。
他们的主将,正是张飞。
“袁术的先头部队已经到了淮水南岸,近日便要大举渡河了?”张飞坐在一截刚刚被砍断不久的大树桩上,饶有兴致地听着斥候们送回的情报。
“正是,根据我们在徐县一带的商会弟兄们说,从昨天开始,就有不少斥候骑兵往来于淮水北岸,刺探附近情报,听口音不是本地人。”一名军侯笑嘻嘻地说道。
任何一支合格的部队在大规模行军之时,都要保证前方和侧翼的安全,派出斥候弄清楚方圆二三十里外的地形和敌情,是每一位将领都应该做的事,从这一点来看,纪灵还算是小心,知道实现探明北岸情况,来保证己方不会在渡河的时候遭受突然袭击。
“将军是怎么知道袁术军必走徐县这条路的?”另一名年轻的亲卫好奇地问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